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的怪物图鉴 > 第四百四十四章 军用摩托

我的怪物图鉴 第四百四十四章 军用摩托

作者:过路的红香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5:18 来源:258中文

李安亲自驾驶刚刚研究出来的摩托车,以极快的速度在研发中心兜圈,掀起了阵阵烟尘。

兜了十几圈之后,李安缓缓减速,将摩托车停下来,经过这一番简短的试验,已经足以证明摩托车的可靠性,至少,可以证明摩托车已经被研发出来了。

而摩托车的主要用途,无非就是传递情报,用来代替驿马是最合适不过的事情。

“李侍郎,这个摩托车速度可真快啊!比先前研发的汽车快多了。”

工匠非常兴奋的说道,能参与研发如此快速的摩托车,他们的心情也是极好的。

“摩托车之所以速度快,是因为负担轻,只有这么小的一块,你们都试试,每人骑着兜几圈,只要性能稳定,接下来就要进行量产了。”

李安开口道。

众工匠在李安的亲自指导下,开始学习骑摩托车,并很快就学会了,毕竟,摩托车非常的简单,没有学不会之说。

而在工匠们测试摩托车可靠性的功夫,李安前往皇宫,将摩托车推荐给朝廷,用来取代驿马,这样一来,情报传递的速度会极大的增加。

在检测了摩托车的速度和可靠性之后,朝廷众官员一致同意用摩托车取代驿马,不过,对于摩托车这个名称,很多官员都不太适应,而李安也不想改名字了,就随便找了个理由,把摩托车这个名称给固定了下来。

摩托车的技术难度很低,进行大规模的批量生产,是毫无难度的,在朝廷下达正式的命令之后,李安很快就组建了专门的摩托车生产工坊,并立即招满工匠,开口大批量的制造摩托车。

流水线作业的速度是很快的,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第一批五百辆摩托车就出厂了,并立即投入到最重要的驿站,还有需要快速传递情报的朝廷相关部门。

而在装备了摩托车之后,不论是驿站,还是朝廷的各个部门,办事的效率都获得了明显的提升,毕竟,有些时候,交通工具是可以决定办事效率的。

而在朝廷的各个衙门装备摩托之后,军队的将领也不淡定了,因为大唐的将领们,敏锐的发现了摩托车在军事上的巨大用途。

在铁甲侦察车的数量获得普及之后,各边关部队都进行了少量的列装,以备侦查之用,而铁甲侦查车块头太大,对地形的要求比较高,在遇到沟壑和丛林的时候,就寸步难行了,这将严重制约侦查士兵的侦查能力。

而摩托就不一样了,这种交通工具比较轻便,即便遇到树林也能穿行,速度和灵活性都大大超过铁甲侦察车,是军事侦查的好帮手。

军方提出要求之后,朝廷考虑了一下,觉得军队的要求非常合理,各大节度使麾下,的确应该有一支机动灵活的摩托侦查部队,这对提高大唐边军的战斗力至关重要。

接受朝廷的要求之后,李安立即开始生产军用型的摩托车,而且还是多种型号的,所谓的军用摩托,就是耐用性要更好,涂装也要有别于普通的商用摩托,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军队使用的。

而型号方面,主要分为普通的两轮摩托,还有就是三轮的摩托,两轮的摩托灵活性更好,而三轮的摩托,则是军官快速出行的绝佳选择,两轮摩托车,最多只能乘坐两人,一个在前方驾驶,另一个坐在后面,而三轮摩托,则可以坐三个人,除了驾驶员和后座上的一个,侧面的座椅上,还坐着一个。

大唐边军众多,京城也有很多军队,对摩托车的需求还是很大的,而以目前的产量,肯定不能在短时间内,满足所有军方的需求,只能先小批量的供应,慢慢满足军方的需求。

不过,谁都想先获得足够的摩托,都想让别人慢慢等,所以,自从军用摩托开始生产以来,各种重量级的军官就经常过来拜访,恨不得将工坊内生产的军用摩托全部带走,而在这期间,李安也见识了各种类型的无赖,大大的无赖。

“郭将军,我们龙武军负责保护京城,保护陛下,军用摩托当然要先紧我们龙武军来,你们只能慢慢等。”

这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声音,他是过来看摩托生产的,并大有为自己麾下兵马率先争取摩托的意思。

对面的郭子仪一听,心里自然非常的不乐意,开口道:“大将军麾下的兵马护卫京城不假,不过,我们朔方军驻守边关,保护的是整个大唐,我们边关是最需要优先配置的,若是边关有失,京城自然难保。”

老郭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贬低龙武军花拳绣腿,没有真本事,一旦边关丢掉,京城的龙武军,根本就没有能力护卫都城。

“郭将军,你敢小觑我龙武军。”

陈玄礼大为生气。

“不敢,不敢,卑职的意思,就是只要我们边军能守住边疆,大将军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京城的兵马没有打仗的机会,自然无需优先配置。”

郭子仪又开始耍滑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只有他的边军,优先配置资源最合适,毕竟,边军才是国防的第一线,京城的兵马根本就没有机会打仗。

“郭将军,本将不这么认为,大家都是为朝廷出力的,本将的龙武军,肩负保护京城的责任,怎可落后于边军,况且,就算没有摩托,北方的回纥也奈何不了你们朔方军,还是优先配置龙武军重要。”

“不不不……”

李安在自己的办公室,都能听到郭子仪和陈玄礼之间的争吵,这让李安的心里非常的烦躁。

这两个家伙是最难缠的,当然,其它各路兵马的将领也不好对付,总之,人性是自私的,所有人都想最先得到最好的装备,这一点是肯定的,而摩托的产量是恒定的,在僧多肉少的情况下,自然就会产生争夺。

