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的怪物图鉴 > 第三百三十八章 冬小麦

我的怪物图鉴 第三百三十八章 冬小麦

作者:过路的红香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5:18 来源:258中文

视察工作自古以来都是最舒服最惬意的工作,作为领导阶层,走马观花的前往下属单位视察,既舒坦又能增长见识,还能游山玩水,下属单位还要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天底下只怕没有比这个更舒服的了。

所以,古往今来的领导,最喜欢的工作就是四处视察,美其名曰出差,其实,到底是干了什么,又有谁说得清呢?利用出差的机会游山玩水、撩撩小娘,视察视察青楼,并体验一番,那滋味还用说。

当然,李安还是比较负责任的,虽然主要的时间都用来欣赏风景和休闲了,但至少也在所有车厢里走了一圈,算是过场了,在火车站也逛了好一会儿,并对落叶问题进行了指导,算得上很合格了。

晚饭自然全是美食,但比李安府邸的伙食,还是稍微有些逊色,吃完之后,李安带着几名护卫,在火车站的一处高台上,欣赏整个火车站的夜景。

为了保证安全,在夜间的时候,火车站是有卫兵来回巡逻的,而为了能及时现可疑之人,火车站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火柱,可以将附近方圆几十步的空间照亮。

李安抽出望远镜,对整个洛阳火车站,进行详细的检查,现了不少藏匿起来的暗哨,并对赶过来的洛阳火车站站长进行了表扬,说他明暗结合,防卫工作做的很好。

视察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第二日一早,李安乘坐火车返回长安城,并在傍晚的时候返回自己的别院。

皇帝巡幸洛阳城的前两日,铁路运营便宣告暂停,大部分火车,全都用来运输军队,将两万龙武军兵马运往洛阳城,并立即控制洛阳城和周边的战略要地。

沿途的县城和州城,也进驻了少量兵马,以确保皇帝沿途的安全。

当然,皇帝出行的时候,还有有更多的兵马,乘坐火车对皇帝进行护卫。

这一次,李隆基巡幸洛阳城,主要是因为铁路系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出行更加的方便,李隆基想要体验一下长途坐火车的感觉,另外,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前往洛阳城巡幸了。

在执政前期,李隆基经常在长安和洛阳之间往返,在洛阳城的居住时间高达十一年,原因也非常简单,长安城的物资供应太艰难,为了节省国力,李隆基不得不经常住在洛阳城。

这里所说的物资,主要是粮食,关中粮食难以满足百万人口的长安城,而大唐的粮食主产区在江南。

托大隋帝国的福,大运河从洛阳一直通往江南的杭州,还有一条通往东北一带,所以,洛阳城可以得到东北和江南的大批物资,可谓是物资充沛,而从洛阳将这些物资运往长安却非常困难,所要消耗的人力成本太大。

为了节省一点,李隆基就经常带着整个朝廷,前往洛阳就食,而随着年龄的逐步增大,李隆基的体力和精力都大不如前,对于大半个月的旅途颠簸,实在有些受不了,然后,在李林甫的劝说下,便不再前往洛阳城,在长安城一住就是很多年。

现如今,铁轨已经全面铺向洛阳城,有了动力充足的火车头,只需要六个时辰就可以抵达洛阳城,而且,坐在火车里,基本感受不到颠簸,这对李隆基来说,巡幸洛阳城变得极为容易,当然,说走就走了。

这一次巡幸洛阳城,朝中的大部分官员都会随行,李隆基更是开恩,允许官员们带家眷随行,以陪伴宫中的妃嫔说说话,解解闷。

李安原本也想带着颜如玉,去洛阳城散散心的,但一想到颜如玉挺着大肚子,出行多有不便,另外,家中的女仆也要照顾颜如玉,就更不能随行了,赵六是管家,当然,也不能离开家,如此,李安只能独自出行,陪伴皇帝东行。

