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的怪物图鉴 > 第三百九十八章 削弱边镇权利

我的怪物图鉴 第三百九十八章 削弱边镇权利

作者:过路的红香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5:18 来源:258中文

安禄山战战兢兢的返回务本坊,而此时,他麾下的一千护卫已经被调往城外,只留下不足二十名贴身侍卫,另外,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同时,也为了更好的监视他,朝廷在他住的地方安置了两百羽林军将士。

见自己的护卫被调离住处,安禄山的心情非常沉重,他现在已经被监视了,下一步会怎么样,还不知道呢?

而他在返回住处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严庄,他要问问严庄,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若严庄不能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他会毫不客气的杀了严庄,并将所有比较大的罪过,全部推在严庄的身上,而他自己则只负有用人不明的过错。

但安禄山并没有找到严庄,自从他回来之后,就听亲兵护卫说了,严庄在他刚刚进宫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了,至于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

由于是被怀疑的对象,安禄山此刻只能老老实实的待在务本坊的住宅,并装作伤心的样子,陪着自己已经死去的儿子,对于严庄,他只有过了眼前这道坎,才能继续追究。

严庄的确早就溜了,其实,也不能说是溜了,应该说是去为自己找靠山去了。

在京城之中,就李林甫,高力士还有李安是最为受宠的,他先去找了李林甫,结果李林甫一听是安禄山的心腹部下,而现在安禄山自身难保,他当然不会蹚这趟浑水了,于是,闭门不见,高力士在宫中陪着皇帝,自然也不是说见就能见的。

无奈之下,严庄只好前来找李安,并表达自己可以为李安效力。

李安并没有将严庄拒之门外,不过,北面的事情,主要都是安禄山和严庄二人在作怪,李安并不喜欢这个人,而且,据他推测,严庄很有可能会被皇帝处死,就算他出面力保都未必有用,他对皇帝太了解了,即便知道安禄山才是主谋,但为了稳定范阳和平卢的人心,也会让严庄做替死鬼。

但李安又不能将皇帝的心思告诉严庄,只能以一个好心人的姿态劝说严庄,让其面见皇帝,将所有责任推给安禄山,并揭露安禄山这些年在北方所做的各种欺君的事情,说的越多,皇帝就越讨厌安禄山,如此,就越是相信他说的话了。

严庄被李安说动,况且,他原本也有这样的打算,于是,立即进宫面圣,准备彻底揭露安禄山的老底,将安禄山做过的所有事情,全都给抖出来。

在严庄前往皇宫的时候,李隆基恰好也在找严庄,毕竟,前几日的刺客,所指正的人就是严庄,必须找严庄过来问清楚。

“微臣严庄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严庄显得很文雅,毫无安禄山那种夸张的表情。

“严庄,你可知罪。”

李隆基冷冷的问。

“陛下,微臣知罪,请陛下责罚。”

严庄老实的认罪。

李隆基微微感到有些惊讶,这个家伙认罪的态度倒是非常的不错,是李隆基喜欢的。

“好,那你说说,你犯了什么罪。”

李隆基开口问道。

“陛下,微臣犯了胁从之罪,这么多年来,安节帅让微臣干什么,微臣就干什么,就算让微臣去杀人,微臣也都照办,微臣有罪。”

严庄开口解释道。

“哦,胁从之罪,可安禄山说,一切都是你自己的主意,他并不知情?”

李隆基继续问道。

严庄冷笑道:“陛下,微臣只是一个小小的幕僚,若安节帅不下令,微臣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乱来啊!微臣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安节帅的意思。”

“好,朕暂且信你,那你就说说,这么多年来,你都为安禄山干了一些什么事。”

李隆基继续问道。

严庄不但不隐瞒,反而添油加醋,将安禄山这些年,在北面所做的各种事情,全都汇报给了李隆基,甚至,包括李安的父亲李武被安禄山害死,还有白狼村的覆灭等等重大事件,全都安插到安禄山的身上,其中有很多,都是安禄山部下干的,也算在安禄山头上。

听着严庄的汇报,李隆基越来越心惊,他万万没有想到,安禄山在北面,居然做了那么多损人为己的恶事。

“严庄,你所说的这些,朕会派人调查的,不过,就算是协同,你的罪恶也不小啊!”

“陛下若能饶恕微臣,微臣可以戴罪立功,指证安禄山,助陛下铲除此奸贼。”

严庄连忙说道。

李隆基蹙起了眉头,疑惑的看向严庄,开口问道:“严庄,你既然一心为安禄山做事,为何突然要与安禄山为敌,还有这一路上,你隐瞒了很多事情,让安禄山安心的前往京城,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陛下,微臣原本处处服从安禄山,但安贼的要求越来越过分,这一次,甚至要杀掉公主,微臣极力劝阻,却被他训斥了一顿,而且,他要求微臣要不惜一切代价的找到公主并杀掉,微臣心中不忍,在发现公主之后,并没有动手,而是看着公主被铁甲炮车旅接走。”

严庄随口乱编道。

“既然你是故意放走两位公主的,为何在黄河渡口的时候,让人截杀铁甲炮车旅?”