“二位别吵了,该是你们的,一定跑不了,多要的一概不给。”

李安开口表态。

“李侍郎,老郭大老远的跑一趟,你总不能让我这一趟白跑吧!怎么着也要让我带回去几百辆。”

郭子仪恳求道。

“李侍郎,我们可是老交情了,你要是给郭子仪几百辆,我的也不能少于这个数。”

陈玄礼开口说道。

李安顿时感觉两头为难,摩托的产量,不可能很快提高,产量几乎是稳定的,而且,各路兵马都需要装备,厚此薄彼肯定会引起不满,而眼前这两个家伙,从来就不会为李安考虑一二,只想着尽快满足自己的需求,简直是无赖。

“你们二位都是我大唐有名的将领,怎么学起耍无赖了,若是所有将领都像你们这样,我就没法干了。”

李安与二人也比较熟悉了,自然是什么话都敢说,并不怕得罪二人。

“李侍郎,你的难处老郭管不了,要是拿不到摩托,老郭就赖在这里不回去了。”

郭子仪笑着说道,李安说他是无赖,他还真的无赖上了,当然,陈玄礼也好不到哪儿去,也是赖着不愿意走了。

“这样吧!先给你们每人十辆,就只有十辆,爱要不要,不要就没有了,要等以后分配。”

李安做出了部分让步,小小的满足他们的一点要求,毕竟,他们已经如此耍无赖了,李安怎么着也要给点面子才行,都是老交情了,也不能太绝情了。

虽然有些遗憾,但见李安态度如此坚决,他们二人也只好接受了这样的事实,各自领着十辆摩托离开了。

随着摩托在军中的逐步普及,大唐军队的实力再次大大增强,让周边各小**队望尘莫及,更加不敢挑衅大唐帝国的权威。

而随后,西边传来了好消息,玉门关通往疏勒镇的战略大铁路全线贯通了,大唐的各种物资,可以快速大批量的运往安西的边陲小镇,从而极大的减弱了安西兵马的供养难度,让安西养兵的成本与京城没有多大的区别,从而非常便于在安西进行大规模的增兵,进而控制安西周边的附属国。

在安西的西面,还有一个比较强大的帝国,黑衣大食,也就是后世的阿拉伯帝国,这个帝国一直比较强大,并称雄于西部。

虽然,现在黑衣大食,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实力无法与大唐帝国相匹敌,但大唐帝国毕竟在遥远的东方,距离太远,必然导致大唐的实力很难辐射到黑衣大食,从而让黑衣大食觉得,大唐实力虽强,但无法有效的影响西部的附属国,而大唐的这些附属国都比较富庶,若是据为己有,必然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实力。

在这种思维的支配下,黑衣大食以武力相威胁,逼迫很多归附大唐的小国,同时向他们进贡钱财,否则,就用武力攻打他们。

这些小国当然非常的不情愿,于是,向大唐朝廷反应,喜欢大唐能够出兵消灭威胁他们的黑衣大食。

大唐皇帝在得知黑衣大食要大唐的附属国,向他们进贡钱财之后,是大为生气,当时就要派兵攻打黑衣大食,为附属国做主,但很多朝臣皆提出反对的意见,包括李安在内。

毕竟,黑衣大食远在西部,大唐在遥远的东方,劳师远征,会严重耗损大唐帝国的国力,就算取得胜利,自身的损耗也是非常巨大的,这是所有大臣反对的理由。

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战略大铁路已经修到疏勒镇,距离西部小国已经很近了,大唐的大批军队和战略物资,都可以迅速运到疏勒镇,从而让远征变得相对容易很多,对大唐帝国的损耗也会变得很低。

而西部的很多附属国,也看到了这一点,并在疏勒镇正式通车之后,立即向大唐朝廷提出要求,让大唐将铁路修到他们的国家,从而不论在经济和贸易方面,还是安全方面,都能得到极大的好处。

西部各国的商人,是最支持修建铁路的,毕竟,只要铁路修通,对他们做贸易有极大的好处,让他们可以更多更快的赚钱,安全方面也更有保障,大唐的影响力一旦完全深入西部,他们就不用两头交保护费了。

贸易发展起来了,对沿途的各国都有莫大的好处,对大唐自然也是一样,所以了,在铁路通往疏勒镇之后,大唐朝廷立马开始研究,将铁路通往西部各国的计划。

在最近几年,西部各附属国,全都派遣了数量不等的技术人员,到大唐来学习,而学习的内容,无非就是修路铺桥,以及一些简单的机械维修知识,最核心的内容,是不会外传的。

而这些铺路修桥人才的培养,可以让这些小国自己指挥自己,在国境线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减轻大唐帝国的负担。

就在决定将铁路铺向西部各国的同时,朝廷让大部分过来学习的各国修路筑桥人才全部返回他们自己的国家,准备配合大唐的技术人员,进行铁路线的建设。

铁路线的材料和技术皆来自大唐,而土地却属于各国所有,建设的时候,大唐与各国都要出力,如此,铁路利益的分配,就必须先谈好才行,否则,就容易引起麻烦了。

而各附属国与大唐帝国相比,根本就没有多少议价权,毕竟,不论是铁轨,还是火车,以及各种调配制度,全都只有大唐帝国才有,这些小国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的筹码,而大唐的强大军力,更是一种非常巨大的威慑,让他们不得不顺从。

作为铁路系统的发明人,李安当然要参与制定下一步的铁路修建计划,以及如何与西部小国分配利益的问题,而事情这么大,大唐皇帝当然也不能不过问,这可是关系到大唐千秋万代的事情,绝对不能等闲视之。

修建铁路对资源和财力人力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不可能四面开花,要集中力量,一条一条的修建,先捡最重要的道路进行修建,不太重要的道路只能靠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