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孤剑江湖路 > 第四百五十一章 宗泽

孤剑江湖路 第四百五十一章 宗泽

作者:弓满月狭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29 13:45:30 来源:258中文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对于高俅来说,拿下无锡是个好消息。这可以说是阶段性胜利。

平叛江南,最终目标是打败天师军,杀死张过,夺回大宋失去的城市。无锡平定之后,运河江南段大部分就畅通了。

江南目前还在天师军手里的大城市,只有一个杭州。

杭州是运河的,所以不会隔断运河的通行——船队大不了走到苏州停下就行了。

江南的粮食已经可以起运京城,这样也算是给官家了一个交代。

张过建国太快,他的基础很不稳定。实际上红朝也不过是占据了运河江南段的大城市,更多腹地的小城市,还是归大宋的——天师军也没那么快的速度统一江南。

只不过运河是江南到汴梁的大动脉,那些城市虽然没有被天师军占据,可是粮食物资无法往来南北。

现在打通了运河,大宋岌岌可危的物资危局暂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高俅受到了赵佶的热情表扬,升官发财,自然是该有的。

不过高俅看重的不是这些,他看重的是圣旨里面的一句话:“卿当更加用力,早日平定江南,朕扫榻以待。”

扫榻以待,在外人听来是一个形容,说的是赵佶认真准备接待高俅凯旋。可是在高俅看来却别有一番滋味——这就不足为外人道矣。

因为这句话,高太尉干劲冲天。他一面命韩世忠整顿江南,捉拿天师军残部,一面命润州的部队加大攻城力度。

无锡丢失的消息传到润州,对双方士气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宋军现在士气昂扬,而天师军一个个都情绪低落。

江南战役从开始打起来,一直就有两个战场。主战场在润州,如果润州丢了,宋军就可以直逼江宁府——也就是红朝的金陵,张过面临的就是灭国之战。

润州对于张过是重中之重,所以他才派最信任的曹国舅掌管润州城。

可是虽然润州重要无比,是江南战役的主战场,但是主战场的情况却取决于分战场。

运河上各个城市的战斗是分战场,看起来没有润州的战场重要,可是润州城的结局,很大程度取决于运河上各个城市的战斗。

当无锡还在天师军手里时候,这段运河双

双方彼此牵制,谁也动弹不得,大宋的军力和物资,一大部分要消耗在这里,润州的压力就没那么大。

现在无锡没了,运河一下子变得对大宋有利了。

对赵佶有利,自然对张过不利了。

韩世忠现在可以把更多的粮草物资运到润州城下,高俅手里的资本一下子宽裕好多。

而且天师军遗留在无锡的火炮和天雷,以及大量**炮弹,也被韩世忠运来了一部分。

天师军的火器,在火炮这一项上,比宋军的高端一些——至少射程远。

高俅对曹国舅的军事优势又增加了不止一成。

粮食管够,**炮弹充足,那就拼命打吧。

攻城战,在本时空绝大部分时候都是消耗战。

大部分时候打半年一年很正常。

着名的有南宋襄阳之战,足足打了六年。就是说襄阳被围六年,南宋守了六年,然后才丢的。

攻城守城的双方,大部分时候是拼消耗。像近卫团这样闪电一般作战的情况是从来没有过的。

当武器没有代差的时候,守城一方占尽防守的优势——战术优势;可是既然是防守,那么自然在战略上处于劣势——被人围着揍,这样攻守双方战术战略上就扯平了。

既然双方在一个水平线上打,自然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

不过量变引起质变,当一方的微弱优势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优势就会化成胜势。

现在优势在高俅一边,他正身体力行着把优势转化为胜势。当然他没有这个理论高度,只是本能的去实践这个理论。

高俅用尽一切办法,想要最快的拿下润州,好直捣江宁府,活捉张天师。

这时候他就想起了秦牧,想起了近卫团。

近卫团一支孤军,深入江南,不但没有被天师军吃掉,反倒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韩世忠自然不能隐瞒基本的真实,江南各个城市的战斗情况,他还是尽量如实的汇报的——至少不能说那些城市全是他打下来的。

高俅由此才发现近卫团战斗力惊人。

现在既然无锡已经拿下,运河大部分已经打通,高俅想到把近卫团调过来攻打润

州。

近卫团虽然也是民团类型,可是这些民团是江南战役开始时候就跟在军队里面的,是隶属于自己的,和九皇子没关系。

他们的功劳,要算在自己头上。所以高球不忌讳使用近卫团。

高俅立刻调近卫团来润州。可是没想到,他的命令被无视了。

韩世忠说近卫团已经离开了无锡,回西北府州去了。这让高俅大是恼火。

怎么自己的命令不管用吗?再说你们跑那么远干嘛,我又没想吞并你们。

不过高俅再发火也没用。近卫团不是禁军,也不是西军,他们只是一伙民团,本来就不是朝廷体制内的人马。

他们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高俅拿秦牧一点办法也没有。

若是秦牧只是个小小的民团头子,高俅还能想方设法给他弄个罪名,毕竟秦牧还当着利国监的知监, 这是体制内的人,自然有办法整治你。

可是秦牧不仅仅是个民团头子,也不仅仅是利国监的知监,关键他还是折家的女婿。

折家人高俅动不了。他干儿子高衙内被折家小娘子打断了鼻梁,高俅都没能报复回去。何况现在折家女婿打了这么多胜仗,然后你给人家抓起来扔进监狱。这样别说折家人不答应,就是天下人也不答应——堵不住百姓的嘴呀!

