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宠妻入髓:神医太子妃 > 第45章

宠妻入髓:神医太子妃 第45章

作者:檀胤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9:22 来源:258中文

() 一夜之间,整座皇宫就被一片白茫茫给覆盖了。

太上皇坐在金銮殿上,慢慢的,用无比沉重地语气宣布,感染了天花的皇帝最终还是没能熬过这一关,驾崩了。作为大行皇帝留在这个世界上仅存的子嗣,年仅九岁的六皇子得到了太上皇的支持,成为继任新君。追封新君的生母、已故的蒋贵妃为慈安太后,尊大行皇帝的皇后为慈仁太后。

从今天起,太上皇摄政,而少帝则在一旁听政。

同时鉴于如今京师十室九空,朝中大臣也十不存三,提拔户部侍郎祁谦为参知政事,兼领户部,提拔吏部侍郎梁鉴为参知政事,兼领吏部,提拔原沪州府知府、御前侍诏贾琦为参知政事。

太上皇的心腹张德全吐出一连串的任命,前面的祁谦和梁鉴也就罢了,大家都知道,大行皇帝之所以会感染天花,就是因为有人在勤政殿里面藏了新鲜的、带着鲜血的人痘痘痂,导致大行皇帝、沂王、沪王及内阁四位参知政事、六位尚书和枢密院四位都先后中招。如今太上皇会提拔户部侍郎和礼部侍郎,真的一点都不奇怪。

毕竟,内阁不可能空着不是?

可贾琦成为参知政事就稀奇了,不是说这位的功劳不够,这位的功劳完全够,只是这位实在是太年轻了,他今年才十六!

十六岁的参知政事!

十六岁的宰相!

太上皇这是不怕贾琦不成为权臣吗?

金銮殿上,所有的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贾琦的身上,贾琦不得不出列推辞:“陛下,臣实在是年轻,恐难当此任。”

太上皇一面咳嗽一面道:“贾爱卿,你就莫要推辞了,你的功绩,绰绰有余。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如今这山西陕西河北诸省,还有多少百姓?相信爱卿比朕清楚。朕说你当得,你就当得。”

说到最后一句,太上皇的语气里面还带上了几丝不容拒绝。

贾琦沉默了一下,跪下来,磕了一个头,没有跟太上皇顶着干。

太上皇又安排了一系列人事调动,就带着孙子回去了。

大魏开始为大行皇帝发丧。

这些东西,原本是太上皇为自己准备的,可到头来,却用在了大行皇帝的身上,世事变化莫测,叫人不胜唏嘘。

更让太上皇难过的是,他的陵寝早就已经修好了,就等着他这个老头子躺进去了,可大行皇帝的陵墓还没有修好,就已经迎来了它的主人。

扶着儿子的棺椁,太上皇老泪纵横。

这已经是他最后的一个儿子了,

如今也离他而去。

回想起当初,这些儿子们年纪还小的时候,在自己面前笑闹成一团,而现在,这些不孝子们都先他一步而去,太上皇哪里不伤心的?

可现在伤心又有什么用呢?死去的人不会活回来,而他这个黄土都埋到了脖子上的糟老头子,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如果他现在倒下了,那么这天下说不得就要易主了。

想到接下来的危机,太上皇浑身一凛,脸上再也没有了悲怆的神色。

太上皇对着少帝招招手,道:“来,孩子,跟你父皇道个别,我们要走了。”

按照祖制,少帝应该在大行皇帝的梓宫里呆上三天,算是全了孝道,回去之后只要以天代月,守个二十七天就完了。

所以,看见太上皇对自己招手,说他们要回去了,少帝非常惊讶。

太上皇道:“傻孩子,孝道在你的心里,只要你在内心孝顺你父皇,你父皇必定不会怪你的。再者,如今大魏风雨飘摇,你父皇六个儿子,最后只有你还在这里。你若是出了什么事情,这天下怕是又要动荡不安了。”见少帝还在迟疑,太上皇不得不道:“傻孩子,皇祖父还能骗你不成?走吧。”

少帝听说,这才伸手抓住了太上皇的手,却还不时地回头张望。

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大量官位的空缺还是给朝廷运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比起这些不足之前四分之一的官员,更严重的却是黄河以北的人口的削减。

太上皇摄政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问如今黄河北岸还有多少人口。

黄河和华北,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心脏,在这片土地上,集中了大魏近四成的人口。可是这一次,黄河以北和华北平原上几乎已经见不到人了。

