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玄幻 > 重生九八之逆天国民女神 > 第二百四十九章 白沟河畔

重生九八之逆天国民女神 第二百四十九章 白沟河畔

作者:沐九风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0-29 13:51:11 来源:258中文

种家军是当世雄师,威震天下。

自种师衡创建种家军以来,到种师道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

如今的的种师道,年过七十,本应该在家里颐养天年,可是这次出兵伐辽,他不得不再次出山。

因为种家在这一代上,出现了人才断档。

种师道有两个儿子,可是都早早的故去。两个孙子,一个早夭,剩下一个,种彦崇,才二十出头,还不能挑大梁。

按道理说,在这个时空,二十多岁的男人,尤其是种家男人,早应该独当一面了。

历代种家男儿,哪个不是早早就挑起家族重担,上马杀敌保家卫国呢。

种世衡的第八子种谊,弱冠之年,就独自率种家军一部,自兰州渡河抗击西夏,斩首几百,自己却毫发无损。

那是种彦崇的叔祖,当时年纪比种彦崇还小好几岁。

可是时过境迁,那时候种家人才济济,根本不会为了后代担心。现在,种师道这一房,就剩下爷孙俩人。

一个种师道,一个种彦崇。虽然还有许多其他的种家子弟,但那都不是长房这一支的了——本时空非常看重长子长孙这一脉。

只有长房,才是嫡传。

这种情况下,种师道怎么舍得让孙子去冒险。所以种彦崇一直没机会独自领军。

而且这一代不止他这一房如此,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也是如此。

种师中的儿子也都故去,只剩下孙子辈,也就是种申和他哥哥俩人。

种申还不走家族的老路,一直学文,如今在京城做祠部郎。

这样情况下,只能种师道出山了。

种师中要留着守护老窝。

不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种师道却没半点英雄气短的心态。

种家军,就是为了战争而生。

他是老了,不过下面还有孙子。这次种师道带着种彦崇一起上阵,就是要亲手把孙子历练出来,好让种家军在孙子手里继续发展壮大。

这一战,有胜无败!

他带来了七千人马,对外号称两万。

这不只是为了吓唬人,而是事关利益。

种家军打仗,朝廷是要给钱的。没钱,凭什么白给你赵家人卖命?

保家卫国,是军人的职责,可是朝廷空口白牙的就让军人去拼命,那是万万不行的。

赵佶不愿意打仗,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不愿意花钱。一打仗就花钱,一打仗就花钱,钱从哪里来?

那还不得印钞票吗。

如果只是印刷点纸就能打发了各路人马,赵佶到也不怕。反正纸也不值钱,随便印就好。

可是他不傻,人家也不傻。你要我们卖命,可是不拿出真金白银,随便印点纸就想糊弄过去,这是骗傻子吗?

各路人马也不要这些废纸。

于是赵佶只好拿出一些真金白银,和废纸搭配着发军饷。

既然你糊弄,那么各路人马也就开始糊弄。

比如种家军,出动七千人马,报上去

的却是两万。种师道不这样做也不行。如果实打实的报上去,他顶多拿到三千人的军饷,剩下四千人,全只能拿废纸。

种师道怎么会做这样赔本的买卖。

他号称带了两万人,就这样才勉强拿到七千人的真金白银。

种家军如此,别的人马也不会有意外。

折家军就号称带了一万——吴阶比种师道还敢吹。

他怕什么,反正一无所有,能坑点就坑点。

种家军不过就一比三的吹,他一比五的吹。而且他的两千人还不同于种师道的七千人。

至少种师道的七千人是真能打的精兵。吴阶这两千人,他就没准备带上战场。纯粹是用来当强盗的。

童贯知道不知道这些?肯定知道

别看童贯是个太监,但是这个太监,可和后世大明的大太监魏忠贤不同。

魏忠贤号称九千岁,一直祸乱宫廷,但是他不带兵。

童贯这个太监,基本上一辈子都在军旅中。不是在打仗就是在等着打仗。

对于军中的猫腻,他非常明白。可是明白又如何?他无法改变这个现状。

既然官家不肯拿出真金白银,只肯发纸钱,那么凭什么让军队就老实的认账呢?

谁的命不是命?都出来卖命了,不给点钱,换你你能干?

这件事,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不只是大宋如此,大辽和西夏其实也是如此。

号称十万,其实能有三四万就不错了。

这是实情,否则铁鹞子绝不能只有三千人!这是最好的证据。

既然大家都是号称,所以童贯对于辽国派出一万人马也没多在意。

一万辽兵,顶多五千人。

自己的前锋部队,有种家的两万,刘家的一万五,还有折家的一万,加起来四万五,就算按惯例,一比三的来说,还有实打实的一万多人呢。

一万多人对上五千人,怎么算也是自己稳赢。

可是童贯却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首先,折家军根本就没有一万人。吴阶胆大心黑,两千报了一万,而且这两千实数还不能打仗。等于这一万人根本不存在。

