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宠妻入髓:神医太子妃 > 第29章 春汛急难敌黄河急梳妆镜易问穿衣镜

() 身在内阁的贾琦并不知道,林黛玉喜欢惜春,所以将自己亲自构图的粉彩圆盘送给了惜春,还许诺给惜春一套宫廷郎画师摹本的《清明上河图》,他也不知道,出于礼节,林黛玉也给大观园里的其他姑娘准备了新制茶具作为礼物,他更不知道史湘云回到大观园之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被那三套茶具给迎春探春薛宝钗三个送去,反而都拿到了贾宝玉面前。

事实上,贾琦已经整整两天没有回家了。

去年的雪特别大,整个华北平原,乃至是黄河中游各省,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各省都闹出了大雪压塌的房舍压死百姓的事件,各州府都发生了不止一起。

那个时候,内阁里私底下就有话,在救助百姓的时候,应该注意今年的春汛。

可惜的是户部没钱,国库没钱。

今年开春以后,整个黄河流域又是一连十几天的好太阳,气温上升很快,就连皇宫里,许多宫室已经停了炭火。

因为天气暖和,梅花盛开,百草吐翠,女眷们还有心情赏梅,可内阁的诸位大臣们都是眉头紧皱,皇帝的脸上也不见欢喜。终于,到了今天,各地的加急折子进了皇宫。

春汛终于开始了!

京畿水利工程一直修得很好,周围的通州、保定,等地的水利工程也有人经常检查,可外面就难说了。

虽然现在京师的春雨还没有下,可黄河流域和华北平原的其他地方都已经开始下雨。各地已经出现不同情况的洪涝灾害,各地州府的折子像雪花一样飞入京师。

今年的春播已经完了。

贾琦年纪小,自然是看不到那些折子的,皇帝和诸位大臣也不会给他看,这些日子以来,贾琦在内阁也不过是跟着今年才六岁的六皇子坐在边上吃点心而已。

六皇子是已故皇贵妃之子,皇帝当然不可能将他交给那些妃子们抚养,偏偏皇后体弱,连宫务都交给下面的四位妃子了,皇帝自然也不好勉强皇后,只能自己带着。

所以,年仅六岁的六皇子晟看见皇帝将折子狠狠地砸在御案上用前所未有的阴沉脸色对着诸位宰相道:“现在,诸臣工还有什么话说?”

六皇子被吓得泪珠儿在眼眶里面滚来滚去,却不敢出声儿也不敢落下来,只能扯过贾琦的衣袖胡乱抹去,顺便将自己的身子往贾琦的身后藏了藏。

所有的皇子都害怕当今皇帝的冷脸,六皇子也不例外。

诸位宰相副宰相侍读学士们在皇帝责问的第一时间就跪了下来:

“臣有罪。”

贾琦撇撇嘴,丢开手里的点心,也跟着跪了下来。

看着这群官场老油条,皇帝的火气更盛。

皇帝也是领过六部的,下面的官员推诿责任的本事,他也见过。所以他才会更恼火。

就是这些官吏,借空了国库还哭穷!

想到当初自己催缴亏空的一幕幕,想到此时此刻朝廷根本就拿不出钱粮来,皇帝越想越怒。

他就好像是一只点着了的**桶,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看着脸色发红、神情阴沉的皇帝,沂王和沪王暗叫不好。

现在可不是发脾气的时候啊,陛下!

沂王眼尖,作为当今皇帝的爱弟,他又是坐在上头的,一眼就看见了跪在角落里贾琦,以及,贾琦的鬼脸。

为了防止皇帝气坏了身子,沂王立刻插嘴:“贾侍诏,你有什么话说?”

在场的所有人,包括皇帝的眼神唰地集中在贾琦的身上,可怜的六皇子,立刻变成了受了惊的小兔子,不敢动了。

贾琦镇定地抬起了头,道:“王爷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皇帝怒道:“这个时候你玩什么把戏?”有那么一瞬,皇帝都想叫侍卫把这个小东西给拖下去了。

都是什么时候了,这个小东西还敢耍心眼!

