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徒儿在下:师傅你该吃药了 > 第五百三十七章 引力拽拉方案(5000字!)

丁鹏的目光飘向遥远的天际,这里没有任何恒星,仅仅只是一片黯淡的虚空,人们将要在这里长久地生存、发展。

此时此刻,电视机中的男声也不约而同地高亢起来:“……当行星发动机的火焰闪耀在这一片星空的时候,我们终将踏上四级文明的道路!”

许多人都大声欢呼起来,并且为之而鼓掌。就连其他从虚拟世界中挑选出来的天才,无论是否习惯这个世界的,也在纷纷举杯庆祝,想要为之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但很少有人知道,一件事情的开端,总归是美好的。特别是这样的大工程大项目,如果没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又有几个人会鼓起勇气去做它呢?

政府并没有说出这个工程最终需要的时间……

然而,当将近两千万人消耗掉巨额的积分,花了一百年的时间赶路,尽情享受着到达终点,即将开始全新旅程的时候,他们却不知道,未来还有将近三千年的艰难时光在等待着他们……

现在的大声欢呼,可能是未来三千年里最后的欢呼声。

一直到死,他们都要重复着同样的工作。

人类负责的1.5万座行星发动机,相当于1.5万座大山压在整个文明的身上,许许多多的人将不得不放弃自己目前的职业,投入到大建设工程的汪洋大海当中。

他们的一辈子都要与挖掘机、钻地机做斗争,通过这些工具,将一座座环形山夷为平地。

从一开始的欢呼大笑,然后渐渐麻木,最后将浓浓的绝望带入到坟墓当中……

后续几代人的人才培养,也会大量往这方面倾斜。

大比例的工程师将会出现,许许多多娱乐相关的职业将会被取缔。甚至连许多科学家的工作也不得不放弃,因为整个文明再也没有生产力,给他们提供实验资源了。

没有什么激情能够保持三千年的时光,第一代的人默默死去了,为了自己的信念以及理想奋斗终生,第二代的人却不得不接受这个已经成为事实的现状,因为社会惯性继续奋斗下去……

第三代人依旧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他们不可能感受到,当初人们刚刚来到这里时候的雄心壮志。

这种社会惯性慢慢的消耗殆尽,然后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

哪怕五十年诞生一代人,也需要40-60代人口的接力,才能熬过这数千年。

没有任何热情,能够维持40代人去重复同样的工作,他们出生开始睁眼看到这个世界,没有恒星,没有光明,巨大的行星发动机在喷射出等离子火花,一直到自己死亡,依旧在建设着行星发动机。

再过美艳的彩虹,看了一辈子,也变成了一件异常枯燥无聊的事。

但他们就是得花费一辈子的精力,去做这件事情,而且必须要认真去做。目前的机器人体系,还没有办法独立制造行星发动机这种庞然大物,必须要大量的人员去工作,去维护整套体系。

特别是,在没有任何生存压力的情况下,没有人去强迫他们,这个地方也没有外来的敌人。

唯一的精神支撑是有一定概率成为四级文明。

然而成为四级文明的好处,属于全人类,属于后代,并不属于自己。

“人们得靠自发维持着工作,而‘自发’,对于我们而言,不啻于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所以啊,舰长先生,先不去考虑托斯文明那一边的进程,也不管他们能不能坚持下来。我们这一边的未来预期是不可靠的。虽然大家目前的热情很高,可是漫长的时光,总是能够将所有的激情给磨灭。”

“他们会渐渐怠惰的。”

“整个工期太长了,漫长到让我们这个短命的物种感到绝望。”

“不工作会死亡吗?不会死亡!工作压力实在太小,我们也不可能通过压榨工人劳动力的方式,强迫他们工作……”

就在这一天,行星堡垒已经到达了既定位置。

刚刚脱出曲率泡,双方立刻派遣了一大堆科考专家进行实地考察,预计将会持续一个月的时间。

各种千万吨TNT当量的大型核聚变照明弹闪耀在星空当中,这些照明弹就像一个个明亮的小太阳,暂时照亮了这一片黯淡的宇宙。

在这之后,人们将会选择是留还是返回的问题。

如果要留在这里,两个文明将会把行星堡垒中的大量工程机械全都卸下来,开始正式的工程。当然了,如果没有什么特殊以外,大家的普遍意见是要留在这里。

张远等一小部分人却忧心忡忡地,将目光投注到更加遥远的时光当中。

他们在这几天的讨论当中,越来越觉得人们似乎高估了自己的决心,高估了人类本身雄心壮志。

整个气氛太乐观了,真的太乐观。新人类政府制定的计划有很大缺陷,特别是人员动员方面,有着一定程度缺陷……

“到时候,你偷一下懒,我偷一下懒,整个工期就延误了。你再偷一下懒,我再偷一下懒,整个文明立刻就失去了原先的精气神。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工程对人类大为有利,可是……人类依旧是一种利己的生物啊。”

