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的怪物图鉴 >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我的怪物图鉴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作者:过路的红香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5:18 来源:258中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于炒作的套路,李安内心是非常清楚的,也经历过不少炒作,自古以来,很多黑心商人都非常热衷于炒作,各种商品都能拿来炒作,炒作其实也可以换一个词,那就是囤积居奇,炒作的本质就是囤积大量市面上稀缺的商品,从而让商品更加的稀缺,进而推高商品的价格,然后抛售出去,从而获得巨大的收益。

对于商人群体的这种囤积居奇的行为,自古以来的老百姓都是非常痛恨的,所以才会给商人加上奸商的标签,无奸不商说的就是商人的这种不顾别人利益,只顾自己过得好的各种无良行为,炒作老百姓所必须的商品就是其中一种。

因为炒作的本质是囤积居奇,而且,还必须是老百姓所必须的商品,这样,炒作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最高,如此,就注定了有些商品是万万炒作不了的。

比如高产的作物就没法炒作,某年因为风调雨顺,苹果的产量增加了一倍,市面上到处都是红彤彤的苹果,如此,傻子才会去囤积炒作苹果,因为这种商品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就不具有稀缺性,炒作的难度实在是太高了,或许需要海量的炒作商人通力合作,一起出动把所有的苹果都买空,这样或许才能造成苹果的稀缺,从而提高售价,可如此庞大的囤积数量是不容易做到的,最关键的是囤积如此大量的苹果是没法全部高价销售出去的,卖一部分市场就饱和了,最终肯定是吃亏的,大量商人之间的利益也没法协调,囤积后先卖的可以赚一笔,而后卖的估计就要赔光老本了。

而若是因为大旱或者倒春寒,让苹果的产量减半,在这种情况下,苹果的价格就肯定会提高了,喜欢炒作的商人,就会利用这个机会,抢先一步抵达苹果的产区,把稀缺的苹果都给买下来,从而让市面上的苹果几乎看不到,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然后慢慢卖出去,肯定能够大赚一笔。

当然了,有些炒作对老百姓的影响巨大,而有些炒作对普通老百姓是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的,比如某些文玩,古董什么的,都是有钱人才玩得起的,就算价格被炒到天上去,对普通的老百姓也没啥影响。

李安记得有一种被人炒作的很贵的山核桃,这原本就是一种食物,并没有什么值得稀奇的,但有的人觉得,山核桃只要长得好看,并能够凑成一对一模一样的两个,那么,这两个山核桃就属于极品,价格就能够水涨船高,甚至都被炒到了几十万,是实际山核桃价格的近百万倍,贵的实在是太离谱了,当然,这样长得一模一样的山核桃并不常见,想要凑成一对一模一样的山核桃,还是很有难度的,这也算是物以稀为贵了,于是越炒价格就越贵。

可这种东西毕竟是树上长的,而既然是树上长的,那么,就完全能够采取磨具控制生长的办法,让核桃按照人们的意愿去生长,待核桃成熟之后,只需要把果肉挖掉,所获得的核桃就会长得差不多,而且都是最优质的外形,因为都是磨具控制的,所以,出现一模一样核桃的概率也会极大的增加,凑出一对极品核桃似乎也没有那么困难。

于是乎,几乎在一夜之间,这种文玩核桃的价格就跌落谷底了,原本几十万一对的极品核桃,最终只能卖到几百元的价格,降价足有一千倍,花高价囤积的商人算是亏大了,最后购买的接盘侠那是巨亏的。

还好玩这些的都是稍微有点小钱的,一般的穷苦百姓是玩不起这个的,所以,就算巨亏也与普通老百姓没啥关系,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没有多少的影响。

还有一种来自吐蕃的看家狗,本来就是一种很普通的动物,却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炒作到了百万千万的价格,是其原本合理价格的上万倍,已经严重偏离了这种犬只的真实价格,于是又几乎在一夜之间跌落神坛,价格恢复到原本合理的价格,也就是涨了上万倍之后又跌了上万倍,那些花高价办养殖场的商人,亏的不是一般的大,有些商人一怒之下就把养殖场的所有设备都卖了,至于里面的大量大小犬只,则直接丢弃掉,而这些被人工饲养的大量犬只,突然失去了饲养员,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可想而知,这些自私的商人把犬只直接大量放弃,造成了某一区域流浪狗成灾,不但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而且,也频繁的攻击人类,给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构成了极大的灾难,导致很多胆小和力弱的老百姓都不敢独自出门了,在当地形成了非常严重的狗患。

商人的随意丢弃行为,让某个地区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狗患,而治理狗患的最直接办法,要么是把这些流浪狗全部扑杀,要么采取强制的收容政策,扑杀是最简单的,也很容易做到,只要拿出武器进行围捕就行了,可因为存在一些吃饱了撑的所谓爱犬人士,他们以圣母的爱,极力阻止朝廷的灭狗计划,甚至不惜动用暴力手段,至于这些犬只伤人,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这些恶心的家伙根本就不考虑,死几个人算什么,只要他们热爱的犬只高兴就好。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对所有的犬只进行收容,可由于这些无良的商人放生了太多的犬只,这给收容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朝廷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没有足够的犬舍和足够的资金,是没有办法实现大规模收容的,而且,犬只的繁殖能力很强,收容之后还会造成数量的激增,消耗就更大了,若是进行绝育手术的话,倒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这个也是要花钱的,总之,大规模的收容就是一个无底洞,是持续性的流血,就算是朝廷也不敢这么浪费。