反而是沂王,先是安抚皇帝:“万岁,这个小东西从来就是个机灵的。他会这么说必有缘故。”说着,做了一个口型,朝鲜。

皇帝立刻就想起来。

没错,就是这个小东西,他们才会注意到朝鲜的不对劲。

也是这个小东西,朝廷才有船去海外找粮食!

想到那些南下的海船,皇帝的心中升起一股希望。

没错,只要撑过这几个月,只要撑过这一关,那些海船肯定会找到粮食,三宝太监的手札和旧档案里面都说了,海外有粮食!距离天|朝也不远,五个月,足够这些船只回来了。

想到有五成可能找到的粮食,想到被掐灭了造反的萌芽的朝鲜,皇帝总算是冷静下来了。

“说吧,真话又是什么,假话又是什么?”

“臣的真话就是,臣年纪尚幼,又是刚入内阁,正处于学习阶段。在场的每一个大人都是臣的前辈,这个时候,臣只要好好听着,好好学习就够了。”

这不是废话吗?

皇帝顿时就觉得,贾琦这是在敷衍自己。

明明已经收敛了些个的脾气,被贾琦的这几句话一刺激,又上来了。

皇帝非常不舒服,脸色也越发阴沉了。好歹皇帝还记得,这会儿他不适合发脾气。

“那假话是什么?”

贾琦道:“假话就是,国家虽然很大,万岁需要做的却不多,无非是抵御外戎整顿吏治,以及兴修水利、防备灾荒,四件而已。去年各地闹雪灾,国家就应该考虑今年春汛的可能,现在万岁会焦头烂额,完全是去年朝廷的相关工作没有做好。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请问生气有用吗?您若是气出个好歹,高兴的只会是别人。”

皇帝浑身一震,立刻想到了宫里的太上皇,想到自己那些糟心的兄弟们,还有自己稀少又不成器的儿子们。

皇帝出了一身冷汗,立刻冷静了下来。

沂王和沪王对视了一眼,沪王忽然道:“贾侍诏,本王记得,去年工部上了一道弹劾你的折子,被你的哥哥给压了下去。”

贾琦道:“王爷,臣并不否认,确实有这么一回事情。去年冬天,黄河中游、黄河下游,以及整个华北雨雪丰盛,当时工部就担心,今年若是再多雨水,恐怕黄河大堤就要保不住了。”

皇帝一听就跳了起来,连声派人去叫虞部侍郎,以及钦天监。

又问在场的工部尚书贺白石。

工部尚书贺白石立刻就应了:“万岁,贾侍诏担心的,也是臣所担心的。”

“你知道?”

工部尚书贺白石点头,道:“是的,万岁,那道折子,臣看过。河南巡抚和河南布政使弹劾贾侍诏纵容家奴破坏黄河大堤。”

皇帝大怒:“竟有此事?!”

有那么一瞬间,皇帝都想叫人把贾琦给拖下去了。

好歹他还有些理智,知道这道折子是工部尚书贺白石看过的,所以他必须先听听工部尚书贺白石的意见。

工部尚书贺白石立刻磕了一个头,奏道:“万岁,事实上,在工部,甚至是在虞部内部,对于治理黄河应该采取哪种手段,也有是有争议的。”

“什么意思?”

