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游戏 > 人类往事之猩球大战 > 53 此非常人所能为也

人类往事之猩球大战 53 此非常人所能为也

作者:病毒天使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9-29 16:44:21 来源:258中文

郏县。贰伍捌中文

刚才第二个来报信,就是说“襄城县已经失陷”的那个人说道:“将军,从襄城县逃来的那伙儿溃卒还在县外呢!怎么安排他们?”蔡渠帅正烦躁时候,哪里顾得上这股溃卒?径往县寺外走,头也不回地说道:“带到营里,便找个地方让他们住下就是!”

“诺!”这人得了令,自去安顿那些从襄城县逃来的溃卒。

蔡渠帅出了衙门,侍卒牵了他的坐骑来。

他翻身上马,带着一众军官、侍卒沿路急行,往营中去。军营设在城西,原本是几个里巷,前不久被征用改为了营区。

蔡渠帅带着众人来到营中,升帐传令,召集全营兵卒。

这会儿天亮未久,不少在外住宿的兵卒尚未归来,等了甚久,帐前的空地上才稀稀落落地来了四五百人。蔡渠帅本就心烦,见此情状,登时大发雷霆,痛骂帐中的一干军官。

正在骂着,听着营外远处的县中似有人在叫喊。他怒道:“大早上的,吵嚷什么?”

“听声音是从县东传来的,那里是县中臧、铫诸姓聚居的地方。”

回话这人吞吞吐吐,话只说了一半,但蔡渠帅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那个在县寺后院屋中床上躺着的美人儿是从何而来的?从臧家来的。铫氏和臧氏一样,都是本县的冠族,其祖上也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郏县诸姓数这两姓最为富贵。黄巾军打下郏县后,没少去找这两家的麻烦。不用说,这必是又有黄巾军的士卒去这两家抢掠了。

蔡渠帅怒道:“我在营中等他们,他们却在县东劫掠闹事?去,你去看看,传我军令,叫他们马上归营。”

答话那人应道:“诺!”提剑出帐。

这人刚出去没多久,帐外的兵卒又喧哗起来。

蔡渠帅越发恼怒,喝道:“帐外为何喧哗?”

一人冲进来,叫道:“县东失火了!”

“什么?”

蔡渠帅霍然起立,三两步奔至帐口,撩起帐幕,极目向县东望去,果见有几股黑烟腾空升起,一阵阵的喧闹嘈杂之声从黑烟升起处传来。因隔了不近的距离,声音传到这里后已变得甚小,听不清是在叫嚷些什么,但可以断定的是此时县东必然很乱。

一句话不请自来,无声无息地浮现到蔡渠帅的心头:“昨夜三更,有人在县中放火”。

这句话,他今天一个早上已经听了三遍了。他心道:“无缘无故县东起火,莫非?莫非?”

帐中的军官们拥挤在他身后,翘起脚尖也往县东望去,见到升腾的黑烟,哗然一片。有人和蔡渠帅想到了一块儿,失声叫道:“莫非是荀贼来了?”

蔡渠帅正在狐疑,营外一群人丢盔弃甲地跑了进来,人未到帐前,叫喊声已到:“将军,荀贼打下城了!荀贼打下城了!”

蔡渠帅目瞪口呆,愕然失色:“荀贼打下城了?”

“已经进了东城门!”

“怎么进的?”

“有人内应!”

“谁人内应?”

“就是那一股溃卒!”

“哪一股溃卒?”

“就是先前自称从襄城县逃来的那十余骑,原来他们不是溃卒,而是荀贼手下的贼骑!领头那一人自名辛瑷,又有两人一个自名苏则,一个自名苏正,三人勇猛难当!那个叫辛瑷的跃马挥剑,连斩我门卒十余人,那个叫苏则的挽弓射箭,连射连中,那个叫苏正的在他两人之后带领余骑趁势猛攻,我城门因此失守。”

报讯的这个兵卒说的话挺多,蔡渠帅听到耳中的只有三个字:“十余骑”,顿时胆气大振,拔剑叫道:“只来了十余骑?我县中五千精卒,只十余骑就想夺下我县?各位,跟我杀过去!上师令:一颗贼兵人头,赏钱五百!”

