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的怪物图鉴 >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我的怪物图鉴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作者:过路的红香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5:18 来源:258中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穷人和富人对道路的需求是相同的,道路的拥堵损害的是所有人的利益,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在面临道路拥堵的时候,都是满心的烦躁,甚至,富人的烦躁会更严重一些,因为富人有车,在拥堵比较严重的时候,车辆将寸步难行,但穷人走路却还能够在车辆之间穿行,受到的影响较小,愤怒值自然也比较小了。

而对于住房就不同了,很多贵族和商人都囤了好多房子,还有专门以出租房子生活的人,一旦房子的紧张状况获得缓解,那么,他们的利益就要受到很大的损失了,在面临自己的利益被损害的时候,他们能够做的就是拼尽全力的反抗,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措施来避免房屋紧张问题的缓解,从而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为此获得更多的利益。

商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家伙,可无利不起早的又何止商人,任何人在特定的情况下都会如此的,拥有几百套房子的大商人不希望房子降价,而只是拥有一两套房子的普通老京城人,同样不太希望京城的房子问题被解决,因为只要房价降了,他们所拥有的房子的价格就大幅度的贬值了,损失可想而知。

在后世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有一大群人,整天抱怨房子太贵了,实在是买不起啊!可当房子真的要降价的时候,马上就会有一大群人跑去打砸卖房子的售楼部,房子不降价会有一大群人整天骂房子贵,不让人活了,可当房子真的要降价的时候,马上又会有一群人出来打砸售楼部,不允许开发商降价卖房子,要不就必须赔偿自己所受到的损失,否则,那是肯定会不依不饶的,可若是开发商涨价卖房呢?这些已经买房的人,会不会去补交这部分钱财呢?当然是不会的了,降价了开发商必须要补偿,而涨价了则皆大欢喜,这样的滑稽场景在后世的很多城市频繁的上演着,这些自私自利的家伙实在是太让人讨厌了,简直一点道德都没有,可这些都是非常普通的老百姓啊!他们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的没有契约精神,如此的无赖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变成这样的,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李安觉得老百姓之所以变得如此没有契约精神,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房子是大额资产,很多人终其一生所挣到的钱也不过勉强够个首付,大家都太穷了,所以,对房子看的很重,而房子一旦降价,那就是所属资产的巨大贬值,那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不但会让老百姓心痛和肉痛,还会让老百姓陷入疯狂,从而控制不住自己的理智,做出打砸售楼部的暴力行为。

虽然这种暴力行为是无理取闹,可法不责众,处理起来颇为困难,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房产就是自己的命根子,房产价格的变动会牵动他们的敏感神经,一旦他们刚买过就降价,这会让他们非常难以接受的,会让他们脆弱的神经一下子就崩溃掉。

如此,作为统治阶层就很是为难了,不想办法让房子价格下降,会有一大群买不起的人到处骂娘,可房子的价格真的开始大规模下降的时候,马上又会有一群人出来闹事,甚至到处去搞暴力活动,两部分人的利益诉求不相同,做事情自然也就不会相同了,这让干领导的非常为难,都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了,也就只能稍微采取温和一些的手段,让房子的价格涨的慢一些,同时照顾两部分人的情绪,避免房价出现太大的起伏。

大唐的首都长安城,目前所面临的难题也是一样的,不控制房子和房租的价格,底层的老百姓会活的非常吃力,而若是动作太大,会让囤房的人损失惨重,甚至会引起一些不可控的动乱,狗急了还跳墙呢?人一旦急了指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朝廷对于此种情况,只能采取比较文化的措施,不敢迈出太大的步子,而李安这一次所提出的办法,只是稍微把步子迈的大一些罢了,但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是缓解压力,起到遏制京城房价进一步上涨的作用,要想全面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想更好的办法,不动囤房贵族和商人的蛋糕怕是行不通了,可也要一步步来,不能操之过急,但在下手之前,至少要放出一些风声,要让囤房的商人和贵人心惊胆战,从而不敢继续囤房,甚至,把自己所囤的房产早些抛出去,贵族和商人之中有强大后台的人或许还不会慌张,可某些后台比较弱的商人和小贵族可能就会绷不住的,他们非常担心这些房子会砸手里,心里一紧张就会低价抛售出去,这对于缓解京城的房子紧张,自然有很大的好处了。

李安就要时不时的制造一点恐怖的气氛,唱衰京城的房价,要让京城的所有人都明白,继续囤房子的风险是很大的,要么停止继续囤房,要么卖掉多余的房子,这样才能避免一旦变天之后有可能遭遇的巨大损失。

虽然这个只能吓住一部分人,但只要能吓住一部分也是好的,这样就能够缓解住房的紧张状况了,然后再多建造一些房租,住房的压力一点点的就缓解掉了。

研发中心的研究任务永远都不会停止,所有人都非常的忙碌,而外界对研发中心同样也是抱着很大的期望的,都盼着研发中心能够发明出更多更好更实用的机器,甚至都直接提出自己的要求了。

刚才小吏传达的几种机器,就是种粮大户最紧迫需要的机器,剥玉米粒,剥大豆,给水稻去皮,红薯切片,这些可都是需要人工的,而且,对人工的需求量还很大,可京城的人工成本上升的蛮厉害的,就算是种粮大户,在付工资的时候也会有一种非常肉痛的感觉,并非常希望能够使用机器来代替人工,这样种地的成本就能够进一步降低了。

如此一来势必会造成很多工匠的失业,会让很多原本干这些活儿的工匠失去养活自己饭碗,对就业似乎是不利的,可这是大势所趋,而没有工作的淘汰者可以进入工匠领域,这样研发中心和各个工坊的扩大规模就有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了,对整个帝国的发展自然是大有好处的。