当今皇帝的脾气终究是比太上皇差了许多。

心中虽然腹诽,可该说的话,工部尚书贺白石还是要说的。

工部尚书贺白石答道:“陛下,多年以来,工部和虞部在治理黄河上就存在分歧,比方说,当初何侍郎出任虞部的时候,采取的是高筑河堤的方式,可到了于大人出任虞部侍郎的时候,就坚持堵不如疏,于大人将何侍郎修筑好的河堤都扒开,还在大堤上种树。因此,工部和虞部内部,也有不少人叹息,说何侍郎的努力都白费了。”

虽然何侍郎和于侍郎都曾经出任虞部侍郎,虽然这两位都是天下名臣,而且还是治理黄河的名臣,可天下人都知道,多年来,这两位一直都不对付。何侍郎赞成的,于侍郎反对,于侍郎赞成的何侍郎反对。

如果不是工部尚书贺白石今日点破,皇帝都不知道,在黄河这么大的事儿上,这两位还针锋相对,甚至还流毒至今。

“这跟你帮这小东西压下那本折子又有什么关系?”

工部尚书贺白石答道:“万岁,因为贾工部和贾侍诏兄弟二人提出了分段治理,臣认为,他们说的很有道理。”

皇帝愣住了。

很有道理?

沂王反应极快,立刻就道:“贺尚书,你方才说,河南?”

“是的,河南。”工部尚书贺白石答道:“黄河决堤往往发生在下游,中游除非是河堤年久失修,否则很少会出现决堤的情况,除非出现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洪灾。”

沪王也恼了:“那你为何包庇这小东西?”

没事儿挖开河堤还有理了!

贺白石道:“因为被扒开的河堤位于禹门口下游不到二十里的地方。”

禹门口?

沪王一愣,皇帝和沂王飞快地转起了脑子。

贾琦忽然道:“黄河出晋陕峡谷,河面豁然开阔,水流平缓。从禹门口至潼关,河道长月约两百五十里,落差不大,河谷宽六到三十里,河道滩槽明显,滩面宽阔,滩地面积达九十万亩,滩面高出水面两尺到六尺。本段河道冲淤变化剧烈,主流摆动频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属游荡性河道。……”

一连串的数据从贾琦的嘴里吐出,皇帝和沂王沪王都傻了。

显然,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贾琦事先肯定做了相当多的功课。皇帝是没有领过工部,也没有领过虞部,但是皇帝看得出来,工部尚书和虞部侍郎对这个数据是服气的。即便这个数据跟真实情况有差距,但是,贾琦能够说得如此清楚明白,可见贾琦会扒开黄河河堤并不是莽撞行事。

皇帝立刻一指贾琦,道:“你,上来细说。”

“臣遵旨。”

贾琦轻轻地挣开了拉着他后背的衣裳的六皇子,走到皇帝面前,在工部尚书的侧后方跪了下来,然后开始说明黄河的各种情况。

贾琦道:“黄河改道、黄河决堤,很少发生在上游,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其中中游又以禹门口到潼关一带,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游荡性河道,而下游,由于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逐年抬高,河床高出背河地面一丈到一丈六尺不等,部分河段如河南封丘曹岗附近高出三丈之多,因此形成特殊的‘地上悬河’的奇景。”

皇帝不耐烦地道:“这些朕都知道。”

贾琦道:“黄河的主要泥沙来源,来自于黄土高原。按照盛唐时的记载,大唐盛世的时候,这片土地绿树如茵,可是现在,只见黄土,一片荒芜……”

“你是想说,人事变迁吗?”

“万岁,臣要说的是,黄土高原绿树如茵的时候,黄河不曾泛滥成灾,而黄土高原变成黄沙之后,黄河也跟着泛滥成灾。”

“嗯?”

“臣恳请万岁,在治理黄河的时候,也请不要忘记了黄土高原,如果能让这片土地重新恢复绿色,对我华夏只有好处。”

“你是想说,让人种树吗?”

“不用种树也可以种草,比方说苜蓿,但是,臣恳请万岁下旨,禁止在黄土高原上养羊,或者,直接对养羊的人家课以重税。”

户部尚书立刻就不依了:“万岁,臣有话说,臣要弹劾贾侍诏……”

“养会连草根都吃掉!越穷地方,百姓就越看不到希望,越看不到希望,他们就越懒!养羊多轻松啊,往外面一赶,晚上羊就吃饱了自己回来了,自家还能够得七八斤的羊奶!羊毛还可以换钱!还可以做褥子!可谁会管,羊会把草根都吃掉!没了草,黄土高原的黄沙都进了黄河,下游的百姓只能去死!”