“不、不、不……。”刚才答话的那个兵卒连连摇手,急声制止,大约因为心情激动,话都说得不利索了。蔡渠帅以为他是怕死不敢他出战,挺剑嗔目,怒道:“不什么?”质问完了,才发觉这人看起来面熟,略一想,即记起此人即是先前去寺中给他送信,说“襄城县失陷、县外来了一群溃卒”的那个兵卒。这个兵卒“不”了好几句,总算把话憋了出来,结结巴巴地说道:“不、不、不是只有十余骑!”

“那是多少?”

“这十余骑夺下东城门后,又有数十骑从田间杀来!”

“那也不过数十骑罢了!”

“远处数里外烟尘四起,更有无数人马杀来!”

蔡渠帅呆若木鸡,楞在那里不再说话了。他身后的军官们纷纷叫道:“定是荀贼亲来了!将军,城门已陷,城是守不住了,咱们快点逃命去吧!”

前次黄巾军在阳翟城外大败,十万众兵败如山倒,当时夜色下满山遍野都是逃兵,荀贞率众紧猛击,杀伤数千,给这些黄巾士卒们造成了强烈的心理阴影。今一听城门已经失陷,城外烟尘弥漫,似是荀贞亲率主力来到,帐中诸人无不心惊胆寒,无有斗志,乱哄哄叫嚷着,求蔡渠帅快点下令撤退。蔡渠帅长叹一声,说道:“可恨!可恨!”竖耳倾听,县东越发乱了,应是“贼兵”已入城中。

他叫道:“罢了,罢了!”大步出帐,上了坐骑,由侍卒、诸军官和早乱成一团的帐前兵卒们簇拥着,打马一鞭,往营外的县西城门奔去。

出营门时,他不忘向县寺的方向望了一眼,颇是遗憾:“可惜,不能把那个美人儿带上!”

……

攻克郏县的消息传来时,荀贞正在李宣家中做客。

程偃在堂外脱去鞋子,轻手轻脚地进来,走到他的身后,附耳轻声说道:“辛瑷和苏家兄弟送来捷报,说克复了郏县,斩获贼兵两千余,并斩贼守城渠帅一人。”他愕然回首,看了一眼程偃。

程偃知他这一眼的意思,是在怀疑捷报是否准确,心道:“最先接到这捷报时,我也怀疑!”轻轻点了点头,表示捷报绝对准确。

荀贞“噢”了一声,说道:“我知道了。”

程偃退出堂外。

坐在荀贞对面的李宣问道:“怎么了?可是有紧急军情?”

荀贞把心情镇定下来,端起案几上的茶碗,抿了口水,笑道:“辛家玉郎打下了郏县,斩杀贼渠帅一人,斩获贼兵两千余。”

李宣瞠目结舌:“啊?辛瑷打下了郏县?”

“是啊。”

“今早荀君派他去郏县时,我在旁边,记得他只带了五十骑?”

“不错。”

“五十骑打下郏县?我听说郏县的贼兵足有五千之众啊!”

荀贞也觉得不可思议,但在李宣面前,他不愿表现出自己的茫然疑惑,轻抿茶水,淡然笑道:“玉郎勇悍,苏家兄弟亦皆猛士,他们带去的诸骑也都是我部中的勇敢之士,虽只五十骑,足敌贼兵五千众!”