剥玉米粒,水稻去皮,这些工作有多繁琐,有多累人,相信凡是干过这些活儿的人,都是深有体会的,最要命的是效率不高,几百人一起剥玉米粒,一天也剥不了多少,而很多种粮大户一次收获的玉米那都是海量的,这需要庞大的人力来帮助他们剥玉米,人工的支出绝对是一笔很大的数额,想想都让这些地主肉痛。

为了节约这些钱财,有不少种植玉米的大户,直接选择不剥了,收获玉米棒子之后,直接放在阳光下晒干,然后直接卖出去或者放在粮仓里储存起来。

不过,像这种带着玉米棒芯的完整玉米棒,与已经完全剥成粒子的玉米,价格相差很多,而价格相差很多的原因,一是因为这些玉米棒子里有占重量的玉米棒芯,而棒芯是没有太大价值的,另外,就是需要购买的人自己去剥粒,而直接卖玉米粒就有了剥粒的成本在里面,价格自然要高许多。

一般情况下,大酒楼和贵族家庭都喜欢直接购买剥好的玉米粒,而穷人的家庭则更喜欢买没剥的玉米棒子,然后回家自己慢慢剥,因为对于穷人来说,花同样的钱,买玉米棒子所能得到的玉米粒更多一些,只是需要自己亲自去剥玉米罢了,而穷人的时间是不值钱的,他们也非常愿意去剥玉米粒。

大酒楼和贵族家庭的情况就不同了,大酒楼不会在乎这点小钱,而且,大酒楼的员工都忙的很,实在没有闲工夫去剥玉米粒,这样反而会增加人力成本,另外,玉米棒子的存储也更加的占地方,酒楼的空间都是有限的,用玉米棒子占用空间,显然是非常不划算的。

贵族和有钱人的家庭也是一样,他们并不会在乎多花一点钱,而家中的厨房要存储很多食材,自然不能用玉米棒子去过多的占用空间,还是直接买玉米粒更靠谱一些。

现在,不论是直接卖玉米棒子,还是剥成玉米粒卖出去,最终的收益是差不多的,可一旦有机器能够替代人工,那么,剥玉米粒的人力成本就要极大的降低了,卖玉米粒就会更加的划算,到时候市面上估计全都是剥好的玉米粒,再也不会有玉米棒子了。

后世除了还没有硬化的鲜嫩玉米棒之外,市面上卖的玉米都是剥好的玉米粒,就没有卖硬化玉米棒子的,这就是采用机器去粒造成的。

给水稻去皮之后,水稻就是大米了,稻谷和大米的区别,就是大米外面的那一层皮,剥了皮之后就是大米,没剥皮就是稻谷。

对于稻谷剥皮成大米,自古以来都是采用锤击和碾压这两种办法,也是两种效率非常低的笨办法。

锤击这种办法非常简单,就是在一个碗形的容器中放入稻谷,然后用一根粗木棒一下一下的往稻谷上砸,多砸一段时间之后,稻谷上的稻糠就会与大米脱离,轻轻用嘴巴一吹,稻糠就会飞走,而留在容器中的就是白发发的大米了。

这种办法的效果究竟如何,据说还是挺不错的,是古代人们获得稻谷的最普遍方法,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原始水稻去壳技术。

当然,直接用手臂的力量挥舞木棒锤击稻谷是非常辛苦的,于是就有人发明了一种可以使用腿部力量进行水稻脱壳的技术。

这种技术也非常简单,容器和稻谷不变,但木棒变成了一个跷跷板的结构,人站在稍微远一些的位置,用脚踩跷跷板的另一头,然后松开再踩,一直持续的踩下去,这样就能够实现对水稻的脱壳,这种使用腿部力量的方法,自然比使用臂力要高明一些了,谁都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大腿更加的有力量,更加的充满耐力,干活的效率也更高一些。

还有一种碾压的去壳办法,就是使用石磨盘来给水稻去壳,当然不是那种很常见的石磨了,否则就不是去壳了,普通的石磨能直接把水稻磨成粉末。

这种专业的水稻去壳石磨是竖着放的,中间插入一根木棍,而木棍的中间有一个大孔,大孔插入垂直放置的另一根木棍里,如此一来,这个石磨就能够以垂直木棍为圆心,以木棍的一段长度为半径,做圆周运动了,而石磨盘所做圆周运动的下面有早已挖好的凹槽,这些凹槽里便会放入稻谷,然后使用人力或者畜力推动石磨去做圆周运动,如此,便可以实现对水稻的脱壳处理,这种方法比之前的两只方法都要好,也更加的省力,尤其是利用畜力之后,效率可以提高很多倍。

当然,还有更绝的,那就是把这样的水稻去壳小作坊放在有水流落差的地方,利用水的动力去推动石磨工作,这比畜力更加的节省,毕竟,就算是牲畜也有疲累的时候,而水流是大自然的动力,是永远都不会停歇的,效率自然也是最高的。

这已经是古代的人们所能想到的最棒的水稻去壳办法了,京城的好多大户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水力水稻去壳作坊,可即便是这种利用水力给水稻去壳的办法,与后世的机器脱壳仍然具有巨大的差距,效率相差不是一星半点,那简直就是妥妥的碾压,随着水稻的增产,种粮大户手里有太多的水稻需要脱壳,而就算这些水力水稻脱壳作坊全天候运转,也解决不了需求,仍旧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来给水稻脱壳,而使用人力是需要钱的,在水稻很多的情况下,那也不是一比小数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