虽然当初李隆基曾说过,出行的时候,人数要控制在五千左右,但他已经下令,允许大臣们的家眷随行,如此,人数肯定远远不止五千,好在铁路已经停运,所有列车,将全部为李隆基的东行服务,以这些火车的运力,别说五千人马,就算三万人马也可以一次性的运过去。

另外,由于抵达洛阳城之后,需要停留一段时间,为此,皇室和大臣们需要使用的各种物品,必须带齐。

这些物品的数量着实不少,好在有强大运力的货运火车,将这些物资一次性的运过去,问题也是不大的。

在皇帝出之前,大量的太监、宫女和侍卫,一直在忙着,将各种物资运上货运火车,如此,在皇帝出的时候,才能及时跟上,不至于让皇帝在抵达洛阳城之后,找不到这些御用之物。

一列货运火车挂载五十节车厢,而为了运输各种物资,铁路局足足动用了三列火车,才将所有的物资全部装上车。

客运列车就更夸张了,足足动用了十五列火车。

除了最豪华的皇家运用列车,还有两个贵族级别的紫红列车,剩下的都是普通的列车。

皇家列车经过改进之后,挂载了二十节车厢,其中,皇帝专属的车厢就高达三节,一节是睡觉车厢,一节是吃饭和休闲车厢,还有一节被装饰城成小型朝堂,在里面上朝都不成问题。

另外为了防止噪音的感染,皇帝的车厢从第三节开始至第五节,最前面的两节车厢是宫女和太监使用的软卧级别综合车厢,里面既能听休息,也能放置皇帝需要的各种物品,以随时为皇帝服务。

第六节开始,都是连续的软卧车厢,可以安置大臣同行,也可以让后宫的妃子住下,这就看皇帝的心意了,当然,绝对不能同时安排,大臣和妃嫔,绝对不能混在一起,最后是餐车和马厩车厢。

这一次出行,李隆基带了不少人,包括多名妃嫔,但他却打算将所有妃嫔都放在贵族级别的紫红专列上,让他们与贵族女眷同行,只将还未册封的杨玉环带在身边,由此可见,他对杨玉环宠幸之深。

由于铁路运营已经停止,为此,这一次皇帝出行,两条铁路都可以使用,属于双线并行,但必须保证李隆基的皇家专列旁边,不能有同行的火车,以免遮挡视线,影响李隆基欣赏车外的风景。

为了确保皇帝东巡洛阳城的顺利,铁路局的所有工作人员,全都忙的不亦说乎,长安与洛阳的火车站,更是每时每刻都在打扫之中。

一起准备就绪之后,皇帝准时出,离开大明宫北门外的长安城火车站。

迎着初升的朝阳,李隆基与杨玉环登上皇家御用专列,并进入第三节车厢,李安与几名宰相进入第六节车厢,并每人一个小包间,以防止互相干扰休息。

随着所有人员相继上车,火车开始缓缓启动,以匀的方式奔向洛阳城方向。

“三郎,天黑之前,我们真的可以抵达洛阳城吗?”

杨玉环看着窗外的风景,开口问道。

“铁路已经运行十余日了,六个时辰当然可以抵达,这一点,阿蛮就不用怀疑了,我们很快就可以抵达洛阳城。”

李隆基认真的说道。

“三郎,我们去几个车厢走走吧!”

杨玉环现,在御用车厢的前面,居然还有车厢,很想去看看

这前面的两个车厢虽然是给宫女和太监住的,但由于是皇家专列,设施还是比较豪华的,也是皇帝在车厢的活动空间。

“三郎,李侍郎考虑的可真是周到啊!居然连宫女和太监住的地方都做的如此高贵。”

杨玉环走在第一节车厢里,笑着说道。

“李侍郎是我大唐的英才,处处为朕考虑,朕不会亏待他的。”

“三郎,你说李侍郎会不会明一对翅膀,如此,我们就能像鸟儿那样,在天上飞翔了。”

杨玉环好奇的问道。

“阿蛮,你想在天上飞,哈哈!朕一定好好问问李侍郎,看他能否明一对翅膀。”

李隆基大笑起来,他觉得杨玉环太会异想天开了,在天上飞翔是鸟儿的专属,人怎么可能飞到天上呢?

