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醉侠武仙 > 第二百二十七章 种子(本章多为介绍性内容!不喜勿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万卷黄沙之中,一座孤零零的客栈耸立在那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怕这座江湖只是一间小小的客栈!

吴见夜的思绪已经完全回到了,自己曾经记忆中的那部电影中去,如果说所谓的好莱坞有自己的西部牛仔电影,那么这部《新龙门客栈》就是华夏西部武侠电影!

这部电影他不记着自己看了多少遍,儒雅却豪情万丈的周淮安,内敛却又英气矜持的邱莫言,狡黠却又风情万种的金镶玉,哪怕是那位端坐在山头,阴险毒辣的曹少卿

这些人都像是真实存在的人一般,活在吴见夜的脑海中。

不过也正是对这部电影太熟悉了,熟悉到吴见夜知道电影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但偏偏就是这样,却让吴见夜不知道该如何的下笔!

吴见夜曾经想过,照搬前一世的所有情节就是了,但是偏偏吴见夜又有自己的想法,他想要在这部电影中融入自己的想法

也正是这样,直到屋外的朝阳已经升起,霞光撒入房间,纸篓里放了无数张作废的草稿,但是铺在桌子上的纸稿,依然只有《新龙门客栈》五个字!

心中有些烦躁的吴见夜,习惯性的想要点起一根烟,却发现烟盒里早已经空空如也,顺手打开抽屉想要重新拿出一盒新的出来,却发现,抽屉里也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一包大白兔,静静的躺在那里。

吴见夜推开了窗户,一阵凉风吹了进来,让他有些昏沉的脑袋,清醒了不少。

“我去,老吴,你把房子点了啊?”

这个时候张荟军拿着自己的脸盆,刚刚在水房回来,路过吴见夜的房间,看见正在往外冒烟的窗户,忍不住的喊道。

吴见夜摇了摇头,笑道:“放心,就是要点,也先点你的房间!”

“你狠,一起去吃早餐?”

“成,我先去洗一把脸!”吴见夜没有拒绝。

凉水浸脸,这感觉非常的不错,不时的有在学校住的老师端着自己的脸盆进来,相互打着招呼。

回到宿舍,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吴见夜与张荟军一起去食堂了,食堂的早餐还是那几样,这几年就不会有什么变化。

不过一夜没睡的吴见夜也是精神。

张荟军与吴见夜不同,张荟军负责的依然美术系的学生,这些都是正儿八经考上燕京电影学院的,属于根儿正苗红的燕京电影学院学生,但是吴见夜的进修班,现在已经正式改名为干部进修班。

说白了这些人来燕京电影学院就是来镀金的,不过吴见夜也不会因为这样就对自己的工作有所懈怠,这些人也许在后世中大家熟知的台前幕后中,并不出名,但却是实打实的实权人物,即便是这会儿,他们也都是各个制片厂的中层领导。

吴见夜拿着课本来到了教室。

“小吴老师来了啊!”

大家见到吴见夜后也没有什么拘束,这些人的年纪大多都比吴见夜还要大,所以小吴老师这个称号,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专属名词。

吴见夜对此也没有意见,笑呵呵的跟大家打着招呼。

当吴见夜站在讲台上之后,教室里的变得安静起来,吴见夜很满意这个情况,当初他第一次给这帮人上课的时候,可不是这样,他们一个个的都自持身份,并不是很看得上吴见夜,别说吴见夜现在只是主演了两部电影,就算是吴见夜真正的导演了两部电影,他们也不会太放在心上的,这些人的手中那个不是有一群导演啊。

他们也是抱着来这里镀金的想法,所以当初一上课的时候,就给了吴见夜一个下马威。

明确的告诉了吴见夜,大家平常都挺忙的,吴见夜也就不要太较真了,大家奔着得过且过,你好我好就可以了。

吴见夜当时没说什么,他知道自己就算是拿出后世的导演手法来跟这些人来讲,也不会收到什么成果的,说白了,这些人的工作不是掌镜,而是政治!

所以他讲的是华夏电影制片厂未来的出路!