“那就让黄土高原上的百姓饿死吗?”

“那么,您能让黄土高原的百姓每天爬山去打草回来给羊吃吗?如果不是因为黄土高原上每年都要往黄河里倾泻上千万钧的沙子!这么多沙子,都可以把中下游的百姓全活埋了!黄土高原上现在才多少人!”

“你……”

“钱尚书大人,下官忘了告诉你,去年的时候,下官家里刚刚买下了禹门口到潼关这一段的九十万亩河滩地,就为了泄沙子!”

贾琦的话一落音,内阁一片寂静,原本被贾琦的话刺激得快要爆炸的皇帝都呆住了:

“贾,贾侍诏,你说什么?”

贾琦重新跪好,对皇帝道:“万岁,这就是工部尚书大人选择包庇臣的原因。臣以自己的名义,想户部借了三百万银子,约定十五年后归还,在这十五年内,年息半成。而这三百万两银子,臣以家父的名义,买下了禹门口和潼关这一带的河滩地。自臣的兄长进入工部之后,臣家里就对黄河之事格外上心。这九十万亩地,臣家里就是准备开挖人工湖用来给黄河泄沙子!”

皇帝和沂王沪王都傻了。

皇帝愣了好一会儿才道:“这么说来,河南布政使和河南巡抚都是为了这事儿才弹劾你的?”

贺白石立刻磕了一个头,道:“万岁,黄河的泥沙大多从黄土高原而来,黄河泛滥,大半原因还是因为这泥沙。工部和虞部虽然对治理黄河的具体手段有异议,但是,这项认知却是公认的。因此,工部在调查过贾侍诏的行为之后,一致表决,压下了河南布政使和河南巡抚的折子。”

虞部侍郎也跟着表示:贾琏是虞部的人,当初挖开河堤的时候,还是经过虞部指点的。为了让黄河泄出来的沙土河水尽量不闹到别人的田地里去,虞部还专门派了人去禹门口上勘察过。

皇帝道:“你们好大的胆子。”

到了这个时候,皇帝已经不气了。

他不但不生气,心里反而好了很多。

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贾琦都背上三百万的债务了,皇帝如何不表示。

破天荒的,皇帝决定,给贾琦免税,免去那九十万亩河滩地的田赋。同时,也免去贾琦向户部借银子的利息。

但是贾琦拒绝了。

贾琦是这样说的:“万岁,当初臣向户部借银钱的时候,因为数额巨大,所以钱大人就有迟疑。这利息,便是臣说服尹尚书的条件。条件是臣提出来的,约定已下,就没有更改的必要。同样,按照国法和户部相关条例,滩地算三等地,那片地又是在黄河游荡性河道上,本来就享有朝廷田赋的优惠。所以,每年每亩一百文的田赋,臣会一文不少的交上来。”

听见贾琦这样说,户部尚书钱如令立刻在心中大骂。

这个臭小子,都奸成了鬼了!

谁不知道,万岁盘算着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已经很久了吗?只是太上皇尚在,朝廷如今又是这么个格局,因此才没有推行而已。这小子现在说,田赋他会一文不少地交上来,可不是把这九万两的田赋投到了皇帝的心窝窝里?!

这小子是会缺这九万两银子的人吗?

沂王也十分惊讶:“你这孩子,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贾琦道:“王爷,下官知道。比起臣接下来要做的,这每年十五万的利息,还有九万的赋税,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嗯?”皇帝好奇了,他跟两个弟弟打了个眼色,沂王就开口了:“你想做什么?”