李宣犹自觉得不可思议,连声说道:“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

时间回到昨夜:

昨夜三更,陈褒、刘邓、原盼率众杀了黄牛角和里中的黄巾士卒后,放火点屋,鼓噪杀去北城门,沿途乱丢火把。到了北城门下,守卒没有防备,一下就被他们杀散了,他们遂打开城门,放下护城上的吊桥。

荀贞得了陈褒的报讯,早在县外十里处埋伏了,见城中火起,接着闻报城门打开、吊桥放下,乃伏兵大起。他披重甲,执长矛,身先士卒,奋勇先击,头一个冲过护城河。文聘带着本曲的士卒紧在他的后边,乐进、许仲、江禽率诸曲士卒无不争先恐后。

入城后,荀贞一面遣人攻杀,一面令人登高大叫:“故北部督邮到!”县中的李氏等大族闻听后,纷纷聚众响应,斩杀“贼兵”。如此,里应外合,内外发力。三更入的城,不到五更县城就易手了。计算战果:共斩杀敌卒两千余,俘获两千余,大约只逃掉了几百人。

因为城池新得,县中可能还有黄巾“余贼”,荀贞担忧如果郏县的黄巾军闻讯赶来援救的话,可能会出现变故,因此遣辛瑷、苏则、苏正等骑连夜赶去郏县外,一则监视郏县守卒的动静,二则若是郏县果然出军来援,他们是骑兵,可沿途骚扰之,也能给县中多一点准备的时间。

只是万没料到,辛瑷、苏则、苏正只用了五十骑就打下了郏县,而且斩获两千余!

如果说他们打下郏县还可以理解,也许他们是用了什么计谋?但这个“斩获两千余”就很难理解了。

五十骑斩获两千余,相当於一骑斩获四十。战场厮杀可不是游戏,一场仗打下来,一个人能斩获一级都是有功,汉家军律赏格里有关“斩首捕虏”的赏赐规定也只是规定到了“斩捕八级”而已,再往上就没有了,一次能斩获八级已是军中少见之勇士了。前汉的樊哙号称勇将,而观其历次战功,最多的一次也只是斩敌二十三级,加上捕虏,最多的一次也不过是斩敌八级,捕俘四十四人,共计五十多人。勇如樊哙尚且如此,何况辛瑷、苏则、苏正等人?荀贞承认,辛瑷、苏则、苏则确是勇将,但不管他们有多勇,荀贞却也不认为他们能比得上樊哙。

抱着这个疑问,他无心再与李宣多说,将椀中温汤徐徐饮完,借口说需得安排人手接防郏县,告辞离去。

李氏在郡中有盛名,黄巾兵卒们虽是“反贼”,但忠孝之家人皆敬之,故此在破了襄城县后,基本没有为难李家,李家因得以保全。只是,黄巾兵卒们没有为难他们,他们却不领情,他们乃是讲忠孝的士族,是以昨夜在听到荀贞到后立刻就起来响应,给了黄巾军重重一击。

……

入了城后,为了不扰民,荀贞把营地选在了城下,不许士卒乱入城中。

离开李家,在去营中的路上,他问程偃,说道:“玉郎和苏家兄弟怎么打下的郏县?可有详细军报?”程偃说道:“有。”把军报递了过来。

荀贞打开观看,看完后才知道了来龙去脉和详细经过,解开了心头的疑惑。

……

原来:

克复郏县只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辛瑷和苏家兄弟只有五十骑,郏县守军五千,再胆壮之人也不会认为只凭五十骑就能打下郏县,因此他们在到达郏县后,本来只是想“用计吓唬一下郏县的守卒”,却没想到在行动展开之后却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变数,吓唬遂变成攻城,而且还真的就成功了。

他们奉荀贞之令到达郏县城外后,远观之,发现城防松懈。辛瑷因起了吓唬守军一下的念头。

他对苏家兄弟说道:“荀君令吾等监视郏县贼兵,说如果他们援救襄城,就设法在路上骚扰之。以我之见,与其等他们出城咱们再骚扰,不如干脆现在就骚扰他们一下子!最好骚扰得他们不敢出城!如此,不是能更好地完成军令么?”