当时吴见夜说的第一句话,就震惊了所有人:华夏的电影制片厂如果不能够跟上国外制片厂的道路,迟早要成为历史中的尘埃!

可以想象吴见夜当时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引起了多大的反应,现在华夏电影一片大好,没有人会认为吴见夜说的正确。

所以年少轻狂,哗众取宠的名头就落到了吴见夜的头上。

当时吴见夜也没有搭理他们,而是给他们讲起了香江的电影公司发展历史,好莱坞的七大电影公司的发展历史。

这些知识在现在的国内,根本没有整理成册,也就是说吴见夜说的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也正是在这种高屋建瓴的局面,吴见夜逐渐征服了大家,到了现在他们已经开始期待吴见夜的讲课了。

“小吴老师,你再跟我们讲讲美利坚好莱坞的事情吧?”

安静的气愤很快就被人打破了,喊话的这位正式潇湘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制片主任,姓刘,刘援军,有着西北汉子的特有的爽直,之前最不服吴见夜的就是他了,不过听了吴见夜的几堂课以后,现在成了吴见夜的铁杆粉丝。

之前吴见夜通过国内与国外信息的不对等,给他们讲了不少好莱坞黄金时期八大电影公司的故事,现在这帮人希望可以多听一些。

吴见夜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笑道:“卓别林大家都知道吧!”

“当然了!”班级内十几个学生同时说道。

卓别林作为全球影史上不可磨灭的一个人物,不说他的人怎么样,但是其影响力,就连现在的国内都知道。

“今天咱们就来讲讲由卓别林参与并创建的好莱坞顶级制片公司的联艺的百年史!”吴见夜说完以后在黑板上写下联艺两个字,想了一下又加上了败亡史三个字!

“联艺的创始人不单单只有查理卓别林,同时还有d·w·格里菲斯,玛丽·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这四个人都是当时好莱坞鼎鼎有名的电影人,可以说他们每个人呼风唤雨,叱咤一时的事迹都已经在好莱坞被反复写,记入历史。

联艺创办的初衷其实是为了明星抵制大公司的压迫,却又无法维持纯粹的独立身份,但是在最后,他们即凭借着这一初衷成为了好莱坞黄金时期的八大中的一员,不过却又因为这一想法,以及自身不稳定的人士变动和管理策略又让这一经营岌岌可危,使得独立制作有了更多可能性。”

“小吴老师,之前你不是说过,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吗?按理说卓别林四个人既然是电影大师,那他们为什么还会让自己的公司陷入困境,同时还会出现不稳定的人士变动和管理策略上失误呢?”刘援军不理解的问道。

“这两件事情并没有什么冲突,诚然在拍摄电影或者演出电影的时候,卓别林四个人是专业的,但是管理一家公司即便是电影公司,对于他们来讲依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就是说在这方面这四个人并不专业,也正是这种不专业,让联艺的创办初期并不成功!”吴见夜说道。

联艺初创时期,这四个人虽然都有满腔热血,想要创办一家由杜邦财团资助、兼具制作-发行-放映职能的垂直一体化企业。

但是又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或者可以说他们根本没有想那么多。

比如在创立联艺的时候,碧克馥与卓别林的作版权仍在第一国家手中。联艺是1919年创办,但是作为创始人的卓别林却一直到1923年末才发行了自己在联艺的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妇人》。

格里菲斯为了提高自己在联艺的原始股份,1919年一口气与第一国家签下三部影片合同,他为此殚精竭虑,第二年才得以解脱。

四人中只有范朋克唯一立刻获得自由的,他的《美国人陛下》自然成为联艺发行的首部电影。

联艺创立之初的条款也显得这四位创始人十分的业余,他们竟然要求每人每年独立制作五部电影,每年至少发行十二部影片。

要知道当时无声电影语言已经发展成熟,影片长度固定为九十分钟左右(约八本胶片),鸿篇巨制之风抬高了制片成本,也拉长了制作周期,这就决定了即使是最受欢迎的明星,也无法在一年之内完成五部高质量作。

