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的怪物图鉴 >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成本很高

我的怪物图鉴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成本很高

作者:过路的红香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5:18 来源:258中文

天才壹秒記住『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李安就这么静静的听着,听着大臣们的谈话,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今夜的主角就是李安,所有人都将围绕李安而转。

“这个电报机还需要电线连着,若是短距离的还好,若是距离太远,实在是太浪费了,还是无线的好,也不知多久能研发出来?”

“区区电线算得了什么,铁轨铺的那么长,不也是照样铺设了,只要是对朝廷有大用的,投入大一些也没啥,待李侍郎研发出无线的,不就好了。”

“没错,没错,有线的都研究出来了,无线的还会远吗?到时候,不论身处大唐何地,都能够及时的联系,这太方便了。”

“电报机滴滴答答的,只有经过训练的人才能使用,普通人根本就玩不了,还是直接通话方便一些,听李侍郎说,直接与千里之外的人通话的机器,也能研究出来,真的很期待这一天啊!”

“是啊!是啊!若是真的能与千里之外的人通话,那就太方便了,想想都觉得激动啊!”

“不过,这么厉害的机器,造价一定很贵,普通的贫民百姓,是没有这个机会了,只有朝廷的各个重要衙门,才能有这个机会使用这样的机器。”

“没错,没错,如此国之重器,也只有朝廷才用得起了,也只有朝廷有这个财力了。”

一众大臣继续谈论道。

这些议论自然全都传到了李安的耳朵里,听着这些人的议论,李安表面没啥表情,但内心却是连连摇头,在这些大臣看来,电报机是很厉害,很高级的设备,其实,只要普及了之后,这也就算不了什么了,普通的老百姓也能用上。

当然,电报机不是电话,不是什么人都能操作的,普通老百姓若要使用的话,只能花钱拍电报,如此,要传达的消息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被送到指定的人手中,这比之前的送信方式快捷多了,可以让老百姓之间的通信变得更加的方便快捷,另外,在成本方面,肯定要比传统的送信方式要廉价的多,普及起来还是很有市场的。

在后世的电话普及之前,人们互相通信的手段要么是写信,要么是拍电报,事情不紧急的情况下,自然是送信了,而若是事情紧急的话,一般都是拍电报的,价格稍微要贵一些,但速度更快,消息可以很快让对方收到,而寄信的话,有可能大半个月才能收到,会很耽误事的。

其实,送信的成本之所以更低一些,那是因为大量的信件都是一起运送的,而且,有朝廷在其中承担损失,若是专门将一封信单独送到千里之外,那成本就太高了,远远超过发电报的成本。

大唐的送信机构还不发达,写信的人也不是很多,如此,这就造成了送信的成本居高不下,还非常的耽误时间,在电报机已经被发明出来的当下,采用原始的送信手段,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要大规模推广电报传信才是正道。

当然,此时的电报机还不够成熟,要进行完善之后,才能进行大规模的配置,到时候,大唐的每个县城都装备一定数量的电报机,各种消息可以直接传达到各个县城,而由各县把消息传到各个村落,一天的时间是足够的,除非那些偏远和交通不方便的地区,才会耽误一些时间。

还有一点就是无线电报机要尽快研发,大唐的疆域实在是太辽阔了,若是到处扯线的话,不但对电线材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同时,安全保障的压力也很大,若是有人把电线给截断,那么,通信岂不是就要彻底瘫痪了,这一点是朝廷所不能容忍的,可大唐的天下这么大,沿途不可能到处设防,偷窃电线的行为是很难得到根治的,而只要出现这样的情况,通信就会中断,所以,为了通信的稳定,大规模普及电报机的前提,就是要发明能够长距离传输的电报机。

当然,无线电报机也是有局限性的,就算是最厉害的无线电报机,也不可能传播上万里的距离,最多也就是传播几千里罢了,可这已经是足够了,只要有中继转接,消息就能够传播到需要的地方。

试想一下,当大唐的每个县城,都拥有一间摆满电报机的机构,大唐的消息传递,将会变得多么的便捷,老百姓的生活又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李安这边还在憧憬,多名大臣便围拢了过来,他们搬起小板凳,坐到了李安的旁边,反正皇帝还没来,他们过来询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情况,也算是一种生活的消遣。

“李侍郎,可以直接通话的机器,什么时候能够研发出来啊!”

杨国忠首先开口询问,其余大臣也是一脸好奇的看向李安,表情之中略带期待。

“这个,应该快了吧!具体的时间我也拿不准,总之,不会很长时间的,一定会让你们用上的。”

李安开口回答道。

对于研发电话机,李安是非常自信的,因为电报机已经成功了,电话机自然也就不远了,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够研发成功了,而只要电话机研发成功,大唐的通信就会更进一步,也会更加的方便。

而将这两者混合在一起,搞出无线通话机,那就更牛了,倒是想将其逐步小型化,那岂不就是简化版的手机么,想想都觉得兴奋啊!

“若电话机很快就能搞出来,那么,电报机就没有必要普及了吧!而且,这还是有线的,容易被人破坏,尽快研发无线的机器,然后再进行普及,这样应该会好一些。”

陈希烈开口说道。

李安笑了笑,开口道:“左相想多了,电报机的产量是有限的,待第一批的电报机普及到京城附近的城池之后,估计无线的就能成功了,然后继续普及,再继续研究更好的机器,就这么一步步的更替和普及,这才是正道,若是一味的等待,则永远也无法普及,毕竟,研发一直都在进行之中,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先进机器,永远都不会出现最好的机器,因为之后会更好。”

“还是李侍郎说的对,一边研发更好的机器,一边适当的生产已经研究出来的机器,这样一来,既不耽误使用,也不耽误研发,真是两不耽误啊!”

