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孤剑江湖路 > 第二百三十九章 赵良嗣

孤剑江湖路 第二百三十九章 赵良嗣

作者:弓满月狭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29 13:45:30 来源:258中文

秦牧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意外穿越导致本时空历史有些许混乱,还是这个大宋本来就是虚幻的。

他发现在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上,时间节点多少有点改变。

不过后世的史书也是人写的,也许历史记载错误,这也说不定。

再说,来都来了,一切以自己为主。

按照历史记载,今年四月份就应该宋国打过一次辽国,宋大败。但是他的这个大宋,并没有出现这次战争。

可是看宋徽宗这个安排,显然还是要打的。秦牧一路慢悠悠的走着——他要等折可存来会和,所以不急不忙。

对于本时空的情况,显然折可存要比他明白的多,带着二舅哥是必须的。否则秦牧也不能让他丢下宁边的建设,跑来跟自己旅游。

这次出门,还是扮作商队,秦牧没有动地方上的队伍,只带了西点军校的学员——大概一个排的人数。

不过因为秦牧正对他们进行特种作战训练,所以他们的武器装备都极大的提升了一截。这三十个人的火力输出,一点不输近卫团一个连。而且科技装备上更是鸟枪换炮,远不是近卫团可以比的。

危险吗,应该是没有。反正秦牧也没打算掺合,看看就行,有危险赶紧跑。

但是麻烦多少还有点。这个麻烦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内部。

宋徽宗关心局势,别人也关心局势。

童贯就是另外一个关心局势的人。因为他知道打辽国肯定还是自己带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为三军统帅,他得明白前线的情况。

可是皇上胆小,不允许官面的人出面,所以童贯也就没办法派手下的武官去边疆。

不看看总是不放心,所以童贯派了一个人跟着秦牧一起。

这个人,秦牧听说过。

赵良嗣,他原名马值,是辽国的汉人,曾经做到辽国的光禄卿。不过他一心反辽。

政和元年,马植趁着宋朝使节童贯访问辽国的机会,秘密晋见童贯,提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即:培植饱受契丹贵族欺压的女真部落。这个计划对于北宋末代时期政局的震撼力,绝不亚于“三分”下的隆中对。

之后马植带领着部下,开始秘密访问女真部落,想尽办法挑起女真与契丹间的矛盾。

不过赵良嗣这些事情,都是私下做的。

他从辽国来到大宋,一直躲在童贯府里,这个名字都是童贯给他取的。

童贯对于赵良嗣的计划很欣赏,挑拨金国和辽国打仗,大宋坐山观虎斗,这多开心。

可是赵佶根本不会给赵良嗣任何官面上的支持,实际上的支持也没有。你爱干嘛去干嘛,反正别打着大宋的旗号就行。

因此赵良嗣只能以个人的名义偷偷活动,当然私下打着大宋的旗号,也没人管的了他。

现在辽国快完蛋了,赵良嗣觉得自己多年的经营总算要看到成果,他当然也一心要来看看。

十年辛苦啊!他这十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梦想着杀光耶律家人,替自己的闺女和亲人报仇。

赵良嗣是汉人,他原姓马,是世家大族。在辽国,一直是契丹人做主人,其余人是奴隶。马家虽然是世家大族,但是在契丹人看来,也就是那么回事。

他有个独生女,出落得亭亭玉立,貌美如花。到了该成婚的年纪,赵良嗣就给她寻了一门好人家,也是汉人,门当户对。

可是在闺女出嫁那天,不巧遇到了打猎归来的耶律余睹。耶律余睹一下就看中了新娘子的美貌,当即就抢回来自己家里。

赵良嗣家世渊源,他的闺女自幼受的教育让她无法接受这样的侮辱。她性格刚烈,在耶律余睹意图不轨时候,试图咬死这个禽兽。

她不过是个弱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能有几分力气。

可是耶律余睹虽然没有受伤,却被激起了怒火。你这个给脸不要脸的。于是满足了自己的兽性之后,耶律余睹不但杀了赵良嗣的闺女,还把赵良嗣全家,以及那个没结亲的亲家,全杀了。

对于耶律余睹来说,这都不算事。

但是对于赵良嗣来说,还有比这更悲惨的事情吗?所以当他一个人逃出性命之后,就对天发誓,今生必灭辽国。

他这才投靠了童贯,试图煽动大宋去攻打辽国。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不管赵佶支持不支持,他都拼劲全力去干这件事。

如今辽国被金国打的屁滚尿流,这就要亡国了,他怎么能不激动。

这一路上连连催促秦牧加快脚步,但是秦牧哪快的起来。他也不会骑马,只能坐马车。而且还要等折可存,更不能快走了。

于是矛盾就这么来了。

以赵良嗣的性格,若是换了别人,他早自己走了。但是对于秦牧,他不能这么做。

因为秦牧是折家女婿。赵良嗣在大宋这么多年,很清楚一件事。大宋真正能打的军队,就是西军。

其中最厉害的就是折家军,种家军。

秦牧既然是折家女婿,他必须用心交好。更何况,秦牧有钱!