乐观是一件好事。但过于乐观就容易高估自己。

日不落帝国想要衰弱吗?日不落帝国不想衰弱,日不落帝国的达官贵族不想衰弱,平民百姓更不想衰弱。

米国人想要衰弱吗?米国人也不想,没有人想要衰弱。

“然而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文明的衰弱,不仅仅是外来的挑战者,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把他们竞争下去了,更多的是内部自身的原因……”

“……是因为他们的社会,他们的制度、政策以及人们群众的精神状态跟不上时代了,才会让竞争对手有了可趁之机。”

“我们的文明也一样,一个文明是动态变化的,不会一成不变。我们的政策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才能让整个文明不断前进。但现在出现了一个不变量,也即必须要一直坚持这个大工程,这就让未来的政策出现很大的困扰……”

面对洋洋洒洒,数百名高级官员联名的建议,这些文明高层全都处于一种淡淡的茫然状态,还专门为此召开了特殊会议。

最终,舰长先生叹了一口气,说道:“那么,张远先生,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呢?我们不可能强制征召工人去干几千年的活,否则这个政府变成独裁政府,迟早要被推翻。”

张远微笑着说道:“建议当然是有的,最好的方法是缩短工期。将原先两颗战星的工程量,缩短到一颗,大家可以参考备选方案17。”

备选方案17是张远的好朋友,物理学家约翰教授设计出来的一种方案。

一般情况下的方案是建造两颗行星堡垒,其中一颗放置于远方120-200天文单位处,用于观察中子星的对撞,另一颗去干扰两颗中子星之间的相互绕转,用于缩短碰撞时间。

否则,人类还要等待十多万年才能够等到中子星对撞,这个时间太悠久了。

十多万年,对于人类来说绝对不现实。寿命更加长久的托斯人,也不可能等待这么长久的时间。

“所以,这颗用于缩短中子星对撞的行星堡垒必不可少。”

“但另一颗放置于120天文单位处的战星,是不是可以节省下来,不去建造?”

约翰教授的17号备用方案,在精心计算过后认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只建造一颗行星堡垒,也是足够的。

就目前的天文学观察,120天文单位处,并没有合适的行星。而观察中子星对撞的设备最好依托行星建造,那样才有更大的几率,观察到所需的数据。

人们是否有可能不通过建造行星发动机的方式,将一颗行星推动到120天文单位处呢?

当然是有的!

答案就是……利用那颗必须要建造行星堡垒的巨大引力,将另一颗星球拽拉过去!

人类既然至少要建造一颗行星堡垒,那就让它发挥出更多的作用,第一是用自身的引力,勾动另外一颗星球的运动,将另外一颗星球带到120天文单位的目标轨道后,才是第二目标,去与中子星做三体运动,又或者是其他什么方式,去缩短两颗中子星之间的相互绕转。

星球与星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就像两块相互吸引的磁铁一样,能够相互之间形成动力源。

就拿曾经的地球-月亮双星系统系统来举例,正因为万有引力的存在,双方才会形成一个系统。

地-月系统并非简单的月球环绕地球运转,而是地球、月球共同环绕着地月系的质心旋转,只不过地月系的地球质量大、月球小,其共同的质心大概距离地心4800公里处,被地球给包裹进去了,看上去就变成了单纯的月球环绕地球运转。

一旦在地球上安装大量的行星发动机,让地球偏离自己的轨道,那么月球也会跟一起过来,一时半会间不可能将它给甩掉。

同样的道理,在月球上边安装发动机,使月球发生运动,也会干扰到地球的运动。

如果真的要“流浪地球”的话,让月球当做一个恒定的引力源勾动地球跑路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方案,毕竟地球薄薄的地壳可撑不住那些强劲的行星发动机。

而张远等人比较建议的17号方案就是这个了,只建造一颗战星,开动它去勾动另一颗星球,把它给强行吸过来,改变其轨道。

这样一来,人类也不需要建造第二颗行星堡垒,只需要在这颗大冰球上安装各种观测装置即可。

“如果将工程期限缩短一半,对我们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利好消息。”

