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的怪物图鉴 > 第九百一十二章 有钱就好办

我的怪物图鉴 第九百一十二章 有钱就好办

作者:过路的红香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5:18 来源:258中文

天才壹秒記住『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李安的到来,彻底的改变了大唐王朝的历史走向,原本这个时期,大唐王朝应该逐渐从强大走向衰败,可李安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成功的改变了这一情况,尤其是工业化的推进,让大唐王朝的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释放,朝廷财政一下子宽裕了许多。

而随着铁路网络的逐步拓展,大唐各种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条件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在边远地区的驻军,由于物资能够及时送达,养兵的成本大大降低,很多南方的美味水果,已经成为北方普通老百姓能够吃得起的食物了,当然,南方的老百姓也能吃上北方的很多时令作物。

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商品,交换的更加频繁,物流成本的极大降低和物流时间的持续缩短,让原本远方的商品,售价降低了好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降低。

很多原本只能在附近销售的产品,此时,已经可以销往大唐全境了,商人们的价格定的低了,但利润却是一点儿也没有减少,反而挣的更多了,以前定的是高价,销量上不去,而此时,随着物流的极大改善,运输成本极大的减少了,定价自然也要跟着降低,于是,很多普通的百姓也能买得起商品了。

另外,铁路是大唐的命脉,火车更是大唐朝廷的重要资产,若有人敢打铁路和火车的主意,那就是死罪,所以,买路钱也能省下不少,在之前走山路和水路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江洋大盗和山贼啥的,要不留下买路钱,要么就是财物全部被抢,总之,运输一趟货物是非常困难的,简直就是九死一生,若不涨价十倍都对不起自己。

不过,随着商人们逐渐从铁路运输尝到甜头,他们是越来越离不开铁路了,但铁路线就那么多,来回都是一条线,想要无限制的增加运量也是不太现实的,只能一车一车的运输,在货物量特别巨大的时候,难免会有货物被积压在车站发不出去。

若是寻常的商品耽误几天倒也无所谓,可若是保存期非常短暂的水果类商品,那么,情况就比较严重了,一旦耽误几天的功夫,很有可能会造成这些水果的腐烂和变质,如此一来,商人损失就非常惨重了。

可若是朝廷完全以运输果品优先,则万一水果运量太大,持续时间太长,就会严重影响其余商品的运输,损失同样是不小的。

为此,朝廷也很是为难,部分商人更是心急如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商人开始学会走门路了,贿赂一下朝廷的官员,说不定自己的货物就可以先发了。

不过,一般情况下,能够得到通融的,都是权贵阶层,普通的小商人就只能无奈的排队等候了,能不能及时把货物发到目的地,则完全凭运气,一个是何时货物能上车的运气,另一个是路途之中是否顺利的运气。

所以,就算是走铁路,商人也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只是相比较以前走山路,这个风险降低的实在是太多了。

而因为铁路的便利性,所以,在铁路兴起之后,走铁路已经是商人的必然选择,若还是走之前的山路,则这样的商人必然要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再高的老本也能被贴空,除非他贩卖的商品是朝廷所不允许的,或者,他垄断了这种产品。

正是因为铁路对商业和国防民生,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所以,朝廷对铁路极其重视,并把这项交通设施,严密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而为朝廷获得了巨大的资金来源。

这其中,贪腐问题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所有铁路线的相关朝廷岗位,全部都是肥缺,不过,华夏的官场贪腐问题,自古以来就非常的严重,不论在什么样的时代都是如此,似乎是永远也很难找到解决的办法了。

李安并不是太关心大唐官员的贪腐问题,因为只要把蛋糕做的足够大,就算养了一些蛀虫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挑出一些比较过分的蛀虫抄家治罪,再为大唐朝廷取得足量的财富。

朝廷的贪腐是朝廷的一大危害,但只要家里粮食足够多,有一些贪腐也不是太严重的事情,至少,会被辉煌的盛世给掩盖,而养这些贪腐分子就犹如养猪,只要这些猪仔养的肥胖了,早晚是会引起主人注视,若是主人饿了的话,就会选择几个胖的肥猪杀掉,然后继续等着其余的瘦猪变成肥猪,然后接着宰杀,总之,肥猪再会算计,也不会是养猪人的对手,而一只聪明的猪,最聪明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不要太贪吃了,吃的越多死的越快。

所以,自古就有一句话,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就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绝对的真理。

当然,这些不是自己的职责,李安个人的精力非常的有限,要把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到研发各种先进的设备之中,至于让人头疼的官场问题,就留给别人去玩吧!李安就不去蹚这趟浑水了。

直布罗陀的要塞防御,以及港口的商业规划,早就已经完成了,甚至,几个比较重要的地点,已经开始进行建设了。

李安先是认真的参观了一番,对部下们的努力进行了肯定,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主要就是在部下设计蓝图的基础上,增加几个炮楼防御点,从而使直布罗陀的防御能力变得更加的强大。

休整两日之后,李安率领庞大的大唐船队,离开直布罗陀港口,准备一路返回大唐,回到自己的家中。

在离开之前,李安留下了五百大唐将士驻守在直布罗陀,他们的驻守期限,最多的有三年时间,最少的也有一年,陆续会有别的将士来接替他们的,除了五百将士之外,还有官员和技术人才等人员大约两百人左右,整个直布罗陀,李安留下的人有七百人的样子,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也是足够了,他们将肩负起保卫大唐海上丝绸之路最西端的重任。

