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的怪物图鉴 > 第四百一十八章 西南道

我的怪物图鉴 第四百一十八章 西南道

作者:过路的红香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5:18 来源:258中文

逻些是吐蕃的都城,是吐蕃帝国的行政中心,唐军只有牢牢的占领逻些,才能很好的宣誓对吐蕃的占领和统治,所以说,唐军班师之前,必须留下一支强悍的兵马,以控制这座并不算很大的城市。

由于吐蕃人口还是比较多的,为了防止吐蕃贵族煽动百姓造反,唐军除了要留下普通的步骑兵马之外,还要留下一支炮兵部队,只有先进的炮兵才能震慑吐蕃贵族,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听话。

另外,为了防止遭到偷袭,唐军在逻些的大营必须非常坚固才行,也就是说要单独为大唐占领军建设一座小型防御城池,所有的炮兵和步骑兵全部部署在里面,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出动,平时呆在里面比较安全。

而这项工作在唐军刚刚抵达逻些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了,选择的位置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好地方,内部还有泉水流过,风景也非常的的不错,只要在最高处部署一支炮兵,就可以覆盖大半个逻些城,让逻些城的百姓,时时刻刻处在大唐的威慑之下。

负责修建这座小型城池的,当然是吐蕃当地的百姓了,大唐将士只负责管理和驻扎,不会干这些苦力活的。

三天的时间,一座小型城池就建造完毕了,一万唐军精锐兵马和一支炮兵旅,立即驻扎在里面,另外,李安还从铁甲炮车旅抽调了两辆铁甲指挥车,送给这支占领军的将领,以增强他们的力量,对吐蕃子民进行更加有效的威慑。

土石结构的城墙仅有两丈高,防御力并不算很大,但对于唐军兵马来说,这已经足够了,有了这么一支兵马,足以震慑蠢蠢欲动的吐蕃部分贵族,况且,日后大唐的铁路肯定是要修到逻些的,如此,心有不甘的吐蕃贵族就再也没有能力做什么了。

在对留下的将领们交代了一番之后,王忠嗣率领主力唐军撤离逻些,并押送吐蕃赞普一行千余贵族前往大唐,这些贵族都是吐蕃的统治核心,是必须要押走的,留他们在逻些始终都是祸患。

当然,作为吐蕃贵族,待遇还是相当优厚的,所有吐蕃贵族全部乘坐蒸汽运输车和马车,身体好一些的,可以骑马而行,总之,没有一个人是徒步行进的,这一点非常的人性化,显示了大唐的博大胸怀,不欺辱吐蕃贵族。

而在吐蕃的降表送达长安城之后,整个长安城的所有大唐百姓全都沸腾了,街头巷尾谈论的全都是大唐征服吐蕃的话题,不仅大唐的百姓在谈论这个,就连西域过来经商的商人,也在谈论大唐征服吐蕃的事情。

一谈到大唐轻松将吐蕃征服,所有大唐百姓的脸上,全都洋溢着自豪的神情,而西域商人也跟着高兴,毕竟,吐蕃帝国的存在,严重威胁大唐到西域的商道,这样,会让他们的生意很难做,而大唐征服吐蕃之后,这一条商道的安全性就大大提高了,如此,他们就可以更安全的做生意,并逐步挣到更多的钱财。

总之,大唐征服吐蕃帝国,除了吐蕃贵族的心里不高兴之外,其余所有人都是很高兴的,毕竟,吐蕃帝国的存在,威胁太多人的利益了,而一旦吐蕃并入大唐,很多人的利益都能得到保证,而且,大唐与吐蕃争斗多年,造成了很多流血事件,百姓苦不堪言,而统一之后,自然就不会再有战争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能过的好一些。

除了百姓和商人兴奋不已,大唐的皇帝和官员们就更加高兴了,能够如此轻松的征服强大的吐蕃帝国,将大唐的国土向外拓展一大片区域,主要的功劳肯定还是皇帝和众大臣武将的,而且,受益最多的也是这些人。