就拿天津为例,蒙古人和女直包围京师的时候,就抽出了一半的人手去攻打天津。忠顺王就是觉得这是个机会才选择领兵出击,结果,忠顺王自己被俘虏了不说,那五万禁军将士也跟着不是成了英魂就是成了俘虏,甚至还成了蒙古人的储备粮。就是为了这个原因,太上皇才将忠顺王从玉蝶上除名,而大行皇帝才不得不让人用床弩射杀了忠顺王,以致于太后当晚就把自己吊在了房梁上。

而天津,眼下只剩下了一片废墟。

勤政殿既然被人藏过新鲜的人痘痘痂,太上皇当然不会继续在这个地方办公。太上皇把政务移到了福宁殿,他坐在上面的龙椅上,而少帝则坐在边上的太师椅上,看着祖父和这些大臣们是如何处理政务的。

“说,如今黄河以北的情况如何了。”

作为户部眼下最高负责人,祁谦立刻出列,道:“启禀陛下,蒙古人和女直采取的是坚壁清野,他们每经过一个地方,就会把他们看到的所有的人都杀光,就是靠着这样的手段,他们才得以无声无息地来到京畿。如果不是贾大人及时通知,只怕……”

太上皇立刻就转头问贾琦:“贾爱卿,你告诉朕,你是怎么发现的?”

贾琦只得跪禀:“回陛下的话,那些蒙古人盯上的是人,自然就会放松对树木和天上的飞鸟的警惕。臣在山西和陕西买了不少田地、庄子,原本,这些庄子是用来种植苜蓿、圈养兔子,以及纺纱之用,当蒙古人攻进其中的一个庄子的时候,就有人敲响了警钟,后面自然有人放倒消息树再放出传讯的鸽子。就是靠着这样的方法,在牺牲了三座庄子之后,臣的手下才把消息传出来。后面的庄子得到消息,自然也有了准备。”

“你牺牲了三座庄子?”

“是的,陛下。”

“一共死了多少人。”

贾琦道:“五万有余。其中,大部分是纺织女工。”

太上皇听说,心中立刻微微松了一口气。

原来大部分是女人。

“如今,山西、陕西、河北诸省损失了多少人口?具体的数目可出来了?”

几个大臣面面相觑,最后还是祁谦道:“启禀陛下,您应该问的不是损失了多少人口,而是,而是还留下多少丁口。”

“怎么回事?”

杨太尉终于站了出来,道:“陛下,根据下面替蒙古人和女直收尸的将士们说,这一次,蒙古人的四个超级大部落都来了,还有那些大型、中型的部落,以及临时联合在一起的小部落。这些,从那些蒙古人身上的纹身,还有饰物都可以看出来。据说,这一次,蒙古人采取的就是谁砍了更多的人头,等攻入京师之后,谁就能够分配到更多的战利品。因此,沿途的村庄城镇都遭了毒手。……”

“朕现在只想知道,还有多少百姓活着!”

梁鉴跪禀道:“陛下,被全村灭口的村落不知凡几,被破城屠戮殆尽的城池也不是一座两座。如今,底层已经完全瘫痪,要想统计现存人口,难。”

太上皇只觉得头晕目眩,吓得张德全连忙上前:“陛下?”

太上皇挥手制止了张德全,这才侧过脸,对贾琦道:“贾爱卿,你在黄河以北的庄子还有多少百姓。”

贾琦答道:“回万岁,不下六百万。”

杨太尉非常惊讶:“贾知院,难道您的庄子就没有遭遇蒙古人吗?”

贾琦道:“太尉大人,不是下官的庄子没有遭遇蒙古人,相反,下官的庄子,一开始就是蒙古人的目标,因此,不少蒙古人都是直接冲下官的庄子去的。”

“那……”

“这是先祖传下来的法子,专门针对蒙古和女直这种轻骑兵的,用竹子扎成拒马,只要宽度够,只要竹尖够尖,就能够撕开马匹的肚子。尤其是蒙古人和女直的马匹的个子都不高,因此效果特别显著。另外,就是在草地上用竹子部下陷阱。”

“陷阱?”

