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流浪归心 > 第四四五章 论神仙是怎么样炼成的

流浪归心 第四四五章 论神仙是怎么样炼成的

作者:奇包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31 20:00:15 来源:258中文

很多庄户汉听到有粮种卖,连白面馒头也顾不上了。他们摇摇晃晃的用最快的速度涌向私勇们所指的草棚。

“大老爷,你们买人不?我的小孙子今年十岁……”一个枯瘦的老头儿牵着一个同样瘦得厉害的男娃娃,着急的问坐在长案后面的吴长老。

“老人家,我们庄子里不买人。”吴长老摆手,“你如果没钱买粮种的话,可以跟换馒头一样,用劳力来换。”

闻言,所有人都立马来了精神,争先恐后的应道:“我换!我要换!”

“大老爷,我什么都能做的。跟我换粮种吧!”

还好早有准备,棚子外边调派了两个小队过来维持秩序。

吴长老抬手,大声说道:“大家安静一下。我们大人知道乡亲们没有粮种,无法春耕。所以,准备了足够的粮种。大家都不要急,一个一个的来换。”

“谢谢大人!”

“大人是救苦救难的活神仙啊!”

……

不知道是谁带的头,总之,转眼间,棚子前跪了一地的饥民。他们甚至连怎么用劳力换粮种都没有问,便一个个感恩戴德的跪在地上,连连叩头道谢。

吴长老,还有负责维持秩序的队员们无不动容。

接下来,吴长老当众宣布了粮种的换取法门:一份粮种可以种半亩田,只要一个成年男丁做一天短工就能换到。如果是老者,妇人或者七岁以上的孩童,则需要打两天短工才能换到一份粮种。而做短工期间,也是管四个白面馒头和两碗米粥。

与换馒头一样,数量上也有限制,即,每人只能换取一份粮种。

另外,换取粮种时,还要现场立字据,答应待到夏收时,还半斗新米给庄子里。

最后面这一条,是吴长老想出来的。他担心有人换到粮种之后,直接拿回家煮熟吃掉。

听完,先前那位要卖小孙子的瘦老头难以置信的问道:“大老爷,只要立字据就成?不要保条?”去县城里卖只鸡都得要担保呢。更何况关系到半斗新米的大买卖。

等的就是这句话。吴长老嘿嘿一笑,抓起长案上的那块绿色山形玉石镇纸,略一用力。“咔嚓嚓”,玉石镇纸应声碎了。他松开手。扑扑扑,很快,案面上积了一小堆绿然的粉末。

“老人家,你刚才问什么?我没听清楚。请再说一遍。”他拍掉掌心残留的灰尘,笑眯眯的问道。

瘦老头打了个寒战,头摇得跟货郎鼓一般:“没,没什么。”难怪不要保条。就这一手捏石头的气力,哪个敢赖他的账?活得不耐烦了,是吧!

在场的其他庄户汉也齐齐色变,头勾得低低的,不敢再正眼看前面。

事情进行的很顺利。到了傍晚时分,征集的短工数目达到了五百多个。按照每天一百个短工的计划,头一天就排满了接下来的五天。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吴长老做下安排,将换粮种的那些短工都排到三天后。是以,很多人急匆匆的拿着粮种回家赶农时去了。尽管今天的粮食消耗又创新高,但是,庄子前聚集的游民数目却是锐减。这一天里,新添了不少生面孔,总数竟不到昨天的七成。

而今天的那一百个短工,有男有女。女的,全被吴长老调拔给了女营,要么煮粥,要么做馒头;男的则派给了李长老——昨天的会议上,有人提出来了,很多饥民怕第二天来晚了,领不到粥,晚上也守在庄子外面,露天睡着。现在的夜里还是很冷的。所以,建议在庄子外面的空地上搭些临时的木棚子,给饥民过夜。李长老得了这份差事。

听说是给过夜的饥民搭过夜的棚子,男短工们感激之余,做事越发的卖力。一天下来,他们竟然搭出来了十座木棚子。

齐伯负责统一调度,将这些木棚子安排给了老人和小孩子们。

另外,柴火紧缺的问题也大有缓解。有很多人离去之前,甚至主动向刘玉娥打听:“明天还能用柴火换白面馒头吗?”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们欢欢喜喜的回去了。看样子,明天会有更多的人过来换馒头。

至于第三个问题,即存粮不够的问题,也正在解决之中。一大早,赵宣领着听风堂全体出动,北上收粮。他们用储物袋装运粮食,以他们的脚程,应该能在存粮耗尽之前赶回来。

头一天就获到了超出意料的成功,大家不由松了一口气。天黑之后,七处庄子也先后传讯回来,他们启用了新的救济方案,效果也是杠杠的。

不想,第二天更是惊喜连连。

首先,很多旧面孔消失了。大家一打听,才知道,那些人是回家忙春耕去了。

第二,交换到的柴火和短工比头一天还要多。吴长老做了粗略的估算,一个月以内都不用担心柴火和人手的问题。沈云听了他的汇报后,叫齐伯给每个木棚子发放够用一夜的柴火。

第三,又临时搭建了二十座木棚子。傍晚时分,齐伯分配新棚子,惊喜的发现所有留下来过夜的饥民都被安置了下来。今夜不会有人在露天里过夜。

还有就是,尽管又新添了不少新面孔,但是,粮食的消耗与昨天持平,并没有增加。对此,齐伯和吴长老凑在一起,汇整了各方面的情况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很多人换到粮种之后,在吴长老那里排了用工的时间后,只领了一碗米粥,就急匆匆的拿着粮种回家去了。相比于以前一天领足两顿,这些人的消耗便少了一半。照这样的情形,粮食的消耗速度会很快就降下来。

还真叫他们预测准了。第三天的粮食消耗又与前两天持平。第四天,粮食消耗首次出现下降。从此,每天都在迅速减少。待到春耕完成,留在木棚子里的那些老人、幼儿陆续被他们的家人接了回去。

原本每座木棚子平均安置了十个大人和五个幼儿。如今,齐伯已不管木棚子的分配事宜,任饥民们随意住。因为空出来的位置实在是太多了。一个人睡三个铺都不成问题。

施粥已经停了。不是因为大家的吃饭问题解决了——紧张的春耕过后,仍是青黄不接的时节。家中没有一粒存粮的人们还是挖不到足够裹腹的野菜。

而是人们选择了打短工换白面馒头的方式。一个成年男丁在庄子里打一天的短工,能换到四个白面馒头和两份米粥。女人和七岁以上的孩子换到这些,则只需要两天的时间。春耕过后,田里的活计轻闲了许多。人们有的是时间过来打短工。而换到的吃食,他们带回家去,省着点吃,足以够全家糊口两到三天。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认为,打短工换来的吃食,比吃白食要硬气得多。

当然,也有人还想着施舍的米粥,不吃白不吃,或者迟迟不肯把家里的老人孩子接回家去。结果,他们的脊梁骨都被村民们戳烂了。

“活神仙救了我们所有人的命。你们不想着怎么报恩,光惦记着白吃白住,良心喂狗了?丢光先人的脸喽!”

而沈云听到自己被十里八乡的人们唤作“活神仙”,甚至有不少人还在家里立了长生牌,简直是笑哭了。原来神仙是这么炼成的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