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封神萧升传 > 第四百六十八章 倒爷(日更一万二,求订阅~)

杨准回燕京了!

确切的说是被钱文婕给下了死命令回来的。

已经32岁的杨准还一直在外面浪着,这已经超出了钱文婕的心理底线了,在给杨准通电话时,知道了他跟叶莲娜已经分手,立即病倒了,导致杨准想不回来都不可能了。

杨准回来了,钱文婕的病情也就好了。

然后就是永不休止的相亲路了。

这天杨准又是开车前往相亲的路上,结果开到一半的时候,见到个抢包的,如果是换了往常,杨准肯定是不会有这个正义感的,怪就怪在那个被抢包的是个漂亮的女孩子,然后杨准的正义感就爆棚了,停下车子,就追进了胡同。

胡同太窄,再加上七拐八拐的,开车并不容易追,作为一个老四九城的人,杨准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了。

这几年杨准在老毛子那边锻炼的可是相当壮实了,其结果就是没多久就在一个人烟稀少的胡同里追上了人家,这个时候杨准才发现这竟然还是团伙作案.......

这个时候向往回跑已经不可能了,而且经历了边贸的杨准此时对于眼前的几个小混混,说实话他也并没有放在眼里。

几个回合之下就干趴下了几个人,不过最终还是双拳难敌四手,这个时候他们的打斗也引起了胡同里居民的注意,那个团伙见状就想跑了,杨准也抢回了那个背包,以为对方怂了,便放松了警惕,用手捋了捋自己的长发,结果可能是那个团伙有个小子之前被杨准揍的太狠了,都出血了,所以临走的时候,抄起地上的一板砖直接拍中了杨准的后面。

杨准顿时就感觉自己眼前群星环绕,迷迷糊糊的看到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女孩子,就朝着对方跌跌撞撞的跑过去了,人没到已经晕过去了。

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人已经躺在医院了,而一个稍微年长的女大夫和一个年轻的女护士站在自己的跟前。

先是年轻女护士看到杨准睁开了眼睛,然后就激动的喊道:“陈大夫,他醒了!”

杨准下意识的想要做起来,结果却发现自己的身上已经光了.......

连忙用被子裹住自己的身子,问道:“我这是怎么了?”

陈大夫伸出两个手指头,问道:“这是几?”

“二啊!”杨准回答道。

“今天是星期几?”陈大夫继续问道。

杨准回答道:“星期四!”

陈大夫又问道:“你知道这是哪吗?”

杨准四处打量了一下,说道:“看样子是医院啊。”

陈大夫点点头,道:“没什么问题,休息两天就好了!”

杨准这才想起来刚才的事情,下意识的想要捋一捋自己的长发,在老毛子那边待的时间有些长了,杨准早就留了一头陈浩南式的长发了,如果不是钱文婕下令让他把胡子刮了,他的胡子也是老毛子的风格。

结果就是手与脑袋相碰撞的时候,杨准没有感受到自己头上的秀发,却感到了一股颗粒的手感。

“我头发呢?”杨准惊讶的喊道。

小护士委屈的说道:“给你剃了啊,当时头上,身上都有血,我以为你头让他们给拍坏了呢?”

杨准这才想起来,自己刚刚与那个团伙搏斗的时候,对方有个人是拿着刀子的,自己到是没受伤,还抢过来刀子,划伤了他们,当时可能是有血溅到了自己的身上跟手上,然后自己捋头发的时候,可能是粘上了。

“这就给我剃了?”杨准无语且无奈的说道。

小护士还是那副委屈的样子:“当时你朝着我就走过来了,然后又晕过去了,我看到你身上有血就以为你受伤了呢?”

杨准:“......”

陈大夫在旁笑道:“好了,你没事了,可以回去了,或者让你的家人来接你。”

杨准看着自己只剩下裤子,光着的上半身,问道:“就这,你让我怎么走啊,好好地一身衣服说剪就给剪了,还有我这头发,你自己看,为什么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说到这里杨准感觉自己很委屈,继续吐槽道:“你知不知道我下午还得去相亲啊,就这造型,你让我这样去相亲啊?”说道这里他突然想起了吴见夜曾经说的一句话,“姐姐,你是不是上天派来故意折磨我的!”

