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的怪物图鉴 >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我的怪物图鉴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作者:过路的红香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5:18 来源:258中文

自动磨盘对于李安来说,也算不上什么伟大的发明,不过,这东西普及之后,会极大的提高面食工坊的劳动效率,之前磨面需要二十人的,以后只要五六人就够了,之前需要十个人的,三四人就够了,可以极大的减少用工需求,更可以减少牲畜的使用,让牲畜不必如此遭罪,毕竟,转磨盘对于任何动物来说,都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每天围着一个点在不停的转圈,这种感觉有多痛苦,只有经历过这种运动的人才会明白。www

这也算是给辛苦为人类贡献了千万年的牲畜一个福利了,在自动磨盘普及之后,就再也不会有人愿意用牲畜磨面了,至少,从成本的角度去考虑,用自动磨盘会更加的划算。

当然,这样做也有一个坏处,那就是要有好多工匠会面临失业的危险,在引起自动磨盘之后,因为对磨面这个工序的人工需求大大降低了,多出来的人工是肯定要被辞退了,这样一来,这些被辞退之人就失业了。

不过,历史的车轮是不能逆转的,技术进度也同样不可阻挡,不能因为这个自动磨盘出现之后,威胁了众多工匠的饭碗,就不发明这项技术,否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何进步,如何变得越来越强大。

在发明自动磨盘的时候,李安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磨面的效率,至于提高效率之后,部分劳动者被淘汰的情况,李安就不能考虑这么多了,否则,处处畏首畏尾,就什么事情都干不了了。

大中华后世被人欺辱的原因,就是因为所有的物产都是人工制造的,而洋人差不多的商品,却都是用高效率的机器生产的,效率是人工的几十倍,质量甚至比手工的还要好,如此,只要不是傻子就都会去买洋人的物美价廉产品,而不会去买自己同胞的产品,从而会造成本国手工业的彻底凋敝,进而引起整个国家的衰弱,最后被外敌所欺辱。

比如造针是一门很耗费精力的手艺,制造一根针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成本自然不低,售卖的价格也低不了,最关键的是造出来的针的个头还不小,根本就不是太好用的东西。

按照天工开物的记载,古人造针需要首先将铁块捶成小细条,在钻有小孔的铁尺中把铁条用力拉过,从而让细铁条变成了一根铁线。

然后,根据需要将铁线逐村剪断,一端挫扁,一端锤扁。在锤扁的那端作为针鼻钻上孔,并且打磨平整,就出来了针的初步形态。

当然这还是半成品,需要进一步制作,让人想不到的是,古人接下来把这些针当作菜放到锅里,慢炒,而且是用细火,再加上土末、豆豉、松木灰等“佐料”。这些“佐料”的量要把针覆盖住。

炒完之后,还要蒸,蒸的时候,要将两三根针头留在外面。等到外面的针头能够用手捻碎时,就不用再蒸了,起锅。还要最后完成一道工序,淬火。这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因为淬火决定了针的软硬程度。

现在我们用的针放久了就容易生锈,但是用这种传统工艺制作的针,就不易生锈。但是,因为成本很高,所以传统工艺制成的针最终失去市场,因为老百姓都很穷,谁会去花高价买这些玩意呢?而洋人做的针都是用机器批量生产的,制造的效率远远超过手工制造的针,而且,洋人机器做的针还可以做的更细更短,更加的符合绣工的需求。

尤其是对于一些名贵的刺绣来说,细针越小做出来的效果就越好,所以,洋人的廉价针进入华夏之后,本土生产的针就再也没有市场了,从事这个行业的工匠也都渐渐的转行不干了,只要没有足够的利益,任何工作都是没人愿意干的,工匠也是人,也是需要养家糊口的,没有利益的情况下,工匠只能选择转行。

也就是说,你考虑工匠的利益,不去发明可替代人工的机器,也许暂时可以保护工匠,但别人可未必会这么想,当别人提前发明了这个机器之后,就会大量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如此一来,你的好心就办了坏事了,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这种太过于爱民如子的人,那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哀,早晚会被外敌入侵的。

另外,虽然自动磨盘的出现,会让好多从事人工拉磨的人员失业,但大唐的工作机会是很多的,这个职位被淘汰了,可以换一个职位的,这个工坊倒闭了,可以去别家的工坊啊!只要不是太过于懒散的人,总是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还有就是随着李安发明的机器越来越多,开辟的行业持续的扩大,日后对人力的需求还是很高的,庞大的人口需求完全能够为整个大唐的老百姓提供充足的工作机会,甚至,在人员逐步紧张之后,还需要从周边诸国引入人口,以弥补人力资源的不足。闪舞小说网www

当然,就目前的情况看,人力资源还是相对比较充足的,在大唐广大的农村地区,还有大批量的农民,这些农民就是非常好的后备劳动力资源,随着这些农民一步步的进入城池,便可以很好的解决城池工坊劳动力缺乏的难题。

不过,随着大唐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周边诸国的老百姓开始心向大唐,好多老百姓都想方设法的进入大唐境内,以为自己谋取更好的生活。

刚开始来大唐的都是搞贸易的商人,而随着商人把大唐的富有情况传播出去,好多普通的老百姓,也开始进入大唐境内,其中,进入京城长安城的外来人口是最多的,蜀中的首府也有很多,东南沿海一带,也有不少,总之,这些外来者,首选的目的地是大唐的长安城,然后便是离他们最近的大唐繁华都市了。