“就是竹子的陷马坑和竹刀。马蹄一旦陷入这些陷马坑内,冲锋或者是奔驰中的马毫无疑问,就会折断腿,马背上的骑手若是运气不好,就被甩下来。如果这个时候,地上笔直地插着一根竹子,哪怕冒出地面只有一尺余长,只要够尖,一样可以撕开骑手的身体,或者是,扎入骑手的脖子。”

杨太尉忽然打了个冷战:“这是专门针对蒙古人和女直的轻骑兵的死亡陷阱。”

“是的。因为木料难得,我那些庄子上的百姓们也只用得起竹藤箱、篾片匣子,所以,那些庄子和庄子的附近,别的没有,竹林倒是成片的,也方便了下面设立陷阱。只要两百丈,就足够数万蒙古骑兵有来无回了。”

杨太尉摸着胡须连连点头:“原来如此。”

太上皇看着贾琦并没有说话。

他还知道,那些重伤的蒙古兵被贾琦的手下拿去养天花,等他们感染了天花之后,就有人从他们身上剥下带着鲜血的痘痂,然后由女人组成的敢死队带入蒙古人和女直的营地,最后天花爆发,这才解了京师之围。

可是,太上皇也知道,这些事情自己也只能放在肚子里。他如果说出来,贾琦绝对不会承认,因为那个时候,贾琦还在沪州府。贾琦完全可以推脱,说下面的庄子逼急无奈,又或者是那些女人们报仇心切,这才采取了这样极端的方式。

刚刚荣升为帝太傅的王琰王太傅就道:“只得庆幸的是,如今京师之围已解。相信只要从别的地方迁徙流民,用不了多久,华北和京畿就能够恢复繁荣了。”

贾琦道:“大人,恐怕很难。”

“嗯?”

贾琦道:“太傅大人,不是下官危言耸听,而是下官进京之前,沪州府曾经被甄应嘉包围。如果不是甄应嘉的手下忽然爆发了天花,下官恐怕根本无法进京。”

“大约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就是下官抵达京师前大约半个月的事儿。”

“那岂不是说,那个甄应嘉根本就没有进京勤王的意思?”

福宁殿中立刻窃窃私语声响成一片,连太上皇都眯起了眼睛。

太上皇确信,贾琦说的是真话。因为这件事情,他已经从密探的密报中知道了。刚刚得到这个消息的太上皇是震怒的,因为他知道,他曾经的心腹已经背叛了大魏、背叛了他这个老主子。

可是除了想把甄应嘉从地府里拖出来碎尸万段之外,太上皇还想收拾贾琦。

他知道,这是贾琦故意这么说的。

太上皇眯起了眼睛,道:“这么说来,江南也爆发天花了?”

贾琦低下了头:“恐怕不止江南。”

只要有人流动,天花就会伴随着流动的人口,袭击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一座城市。

天花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是无解的瘟疫,一旦被感染,就只能看着病人白白送死。

贾琦知道,驱逐蒙古和女直,这个目的他达到了;吓走西洋人、免于华夏落入西洋人的手中成为西洋人的殖民地,这个目的他也达到了。

但是,这个代价真的是太大了,代价大到了大魏差一点就不能承受的地步。

太上皇愤怒地抢过张德全手里的拂尘,猛地朝贾琦的砸了过来:“好么,现在你告诉我,大魏还有多少子民!你说!”

贾琦磕了一个头,道:“启禀陛下,别的地方,臣不知道,臣只知道,臣在黄河沿岸的几个庄子上的数百万百姓还安好。江南方面,微臣之妻林氏的陪嫁庄子上的人也都安好,以及沪州府……”

太上皇猛地站了出来,道:“老实告诉我,你是不是有医治天花的法子?”

贾琦答道:“回陛下,不是医治天花的法子,而是预防天花的法子。这是旧年,臣岳父当年从一个异人手里得到的法子,只是那个异人疯疯癫癫的,岳父也不敢相信。岳父过世之后,拙荆翻阅岳父的旧物,无意中找到了这个法子。拙荆这才让下面开始试验。只是这种东西,臣不敢进上。”

“为什么?”

“臣害怕中途被人掉包,最后反而害了万岁的性命。”

“可你要是当初献上了这个法子,大行皇帝就不会死!!!”