这些官员纷纷露出了沉思的神情,计划听起来很好,但是技术难度毫无疑问大了一个量级。

一颗星球的运动可不是开车啊,不是说想要左转弯就能够左转弯,想要右转就能够右转,在其巨大的惯性作用下,想要从左转弯变成右转弯,可能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想要勾动其他星球运动,需要利用其本身的惯性,还需要精准计算,说不定一不小心就撞上了,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一位科学家的眉头挑了挑,缓慢的开口道:“张先生,17号方案中,选中的这颗大冰球个头挺大的,直径足足有两千公里,虽然它的密度很低,质量也不高……但是想要让这颗大冰球跟着我们的行星堡垒一起跑,双方的距离得足够接近引力才足够大,计划才能够成功。”

“在五百多年后,两颗星球的距离会达到距最近的程度,有一次引力勾动的机会。所以我们的行星堡垒,最好要在五百年内,将轨道挪移到同一高度……”

“但如果两颗星球的位置过于接近……太危险了!两颗星球不再绕转,而是一前一后的模式。”

“我们的战星得跑得足够快,行星发动机得有充足的马力,否则双方的距离在引力的作用下,会越来越接近,指不定就撞上了,到时候可就全都完了!”

张远笑着说道:“是啊,就是因为如此,才是所有人类努力工作的动力啊!他们不努力一点,两颗星球就直接撞上了!”

“这叫工作压迫,没有压迫,这么大一个工程,不知道要磨洋工多久的,谁能够保证几千年里,能够按时按量完成?”

所有人都是怔怔的一愣。

张远继续说道:“不过这种压迫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扩大一部分的人口,特别是在工程初期的时候爆人口,人口数量得达到一亿以上。”

“一个亿么。”舰长先生皱眉沉思,以往的方案也是要扩人口的,但也不需要那么多啊。

另外一名支持这个方案的教授接过话茬,回答:“17号方案的工期很紧张,远远比其他的方案更加紧张。不爆人口,我们的工业产能没办法达标。”

“另一方面,大量扩张人口后,我们目前的飞船装不下这么多人……或者说,装下那么多人以后,就显得不那么舒适了。许多人得居住在地下,这时候能够亲眼目睹后方跟着的那颗大冰球,压迫感就会更甚。”

“可是……”

一位政府智囊团的成员发问:“这么多的人口,到时候逃离非常困难啊……我们的阿米巴积分不足,租赁的飞船不够多,最终只能运载四千万的人口。”

张远解释道:“你的问题很好,不过不要忘记,人是会老,会死的。一千四百年的时间,只要规划的好,最终的人口可以压缩到四千万以下。”

这位议员立刻反驳:“但那样会严重老龄化,也会产生各样那样的问题。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到时候劳动力会非常匮乏。说不定连老人都得参与到工作岗位当中,延迟退休年龄!这会引发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

空气中一时半会间陷入了沉默当中,要么花费三千多年去慢吞吞的干活,未来难以预测,说不定最终用时四千年,五千年都有可能,甚至有可能半途而废。就算新文明史学在强大,也不可能预测三千年的时光。

要么工程量砍掉一半,但是可能要忍受很长一段时间的老龄化危机,民众受到逼迫,怨声载道。

张远摇了摇头,轻轻叹了一口气,“没办法,一切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一个亿的人口,花费400年,努力一点,把工作时间提升一些,得完成40%-50%左右的工程量,接下来只能交给后代。”

“四级文明哪有这么简单啊,总是要吃苦的。”

“这一整套的组合拳下来,工程期限大约在1400年左右。所以我们可以与环泰文明约定,在1400年之后,租赁一些运输飞船过来,把我们的人口运送到一光年以外的地方。算上已经过去的一百年,总共一千五百年吧。”

“如果在这之后有人类舰队来到交易市场,还可以送给他们关于曲率科技的消息,或者干脆让他们在交易市场中,贩卖掉这些消息。哎,如果我们的文明没有完成计划,停止了进步,那么就让其余的人类分支进步吧……”

这种感觉很苦涩,大伙都知道张远到底在说些什么……

其实很有道理。

可是,人们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

是选择一个一千四百年就能完成的方案,还是选择一个长达三千年或者四千年的方案?

这就是长痛以及短痛的问题了。

一千四百年,肯定是要承受风险,是要吃苦头的,哪怕一个亿的人口,在巨大的工程量面前,也得吃不少苦,譬如说每天工作时间会延长到10个小时。

各种不怎么重要的职业将会被取缔,人们再也不能够优哉游哉地搞什么机器人大战游戏,政府不可能分配资源去做这些。

而三四千年的计划呢……太漫长了,无法规划。期间会不会与托斯文明产生矛盾,会不会发生更大的变数,难以预计。

规划了能不能做到也是一个问题。

其实张远打心眼里不相信,人类就算磨洋工一样完成了这个项目,还能不能更进一步了。

四级的沉沦者文明,在银河系,也是有的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