赵良嗣一心报仇,所以留心着身边一切能利用的资源。他可不是庙堂上那些混球,吃喝玩乐就是人生的目标。

找钱,找人,找盟友,打辽国,杀耶律余睹,这才是赵良嗣活着的目的。

赵佶只把秦牧当能工巧匠,但是赵良嗣当秦牧是有钱有兵的一方势力。

不说别的,就从秦牧身边这群家丁就看得出来。

这么一群人,个顶个的精明强悍,就算是辽国的皮室军精锐,也远远比不上——气势就不同。

赵良嗣因此忍着自己的焦躁,一路耐心的和秦牧套近乎。

“赵员外,”秦牧也是左右无事,就和赵良嗣聊天:“郭药师这个人,你了解吗?”

“你说怨军首领郭药师,在下对此人到了解一二。”赵良嗣对辽国有刻骨仇恨,所以他一直以来都尽可能多的了解辽国各种资料。

郭药师这个人,半是汉人半是契丹人,他祖居渤海铁州。

辽天祚帝天庆六年,渤海人高永昌杀辽东京留守萧保先,自称大元国皇帝,改元应顺,占领了辽东50余州。天祚帝派宰相张琳讨伐,在沈州为支援高永昌的女真兵所败。于是天祚帝授燕王耶律淳为都元帅,招募辽东饥民,取报怨于女真之意,谓之“怨军”。

怨军成立后,非但作战不利,而且接连发生叛乱。保大元年,东南路怨军将领董小丑因为征讨利州叛乱不利被处死,于是其手下罗青汉、董仲孙等率怨军作乱。辽都统耶律余睹、萧干率兵平叛。郭药师等人杀了罗青汉数人,接受招安。

辽从中选出2000人编为四营,任命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各自统领。

怨军本质上是辽东饥民,论起打仗当然不行了。

但是形势比人强,辽国能打的皮室军全被金国打没了,剩下的兵力不多,全缩在辽国南京。

因为局面危险,所以各地能调动的皮室军拼命向城里调动,这样辽国的高层才能感到点安全。

可是地方上兵力抽空了也不行,于是就派郭药师的怨军接手了涿州易州的防务。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英明的领导人才可以做到的。现在辽国的高层宛如惊弓之鸟,哪里还能用人不疑。

他们是“疑人也用”,“用了就疑”。

没多长时间,辽国高层就猜测郭药师要投降大宋,用辽国的城市换自己的富贵,所以他们密谋处死郭药师。

这时空哪有多少秘密能保得住,尤其是现在的辽国已经是一架破碎的马车,没人能知道还可以跑多久。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郭药师知道了。

总有人想四处下注,就好像任员外一般,一边给朝廷干,一边给秦牧干。

有人就要一边当着辽国的官,一边示好郭药师。万一辽国没了,自己还能在郭药师这里讨口饭。

郭药师一听这消息,那还犹豫什么,反了吧。

于是果断的带着人马城池,投降了大宋。

赵良嗣说的这些,秦牧都知道——史书都写着呢。他想听更多的,史书上没写的。

可是赵良嗣也不知道更多了,他十年没在辽国了,对于这些,只是道听途说,再加上小心求证。 至于更多内幕,就不是他能知道的了。

秦牧觉得有点遗憾。你知道的还不如我知道的多,甚至还不如我这本书读者知道的多,这样你还有什么存在意义?

历史上的你,还不如郭药师重要。

这个人,先杀了自己的长官,归顺辽国,然后又背叛辽国,投降大宋,最后又阵前倒戈,当了金国的官。

这妥妥的三姓家奴,当世吕布。

可以说没有此人,靖康耻未必能发生。

金兵第一次攻打汴梁时候,徽宗被吓得急忙禅位于钦宗。

这个消息传到了完颜宗望营中,宗望惟恐宋朝有所准备而想退师。这时候郭药师站了出来。

“郭药师曰南朝未必有备,言汴京富庶及宫禁中事非燕山之比,令太子郎君兵行神速,可乘此破竹之势,急趋大河,将士必破胜,可不战而还。苟闻有备,耀兵河北,虎视南朝,以示国威,归之未晚”。

他站在战略的高度上给完颜宗望——金国二太子,分析了一番。

总体就是说,您别怕,宋国未必有准备。汴梁宝贝老多了,可不是你抢的那点破烂能比的。现在去抢,跑快点没问题。大宋一定没有准备。

就算他们有准备也没关系,咱们耀武扬威一番,也没半点损失。

二太子一听,你小子说的有那么一点道理。好,就这么办,于是金兵就直奔了汴梁,从而才有靖康耻。

秦牧知道这件事。再走一阵,自己就要到达易州了。宜州正是郭药师的管辖地。如果自己杀了郭药师,那是不是就没有靖康耻了呢?

这能不能作为一个选项呢?

秦牧陷入了深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