高俅只好无奈的接受了没有近卫团的现实,只能用手里现在的力量打仗。

本章节内容由 手打更新

不过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近卫团去了府州,虽然那是折家的老窝,但是路程也太遥远了。

就这一千来人,过了江随便找个地方不能休整吗?

近卫团当然没有去府州,这只是秦牧的托词,实际上近卫团大部都留在了江南。

秦牧把近卫团的前线指挥部设立在苏州——这里紧靠太湖,有太湖之队可以呼应。同时,近卫团拆分为几个小队,每个小队以连为单位,每个步兵连配一个炮兵排,开始分头行动,深入江南地方。

来江南一趟不能白来。目前江南除了杭州,已经没有成建制的天师军存在了。近卫团一个连加强一个炮兵排,就是无敌的存在。

军事和民政,一样是双gua:n齐下。贾红线的民政队伍也拆分到各个连,一起下基层,去

地方,到江南的每一个角落去。

这样的每一支特混编队,都是一支战斗队,宣传队,同时,还是一支商队。

一手刀,一手财,近卫团要在江南树立起自己的形象,同时也是一次对江南的实地考察。

秦牧要借着这次行动,把江浙一带本时空的各方面情况调查清楚。人,地,财,货,矿等等,近卫团最终都要得到数据,形成文件,为以后的行动打基础。

这也算是l-ing'l-e:n的“踩点”。

这件事秦牧就交给石遗负责,他本人则回了微山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呀!这在本时空是真理。而这个第一生产力,说白了就是秦牧本人。

秦牧就是科技,科技就是秦牧。

这是无法改变的一个事实,而且也没人能质疑。

秦牧不但要继续扩大工业规模,还要提升科技含量,同时要每隔七天回后世拉一次物资。

在江南已经耽误的太久了,他已经浪费了很多个七天一次的宝贵机会。秦牧每每想到这个,都有点痛心疾首——自己也太奢侈了。

这次回后世,秦牧还有个特殊的礼物送给黄金沙——龙胆亮银枪。

本章节内容由 手打更新

想必黄金沙一定会幸福的哭出来——这可是三国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的宝枪。这不是游戏里面的装备,而是实打实的古物,是真的!

