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的怪物图鉴 > 第八百七十二章 天狼星

我的怪物图鉴 第八百七十二章 天狼星

作者:过路的红香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5:18 来源:258中文

大唐诗词的魅力,就在于那种独特的感觉,那种独特的韵味,若是用平白的语言去解释诗词所蕴含的意思,那就会完全失去感觉,让人觉得颇为枯燥。

但对于很多不是大唐文人的外国人来说,若不用平白的语言进行解释的话,他们是完全听不懂的,一丁点儿也听不懂,就像眼前的李晓露就是这种情况,她虽然能感受到诗词的美好,但完全就搞不清诗词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押韵很到位,听起来很有感觉。

李安也是闲着无聊,所以,完全有足够的时间来解释,告诉李晓露诗词中的每句话是什么意思,若是李晓露还是听不懂的话,李安还可以继续解释,直到李晓露完全听懂为止。

大唐诗词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可以用最简短的语言,来表达极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明白的人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并拍案叫绝,而不明白的人,永远都听不明白。

李安也不能保证,自己讲解过之后,李晓露就一定能够明白大唐诗词的意思,但大体上肯定会了解一些的,只是因为她并非从小生活在大唐,所以,不具备大唐文人的底蕴,如此,自然也就难以听得懂大唐诗词之中,那独特的韵味了。

好茶需要细品才能喝出味道,好酒也是如此,有灵魂的美人儿更是如此,诗词自然也不能例外,是需要细细品味的。

李安可以很轻松的品味出诗词之中的独特韵味,但对于李晓露来说,这实在是太难了,就算李安亲自讲解一番,她听着都有些云里雾里的,只是为了迎合李安,才表示自己能听懂的,实际上根本就无法品味出大唐诗词的韵味,要是一个外国人能随便的品味出大唐诗词的韵味,那大唐诗词也太不值钱了。

“是不是听不大懂,没关系的,大唐诗词不是外国人能随便听得懂的,听不懂是很正常的,不过,只要住在大唐的时间久一些,就应该能够听懂了,听懂唐诗是需要足够底蕴的,也就是在大唐生活和学习的底蕴。”

李安一语道破了伪装听懂的李晓露,告诉她听不懂不丢人,一个外国人能学会大唐的语言和文字,就已经非常的了不起了,真的不能指望太多,而且,学习也是要循序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指望李安讲解一遍,李晓露就能够听懂,那样也太不现实了。

“牛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实在是太感人了,虽然这些诗词,我听的不是很懂,但听李侍郎讲解了一番,还是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的,这些诗词真是太有意思了,短短几个字,就能表达出那么多的意思,太不可思议了。”

李晓露惊诧的说道。

李安点头道:“这是肯定的,大唐诗词有太多有意思的地方,还有好多地方需要你仔细的去品味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日后到了大唐,多多接触大唐的诗词,自然也就能听得懂了,我相信你的学习能力。”

“嘻嘻,牛郎织女的故事也讲完了,天上有那么多的星星,是不是每一颗星星都有动人的故事?”

李晓露望着窗外的繁星,开口好奇的问道。

李安笑着点了点头,肯定的说道:“这是自然了,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有故事的,这个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你想听哪个?”

李晓露随意的指了指一个方向,开口道:“那边的几个星星好像一把勺子,是不是也有凄美的爱情故事?”

李安抬头看了看,原来是北斗七星,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星星,几乎是大唐百姓人人都了解的有关北斗七星的事情。

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个星星组成,在不同的季节,北斗七星的方位是不同的,但总体都是呈现一个勺子的形状。

其中,天枢,天璇,天玑和天权组成斗身,古代叫做魁,而玉衡,开阳和瑶光则组成斗柄,古代叫做杓。

要说到北斗星,必须要提北极星,北极星的位置,在北斗星天璇,天枢延长线的五倍位置,而且,天枢,天璇和北极星这三颗星星,始终都在一条直线上,非常的有趣,同时,也是华夏老百姓辨别方向的依靠。

因为北极星始终都在正北方向,只要找到北极星,就能知道东西南北在什么方位了,也就能够走出困境了。

而道教更是把北斗星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把北斗星的每一颗星星都起了星座的名字,被称作北斗七宫。

比如,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摇光宫破军星君。

北斗七星在古代的华夏,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可以说,万星都围绕北斗七星旋转,而北斗七星则是围绕北极星运转的,所以北极星的地位就更高了,比北斗星还要高。

不过,有关北斗七星的故事虽多,但爱情故事却不多,或许也有,但并没有太多人知晓,一谈到凄美的爱情故事,所有人想到的,永远都是牛郎和织女,不会有人想到北斗七星的。

在华夏古代,牛郎织女更多的是代表爱情,而北斗七星则代表着权势,尤其是道教之中,几乎都把北斗七星给神话了。

比如,北斗七星之中的天权星,也叫文曲星君,主管人间的文运,人间凡是文章写的好的,被朝廷录用的大官,都是文曲星下凡,如比干,范仲淹,包拯,文天祥等等,这些人都是文曲星下凡。

因为北斗七星的故事之中,李安并不能想到爱情故事,所以,就只能讲一些辨别方位的知识了。

“你看到了吧!这个勺子的北方,还有一个比较亮的星星,那个就是北极星,它始终在正北方向,而勺子的勺口会一直对着北极星,若是晚上迷路了,只要看清北极星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了。”