实际上宋军的前锋部队,只有种家军的七千人,还有刘家军的四千人,加起来刚刚一万出头。

其次,辽国这次来的,不是虚数,而是实数。

现在辽国都快亡国了。各路人马被金国打散,屁滚尿流的逃进了南京,他们哪还有完整的编制。就算有,也被耶律大石给整编了。

这时候再各自为政,南京城早破了。

所以耶律大石这次带来一万人马,是实打实的一万人马。不仅如此,他还出动大量的民夫,作为后勤人员,把蒸汽弩运来了五台。就藏在白沟河对岸。

这一次耶律大石发了狠。对于大宋,要终此一战!如果不能一战击溃宋军,而是打成了拉锯战,胶着战,那么南京一定守不住。他带来了一万人马,南京城已然有点空

虚了。

这个时候,如果金兵同时发动攻击,不但人手不够,就是蒸汽弩都不够。

耶律大石也是犹豫了好久,才做出了这个冒险的举动。

为了一边打败宋军,一边欺骗金兵,让阿骨打不敢这时候动手,耶律大石出尽了手段。

他找来城中的工匠,做了大量的木头蒸汽弩,刷上黑漆,就用这些西贝货偷偷替换了真货。

一台台的蒸汽弩整齐的摆在城墙之上,在城外的人看来,蒸汽弩的数量不但没少,反倒多了许多。

只能靠这个吓阻一下金兵了。

但是欺骗只能一时,不能一世。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速度。

只有趁着短暂的欺骗时间,迅速的击溃宋军,才能解除南边的危机。然后马上回城,恢复原有的守备能力,抵挡住金国的进攻。

耶律大石的整个计划,关键就在于时间。时间,就是他的性命,也是辽国的性命。

一旦和宋军的战争如原来那般打的纠缠不休,那么南京城肯定就保不住了。

耶律大石要快打,童贯也要快打。

现在的情况是,金国打败了辽国,辽国只剩下这座南京城,也就是幽州城。

这座城市属于燕云十六州之一。而燕云十六州是南方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地理上的分界线——当然童贯不会说的如此学术,这是作者说的。

很多人对于地里的认识,就来自于地图。

但是地图是平面的,随便拿尺子一量,好,五厘米,三百公里,除以步行速度,或者汽车速度,就是需要的时间。这就是很多人下意识的想法。

可实际上,真实的地貌绝不可能是如纸张一般平坦。所以地上才有路,路上才有关隘,才有城池。

从北边向南打,一定要过幽州,否则就要翻山。但是那个山,马匹是翻不过去的。因此燕云十六州才如此重要。这就是十六道门口,只要关好大门,北边的恶人就进不来。

赵佶以及赵家先祖,念念不忘的就是燕云十六州。童贯必须趁着这个机会把幽州抢到手里。

现在宋军在幽州南边,金兵在幽州北边,两家一起向中间打,肯定是谁先占住算谁的。

童贯一把年纪,当然不会天真。虽然海上之盟约定,燕云十六州金国会还给大宋,但是纸上的玩意,一钱不值。

这就好像朝廷的纸钞,越发越多,越来越不值钱。

只有自己拿到手里,那才是真金白银。

他要和金兵拼速度,所以严令先锋部队迅速出击。一路遇敌则战,绝不停留。

种师道人老成精,当然明白眼前的局面。他是先锋部队的主帅,所以一马当先,带着种家军走在最前面。

在白沟河南岸,终于遇到了辽国大军。

这是一片天然的战场。

白沟河两岸,各有一片辽阔的平原,视线没有半点遮挡。

这点非常重要。因为此地视野辽阔,

种师道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出很远。他看得到对面没有伏兵——就没有能埋伏人马的地方。

所以眼前的敌人就是这么多。种师道一眼看得出来,辽国这次有三千步兵,两千骑兵,整齐的列队在对面。

这五千人,就是辽国的全部人马了。

他心里略略安定。

种家军的七千人已经进入了战场,四千步兵在前,三千骑兵再后,遥望着对面的五千人。

这时候,种家军已经搭好了瞭望楼,种师道站在楼上,向右边望去。那是刘家军,先锋部队的右翼,有三千步兵和一千骑兵。

种师道暗暗点点头。这样的兵力对比,自己可保不败。

他再转向左边,一望之下,顿时大吃一惊。

左翼是折家军,他知道这次折家军派出来的兵马不多,可是再不多,三千人也应该有的,怎么能就来两千呢。

而且这两千人,还缺胳膊短腿。这是糊弄我玩吗?

他再定睛细看,发现折家军还真在糊弄自己。

吴阶知道自己的兵打不了仗,所以故意拖在最后。但是再慢,也得跟着前锋走,否则就要被砍头了。

他来到战场时候,种家军和刘家军已经站好了队形。

吴阶一声领下,吴家军也开始列阵。

不过吴家军列的阵与众不同,他们一人拿着两块盾牌,齐齐的摆在身前。

这样在对面的敌人看来,这边的人数凭空就多了一倍。

这也是吴阶早就盘算好的。

就这两千人能干嘛?凑数都不够。所以吴阶必须虚张声势一番。他特意和折可求多要了一倍的盾牌。

折可求二话不说就批准了。不但如此,他还要吴阶多拿,能拿多少拿多少。

对于大表哥的大方,吴阶也有点惊讶。盾牌和盔甲一样,都是战备器械,怎么表哥这么不在意呢。

他当然理解不了折可求目前的境界。

在折可求眼里,冷兵器的一切都过时了,什么盔甲盾牌,全无用处。

只是盔甲虽然无用,却可以拿来炼铁,这个还是要留着。

盾牌就不用在意了,就是牛羊皮蒙在大木头上。这玩意,一点不值钱,你都拿走吧——也省的说我坑你。

于是吴阶就给一人配备了两面盾牌。

现在正好派上用场。每个人都举着两面大盾。

本时空的盾牌可不是后世影视剧里面的那种西方手盾,单手握着,锅盖大小。

宋军的盾足有一人来高,整个人可以完全的缩在后面。从前面看过去,半个人影也看不到。

因此吴家军摆开阵势之后,在辽兵看来,足有四千人。

可是这只能瞒过前方,却瞒不过侧面和后方。

种师道一看之下,差点气的从望楼上掉下来。

折家小子,你这是想坑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