小护士被杨准的一顿抢白,显得越发的委屈了:“那你......那你干嘛弄我一身血啊,然后扑我身上啊,我那衣服也是新买的,今天第一次穿呢!”说道这里小护士都快流泪了。

杨准见状连忙说道:“行行行,你可别哭了,我这辈子最怕的就是看到别人流眼泪了,尤其是女孩子哭,我最受不了了,你说我这因为你哭,再晕过去,你还得抢救我,我.......我身上可真没东西再让你刮了,就剩眼毛了,你说怎么办吧?”

杨准的一阵胡说,到是让小护士破涕为笑了。

陈大夫在旁说道:“那个,你们别吵吵了,你们两个没事就行了。”然后又对小护士说道:“南南你也别愣着了,赶紧给人家家属打电话,让家属送衣服过来。”

说完陈大夫就离开了,然后南南准备去打电话的时候,又被杨准叫住了。

“等等,我还有个要求。”

杨准笑道:“留个联系方式行不。”

南南:“......”

.......

听完杨准的描述,吴见夜也是哈哈直乐,笑着问道:“然后你跟那个护士就一来二去的处上了。”

杨准摸着自己的秃头,笑道:“是啊。”

到是坐在吴见夜的办公室的沙发上的陈明在那里好奇的问道:“那那个被抢包的那个女的呢?你开始不是为了她才见义勇为的吗?”

“嗨,别提了,那娘们早就找到不到了,再说了有南南在,我也用不上她了啊!”杨准理所当然的说道:“后来,我把包交给了派出所,就没再管后面的事情。”

“不过,老吴,你还别说,南南这姑娘着实不错,要是没什么意外,我就准备跟她死磕到底了。”

“行吧,这事钱姨知道了吗?”吴见夜笑问道。

“能不知道吗?就是我妈给我去送的衣服,你是不知道啊,我妈比我更热情,差点没把南南给吓住。”杨准想到当时的场景也是一乐。

“你身上的伤怎么样?”吴见夜又问道。

杨准笑道:“啥事没有,小意思,这种场面跟老毛子那边一比,啥都不是。”

陈明一旁好奇的问道:“听你这么说,那边挺乱的?”

杨准点点头,说道:“那是用一个乱就能形容的啊。”

“那地方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拦路抢劫的,都是成团伙的,有的人身上都背着.......反正到了那地方,就一句话,你要是怂了,人也就没了。”

陈明被杨准说的一愣一愣的,虽然他也曾经进去过,但是对杨准描绘出来的场景还是十分惊讶。

“那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危险?”

杨准笑道:“怎么没有,不过老子在国内借了一批人,在老毛子那边又收买了一批人,更重要的是老子的手里有这个.......”说到这里杨准比划了一个手枪的姿势,继续笑道:“只要这玩意一响,什么人都得给我眯着。”

陈明着实是被杨准吓了一跳,有些话想了想还是没有继续问下去。

转而询问起了老毛子那边的环境。

杨准:“还别说,我这几年也去了那边不少的地方,到是有些好奇,老吴你帮我分析分析,你说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那边有的地方农村的农民基本家家有汽车,有拖拉机,跟国内的氛围一点都不一样呢,而且我在那里还听到很多人在说权利,思想,平等之类的话呢?”

吴见夜听到这里问道:“你是在哪里听到的?”

杨准:“乌克兰。”

吴见夜笑道:“你信了他们的说法?”

杨准摇了摇头,说道:“我管他们那个呢,老子是去挣钱的,又不是听他们说教的,就是有些好奇罢了!”

吴见夜笑了,看来在杨准的心理,挣钱可比所谓的自由主义思潮要重要的多了,只是没想到自由主义思潮都已经刮到乌克兰去了。

所谓的自由主义思潮可是把老毛子跟东欧坑的够呛。

对待一种社会思潮,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对待新自由主义,不仅要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更要从其实践结果中认清它的危害,反思它的困境,发现它的本质。

偏偏就有很多人不是这样对待的.......