贾琦道:“王爷,要想真正治理好黄河,就必须分段治理,黄土高原上,要控制羊的数量,要鼓励百姓养殖其他牲畜,而不是任由他们养羊。所以,臣家的纺织作坊会向当地百姓收购兔毛,同时,也会向百姓收购苜蓿等草料。只要能换钱换取钱粮,百姓自然就会注意到苜蓿,然后就会开始包山种草。”

沂王暗暗点了个头,这的确是个好主意。

至于生产出来的东西,如果贾家卖不出去的话,他也可以向皇帝建议,将向林家的作坊购买兔毛织物作为军需。

边关各种军需不足,将士们挨饿受冻,沂王还是清楚的。

“至于中游,就跟禹门口到潼关这一段的河滩地,臣打算用来给黄河泄沙子。因此臣需要大量的钱粮,以雇佣到足够的百姓。”

皇帝这才反应过来:“所以你没钱了,是这样吗?”

贾琦道:“更准确地说,臣有办法弄到足够的银钱,但是,没有万岁,臣不敢挣这银子。”

“嗯?”

皇帝再度跟他的两个弟弟交换了个眼色,道:“那你说说看,你能挣到多少银钱?”

贾琦道:“请问万岁,外头那座大穿衣镜,花费了多少银钱?”

贾琦说的,乃是乾清宫里的那块落地大穿衣镜,西洋水晶玻璃落地穿衣镜,这才是这架镜子的全称,至于银钱,管着宣徽府的沂王立刻道:“这面镜子,是太上皇二十三年的时候添置的,当时花费了四十七万两银子。”

乾清宫的这座玻璃镜子,宽近一丈,高八尺,用的是紫金楠木做的底座,四十七万两银子,那根本就是小意思。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种镜子,别人捧着六十、七十万的银子都未必买得到。

贾琦立刻道:“其实,这种镜子,臣也会做,只是没有这么大而已。王爷,您说,只有两尺或者三尺宽,高五尺,用紫檀木或者黄花梨做了架子,嵌上珠宝,您认为,京里会有多少人乐意买?”

皇帝和沂王沪王都不是那种不知民生的人,尤其是皇帝,做了多年的抄家王爷,对京里的奢靡之气熟悉得很呢。

皇帝立刻道:“文武百官未必拿得出这么多的银钱,但是,如果朕不把这个归入规制之中,那应该会有很多商人会买……”

贾琦立刻道:“不,万岁,您应该将之归入禁制,但是,您只规定大小。这个大小以上的,则是您专享,这个大小以下的,不限臣民,都可以使。同样,也限定装饰用的纹饰。如此一来,豪商们才会对这玻璃镜子趋之若鹜。”

皇帝一愣,继而失笑:“说什么呢,八字没有一撇的事儿。”

贾琦立刻道:“万岁,给臣三个月。只要三个月时间,臣就能给您弄三百万两银子来,如果再给臣三个月时间,臣能至少给您弄五百万两银子。六个月,也就是半年后,这个镜子的方子,臣也一并送给万岁。”

皇帝傻了。

沪王道:“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王爷,下官当然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穿越一场,不弄一下玻璃和镜子,绝对对不起自己。

“王爷,要制作这个镜子,需要玻璃。臣有制作玻璃的方子,只是,没有万岁担保,臣不敢弄这个。可不弄这个,臣就没有足够的银钱治理黄河。万岁,只要三个月的时间,您就可以看到结果。玻璃上,臣愿意以售价的三成作为赋税,再给万岁三成作干股!只要万岁给臣三个月的时间!”

刑部尚书一听,立刻把袖子里折子往暗袋里面一塞。

朝廷有多缺钱,刑部尚书一清二楚。所以,现在绝对不是弹劾贾琦的好时候。如果三个月之后,贾琦并没有弄到三百万银子,他再弹劾也不迟。

眼下是被群臣信誓旦旦说得十分厉害好像马上就要决堤的黄河,背后是空荡荡的可以骑马的国库,手边是各处都要求赈济的折子,皇帝最终还是没能忍受得住诱惑。

“朕,准了!”