昨夜打襄城县胜得轻而易举,助长了众人的胆气,苏家兄弟当即同意。

三人一合计,决定仍用荀贞昨夜取襄城之计,先用少数人抢占住郏县的一个城门,然后再用余骑进攻。辛瑷说道:“吾等皆骑士,来去如风,冲入城后砍杀一番就退出来,只要够快,贼兵定然来不及反应。”苏则、苏正以为然。他们也知人少,为壮声势,又决定分出十来骑不参与攻城,在这些马的马尾上绑上树枝,到城外远处来回拖曳奔跑,装成是大军来到的样子。

商量定下后,那个从襄城县来告急求援的黄巾小帅刚好到来,他们避让到田间。

辛瑷说道:“此贼甲上遍布刀痕、箭眼,神色仓皇,定是从襄城县来报讯的!且等他进去,稍后吾等便扮成溃卒,骗到城下!”等那小帅进城后,又等了会儿,辛瑷和苏家兄弟三人选了七八骑去到城下,装成是第二波来送信的,以此骗入了县内。入到县内,等得时机成熟,他们就斩敌夺门。预先留在城外的三四十骑除了十余骑在远处拖曳树枝外,另外的二三十骑之从田间冲出,与他们会合,只留下了苏正带着几人守住城门,辛瑷、苏则带着其它众骑即冲入县中,在大街上驰马疾奔,高声乱叫,大呼:“荀君到!”放火喊杀。

杀了十几个街上撞见的黄巾兵卒后,辛瑷、苏则见入城已深,怕会被黄巾军截断后路,被留在城中,因而决定转回。

却是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们决定转回、准备出城时,县东的几个里中忽然杀声四起,却是臧氏为报夺媳妇之仇,尽起县里的子弟、奴仆、宾客响应,没多久,铫氏也起来响应了。臧、铫两氏的人加到一块儿约有百人,又及县中其它的几个大姓亦纷起响应。县中大乱。

但就算直到此时,黄巾兵卒还是人多势众的。辛瑷、苏则只带了三十余骑进城,臧、铫等大姓总共合起来也只有两百多人,而且其中多是老弱。黄巾军留守郏县的那位蔡渠帅若是能把握住时机,全力反击,那么辛瑷、苏则等人断然是难以攻陷郏县的。然而却可惜,黄巾军的那位蔡渠帅在这个时候受到了部下错误的影响,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以为是荀贞亲率主力杀来了,听从了部下的劝告,弃城而逃了。

他这一逃,县内的黄巾兵卒群龙无首,辛瑷、苏家兄弟和县中诸大姓合兵一处,锋锐不可当,四处乱杀,不止夺下了郏县,辛瑷和苏家兄弟又出城追击,沿路又斩杀甚多,最后追上了那位蔡渠帅,将之也斩落马下。

……

在马上看完详细的军报,荀贞惊喜不已,对程偃说道:“玉郎、苏家兄弟真虎胆福将也!”接着又连道,“侥幸,侥幸!”

到了营中,他立刻召来乐进、高素两人,令道:“玉郎和苏家兄弟打下了郏县,你两个带着你们的人速去郏县接管城防!”

乐进、高素惊愕相顾。高素问道:“辛瑷和苏家兄弟打下了郏县?”

“然也。”荀贞颔首,简单地把辛瑷和苏家兄弟打下郏县的经过给他们说了一遍。

高素、乐进目瞪口呆。

高素睁大了眼,又惊又愕又佩服又赞叹,种种情绪混杂一块儿无以表达,骂了句粗话,狠狠地朝地上吐口唾沫,说道:“我以为我的胆子已经够大了,今与辛、苏相比……”他伸出右手,以拇指掐住小拇指,把被掐住的小指亮给荀贞,“我就是个这啊!”

打发走了他两人,荀贞笑对跪坐在帐侧的宣康、李博说道:“又要劳烦两位写一道捷报送去郡府了!”