李隆基厉声问道。

“陛下,微臣冤枉,微臣从未下过这样的命令,是那些家伙自作主张,出了事之后,害怕陛下处置,所以,全都推给微臣。”

严庄开口为自己辩解。

李隆基现在头都大了,他也搞不清安禄山说的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同时,他也搞不清严庄说的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总之,这二人说的都像是真的,又都像是假的。

在询问了一阵之后,李隆基让严庄退下,有很多事情,他需要慢慢消化一下才行,另外,范阳与平卢两镇有十几万兵马,这些兵马在安禄山手底下有些年头了,尤其是平卢镇,肯定有安禄山的很多死党,一旦处置安禄山,势必会牵连甚广,一旦引起动乱,后果不堪设想。

安禄山进京之后,长安城至洛阳城的铁路线恢复畅通,北面的消息也陆陆续续的传回来了,安禄山的很多欺君行为被一一挖了出来,有很多都与严庄说的很一致,也就是说,安禄山的确是个只手遮天的大坏蛋。

在确定安禄山人品不好,而且胆大妄为之后,李隆基对安禄山的信任减弱了很多,不过,他暂时还不敢处置安禄山,以免引起北方的动乱,再三思索之后,为了大唐的安定和繁荣,他决定给安禄山减罪,也就是用人不明,驭下不严之罪,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安禄山所应遭到的惩罚,从而安抚北方边将之心,但他同时也不敢再将安禄山放回去了,以免这个家伙继续为所欲为,甚至根基越来越稳固,如此,就是养虎为患了。

同时,李隆基也意识到,自己给边将的权利是越来越大了,既然安禄山可以在边镇为所欲为,那么,其它的边镇将领,会不会也这么干呢?万一个个边将都为所欲为,并变得越来越强大,他这个皇帝日后还怎么驾驭他们。

联想到东周列国和东汉末年三国的故事,李隆基觉得,不应该再给边将这么多权利了,否则,一旦边将造反,后果不堪设想。

他相信,除了安禄山之外,肯定还有别的将领,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边镇是到了该整顿和削弱的时候了。

当然,削弱边镇力量,并不等于减少边镇兵力,而是要控制边镇节度使的权限,让他们只能管军事,不能管经济和治安,如此,可大大减轻他们的独立性,另外,他还打算在所有边镇设置观察使一职,由宫里的太监负责,而且,要时常调动,以免这些太监与边镇将领太熟悉,从而有私情。

这么多年来,边镇节度使的权利越来越大,主要是因为大唐的财政有些困难,而边镇因为经常吃紧,需要增加兵力,更需要增加军饷,而朝廷很难全部提供,于是,就采取直接放权的方式,让各镇节度使自己解决,从而让边镇变得越来越具有独立王国的性质。

全面整顿边镇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这之前,他必须先处理好安禄山的事情,以免引起改革前的动乱。

在与李林甫和李安等众多臣子单独商议之后,李隆基做出了最终的决定,以安禄山用人不明,渎职为理由,扒掉他身上的宰相之位,并同时去掉范阳和平卢两镇节度使的职位,只给他保留了礼部侍郎的虚职,让他在京城养老。

而所有罪名的承担着严庄,则被李隆基处斩,以给天下人和满朝文武一个交代,至于范阳和平卢两镇,先封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为平卢节度使,而对于兵力更多的范阳节度使,则派遣原先在任上口碑极好的裴宽前去出任。

这样一来,史思明获得升官会非常高兴,自然不会管安禄山过得是否如意,而裴宽被重新调回范阳当节度使,则让很多人都高兴。

首先,河北道的老百姓肯定会非常高兴的,当初裴宽被调离的时候,他们可是伤心了好久,在安禄山来了之后,他们就更加思念裴宽了,希望爱民如子的裴宽可以回来任职。

另外,李林甫一直嫉妒裴宽的才能,想要构陷此人,在这个节骨眼上,正好将其打发走,让其前往范阳任职,如此,就不会对他构成任何的威胁了。

旨意下达之后,安禄上跪拜谢恩,史思明高高兴兴的去平卢任职,并提拔了一众属下,裴宽从容领下重担,从京城出发,赶往范阳任职,严庄则无可奈何,只得接受最终的下场,他算计这么多年,最终却将自己的小命给算没了,他心里不甘而又无奈。

对于已经溃散并逃往漠北的两蕃,李隆基派遣使臣前去安慰,并表达了皇帝的歉意,让他们返回各自的属地,老老实实的做大唐的臣民。

一切进行的都非常的顺利,没有发生任何的动乱和波折,这让李隆基非常的满意,这个坎总算是渡过去了,接下来,就是对所有边镇进行削权和监督了,这一步也非常的关键,必须慎之又慎,决不能发生动乱。

两位公主能够成功返回京城,李安是功不可没的,李隆基甚至怀疑李安早就知道了一切,否则,很多事情都不好解释。

不过,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眼下,尽快制定好削弱边镇节度使权限的事情,才是重中之重。

李隆基觉得李安的头脑不错,是个很厉害的人才,于是,立即召见李安,他想听听李安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毕竟,李安的身上有太多神秘的东西了,只要问李安,绝对错不了。

李安在入宫之后,听说李隆基有削弱边镇节度使权力的意思,连连称赞皇帝英明,并说出削弱边镇节度使权力的好处,也就是全力支持李隆基的英明决定。

在具体的操作细节上,李安也给出了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让李隆基一个个来,先从最远的安西和北庭开始,派遣最信任的宦官前去监督,而后是河西陇右,朔方河东,最后是范阳平卢。

在派遣宦官进行监督之后,若各镇节度使没有什么反应,则下一步开始着手扒掉各镇节度使的经济和政治大权,让他们只负责军事,至于军中的一切需求,则由朝廷负责供养,反正,经过李安的一系列工业化和商业化进程,大唐朝廷现在是既不缺钱也不缺粮,更不缺武器弹药,完全有能力供应军队所需要的一切物资,已经具备收回节度使多余权利的条件了。

李隆基在听了李安的建议后,觉得非常有道理,并立即选了几名信得过的宦官,让他们以观察使的身份前往安西和北亭,负责监督那里的节度使,与此同时,李隆基还听取李安的建议,多派了两股隐藏的人马,与太监一同监督节度使,三股监督力量互相并不知情,如此,可避免太监专权,陷害边镇节度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