百姓们只是精神上高兴一下,并不能得到吐蕃归附大唐的具体好处,因为他们只是普通百姓,吐蕃这块大蛋糕是权贵们的,他们能分一口汤喝就不错了,而大唐的权贵们,却可以得到吐蕃归附之后的巨大的好处,这是百姓们所不能比的,这就叫权势,有权势才能拥有一切。

一下子得到如此广阔的土地,皇帝李隆基在思考如何分配这些土地,某一块土地应该赏赐给哪一位有功之臣,哪一块土地又该留给自己,这一次领兵作战的将领们,肯定要多赏赐一些,另外,朝中重臣的赏赐也不能少,还有杨玉环的几位亲戚也需要赏赐。

吐蕃的土地是如此的广阔,资源是如此的丰富,即便将所有大臣都赏赐一遍,也还有很多富余,这让李隆基非常的兴奋,并有了一种上瘾的感觉,看着大殿里的世界地图,李隆基又眼热了,觉得还有很多土地可以拓展,并决定在李安返回京城之后,与李安好好商议一番,看看能不能多拓展一些土地。

李林甫等大唐重臣,心里同样非常的兴奋,作为大唐帝国最重要的臣子,当然要为大唐领土的扩张而感到非常自豪了,而且,现如今,皇帝已经同意要在原吐谷浑的土地上组建陇南道,在吐蕃的固有土地上组建西南道,从而将吐蕃的现有土地一分为二,便于更好的统治。

大唐一共只有十五道,而如今却要多组建两个道,如此一来,肯定需要很多官员进行统治,而这也是很多官员晋升的最好途径。

为此,很多混的不好,没有出路的官员,全都通过各种途径靠拢李林甫等重臣,毛遂自荐,表示自己愿意到苦寒之地的陇南道和西南道任职,请求前去做官。

对于这些官员的请求,朝廷自然不会拒绝,毕竟,陇南道和西南道,不论如何都是苦寒之地,让这些毛遂自荐的官员前去任职,也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当然,有前途的官员一般还是不愿意跑到大西南的,毕竟高原地带住着不舒坦,而对于升官无望,甚至,考中进士多年而未能轮到官位的普通读书人来说,能到新组建的陇南道和西南道任职,也是不错的选择。

就好像后世的很多普通大学生,在东部发达地区根本就考不进朝廷的编制,但只要前往西部落后地区,就会很容易的考入朝廷的编制,毕竟,苦寒之地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报考的,考中的几率自然要大一些,而富裕的地区有很多人挤破头的想要考入朝廷编制,自然就会比较难考。

后世有人会另辟蹊径,跑到大西部去考朝廷编制,在大唐这个时代,当然也会有一些读书人,选择去苦寒之地找机会了,在这方面,自古以来都是相同的,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在队伍抵达陇右治所的时候,唐军主力留了下来,王忠嗣仅仅带领五百精锐,护送这些吐蕃贵族前往长安城,毕竟,这里已经非常安全了,并不需要太多的护卫人马,而且,坐在火车里,只需数日就会抵达长安城,再大胆的窃贼也不敢打火车和铁路的主意,否则,吐蕃帝国的崩溃就是他们的下场。

吐蕃赞普和众贵族,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坐火车,而且还是服务质量上乘的软卧车厢,最高的赞普和大论等人,每人都分到一个包间,这等待遇跟后世官员的出差差不多,非常的享受,毫无被押送的感觉,当然,走道内有来回巡视的唐军侍卫,这在提醒他们,他们是被囚禁的,是投降大唐的亡国贵族。

亲身体验大唐火车的先进之后,很多原本力主与大唐敌对的鹰牌人物开始后悔了,他们自以为大唐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亲自体验之后,才知道大唐的先进,不是他们这些落后的游牧武装所能对抗的。