等身高的西洋玻璃穿衣镜。

整个京师都惊动了,一场拍卖会,五块等身高的玻璃穿衣镜,很快就在京师里掀起一股风潮。

大魏的官员的俸禄是不多,可大魏的豪商却很多,对于那些豪商们来说,花个七、八十万两银子将家里的花园子推倒仿造某个出名的园林建一个哄自家小妾开心,那都是很平常的事儿。

更何况是玻璃穿衣镜?

在这以前,这可是权贵人家都不一定能够用得上的。就以大观园为例,原著里有林黛玉的三二百万的财产打底,所以贾宝玉的屋子里就有玻璃镜子做的转门,可现在,大观园的总工程款也才八十三万两银子,所以现在的贾宝玉的屋子里并没有那么大的玻璃镜子。

可是,这天底下从来就不缺喜欢斗富、喜欢炫富的人。

这些人,或者是知道这镜子是万岁缺银钱了,这才拿出来卖了,也有不知道,纯粹为了炫富才赶来买的。

反正,第一面镜子也就算了,十万七千两银子成交。

第二面就上升到了十四万九千。

第三面就是十七万五千。

第四面则是十九万两千。

第五面则是二十一万三千。

当然,贾琦让人出售的镜子可不仅仅只有这五面等身高的穿衣镜,还有很多跟书本差不多大的镜子,装在极为精美的紫檀木盒或黄花梨木盒里面。

这些镜子当天也卖出了一百多面。

拍卖会结束的当天,贾琦就把三百一十二万两银子放在了皇帝的面前。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琉璃厂那边的每旬三块等身高的玻璃镜子,更是才一开始预定就没了。

至于那些跟书本差不多的玻璃镜子,更是每天才开张,不到一个时辰内就卖掉了。

甚至不等三个月满,五百万两银子就有了。

这么大的事儿,如何瞒得过王夫人这条贪财的金钱蟒。

王夫人自然就在贾母跟前提起了这件事情:

“老太太,您可知道,我们琦哥儿啊,是越来越能干了呢!他一个人,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轻轻巧巧,为朝廷挣了五百万两银子。”

贾母还不知道外头的事儿呢:“什么五百万两银子?你说的应该不是林丫头的嫁妆吧?可是不对啊,林丫头的嫁妆也只有四百万。对了,若是加上这些年的收益,五百万倒是有的。”

“老太太,媳妇说的可不是这个。不信,您问宝玉他姨妈。”

薛姨妈听见王夫人点了她的名,少不得道:“是的,老太太,我们家柜上的老掌柜跟我来说的时候,我都吓了一跳。听说,东西是琦哥儿做出来的,方子也是琦哥儿的。可惜,琦哥儿一个子儿都没有要,白送给了朝廷。”

贾母当时的脸色就不好看了,忍了半天,还是没能忍住,低骂了一声:“败家子儿。”

在贾母看来,贾琦是她的孙子,贾琦的东西,自然就是贾赦的。这么能挣钱的东西,贾琦白送给朝廷却不留在家里,不是败家子儿是什么?

再想到贾赦宁可把家奴哪里抄捡来的银钱土地还了亏空还不给他弟弟贾政,贾母的心情越发不好了。

王夫人在贾母跟前做了这么多年的儿媳妇,如何不知道贾母的性子,见状,连忙道:“老太太,不是媳妇眼皮子浅,实在是媳妇心中不平,不吐不快。娘娘是老太太一手养大的,背负着家族的期望进了宫,为我们贾家付出良多。当初修园子的时候,媳妇就说,那园子里少了点东西,如今,琦哥儿现管着这个,让他手里漏个一件两件又如何?结果呢?他一口就回绝了,给了媳妇好大的没脸,回头,他就给了那个半道来的玥姐儿一块玻璃镜子做陪嫁。”