从大宋带古董到后世,无疑会让二十一世纪的人感觉兴奋,同样从后世带到大宋来的商品,一样会让本时空的人珍爱。

韩世忠就非常喜欢这块手表。他知道这块表比高俅手上那块还好的多。

这块表和折可存腕子上的一样。大而且炫。

韩世忠现在时不时的就要抬起手腕,看看手表,好知道当前的时间。

这到真符合了他的字:良臣。

每时每刻,他都在衡量时辰。

秦牧给本时空带来的可不只是一块手表。对于手表,秦牧根本没看重。他看重的是生产力的发展 。从后世带一百块一千块手表,也不如微山湖工业中心制造出一根针。

只有机械化大生产,才能改变这个世界,才能实现秦牧的目标。

微山湖中心给这个世界带

来的改变是深刻的,是巨大的,但是在秦牧的刻意控制下,这个深刻而巨大的改变,是悄无声息的。

几乎没有人意识到秦牧在做什么,即使他们使用着微山湖制造出来的产品。

比如钢卷尺,这几乎成了本时空工匠们的最爱。只要看到过钢卷尺的工匠,他们想方设法也要买一个。

因为这个尺子用起来太方便了。

微山湖有能制造钢卷尺的钢,卷尺的外壳是铁,但是为了手感舒适,秦牧要求在铁皮外面再做了一层木头包裹——又美观又握持舒服。

这种卷尺制作精良,需要的工时和材料比搪瓷杯要多得多,可是秦牧给卷尺的定价非常便宜——比搪瓷杯还便宜。

五毛钱就卖。

这样的价格,就算不是匠人的家庭,都会买上那么一个——太方便量尺寸了。

可是他们一旦用上了微山湖的卷尺,就不得不接受秦牧制定的度量衡。

大宋最常用的长度单位是“尺”,但是在卷尺上,“尺”是没有的,只有米,分米,厘米,毫米。

要想发挥尺子的功能,长度单位只有以微山湖标准来使用,才最方便。再转换成“尺”就太麻烦了。因为三尺一米,而一米是无法被三整除的。

秦牧一直在做的是,就是他老祖宗做的事:书同文,车同轨。

本章节内容由 手打更新

当然,在本时空,书已经事实上“同文”了,虽然是繁体字,可是也一样是同文的。繁体转简体,秦牧一直在做——印刷厂出来的文字全是简体的,不过这个事已经不是大事了。

在这两件事中,只剩下“车同轨”。

不得不承认,大宋本时空的原有工业是很发达的——即使是手工业,否则也不可能有领先世界的武器——神臂弓。

一个国家科技的最高体现,不是在民间,而是在军队。

军器监有着完善的一套制度和度量衡,否则也不能做到均质生产神臂弓以及各种军械。

只是大宋的度量衡,是针对本时空的,而秦牧面对的是未来。他带来的一切科技,是以米厘米毫米为基础的。

秦牧可以给卷尺套上一层雕花的木头外壳,以符合本时空的审美和技术水平,但是他不能把钢尺上的刻度

给改成“尺”。那样来自后世的一切资料全没法看了。

这一点,本时空的人必须以后世为标准,要抛弃现在,迎接未来。

不过这一点做起来实际没什么难度,本时空的匠人很容易的就接受了后世的长度单位。

即使是岳飞,接受起来也毫无难度。相反的,他对于刻度如此精细的尺子,反倒非常的欣赏。

越精确,越有杀伤力。

度量是如此,军队也是如此。

秦牧给韩世忠了一批物资,里面就包括卷尺。韩世忠分了一些给岳飞,岳飞也就有了卷尺。

可实际上岳飞早就有了卷尺。他在来江南的路上,帮货郎王远主持了一次正义,然后牛皋拿了王远一半财物做辛苦钱。

那时候岳飞就有了搪瓷杯和卷尺,指甲刀他也有——还是精品的。

现在岳飞正拿着这个卷尺,对着天师军的真武大帝从各个角度在丈量。

长宽高,内径外径,一切能以尺子衡量的,全给量出来。

甚至岳飞还学会了九九口诀表。这个表,并不是说新中国建立了才有,但是后世的ā lā bo数字,可是秦牧带回来的,本时空没有。

本章节内容由 手打更新

岳飞已经知道了后世计数符号和本时空计数符号的对应关系。同时他也对这种计数符号大加赞许——的确是方便。

他用铅笔在纸上记录下真武大帝的各种数据——铅笔和白纸也是从王远那得到的。

面前这门火炮,亮晶晶泛着寒光,岳飞爱不释手的抚摸着冰冷的炮身——这才是军人真正的武器。

他有信心让火炮在自己手里大放异彩,绝不能用的和禁军一样窝囊。

至少要像近卫团一样,才不负火炮的威力。

他一边思索着如何发挥出火炮的最大威力,一边测量火炮的各种数据,这时候,就见远处走来一个老人。

“你可是岳家军的岳指挥?”那老人看起来年纪不小,可是精神矍铄,腰背挺的笔直,zi you一股威严。

“在下正是岳飞。不知您是?”

“某,宗泽。新任的无锡知府。”

“原来是宗知府,岳飞有礼了。”岳飞一听来人是宗泽,立刻丢下火

炮,整顿衣冠,对老人郑重施礼。

宗泽在本时空可是大名鼎鼎。

他是元佑六年的进士,历任各地的地方官。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宗泽最让天下百姓称道的事,发生在政和五年。当时宗泽升任登州通判。登州是个好地方,所以权贵势力争相伸手其间。如登州仅宗室官田就有数百顷,岁纳租万余缗,但是这一切都转嫁到当地百姓身上。

宗泽上任后,忿然上书朝廷,陈明实情,请求予以豁免,终于为登州百姓免除了沉重的额外负担。

但是他也因为屡次为百姓出头得罪了权贵,最终被免官了。

现在江南混乱,根本就找不到足够的官吏,赵佶又想起宗泽来了,宗泽就是义乌人,老家在浙江,现在的婺州,离这里不远,于是赵佶一道圣旨,宗泽就成了无锡新任知府。

宗泽来到无锡,首先需要掌握一支力量。否则他光杆一个人能干嘛?现在是乱世,不比平日里可以按部就班的行事。

目前无锡城中最大的一支势力自然是韩世忠统帅的禁军。但是禁军也不听他宗泽的。韩世忠圣眷正隆,虽然他是武官,宗泽是文官,按说一个地方,以文官为大。

可是现在无锡城头旗帜变化的眼花缭乱,一时是大宋的旗帜,一时是天师军的旗帜,又一会换成了大宋的旗帜,而夹在其间的,还有近卫团的军旗。

乱世,不同治世。乱世就没有规矩。在乱世中,有兵才有发言权,没有兵,你说什么都没人听。

宗泽虽然资历老,可是韩世忠却不需要听他的。韩世忠现在有官有兵还有钱,而且赵佶拿他当可以倚重的大将来看待。不论从哪方面来说,宗泽都无法使唤的动韩世忠。

本章节内容由 手打更新

宗泽不是一个古板的人,既然现实情况如此,那么就另想办法。

他知道这次韩世忠带的队伍不全是禁军,里面夹杂着大量的民团。其中最能战斗的一支,就是岳家军,为首的还是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好说话。 没有在禁军中沾染过,想来应该是有一番朝气的。

于是宗泽问明道路,自己一个人就来找岳飞。

正如历史上的一般,在无锡城中,岳飞终于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宗泽。

一秒记住域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