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孤剑江湖路 > 第三百八十九章 去宁边建设纺织厂

孤剑江湖路 第三百八十九章 去宁边建设纺织厂

作者:弓满月狭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29 13:45:30 来源:258中文

完颜阿骨打,他死了!

哈哈,完颜阿骨打死了,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呀!

赵佶兴奋的从床上一下蹦起来,满屋子转悠。

这么厉害的一个狠人,竟然死了。死的好,死的妙!

自从金国打下幽州之后,赵佶对金国的忌惮日益加深。连强大的辽国都扛不住金国的进攻。

辽国人就是牲口一样了,金国人连辽国都能轻松打败,那金国人岂不是牲口中的牲口,这不就是畜生吗。

人怎么能打得过畜生。就看金国人连老虎都能赤手空拳的打死,还是当着自己的面,这让赵佶实打实的感受到了金国人的凶残。

幸亏有武松呀,还给朕,给大宋挽回了一点颜面。

想到这里,赵佶又拿起一份奏折。

这是韩世忠上的。

韩世忠把江宁的战事讲了一遍,当然,喷火铁甲舰的事,他就不提了。

这等功劳,既然折可存不提,自己为什么要提呢?

他直接说自己威猛无比,率领禁军一举击溃天师军的进攻,烧船四十条,杀敌五千人。

然后因为自己也损失惨重,所以在进攻当涂的战争中没取得更大胜利。

好消息!这也是巨大的好消息!

天师军属于心腹之患,长江水道要是被张过占据,大宋可就完了一半。

现在韩世忠不负众望,把天师军压制在当涂向西一线,保护了大运河粮道,这是大功!

必须赏!

赏他为拱卫大夫,江宁军节度使。

凭着贪污铁甲船的功绩,韩世忠这就又升官了。拱卫大夫已经是横行阶,属于高官范畴,比起武节大夫连升了n阶。

节度使在北宋是虚名,是个荣誉称号,但是能带来实惠,也让韩世忠在前线能有更大的权力。

一天遇到两件好事,赵佶心情大爽,一时连汴梁物价飞涨的烦恼都忘了。

这本不该他发愁,这是李邦彦应该负责的事,否则他这个宰相是干什么吃的?

李邦彦除了吃,还真不会干什么。

汴梁物价飞涨,尤其是粮价涨的更狠。现在粮价已经是去年的五六倍,而且还在眼见着嗖嗖的上涨。

汴梁城乃是天下财富汇聚之地,如果这里都粮价飞涨,那么地方上岂不是更要命?

现在汴梁城里已经出现了卖儿鬻女的情况。

幸亏蔡太师心眼好,他在汴梁城内开了几个善堂,这才让事态没有更加的恶化。

可是只靠蔡京一个人显然不行。朝廷要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是朝廷真没办法。朝廷的钱全拿去买城了,如今朝廷也没余钱呀!

李邦彦虽然不懂经济理论,但是他根据眼前的现象得出了一个朴素的结论——物价飞涨,罪魁祸首就是赵佶。

如果赵佶不印这么多交子,物价涨不起来。

可是李邦彦绝不敢去赵佶面前进言,说皇上你别再拿纸骗钱了!

这不是找死吗。自寻死路的事情李邦彦当然不会干。

而且物价飞涨带来了中产家庭的破产,他们逼不得已就会卖房子卖地,这是李邦彦乐于看到的!

汴梁地价金贵,有钱也未必买的到——主人不卖。

现在他们被现实逼得不得不卖房子,李邦彦当然要趁机下手了——他这个宰相可以说是历任宰相里面最穷的,这怎么能让李邦彦面子挂得住。

物价还在涨,还不断有人饿死,但是这对李邦彦一点影响都没有。

不只是他没受到影响,汴梁城里的权贵世家都没受到影响。

本时空是农业时代的巅峰,而农业时代的战略物资是粮食。

任何权贵世家,都储存着足够吃几十辈子的粮食,他们根本就不会从市面上购买粮食。相反的,很多人其实就是大粮商,粮价越贵越好,越贵才越赚钱,才能更多的攫取利益,抢夺土地。

粮价继续再增长。

近卫团的军官迅速制定了三条计划送交秦牧。

第一条当然就是亮出近卫团的身份,旗帜鲜明的以正规军的形象打下滕县,从而成为这片地方上的正式话事人。

滕县所有粮食,不管是县城常平仓里面的,还是各大富户粮商的,一概归近卫团统一支配。

第二条就是化妆抢劫。不穿军装,冒充流窜的土匪,把各大粮仓洗劫一番,粮食拉到微山湖来。

第三条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了。石遗等人现在越来越能理解秦牧的思想,他们也越来越能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条计划是让百姓中受欺压的人起来告状,状告各个大地主,然后近卫团再出面,把地主给法办了,家产冲公,这样粮食也就能归了近卫团。

这正是秦牧在利国监对付张家的计策,石遗给拿了过来继续用。

秦牧面对三条计策,也是有点犹豫不决。

这三条计策各有各的优点,但是也各有各的缺点。

第一条就是扯旗造反。见效快,可是后遗症比较多。只要打了滕县,自己就是反贼了,和张过方腊一样。朝廷不能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面对。