走到第四节车厢,他们看到了更豪华的餐厅和更大面积的书房,舒适性增加了很多。

第五节车厢一进去,看到的是装饰豪华的帘子,掀开帘子的一角,李隆基第一眼看到的是龙椅,除了龙椅之外,这节车厢里还有十几个紫木椅子,剩下的就是空地了。

“陛下,这里有龙椅,这里一定是陛下上朝的地方,陛下在车上也可以像在紫宸殿一样,召见群臣,李侍郎考虑的还真是周到。”

杨玉环在空旷的车厢里走了一圈。

李隆基伸手摸了摸豪华的龙椅,轻轻坐在了上面。

“臣妾参见陛下。”

杨玉环走到李隆基身旁,向坐在龙椅上的李隆基行礼。

“平身,哈哈!”

李隆基扶起杨玉环,搂着杨玉环返回第三节车厢。

这一次,前五个车厢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比上一次的两节车厢舒坦多了,也方便多了。

在陪着杨玉环半个时辰后,李隆基走向第四节车厢,并坐在靠窗的椅子上,宣李安觐见。

“陛下。”

李安颔行礼。

“李侍郎,不必拘礼,赐座。”

李隆基让李安坐下。

李安也不客气,直接坐了下来,并等待皇帝的询问。

“李侍郎,你看到了吧!窗外的百姓正在耕地,准备种植小麦,他们所用的种子,全都是朕让国库下拨的,就算颗粒无收,这些百姓也是毫无损失。”

李隆基看向窗外,自豪的说道。

虽然,他不知道这些小麦种下去,会不会被冻死,但他相信李安的判断,所以,不惜调拨国库的小麦种子,让老百姓试着去种植,收获的粮食归百姓所有,若是没有收获,损失的也是朝廷,这样,老百姓才有种植小麦的积极性。

看着车窗外黄牛耕地的场景,李安恭敬道:“陛下放心,微臣的判断应该不会有错的,这些小麦种下去,来年春耕之前,一定可以成熟,而只要老百姓尝到甜头,来年秋收之后,所有百姓都会抢着种植小麦,如此,关中的粮食产量有望增加一倍,关中将不会再缺粮。”

“朕也希望如此,若果真是那样,我大唐的国力将会增加很多,人丁也会更加的兴旺。”

李隆基显得更加的兴奋。

李安看向窗外,见老百姓艰难的驱使黄牛,在田地见辛苦的劳作,突然进言道:“陛下,以牛耕地,人和牛都辛苦,而且,耕地的效率也很慢,微臣打算研蒸汽机械,以替代耕牛,让老百姓可以更轻松的耕地。”

“哦,李侍郎还能研耕地的机械,真是太好了,李侍郎大胆去做,朕会全力支持,哈哈哈!”

李隆基闻言大喜,若能让强大的机械代替耕牛,老百姓的耕地负担,必然能够减轻不少,如此,同样一个劳力,就能照顾更多的田地,粮食的产量,当然也就更大了,大唐不必后世,未开的荒野之地还是很多的。

“是,陛下,待返回京城之后,微臣就会立即开始研制,明年春耕之前,一定可以研成功,对了,微臣除了研耕地机械,还要一并研抽水机械,如此,就不必使用笨重的水车了,就算遇到大旱的季节,也可以从有水的河湖抽调水源,以灌溉干旱的农田。”

李安看向窗外的水车,突然想到了抽水机械,只要有动力,抽水机械应该是不难制造的。

“抽水机械?可以将河沟里的水直接抽入田地?相比水车能提高多少?”

李隆基对事关民生的项目,还是非常关心的。

“陛下,只要造的大一些,可以在几日之内,将太液池的水全部抽干。”

李安给出了夸张的比喻。

“几日之内,将太液池的水全部抽干,有这么厉害,李侍郎一定要全力研,只要有了这样的机械,日后,我大唐就再也不用担心旱灾了。”

李隆基的表情显得非常兴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