李安指着北斗星正对的北极星,开口说道。

“北斗星和北极星,原来这些星星都有名字啊!还能辨别方向,下次试试。”

李晓露兴奋的说道。

其实,西方也在很久之前就有天文学了,虽然相比大唐的天文学差了很远,但最亮的星星都是有名字和传说的,只是因为李晓露的家庭是穷人,家中并没有读书人,也不知道天文学的知识,只知道天上的亮点是星星罢了,后来做了舞姬之后,也没有听说过星星的故事,所以,她一直都不知道,天上的繁星还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

“看到那颗最亮的星星了吗?它叫天狼星,是天空之中,除了月亮之后,最亮的一个了。”

李安指着天空之中的天狼星,开口说道。

因为距离地球距离的原因,天狼星是除了太阳之外,天空之中最亮的一颗恒星,而月亮虽然更亮,但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并不是一颗恒星。

而比天狼星亮度更大的,除了月亮这个看起来的巨无霸卫星,还有金星和木星,这两颗都是太阳系的行星,因为距离地球比较近,所以,亮度自然比较大。

不过,因为金星的轨道在地球的内侧,所以,要想看到金星,要么是日出稍前,要么是日落稍后。

当它清晨出现在东方上空的时候,我们乘它为启明星,而傍晚处于天空西侧,则被称为长庚,其实,它就是金星,完全就是一颗星星,一颗除了月亮之外,最大最亮的星星。

不过,不论如何,深夜之中,能看到的最明亮的星星是天狼星无疑了,只要无视月亮,天狼星就是老大的存在了。

“天狼星,好霸气的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李晓露好奇的问道。

李安也不知该如何解释,开口道:“只不过是一个名字罢了,何必在乎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不过,关于天狼星的诗词也是不少。”

“哦,又要读诗啊!我听着。”

李晓露说道。

李安酝酿了一下,开口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宋代苏轼苏东坡先生写的一首诗词,表达了他老人家想要平定西夏的强烈愿望,当然,这代表了整个大宋文坛的想法,很多有志之士全都满腔热血,希望朝廷早日平定西夏,改变大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毕竟,当时,北宋在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之后,又与西夏国签订合约,每年送给西夏银子七万两千两,娟十五万三千匹,茶叶三万斤,比送给辽国的物资也少不了多少。

虽然大宋帝国比较富庶,但也经不起如此严重的折腾啊!一个富裕的国家要向两个穷国,连年上贡岁币,这简直就是耻辱,而且,这不仅大大的损害了大宋帝国的威信,同时,还会给大宋朝廷造成很大的财政压力,大宋帝国再富裕,也经不起连年的岁币消耗,所以,文人们就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明确告诉世人,他们想要平定西夏,要为国尽忠。

不过,这首诗词之中的,西北望,射天狼,却显得有些毛病,毕竟,诗词中的西北天狼星代表了西夏政权,但天空中真正的天狼星在南半球,若是苏轼看向西北天空,怎么可能看到天狼星呢?这非常让人奇怪,难道大宋时代的天狼星在北半球,又或者大宋时代的天狼星与后世的天狼星不同,并不是同一个星星。

另外,楚辞之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大诗人屈原,有句诗词“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这里的天狼星影射当时在楚国西北部的强秦,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天狼星在西北方位,可后世的天狼星确实在南半球,这非常的奇怪。

当然,后世的很多科学家,也给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比如,在天狼星的东南方向有一个像弓箭一样的弧形星群,而这个弧形的星群对准的就是其西北方向的天狼星,若是以这些星星为基点,天狼星就是在西北方向,所以,才有西北望射天狼之说。

史记之中也有一句话叫做“弧九星,在狼东南,天弓也,主备盗贼,常向与狼”。

也就是说,位于天狼星东南的弧矢九星,就是用来专门应对天狼的。注意到弧乃为弓,矢为其箭;弧矢居天狼东南,则天狼于弧矢西北。也就是说,古人认为,天狼星乃为野将,主侵略,是入侵之外敌的标志;而弧矢乃为天弓,为应对外敌入侵之星,用以射杀外来侵略者。

如此进行解释的话,也就能理解苏轼诗词之中的,西北望,射天狼是什么意思了。

不过,从这首诗词也能看出,大宋朝廷是宁肯年年贡献给外敌岁币,也不肯组建强大的军事集团,将这些讨厌的外敌给消灭掉。

至于原因是什么,当然是多方面的了,其一是敌人确实非常的强大,并不是大宋朝廷可以轻易击败的,大宋朝廷也不是一开始就要向西夏献岁币的,也打了不少仗,但胜利的次数并不多,而失败的次数倒是不少,是真的不容易打得过西夏。

毕竟,大宋王朝从建国以来,就一直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养马的地盘不在自己的手中,这就造成了大宋骑兵数量的稀少,而利用庞大的步兵去征讨几乎全是骑兵的西夏,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西夏骑兵的机动性,必然是远远强于大宋步兵的,利用机动性的优势,随时可以分进合击,迂回攻击大宋朝廷的后勤补给,从而让大宋军队难以取胜,最终造成了大宋朝廷的屈服。

当然,大宋朝廷的积弱,除了骑兵数量较少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惧怕武将造反,所以,在很多方面都对武将进行限制,武将的政治地位很低,远远不如文人。还在为找不到小说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 或搜索 热/度/网/文 《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