第二条没有造反的危险,可是却有着巨大的隐患。秦牧一直不希望近卫团有土匪的行动方式。

近卫团在秦牧心中,是全新的一支军队,有着崇高的理想和无坚不摧的武力。如果这样的队伍以土匪的面目行动过,即使是迫不得已的一次,也会留下黑历史。

这是秦牧非常在意的,所以秦牧首先就否决了第二条。

现在就剩下第三条和第一条了。

第三条其实是最有利的行动计划。

以百姓为主体,借助百姓的力量,打击地方上的宗族势力,这其实是一举三得。

第一,粮食问题解决了;第二,宗族势力扫清了;第三,近卫团还没有暴露——至少没明面上扯旗造反。

好,那就第三条,虽然时间慢点,但是一点没有后遗症,还占据道德的制高点。

这件

事,秦牧批示之后就不再管了。现在已经进入九月份,一整套纺织厂的设备已经生产调试完成,前不久开始发货运送到西北去了。

现在秦牧要带着吴小妹过去,亲自安装调试。纺织厂可以说是事关国计民生。棉花,可以织布,还可以做炸药。没棉花,这两样一件都做不成,现在有了棉花大丰收,秦牧绝不能再耽误了。

纺织厂就建立在宁边。这里是下河套三城最早拿下的地方,也开发的最早,目前来说,发展的也最成熟。

大量的小工厂,养殖场,全新的小区,都比较接近微山湖。

折可求对于这个发展非常的满足。这个全新的城市,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眼前的一切,全是自己想都想不到的美好。

不过当他看到来自微山湖的工人时候,立刻就把自己那点骄傲给丢没了。

他本来以为宁边的机械厂——也就是曾经的铁匠铺,里面的工人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工人了。

秦牧设计的所有农具,包括修水库用到的工具,全是这些工人打造出来的。秦牧见识过之后也频频点头,认为做的不错。

那时候折可求觉得工人,也就是这个样子了。

可是没想到他在码头接货的时候,看到了微山湖工人的操作,这才让他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工人。

纺织厂是一整套设备。这些设备可不是柴油机那么轻便了。

依靠本时空的码头,是没法卸货的。

工人们首先把随船带来的龙门吊给安装在码头,然后一切就进入了微山湖模式。

折可求看着真正的产业工人熟练的操作设备,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工人,还真不能叫工人。他们充其量不过是手艺高明的匠人。

匠人和工人,完全不是一类。

折可求立刻拉住秦牧说道:“功业,这些工人你可得留给我。”

“折总,”秦牧连忙拒绝道:“这可不行,这些人建好了纺织厂,还要回去继续搞建设,微山湖那边还有大量的厂子要建呢。”

“不行不行,功业,微山湖虽然重要,可是西北同样重要。没有这些工人,纺织厂以后的运营也成问题。有他们在这里我才放心。”

两人就在码头上为了这批工人的归属开始了讨价还价。最终秦牧决定留下一半工人带徒弟,同时折可求也派这里的工匠去微山湖学习。

在建设纺织厂的同时,棉花的采摘也进入了繁忙期。

为了这次棉花采摘,折可求做足了准备。

采摘棉花,要一人腰里扎着一个袋子,然后双手灵巧的把棉花从棉花株上摘下来,扔进袋子。

可是本时空没有袋子。袋子也要布来做,葛巾麻布,都很贵的。就算折可求有钱,不在乎钱,可是西北这地方根本买不到那么多麻布。

折可求的解决办法是编制藤筐。

于是宁边也就有了一个藤器厂。还好这是纯粹的

手工业,无需高明的技术支持,所以只要肯堆人手,就一定能造出足够多的藤筐来。

周志安正背着一个藤筐,头上裹着白毛巾,一脑门子汗的在棉田间劳动。

虽然身体非常的辛苦,可是周志安满心都是喜欢。

不只是他,田间所有的农民都非常高兴。这就是棉花呀,这么白,这么软和。

有的人一边摘棉花,一边抽空看看周代表头上的毛巾。

周主任说了,这样的毛巾,就是棉花做的。

这个毛巾的好处,百姓们早就知道了,只是可惜他们第一没钱买,第二也买不到。市场里面根本就没有卖的。

现在可好了。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每家每户的粮食都堆积的满满当当。他们刚卖了夏粮,现在马上就能卖秋粮了。

卖了秋粮,家里就更有钱了。

微山湖的搪瓷产品早就在西北上市了,所以家家户户都已经有了搪瓷洗脸盆,搪瓷杯子,如今周志安的搪瓷系列已经不被人羡慕了。他们只想再要几条毛巾。

毛巾就是棉花做的,饿棉花就在他们每个人的手里。

想到这些,田间的百姓更加拼命的工作。早一日把棉花采摘完成,早一日送到那个纺织厂里面,就早一日能用上毛巾。

美好的前景,就在他们每一个的手上,在大家的勤劳工作中,这让百姓们连劳累都感觉不到了。

他们只有一个念头。

拼命干活,日子会越来越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