太上皇怒不可遏。

“臣知罪。”

贾琦没有分辩,而是老老实实地跪着。

杨太尉连忙求情:“陛下,宫禁森严,一般情况下,天花的确不会进入宫闱。相反,如果这个法子被人利用,只怕反而会害了大行皇帝。贾知院的担忧不无道理,还请太上皇开恩。”

“还请太上皇开恩。”

福宁殿里,能跪下的臣子都跪了下来,帮贾琦求情。

少帝看看上面的皇祖父,再看看下面的诸位臣子,这才道:“贾知院,孤,朕还不知道你是用什么法子预防天花的呢。”

贾琦答道:“回万岁的话,根据那个异人所说,天花不独发作在人身上,也发生在牲畜身上,好比说牛身上也会出痘。那异人曾经说过,牛身上的牛痘跟天花其实是一样的东西,而且这毒性还比天花小一点。宋代只是,就有种人痘之说,只是人痘的毒性大,往往达不到预防的效果,反而会诱发天花,因此最后并没有推广开来。这牛痘既然是跟天花一样的东西,毒性较小,如果用来种痘,不但能够预防天花,还能够降低风险。”

少帝道:“原来如此。那要用什么法子种痘呢?”

“一般来说,就是将牛痘晒干了,磨成粉,再与别的药材混合,做成香粉,适量吸入口鼻即可。”

“那孤,朕就明白了。人痘的毒性很大,如果有人换了这里头的香粉,用人痘痘痂粉替换了牛痘痘痂粉,的确更容易谋害了父皇。皇祖父,这也是贾大人的谨慎。谁知道这一次的天花会闹得这么大呢。孙儿恳求您,饶恕了贾大人吧。”

太上皇气得要死,却拿贾琦一点办法都没有。

蒙古人和女直人来得太快,手段也太凶残,平安州先京师一步陷落,在平安州那边的老义忠亲王的子孙们全部都遭了殃,太上皇留在避暑山庄那边的太妃太嫔们和几个年幼的皇子皇女就成了蒙古人的俘虏,大行皇帝的几个妃嫔还有七皇子也是。

为了不让这些人成为蒙古人要挟大魏的工具,太上皇和大行皇帝先后颁布了旨意,宣布那些太妃太嫔、皇弟皇妹们,和大行皇帝的诸位妃嫔以及最小的七皇子病逝。

然后是战死的大千岁和忠顺王,等天花爆发之后,太上皇的那些儿子们就对皇帝和沂王沪王下毒手,让这三位和内阁诸位宰辅、枢密院四个头头都感染了天花,大行皇帝一怒之下,就让那些王爷举家感染了天花。

可以说,要不是天花,太上皇就不会一次又一次地白发人送黑发人。

所以,太上皇想要贾琦的命,一点都不奇怪。

有那么一瞬,太上皇都忘记了,是他自己把儿子们当蛊养,这才让儿子们变成了恨不得你死我活的政敌。

好在太上皇眼下还有几分理智。

他很清楚,如今,他是没有任性的理由了。以前他可以任性,他可以犯蠢,他可以肆意妄为,那是因为他有一群出色又能干的儿子。而现在,他如果再任性,那这个天下很有可能改朝换代。

胆大妄为的可不止贾琦,至少,眼下的贾琦还没有那个意思,反而是南面的那些人,他们已经开始坐不住,大约想着要造反了。

等我先收拾了那些逆贼,再来收拾你也不迟!

太上皇沉默了一会儿,终于调整好了心情,道:“罢了。看起来,这一次的天花是全国范围的。自古以来,天花就每二十年就要肆虐一次,如今已经是第十八的年头,又赶上了大兵灾,天花会提前,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儿。只是,眼下,让大魏及早恢复元气才是最要紧的。诸臣工,你们可有什么想法没有。”

当即,福宁殿里几乎所有的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了贾琦的身上。

华北和京畿,差不多都被蒙古人和女直给杀光了,就是有那从蒙古和女直的手里脱逃出来了,只怕也零零散散、不成气候,也就是说,眼下华北和京畿,手里有人的,恐怕只有贾琦了。

只见贾琦沉吟了片刻,方才躬身:“臣启奏陛下。”

“准奏。起来说话。”

贾琦这才得以起身。

大约是跪得久了,他的腿都麻了,如果不是边上的祁谦及时扶了他一下,恐怕他就要御前失仪了。

贾琦道:“臣启奏陛下,臣认为,这天花过后,我大魏面临也无非是两项工作,其一,天花过后,人口大大缩减,必须想办法鼓励生育,让人口增长上去。”

太上皇点了点头,道:“不错,如果人口不增加,对国祚并非好事。第二件呢。”

“回陛下,其二,就是土地。”

“嗯?”