船队出发之后,航行的还算顺利,十多天的航行硬是没有遇到一次暴风雨,看来地中海的海况还是不错的,恶劣的天气不是很多。

在埃及北部港口停靠之后,李安与所部所有将士,全部离开船只,并把这些船只全部归还给奥斯曼,然后就直接赶往红海的北部了。

沿途路过埃及都城的时候,李安还没忘去参观一下金字塔,顺便拜访一下老朋友奥斯曼,然后休整半日就离开了,尽快返回大唐才是李安最想做的事情。

又是几天艰难的跋涉,李安一行人终于来到了红海北岸的港口,这里是红海的最北端,同时也是大唐运河的南部。

这里的小城就是大唐运河城,经过短短一两个月的发展,小镇的人口增加了两倍还多,港口的建设也在持续的展开,原本的港口规模已经扩大了好几倍,能够停泊更多的船只。

因为朝廷对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大运河极为重视,所以,逐步从本土和沿途调集了大量的各种设备,而这些设备很多都已经运到运河城了,并保存在这里,随时准备正式开挖大运河。

在开挖大运河之前,横跨大运河的五座桥梁,是必须要先行建造出来的,如此可减少很多的工程量,而且,建造的大桥将更加的坚固。

当然,在建设桥梁的同时,这一段的运河也就挖出来了。

“李侍郎,朝廷对大唐运河工程极为重视,已经从本土调集了大量的人员和机器,现在,五座运河大桥已经同时开工了,估计半年的时间就可以全部完工,整个运河的开通,按照目前的机器和人力,估计最少需要五六年的时间,这还是在一切都很顺利的基础上,若是能再增加一些人力和机器,完工还能再快一些。”

运河城的部下,见李安前来视察工作,开口回答道。

五六年的时间就能把运河给修通,这已经是非常迅捷的速度了,毕竟,后世的西方列强,花费了整整十一年的时间才完成运河的修建工作,而大唐可以比他们快一倍,这个速度让人非常的羡慕。

当然,能如此迅速完全任务的前提,是一切都能按照预定的进度发展,若是中途出现了各种意外状况,这个时间就要王后拖延了,究竟什么时候能完全修好,就没有人能肯定了。

据说当年西方公司,在开挖运河的过程中,遭遇了太多的技术,政治和经费问题,所以,开挖才耗费了十一年之久,花费比当初预算的两倍还要多,若是一切顺利的话,估计,肯定花费不了那么久。

大唐若想不重蹈后世西方国家的覆辙,就必须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技术方面的问题,或许会经常遇到,但这个问题是最容易克服的,政治问题则根本不足为虑,大唐已经拥有西奈半岛,完全有能力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

至于经费问题,只要真的出现了紧缺,李安一定会想办法说服朝廷,让朝廷想办法拨款,实在不行,也可以从周边诸国借些资金,甚至可以求助周边的商人,以日后通行优惠的手段,让他们支援大唐建设团队,为建设队伍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总之,李安有充足的准备,为了更好的建设大唐运河,早就想好了各种情况,备份了多份应急预案,一旦遇到这些难题,留下的官员就会按照李安的锦囊妙计去操作,从而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大唐运河的长度虽然有好几百里,但相比隋王朝建设的大运河,那就有些大巫见小巫了,而隋王朝的大运河建设的时间也不是很漫长,在完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硬是用了六年的时间,就把整个大运河建设完成了,这简直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相比较而言,长度只有十分之一的大唐运河就显得很小巧了。

不过,隋王朝开凿的大运河是供应内陆漕运船行驶的,对运河的宽度和深度要求肯定要相对低一些,而大唐运河是要沟通红海与地中海,将来是要行驶超大型货运船只的,所以在吃水和宽度方面,自然要更高一些才可以,但即便如此,工程量也是不如隋王朝的运河的。

而隋王朝的大运河之所以能修建的如此迅速,则完全是因为隋炀帝好大喜功,先后调集了五百万的劳力来修建运河,如此,才造成了这么快的速度,也就是说,只要人力和物力提供的充足一些,再庞大的工程,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完成。

这是因为大工程可以细分为很多片区,参与的人越多,所能分配的片区越多,每个片区的人力也就越多,如此一来,再大的工程也没有什么好怕的了,速度自然可以增加很多倍。

大唐运河周边的国家,人力资源都不是太充足,所以,想要调集几百万的人力,是不太现实的,但调集二三十万人力,还是没有问题的,整个李安与两边的领导人都已经谈妥了,阿尔提克的十万劳力已经加入到了修建大桥的工作之中,奥斯曼的劳动力也抵达了半数以上,剩余的人力还在赶来的路上,总之,他既然已经答应了李安,就一定不会说话不算数的,这些人力再加上大唐王朝从本土调派来的技术人才,数量是足够用了。

另外,大唐运河的修建,有大量的机器助阵,而机器的工作效率是人工所不能比拟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只要一切进行顺利,李安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大唐运河完全可以在五六年之内竣工,若是大唐本土能调拨更多的机器和技术人才过来帮忙的话,完工的时间自然就更短了。

“不错,你干的很好,待本官回到京城,一定想办法说服朝廷,给你们调拨更多的机器和人才,你们好好干。”

李安开口鼓励这些建设者。手机用户请浏览 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