王夫人知道,贾母这辈子最讨厌的,就是被人扫了面子。贾元春是贾母一手带大的,贾玥却是半路收养来的,跟贾母不相干。

现在,贾琦一口回绝王夫人的请求,却把玻璃镜子给了贾玥,贾母会高兴才怪。

果然,贾母的脸色正如王夫人预料的那样阴沉了下来。

不过,贾母尚存几分理智。

谁让薛姨妈也在场呢?不管怎么样,薛姨妈也是外人,还是商家妇,贾母如何愿意当着这些人的面给自己的亲孙子没脸?好歹,贾琦也是从四品的御前侍诏,是最给贾母长脸的孙子!

被王夫人的话弄得没劲儿,贾母随手就把手里的叶子牌掷了,顺便把王夫人薛姨妈姐妹也打发走。

等这两人走了,贾母这才对鸳鸯道:“这个二老媳妇,越发不像话了。”

鸳鸯想了想,道:“老太太,您又不是二太太的性子,虽然说修院子的时候得了八十三万两银子,还有那么多的人带着家业来投,可分家的时候,二老爷分得的银子的确不多,就是二太太的嫁妆也损耗不少。”

贾母点了点头,道:“是啊,老二是委屈了。好在老大是个大方的。等我百年之后,我的嫁妆都给了老二,老二就不会这么委屈了。”

鸳鸯道:“老太太,您对二老爷的疼爱,这府里谁不知道呢?只是二太太那个性子,不是婢子说是非,实在是……毕竟大老爷跟二老爷已经分家了,既然是两家人,二太太还惦记着这些有的没有的。那可是琦哥儿的差使呢。”

贾母闻言,也点了点头。

她原本还想着把邢夫人叫过来问话,可到了这会儿,她也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了。

就跟鸳鸯没有说出口的那样,贾赦贾政兄弟俩可不仅仅是分家了,他们还分宗了。都不在一个宗族里了,贾琦叫王夫人一声婶娘唤一声二太太,以及是客气。王夫人又有什么立场要贾琦白送东西给她呢?

贾母可不认为王夫人会给银子。

“鸳鸯,老二媳妇说的那个玻璃镜子,你可知道?”

鸳鸯连忙告诉贾母,贾琦弄了一个装了玻璃镜子的梳妆匣给贾玥做陪嫁,那只梳妆匣里面装的镜子还比书本略小一圈。可王夫人想让贾琦为她弄的镜子,却是等身高的大穿衣镜。

鸳鸯道:“老太太,我听说,这等身高的大穿衣镜是有数儿的,每旬才那么三件,还要提前预定。经手的人也都是宣徽府的人。二太太要这个不是为难人吗?”

虽然贾母偏疼贾政贾宝玉,虽然贾母这边很多人把贾政贾宝玉捧上了天,可鸳鸯是看不上贾政贾宝玉的,加上贾母对王夫人也有许多不满,鸳鸯自然不会帮着王夫人说话。

贾母听见鸳鸯这么说,这才点了点头,道:“怪道呢。琦哥儿手里松泛,他爹又疼他,如果是万儿八千的东西,琦哥儿说不得给就给了。可老二媳妇却……”

贾母很快就放下了。

可是,大观园里很快就知道了。

之前,为着那三套茶具,史湘云就跟迎春探春薛宝钗几个就有了嫌隙,现在又听说了这个,史湘云哪里不嫉妒的?

史湘云就当众表示:“林姐姐哪里肯定会有等身高的穿衣镜。”

偏生贾宝玉没有听出史湘云的潜台词,反而感慨了一句:“那种东西,也只有林妹妹配使。”

史湘云道:“那你可知道,玥姐姐还陪嫁了一面镜子。”

贾宝玉愣了愣,道:“罢罢罢,玥姐姐也是琦哥儿的姐姐,琦哥儿自然要尽一份心力。”( 就爱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