“这个机器的成本是多少啊!是不是很贵啊!”

“这个还用说,肯定非常的昂贵。”

几名大臣说道。

李安开口回答道:“这个机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仅仅是研发成本就几十万贯,是真的不便宜啊!”

“几十万贯,有这么贵,这也太贵了吧!”

“是贵了点,不过,这个机器能把消息传到千里之外,这个就值了,花再多的钱都值。”

“这仅仅是研发成本,制造成本一定更贵吧!”

李安笑了笑,开口说道:“制造成本也不便宜,一台机器需要五千贯,不过,这是因为机器里所需要的好多零件都是新研发的,产量太少导致的,若是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这些小零件的成本就会被均摊,成本就要大大降低,如此,整台机器的成本也就降低了。”

“一台机器制造成本就有五千贯,若是制造一百台,均摊几十万贯的研发费用之后,每台机器的总成本大约需要一万贯,果然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此说来,研发直接通话的机器,肯定更贵一些了。”

“是啊!这样的机器太贵了,不过,也是非常的实用,如此,就算再贵也一定要研发,还要大规模的量产,尤其是边关地区,一旦有紧急情况,通过骑马坐车要好多天,甚至,最远的需要半个月才能收到消息,有了这样的机器,可以随时得到消息,也可以随时把朝廷的命令传过去,可以节约一来一回的时间,如此,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所有的大臣都看得出来,电报机在各个方面都拥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军事方面,可以及时的把敌情传到朝廷,在朝政方面,可以把朝廷最新的政令传达到边远的县城,在救灾方面,可以让朝廷迅速掌握各处的受灾情况,而在商业方面的应用就更加的意义重大了。

毕竟,其余几个方面的运用频率是不高的,而在经济领域,只要朝廷肯放开,运用的频率将是极高的,尤其对于很多做全国性生意的大商人来说,信息是最值钱的一样东西,只有及时掌握各个城池的商业信息,才能及时做好调整,让自己可以挣到更多的钱。

李安看向身旁的几位大臣,开口道:“诸位说的对,电报机对大唐朝廷极为重要,花再多的钱也要普及,而且,电报机的投入虽多,但可以把钱挣回来的,而且能挣很多钱,三五年回本就不是问题。”

“哦,李侍郎有什么打算?觉得该如何回本?”

陈希烈开口问道,其余的众大臣也都睁大了眼睛,好奇的看向李安。

李安笑了笑,开口道:“诸位都忘了铁路吗?朝廷铺设铁轨花了多少钱,制造火车又花了多少?可现在铁路是挣钱的啊!若不是铁路局的贪腐,铁路挣钱会更多的。”

众大臣一听,似乎都明白了,嘴角带着笑意,神情颇为高兴。

“李侍郎的意思,是要让大唐的商人和普通老百姓都能用上,然后向他们收取一定的费用,就跟买火车票是一样的。”

陈希烈开口说道。

李安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其余的大臣,顿时都是先惊讶了片刻,然后,便非常认可的点头,在他们看来,电报机要想回本,就必须将其民用,让全大唐的老百姓,为研发电报机买单。

在这其中,最让大臣们看好的就是商人了,因为商人都非常有钱,而且,商人们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也确实需要及时的联络信息,以往,商人们联络各地的消息,只能依靠人力,派遣心腹之人去各地查账,甚至亲自去各个城市的市场上转悠,从而了解各地的情况和商品的需求。

若是发现一个地区急缺某种商品,便会立即赶往这种商品的产地,购买大量的货物,然后运输到需要的城市,从而大挣一笔。

可发现商机的商人未必只有一个,若是别人早一步发现,并早一步把货物运输到急缺的城市,那么,当这个商人再把货物运到目标城市的时候,可能原先急缺这种商品的城市,已经不在缺少这种商品了,甚至,还有可能过多,从而造成价格的持续暴跌,让这个慢一步的商人损失惨重。

而若是这个商人在发现某个城市急缺某种商品之后,不是自己辛辛苦苦的跑去产地进货,而是拍个电报过去,让远在产地的属下去进货,那么,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从而有可能抢先一步把货物运到,甚至,在原料产地的属下,在得到指令的时候,还可以及时与商人沟通,告诉商人,产地的商品价格也涨了,好多存货都被一扫而空,并运往急缺的城市,如此,商人马上就会想到,自己的竞争对手早一步下手了,自己若是继续买这种商品,那就会挣不到钱了,只有放弃这个生意才是减少自己的损失。

这就是电报机对商人的巨大作用,有了电报机及时传递消息,可以让商人更灵活的对市场做出反应,从而避免让自己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让自己可以更轻松的挣到更多的钱财。

而因为一个重要的消息,所能起到的作用很大,甚至,可以让商人避免几万贯的损失,所以,对于拍电报的费用,商人们也不会太在意的,甚至一出手几万贯都不会皱一下眉头,而大唐的商人何其多,若是所有商人都去频繁使用电报机,那么,研发的费用,很快就能够收上来,也就是说,商人的参与是电报机成本能否收回的关键因素,只有大量商人愿意使用电报机,电报机的研发和制造成本,才能够很快回收上来。手机用户请浏览 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