火车一路上始终没有停歇,一直在按照均匀的速度行进,白天有药玉窗户,车厢内非常的明亮,夜晚也有照明的电灯泡,让整个车厢显得非常的明亮和舒服。

第一次在晚上开电灯的时候,很多吐蕃贵族都吓了一跳,毕竟,昏暗的车厢内突然变得亮如白昼,让任何第一次接触的人,都会感到非常的诧异和惊恐,当然,熟悉之后就坦然了。

火车上提供的饭菜,都是最好的,并没有因为他们是曾经敌对的吐蕃贵族而有所怠慢,这一点叫大国情怀,反正也浪费不了多少粮食,而吐蕃贵族们对此全都非常满意,觉得大唐帝国并没有亏待他们,至少,已经给他们很高的待遇了,如此,只要他们老老实实的归顺大唐,做大唐帝国的好臣子,还是可以做个衣食无忧的安乐王侯的。

“李侍郎,长安城已经不远了,估计明日一早就可以抵达了。”

郭旰一脸期待的说道。

“郭旅帅就等着领赏吧!这一次你的功劳很大,在大唐名声已经超过乃父了,不知郭将军现在有何感想。”

李安笑着说道。

郭子仪还是很有才华的,但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也就是几乎找不到立功和表现的机会,若不是王忠嗣慧眼识才,他连将军也做不成,但他的名声还是不怎么样,官位也不是很高。

而郭子仪之所以会在后世威名远播,完全是因为大唐发生的安史之乱,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帮助大唐帝国渡过了难关,并得到了重用,获得了极高的声望。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发生安史之乱的前提下,而现如今安禄山已经不被重用,边镇节度使的全力也遭到了削弱,安史之乱已经不会再发生了,而如此一来,郭子仪也就没了展现才华的舞台,更不会被世人记住。

至少,就目前来说,郭子仪的名号远不如李安,甚至,还不如他的儿子郭旰,谁让郭旰跟着李安混,当了大唐最精锐的铁甲炮车旅的旅帅呢?

在整个大唐军队之中,铁甲炮车是最为先进的武器,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武器,所有人的眼光全都盯着铁甲炮车,自然连带着也注意到郭旰了,而郭子仪只是普通将领,虽然麾下兵马更多一些,官位也更高,但老百姓注意不到他,另外,他呆在北面也没有打过像样的大胜仗,不被关注也就很正常了。

“哈哈!不瞒李侍郎,我的父亲是一个很开朗的人,不论他自己的成就有多大,他都不会太在意,至于我能立功,名望超过他,他当然会很高兴了,这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郭旰好像非常了解自己的父亲,笑呵呵的回道。

“哈哈!郭旅帅说的是,自从第一次见过郭将军,我就知道他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像郭将军这样开朗了,郭旅帅有一个好父亲啊!”

李安感叹了一句,看向郭旰,接着道:“这一次,我大唐雄师攻灭吐蕃,肯定会引起天下的震动,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有很多小国要归附我大唐了,那该是多么让人向往的盛况啊!”

“没错,安西一带的很多小国,一直在大唐和吐蕃之间摇摆不定,现如今,吐蕃已经被我大唐剿灭,这些安西小国就再也没有理由不归附大唐了,而且,这些小国原本就心向大唐,只是畏惧吐蕃的势力,才不得不在两国之间摇摆不定,如今吐蕃亡国,他们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郭旰非常认可李安的观点,觉得吐蕃的灭亡,会直接导致原本归附吐蕃的小国,选择归附大唐,服从大唐朝廷的统治,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他们的猜测当然是非常准确的,就在吐蕃被大唐征服的消息传开之后,很多原本归附吐蕃的小国,全都立即派遣使臣前往大唐的都城长安,向大唐朝廷表达自己的忠心,以尽快取得大唐朝廷的谅解,防止动作慢了被大唐怪罪,落得个国灭被俘的悲惨命运,当然,就算大唐朝廷不同意他们做附属国,而坚持让他们并入大唐的行政版图,他们也会毫无意见的听从大唐的安排,规规矩矩的献上国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