既然灭杀遭到阻止,收容又不太现实,如此,真的是没有太好的办法,恶犬还在到处商人,而没有人能够解决这个难题,受伤的永远都是老百姓。

炒狗算是最最恶心,也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炒作了,别的炒作大不了把牛奶倒掉,把白菜打碎在地里,对普通老百姓没啥危害,可这个炒狗的商人,却在炒作失败之后,一气之下放生了海量的犬只,给生态和老百姓的安全造成了极为惨重的损失,甚至导致很多老百姓无辜的死亡,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炒作也算是一种骗术了,只不过,这种骗术比较高明一些,甚至不容易被人们所发现,若是运营的好多话,说不定几百年都不会被破灭,当然了,若是真的能够维持百年千年不变,那就不算是炒作的,也可以算是产品本身的价值了。

就比如钻石这种商品,原本就是碳的同位素,就因为长得漂亮且足够坚硬,所以,便被推到了很高的价位,而且,几百年来始终都是昂贵的,从来就没有掉价,甚至还有涨价的趋势。

其实,钻石并不稀缺,只不过被少数商人控制了而已,他们会根据市场的变化调节出货量,始终维持钻石的相对稀缺,就算全部捂着不卖,也绝对不会廉价走量,而且,通过某种宣传,让这个商品的价值深入人心,从而一步步增加销量,扩大自己的市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就这么一句非常简单的广告词,让多少人为之疯狂,尤其是爱做梦的少女,更是将其看做一个男子对其是否真心的标准,如此一来,销量想不上升都难,而就算市场需求突然强劲,钻石的供应也从未断过货,这足以说明这种产品其实并不缺货,只不过有人进行了控制,始终尽力维持这种商品的出货量,市场需求小就少出售,市场扩大,就把库存都抖出来,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在李安看来,钻石也是一种炒作,只不过炒作的人太高明,从一开始就把大部分的货源都给控制了,然后,几个拥有大量货物的商人全部联合起来,共同维护这个市场的高价值,为了他们的共同利益,他们谁也不愿意随意的扩大出货量,如此,才维持了这个神话几百年不灭,也让做这个生意的商人永远都能赚的本满钵满,而很多老百姓为此要付出大量的金钱,来购买这种本就无用的身外之物。

炒钻石的人实在是太坏了,当然,也太高明了,高明到几百年都没把钻石炒坏,这个神话始终都没有破灭,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仍有很大的可能不会破灭,穷苦的老百姓将永远为此受苦。

李安在心里痛恨炒作,其实仔细一想,自己也是一个炒作的好手,玻璃和镜子这种很廉价的产品,就因为别人没有掌握,所以,李安家的工坊便会以很高的价格卖出去,而这些商品的实际价值却并没有这么多,李安高价贩卖玻璃类制品,完全就是赚黑心钱,与那些炒房的家伙有什么区别。

只不过,房子是必需品,价格也实在是太高了,炒的都让老百姓受不了了,而镜子这类玻璃制品的价格,就算卖到成本的十倍,其实也没几个钱,况且,家里不买镜子也没啥关系,可没有房子就没地方住,所以,李安觉得自己赚黑心钱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很小,远远不如炒房的人。

而李安对大唐的贡献又实在太大了,如此一来,李安总体对大唐还是贡献更多一些,相对于李安的贡献,赚点黑心小钱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既然要发明水稻去壳的机器,自然还是要亲自去水稻去壳的工坊看一看比较好,只有看到了工匠们的辛苦,李安发明机器的动力才能更大一分。

此时距离春耕春收的时间已经很近了,但关中几乎没有水稻,广州一带收获的水稻运输到京城需要很长时间,但京城的很多商人的仓库和种粮大户的仓库里,都囤积了大量的稻谷,所以,想要看到给稻谷脱壳的场景是不难的,一年四季每天都能在京城看到这样的场景,只要你愿意去水稻去壳工坊就能看到。

整天待在研发中心也是挺无聊的,所以,李安时不时的便会去各处转转,找找灵感啥的,这样总比整天待在一个地方要强,也能更好的了解更多的情况,了解老百姓的需求,了解工坊对机器的要求,更能够体味民间的疾苦。

“京城最大的稻谷去壳工坊在哪里?”

李安开口问小吏道。

“京城最大的一家?这个下官还真的不清楚,京城水稻去壳工坊太多了,小人知道的只有几十家,其中,最大的一家在城南,距离我们这里只有五里地。”

小吏开口回答道。

“哦,才五里地,这么近,那必须要去看看,走,备车。”

李安说走就走,别提有多潇洒了。

五里路就算是走着去,也要不了多少时间,何况是坐车前往,没多久就到了水稻去壳工坊,这个加工坊的旁边就是一个粮库,足足有十几个庞大的粮仓,而每一个粮仓都能够存储几百吨的粮食,十几个粮仓,至少能存储几千吨的粮食,甚至还有可能更多。

李安刚下车,便有人跑了过来,显得非常热情,显然是看到了豪车,以为大买卖来了。

“李侍郎,这是扬州苏家的稻谷加工作坊,苏家二十年前便在京城买了宅子和不少商铺,专门贩卖他们老家的稻谷和大米,前几年又买了块地,修了十几个粮仓,还有眼前这个稻谷去壳工坊,这人是个小管家,也是苏州人。”

大唐的苏州是一个很发达的州郡,位置在后世的长江三角洲一带,这里水网纵横,农业发展非常的不错,另外由于靠近长江和沿海,渔业的发展同样非常厉害,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好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