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后果严重。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这些国家以“华盛顿共识”为经济转型指南,运用“休克疗法”,掀起了一场迅速、全面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之路,这一“灵丹妙药”使苏联迅速瓦解,被俄罗斯人视为一场“俄罗斯的悲剧”。

吴见夜想了一下说道:“新自由主义其实换汤不换药,老瓶新装,并不是什么真正的新思潮,哈耶克在30年代就提出过,然后被马克思、恩格斯批得体无完肤,扒得连底裤都没了。其实在民国时期自由主义就进来了,是社会精英们的思想消费,基层社会并没有真正脱离宗法性。我最近在报刊上,又隐隐约约看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子,但是只有少数自由派知识分子主张把它变成一种政治选择,用自由主义“改造华夏”。但这种政治拔高并不接地气,它在华夏走不通....”

“世界形势变换自由主义成了政治工具,改革开放孕育并兼容了自由主义,调动了它推动个人进步的积极意义。但短期来看,他只是个舶来品,只是个乌托邦的空想主义......”

“说白了,就是你刚刚提到的,那些玩意跟咱们没关系,你只管做好你的国际倒爷就可以了。”

杨准点点头:“这个在理,管他们怎么想的呢,反正老子知道他们人傻好骗就可以了!”

陈明今天就是一个好奇宝宝:“有多好骗?”

杨准解释道:“其实也不是好骗,就是老毛子这些年跟美利坚那边一直闹军工竞赛,根本没有发展民生经济,咱们国内的不少的人拿着国内的牙刷,牙膏,洗脸盆之类的民生用品,就能在老毛子那边换来不少的好东西。”

“听你这么说,干这行的人还挺多了?”

“那是自然,当时我一去,才发现好家伙,全是华夏人.......”

国际倒爷就是从加盟国开始的,八十年代初期在东欧攻城拨寨,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让华夏人占领了匈牙利,捷克,波兰,保加利亚。

但是,地域相对狭小的东欧,满足不了华夏倒爷们的胃口,最后一看老毛子病怏怏的,八十年代中期都一拥而上,带着大包的各种小商品去苏联,刚下火车,就在站台上,摊开包裹,带的小商品,不管是什么,呼的一下就卖光了,很多人大赚了一把,然后马上回华夏再去进货....

1984年通常被认为是华夏非公有制经济的.asxs.,活跃在华夏富豪榜单上的一批人基本都是声称在这一年开始创业的。

但是许多人的第一桶金积累完成大部分都是在1983年,刘家兄弟在川内搞养殖搞成了百万户,王万科靠倒腾玉米成了百万户,陈立华靠文物和香港炒饭成了百万户,牟大王靠倒腾山寨钟表赚了七八万。

剩下的靠倒卖紧俏物质的发家人,就是更不计其数了。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倒爷”。

1983年7月,义乌建造了华夏最先进的小商品专业市场,上千个摊位。

在1983年前后,温州的家庭工业有十余万户,从业人员40万人,常年有十万人奔波于全国各地,推销产品和采购原料,有人用“四千精神”来形容这“十万购销大军”的艰辛: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跑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

在这些购销员的四海奔忙和穿针引线下,乐清、苍南等县日渐形成了400多个商品交易的集散地。

倒爷们找到了组织,商品流通流域发展的更加蓬勃,构筑出一张辐射农村及中小城镇的商络,在物流需求的诱发下,周边冒出数以千计的家庭工厂,最终形成“前店后厂”、“双轮驱动”的初级产业格局。

当然,华夏的改革开放还没有明晰的套路,在老百姓看来,改革开放就是倒爷、交谊舞、、万元户、包产到户、恢复高考和邓莉君的靡靡之音。

许多人挣钱已经挣得上瘾了,兴奋劲根本停不下来,死了也要挣钱。

但是在1983年,遇上风头,八大王、年傻子、老牟子给大家上了生动一课,在国内遭受打击之后,许多人开始惴惴不安。

赚不到钱,让他们比死还难受,但是很快,“倒爷”们把目光转向了国外。

于是许多人越过边境,东欧到处都是中国人的身影。

这是最早的一批国际倒爷,但是还是没法跟后面的苏联倒爷相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