上一封“克复襄城县”的捷报刚刚送走不久,又要再写一封“克复郏县”的捷报了。

李博方才旁听了辛瑷和苏家兄弟攻克郏县的经过,跪坐案前,笑道:“辛玉郎和苏家兄弟真是胆大如虎啊!我只是听了听他们取城的经过就惊出了一身冷汗,到现在尚未下去!”

荀贞哈哈大笑。

昨夜渡过颍水南下,一夜之间连取两城。这份功绩,连他自己在事前都是不敢想到的。他吩咐守在外边的程偃:“请志才和公达来!”

戏志才和荀攸正在城上布置城防。很快,他两个来到。

荀攸说道:“我听阿偃说,玉郎打下了郏县?”

荀贞把辛瑷和苏家兄弟打下郏县的经过再又说了一遍。

戏志才惊笑道:“以五十骑攻取一城,斩贼渠帅,斩获贼兵两千余,此非常人所能为也!”

荀攸亦赞,赞了两句,他正色说道:“此固非常人所能为之,然战阵之道应以正合,这样的奇险之道只是一时侥幸,不可以为常。贞之,等玉郎、苏家兄弟回来后,你要当面告诫他们。”

荀贞点头应是。

诸人赞叹了会儿,荀贞言归正传,说道:“今郏县已克,汝水以北再无大股贼兵。探马来报,说波才、何曼领数万众南渡汝水后往父城方向去了。想来,波才是想先攻打父城的。现今我部先复襄城,再复郏,志才、公达,你俩以为我部是否应该南下汝水,驰援父城?”

戏志才说道:“吾等昨夜先渡颍水,继而行军三四十里至襄城,激战两个时辰,虽然大胜,振奋了新卒之气,但士卒们也都很疲累了,我方才在城上布置城防时,见不少士卒抱兵依垛而眠。这种情况下,不利再战。还是休息休息再说罢!”

荀攸也道:“不错。我部是新军,新军之气鼓之难,泄之易,可鼓不可泄。今我卒疲而波才数万众,南下也不易胜之。胜则罢了,败则气沮。当慎之。”

他想了想,又道:“我部连复两县,将士有功者多,兵法云:赏不逾时,要尽快地把赏赐发下。依我看来,不必急着南下,等赏过有功的将士,再休整两天后再议不迟。”

荀贞笑道:“奈何府君严令?府君令吾等救汝南五县,现今波才将攻父城,吾等若坐视不理,恐会召来府君之怒啊!

戏志才不以为意,说道:“昨夜渡河,今复两县,贞之,吾等已尽力了!打仗是要求胜,又不是要求败的。诚如公达所言,即使现在南下,吾等也难取胜啊!不如先让士卒们休整两天,顺便也看一看贼兵的动静,然后再议南下之事。”

荀贞本就不想马上南下的,这两千人是他辛辛苦苦才得来的,当然不愿浪战,当下顺水推舟,说道:“既然你俩都这样想,那就这么办罢!……,子元,给府君的捷报写好了么?”

“写好了。”

“再在后边加上一句,就说我部连日用兵,士卒疲惫,无法立刻南下,等修整几日后再南渡汝水,全力击贼!”

“诺。”

——

1,“臧家乃是郏县冠族,其祖上有个名叫臧宫的是中兴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直到现在他们家里还世袭着侯爵呢!”

建武十五年(39年),臧宫被“定封为郎陵侯”。他死后,“子信嗣。信卒,子震嗣。震卒,子松嗣。元初四年,与母别居,国除。永宁元年,邓太后绍封松弟由为郎陵侯”。

荀贞的从祖父、荀彧的祖父荀淑在汉桓帝时当过郎陵侯相。两汉是郡国制,王国相当於郡,侯国相当於县,“侯相”也就是县令长。要说起来,荀氏与臧氏倒也是有些渊源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