“陛下,大行皇帝要改革,要实施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其原因,也无非是绝大多数的土地集中在豪强之手,众多的百姓没有土地也找不到其他的生计,因此成为我大魏的一大隐患。”

“你的意思是,分田吗?”

太上皇的眼睛眯了起来。

贾琦道:“陛下,恕臣直言,这只能缓解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

少帝非常惊讶,脱口而出:“为什么?”

“回万岁的话,是因为赋税。”

“赋税?可是,皇祖父在位的时候,就一再声明,永不加赋。”

贾琦叹息一声,再度跪了下来,微微仰视少帝,道:“万岁,赋税赋税,指的其实是两个部分,一个是田赋,一个是人丁税。田赋自古以来就不高,以我大魏为例,最低的三等河滩地,一亩一年才一百文,而最好的上等水田,一亩一年也才九百文,不到一两银子。微臣在禹门口到潼关的那九十万亩河滩地,一年才缴纳九万两。真正让百姓承担不起的,是人丁税。”

“人丁税?”

“是的。如今全国的人丁税普遍都在四两上下,有的地方甚至高达九两。这也是为什么风调雨顺的太平之年也有流民的原因。万岁,人丁税太高了,百姓负担不起,也不敢生孩子。如今经历了兵燹和天花之后,如果不降低人丁税,百姓也不敢放开了生孩子,短期之内,人口也不会有大幅的增加。”

“四两的人丁税很高吗?”

贾琦定定地看了少帝好一会儿,然后道:“是的,万岁,很高。这也是为什么当初臣跟下面的流民说,我为他们争取到了一年三两六百文的人丁税的时候,那些百姓会欢呼雀跃甚至给我磕头上万民伞的原因。万岁,京师人烟鼎盛,物价也比别处高,因此不大显,其实在别的地方,就像是通州、保定,甚至是天津,这些地方的百姓,他们给别人做一天的短工,一天能够赚到十文钱,已经是主人家出手极大方了。”

少帝愣了愣,忍不住低头开始算:“一年三百六十天,每人每年丁税三两六百文,也就是说,他们每天要缴纳十文钱。那岂不是说,他们天天给人做工也只挣得出自己的丁税?”

贾琦点了点头,道:“没错。”

少帝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指,又看了看贾琦,道:“丁税,真的这么高吗?”

祁谦也跪在了少帝的面前,道:“万岁,国法规定中的丁税没有这个高,可地方官员收的,就不止这个数儿了。更稀奇的是,京师的最是繁华,可京师实际缴纳的人丁税却是最低的,还不到二两。而其他的地方,越是贫穷的地方,人丁税越高。不,应该说,人丁税越高的地方,越是贫穷。”

少帝道:“怎么会这样。……”

少帝忍不住去看太上皇,却见太上皇盯着贾琦,目光深邃,那眼底的冰冷,让少帝打了个冷战。

少帝转头去看贾琦。

“贾大人,您有什么想法吗?”

贾琦道:“万岁,臣的责任只是将情况告诉您,真正能够做决定的,只有太上皇和您。而臣,最多也只给您提些建议而已。臣会把前因后果,以及某些现象告诉您,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做决定,那是您必须先学会的事。你才是九五之尊。”

少帝重重地点了点头。

虽然才登基没几天,更因为国家实力衰弱,连登基大典也显得简陋,可少帝终究已经是少帝了。

已经有不少人在少帝的耳朵边儿念叨过贾琦的不是了,少帝之前对贾琦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可贾琦能够得罪那么多的人,少帝也十分惊讶。

可是现在,贾琦竟然如此对他说,少帝忽然觉得,这个贾知院是一个十分值得信赖的人。因为只有他不曾把自己当做一个孩子,不曾对自己敷衍了事,也不曾把他的思想强加给自己。

看见少帝的动作,太上皇心头窝着一把火。

他光顾着防备贾琦,却没想到,贾琦竟然在他的面前讨了孙子的好,而从孙子的表现来看,对贾琦竟然十分信任。

这让太上皇十分愤怒。

太上皇很清楚,无论是祁谦还是梁鉴,这两位的年纪都不小了,等少帝羽翼渐丰的时候,这两位也差不多到了可以告老还乡的时候了。可贾琦不一样。贾琦太年轻了,今年才十六岁,十年后也不过二十六,正是青春正茂的年纪。哪怕是二十年后,贾琦也不过是三十六岁,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三十六岁正是最精力充沛的时候,可而是年的参知政事,也足够贾琦成为大魏首屈一指的权臣,更别说,这个贾琦的能力,实在是太可怕了。

