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我给西游加个点 > 第一百五十章 台地(八)

我给西游加个点 第一百五十章 台地(八)

作者:老婆大大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1 20:24:49 来源:258中文

半夜更新的一般是防aoban章节,我已经尽量挑夜深人静的时候了,这时看的人少。贰伍捌中文zw.cōm结雅水库枢纽的流域面积84,000立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776立方米/秒,径流量24,470,000,000立方米。水利枢纽于1964年开工,1972年10月14日大坝截流,1975年8月水库开始蓄水,同年11月27日第一台机组发电,到1980年6月6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1984年发电首次超过50千瓦小时。大坝为重力式支墩坝,坝dǐng长714米,最大坝高115.5米,最大水头98.3米,正常高水位为315米,设计通过建筑物最大过水流量10,800立方米/秒,库水面面积2419平方千米(相当于太湖面积),总库容为68,420,000,000立方米,有效库容38,260,000,000立方米。大坝由以下部分组成:左岸非溢流部分240米,电站部分144米,溢洪道部分180米,右岸非溢流部分150米,设计泄水能力9,500立方米/秒。[1]

历史文化编辑

黑龙江自精奇里江口转向南流的江东地区。这些旗屯地处江东,向以屯数取其总称,曾有“江东二十八屯”、“江东四十八屯”之称,后来村屯数增至64个。村屯分布,北起黑河市对岸的精奇里江口,南至孙吴县霍尔莫津屯对岸止,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这里是中国人世代居住的地方。

精奇里江下游南岸皆为“江东六十四屯”地区。1858年(清咸丰八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夺取了黑龙江以北包括精奇里江流域的中国大片领土。17世纪中叶,因受沙俄侵扰,原居民大多被迫内迁到嫩江流域。精奇里江下游南岸皆为“江东六十四屯”地区。精奇里江支流:西林木迪河、勃良塔河、乌姆列坎河。在海兰泡。黑龙江左岸、精奇里江右岸两江汇合处海兰泡。而海兰泡位于黑龙江省的瑷珲县黑河镇对岸。精奇里江是俄罗斯远东区南部河流,黑龙江左岸最大支流。东西走向。精奇里江--精奇里,满语为“黄”。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南源。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上源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吉利牙山麓。海拉尔河自东向西,至阿巴盖堆以下称额尔古纳河。属于中国的领地。“额尔古纳”,满语是“呈送”、“奉献”的意思。额尔古纳河支流有哈拉哈河、乌尔逊河、克鲁伦河、海拉尔河、根河。额尔古纳河是北东走向的河流。额尔古纳河干流指的是从内蒙古的阿巴盖堆至恩和哈达镇附近与石勒喀河交汇处,长约970公里。

精奇里江河谷是达斡尔人最初分布的地方,隋、唐时是室韦各部的分布地,当时已有一些部落向中原王朝通贡。以后辽、金、元各代都在这些地区行使管辖权,明代曾于达斡尔族在江北的旧居地带建立托木河、卜鲁丹河等卫所,而达斡尔族是当时黑龙江以北的土著民族,与隋、唐时契丹某些部落有很深的渊源。江东六十四屯黑龙江左岸历史上中国众多旗屯的总称。

东北黑龙江流域明代为女真居地。永乐元年(1403)遣邢枢、张斌等人前往奴儿干招抚,同年在女真各部设置卫所,二年设奴儿干等卫。此后,相继又建立了一百三十多个卫所。七年改奴儿干卫为奴儿干都司,治所在元辽阳行省征东元帅府故地(今黑龙江与阿姆贡河会合处的蒂尔)。正统后,有卫三百八十四、所四、地面七、站七、寨一。其地西北起斡难河(今鄂嫩河),北达北山(今外兴安岭),西南接辽东都司界,东包有苦兀(今库页岛),东南至须鲸海(今日本海),南抵鸭绿江、阿也苦河(今图们江)。朝廷在其地设立驿站,驻屯军队,派员巡视。各卫所间一般不相辖属。万历中,建州女真部努尔哈赤兴起,17世纪初以后,奴儿干各卫逐渐为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所统一。

图们江(满语:na),亚洲东北部河流,发源中朝边境长白山山脉主峰东麓,江水由南向北流经中国的和龙市、龙井市、图们市、珲春市四县市,朝鲜两江道、咸镜北道,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的哈桑区,在俄朝边界处注入日本海。干流总长525公里,中朝界河段长510公里,俄朝界河15公里。总流域面积33168平方公里。河道总落差为1297米,平均坡降1.2‰。[1]

图们江本是中国内河,15世纪之前,图们江两岸由中国的少数民族女真族所领。明王朝成立后通过招抚女真族,在图们江两岸设置了地方行政机构,图们江南岸亦一度为明朝领地。李氏朝鲜通过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不断向北扩张领土,于15世纪中叶沿图们江南岸设置了会宁、富宁、钟城、稳城、庆源、庆兴六个镇,标志着图们江开始成为中朝两国的界河。

图们江作为中国进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也于1858年到1860年,在沙皇俄国武力威胁下,通过《爱珲条约》、《北京条约》,使图们江口沿海地区划归俄国,中国失去了出海权。1991年中苏签订《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规定苏方同意中国船只(悬挂中国国旗)沿图们江通海往返航行,1992年先后经两国批准,中国恢复了图们江出海权。但由于俄朝铁路大桥太低(仅7米)及河道淤塞等原因,仅能通行300吨以下的小船,并且俄方还提出苛刻的条件,仅允许季节性捕捞渔船出海、不准商业运行船只出海。[2]

干流概况

图们江,辽代称驼门。金、元称爱也窟河,其下游段称统门河。明代称啊也苦河,其下游段称徒门河。清代称河源段为大浪河,图们市以下则叫统门水,也叫土门江。[3]康熙年间称土门,清高宗(乾隆)钦定《金史语解》中称图们。1962年中朝两国协定,“红土水”与溺流水以下称图们江。图们江在清朝时按满语读音译作“土门江”。

据《中国古今地名辞典》记载:“土门”其实并非汉语,也不是朝鲜语,“土门”满语原称“土门色禽”,土门意为“万”,色禽意思是“源”、“河源”,“图们色禽”亦即万水之源,后来略去“色禽”,简称“土门”。可是,后来日本借“土门”这两个汉字词挑起朝鲜和清朝之间的领土争端,指清朝非法侵占朝鲜的土地。事件间接引致朝鲜独立,并使日本有机会进一步侵占朝鲜的利益。与此同时,中国方面改用与原来读音相近,但没有意义的“图们”来作为这条河流的译名。

朝鲜语称豆满江,实是图们江直译音。朝鲜李朝《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五咸镜道庆源都护府豆满江(图们江):“女真语谓万为豆满,以众水至此合流,故名”。长白山:“女真语谓善颜阿林,以白色的山峰,故名,胡(女真)人奉之为神山。”《李朝肃宗实录》记载,十七年十一月丙寅:“长白山,胡人(满族人)或称白头山,以长白故也”。[4]

干流走向

图们江,干流总长525公里,其中:中朝界河段长510公里,俄朝界河15公里。总流域面积33168平方公里。河道总落差为1297米,平均坡降1.2‰(一说2.4‰[3])[1]。(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