比如西南一带的外族百姓,大部分都愿意去蜀中的首府谋生,东部海岛的外族则喜欢在扬州一带定居,而南部海岛诸国的百姓,则更喜欢广州和崖州一带,总之,越是繁华越是距离他们比较近,他们就越是喜欢。

对于这些外来的老百姓,大唐朝廷自然是不能拒绝的,只要这些外来的老百姓,能够更好的服从大唐朝廷的律法,老老实实的工作和生活,就一定会得到大唐朝廷的认可,从而世世代代的生活下去。

毕竟,评价一个帝国强大与否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便是这个帝国的人口规模,规模人口越多,这个帝国的力量自然就越是强大。

虽然自古一来,人口少的小国击败人口大国的事情屡屡发生,但这并不能说明人口多少与国力无关,那只不过是特殊情况罢了,人口众多在任何时代都是极大的优势,华夏后世的强势崛起,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庞大的人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充足劳动力,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市场,还提供了强大的后备兵员,总之,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至于限制人口,那是因为担心人口增长太快,超过了资源的承载能力,造成土地供养不起的灾难,如此,那就非常的可怕了,不过,这些不是李安需要考虑的,大唐的人口密度并不高,就算再增长一百年,也不会超过资源的承载能力,完全不用担心资源承载不了这么多的人口,红薯和土豆这些耐寒耐贫的高产作物都弄来了,还怕老百姓饿肚子么。

自动磨盘还在不停的磨面,旁边的几名工匠在忙着往里面加入泡好的黄豆,两个工匠轮流加豆,还有几个人在旁边看着,以防止机器出现什么异常。

李安待了一刻的时间,对机器的情况了解的差不多了,于是就离开了,过些日子就要去朔方玩啥了,在这之前,李安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行,好多该带的物品都是要带齐了,一样也不能缺。

衣食住行这些都不算什么,很轻松的就能搞定了,安全问题要尤其注意,北方马贼猖獗,要是落到马贼的手里,那就非常的不妙了。

所以,为了避免遇到马贼的时候打不过,李安必须要多造一些子弹和枪械,随身带在身上,若是遇到危险,啪啪啪的几枪,就可以干掉对自己有威胁的敌人,从而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安全。

轻便的手枪至少要带上两把,子弹随身一百发就足够了,剩下的放在车辆里就好,长枪一支就够了,多了也没有必要,携带也不是很方便。

有了这个杀手锏的自保神器,李安北上朔方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绝对不会被马贼威胁的,而且,随身携带的枪械是最后关头才会使用的,估计都用不上。

除此之外,李安还打算把刚刚新造出来的电报机运到朔方去,这样一来,李安就能够及时的与京城方向联系了,研发中心或者朝廷有什么事情的话,也可以及时的知道。

因为李安此时研发出来的电报机都是有线的,铺设一条线路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提早进行部署,也就是说,李安此刻就要开始部署,先取得朝廷的同意,然后迅速的把其中一台新的电报机运输到朔方的首府灵武城,还要调动大量的人口,沿着铁路线建设电线杆,把线路延伸过去。

因为这个工程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动用足够多的人力,便可以很快的把这个工程弄完,而李安是有调动大批工匠的权利的,只要一声令下,让大批工匠分段铺设电线杆,估计,用不了半个月,上千里的电线就能够铺设完成。

按照李安的设想,一千多里的路程,分成一百个施工小组的话,每组负责的长度也就十几里而已,一天铺设一里路,十几天的时间也铺设完了。

按照一里路架设十个电线杆的密度来计算,一组至少需要二三十人才能忙得过来,如此一算,一百组就需要二三千人,再加上运输原材料和总体指挥的人马,总计参与的人力,肯定会超过三千人,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李安完全有权力调动这么多的人力,仅仅研发中心就有好几十万人,调动三千工匠还不容易,至于朝廷方面的事情,李安自然会去协调的。

自从年前把新研发的电报机献给皇帝,这两个宝贝疙瘩就被皇帝视为珍宝,过年的时候,皇帝几乎每天都会给洛阳城方面发电报,问候那里的大臣,并及时得到洛阳城大臣的反馈,这种瞬间就能传递消息的机器,让皇帝欣喜万分。

而李安也没有闲着,在献上最初的两个电报机之后,又让麾下研发中心的工匠进行加班加点的制造,过年的假期都没有休息,一个批次就造了三台,而且,比之前的两台还要好一些,主要就是外形更小巧了,只有之前的一半大小,这是个很不错的进步,已经很让李安满意了。

之所以如此着急的加紧制造,就是因为皇帝下了旨意,让李安多造多研发,尽快让大唐更多的城池用上电报机,如此,皇帝治理天下就方便太多了,行政成本将极大的降低。

至于无线的电报机,最多半年的时间,李安就有信心能够搞出来,到时候,那就更加的方便了,也用不着动用大量的人力进行铺设电线的工作了,成本节约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当然了,已经铺设的电线是肯定不会浪费的,日后电话机出来的时候,也是能够用得上的,先铺着再说就是了,而且,就可靠性来说,有线的肯定比无线的要可靠的多,无线的容易被干扰,若是有很多山体的阻挡,信号大概就传递不到了,而有线的就不同了,只要线路不被破坏,那就一定能够把信号传递到位,绝对不用担心信号被干扰的情况发生,甚至在无线电极为发达的后世,还是有人选择在海底铺设电缆的,因为铺设电缆的可靠性更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