没错,太上皇本来也有杀掉贾琦的意思,现在将贾琦捧到参知政事的位置上,就是要引起别人的嫉妒,贾琦才十六岁,已经是大魏首屈一指的大富豪了,如今又做了参知政事,太上皇就不相信别人会不嫉妒他。

只要有人嫉妒了,太上皇就很乐意在背后推一把,借别人的手杀掉贾琦。

可是现在,太上皇知道,自己怕是又想错了。

就跟贾琦说的那样,人丁税太高了,百姓根本就缴纳不上。如果人丁税缴纳不上,就是有地又如何呢?最后还不是只能逃税做流民?

现在,太上皇已经知道了,就是他让人跟贾琦的庄子上的人说,他会分地分粮食,那些人也不见得会乐意去开荒种地,因为丁税真的太高了,他们都缴纳不起。

想到这里,太上皇就道:“如此说来,你是想把老四的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继续推行下去。”

贾琦答道:“陛下,臣认为,官绅一体纳粮就够了,不需要摊丁入亩。”

“嗯?”

“陛下,这世上的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擅长织布,有的人擅长打铁,也有的人擅长辨识药材。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善于种地,让不善于种地的人去种地,一来白白地浪费了他们的才华,二来既然他们不擅长种地,强逼着每天种地,也没有效率,还很可能让他们因此担忧无法完成丁税而去逃税做流民。”

“那么,你认为,要如何做才能够让百姓安顿下来?”

贾琦道:“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回复生产,允许高门大户置办田产,是最有效率的。但前提是,必须要按照规定纳税。如果有隐田隐户,陛下可以重处。”

听到贾琦的回答,在场的几位大臣们都心情格外复杂。

为官千里只为财,可钱财哪比得上田地来得保值?就是一堆金银放在那里,也只会越来越少,只有田地,会有源源不断地出产。

可大家都知道,作为君王,太上皇肯定是不会乐意看到过多的土地集中在少部分人的手里的。

那样,那些没有土地、没有生计的百姓就要闹事儿了。

这些大臣们原以为,他们只能偷偷地为自家添置产业。他们以为,贾琦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的。

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一次,贾琦竟然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一旦允许他们买卖土地,相信再多的土地也会被迅速消化掉。

想到贾琦那丰厚的身家,这些大臣都恍然大悟。

没错,这位贾知院比任何人都希望能够买进足够的田地呢!他买的那九十万亩专门用来给黄河泄沙子的河滩地也养不活那么多的人!

当然,也有那心情复杂的。

他们这些人锦衣玉食靠的是什么?靠的不就是免税政策节省下来的田赋吗?

就是因为举人开始,家里的田地就能够免税,所以才会有金举人银进士的说法,所以才会有一个家族供养一个读书人的情况。只要家族里有举人,这个家族就可以把家族里的田地都放在这个举人的名下,那田赋就省下来了。

相信朝堂之上有相当多的官员都是这么发家、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的。

事实上,他们这种行为,跟古时的隐田又有什么两样呢?

贾琦一面允许他们购置田地,一面又要杜绝隐田隐户,又怎么不叫他们觉得心情复杂?

比起这些官员们,太上皇的内心是窃喜的。

他认为自己抓住了贾琦的弱点。

哈,

隐田隐户,官绅一体纳粮?

哪里有这么简单。

太上皇很确信,前面一个购置田地就足够让他有理由对付贾琦了,而后面的杜绝隐田隐户,也足够让文武百官们对贾琦出手了。

而他,只要等着别人对贾琦出手了,他再在后面悄悄地推一把就行了。

想到这个,太上皇的心情就好了许多。

他当场同意了贾琦的要求。

不止如此,贾琦又向太上皇请求,将天津设为港口城市,组建船队,以此加强跟南面的联系,加强对沿海城市的控制,

这些请求,太上皇都同意了。

太上皇开始了对贾琦的捧杀计划,他甚至加封了林黛玉为沪州郡主,将沪州府给了林黛玉做封地。

一时之间,贾琦变得炙手可热,大家明面上对贾琦各种追捧,可私底下也的确如太上皇设想的那样,果然开始对贾琦各种嫉妒。

就在太上皇以为自己的目的即将达成的时候,他再度中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