1920年,也就是联艺第一个正式的营业年,它只发行了七部影片,刚刚完成任务的一半。为了促进业务,联艺创建了一个名为“联合制片人(allied producers)”的子公司,主要经营那些相对次要导演和演员的作,如查尔斯·雷(charles ray)和马克斯·林代的作,不过后来它被证实并不具有什么吸引力。

同时当时卓别林等人处于被收购的恐惧,所以旗帜鲜明的拒绝了上市,这令他们在华尔街的融资也遇到了困难。

联艺初期也有几部票房成功之作,如《赖婚》、《罗宾汉》和《淘金记》,但它们创造的价值无法与那些赔钱货相抵,无法逆转入不敷出的趋势。1919-1927年之间,联艺仅有两年是盈利的,总体处于亏损状态——所谓“利润”,事实上也抵不上阿道夫·朱克一个月支付给碧克馥的薪水。

最终道格拉斯率先退出了联艺,与1924年卖掉了自己手中联艺的股份。

后来卓别林等人也意识到了自己在管理上的不足,聘请了约瑟夫·申克为新任董事长,他的优势不仅在于十年制片人生涯累积下的丰富经验,还有他带来的“申克电影家族”:当时身价高于碧克馥的明星妻子诺尔玛·塔拉马奇,诺尔玛的妹妹演员康斯坦丝·塔拉马奇和她的导演、明星丈夫巴斯特·基顿。

在此期间卓别林还反对了联艺与米高梅合并的要求。

期间,联艺曾有一段时期,已经濒临破产,不过后来两个律师出身的制片人亚瑟·科尔姆和罗伯特·本杰明挽救了联艺的命运,创造了它在五、六十年代的奇迹与辉煌。

1951年,科尔姆和本杰明找到碧克馥和卓别林,向他们提出一个有些疯狂的请求:他们希望托管碧克馥和卓别林的股份,期限为十年,如果在他们经营的前三年中,联艺有任何一年是获利的,科尔姆-本杰明团队将被允许以象征性的每股一美元价格(约八千美元),购买公司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碧克馥认为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不如放手一搏,欣然同意。卓别林最初持反对意见,但他当时私人官司缠身,又受到非美活动委员会调查,尚且无暇自保。最终,次年卓别林在欧洲首映《舞台生涯》时被美国政府取消返美资格,他才被迫彻底放手。

截至1951年底,短短几个月内,联艺共发行电影四十五部,不可思议地纯盈利313000美元。

科尔姆-本杰明团队与碧克馥、卓别林的协议相当于即时生效,他们顺利地成为了联艺的合伙人。

至此联艺迎来的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到了五十年代的时候才在各大金融机构的心目中,联艺的形象发生了转变,逐渐被塑造为一家理性经营的发行公司——它历史上的混乱一页已经翻过去了。

到了1955年2月,卓别林将他总值110万美元的股份全部转卖给科尔姆和本杰明。次年,也就是1956年,伴随联艺的成功,碧克馥认为自己也可以优雅地全身而退了,她卖掉属于自己的25股份,带走了300万美元。科尔姆和本杰明成为联艺唯一的主人,不久之后,联艺正式上市,成为一家股份制公司。

1967年,到达巅峰的联艺已成为美国电影工业中最为成功的一家公司,名利双收的科尔姆和本杰明决定将联艺卖给保险业巨头泛美公司。

当资本参与到电影公司的经营中去的时候,也注定了曾经辉煌的联艺再次迎来了自己的衰败期。

泛美收购联艺以后,立即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迅速转变为一家多种经营的公司,延伸至大众休闲产业,收购了一系列连锁餐馆、旅馆、保龄球馆和服务站。

卖保险有一套,拍电影却缺乏经验的泛美领导班子急于证明在他们领导之下,联艺同样能够制作高水准影片。他们为导演迈克尔·奇米诺的心血计划、大成本西部片《天堂之门》开了绿灯。

后面的结果大家就都知道了,《天堂之门》把联艺坑的是欲仙欲死。

吴见夜讲述完联艺的历史以后,台下的学生,陷入了沉思。

“电影制片厂的未来,不仅要和当时的制度周旋,同时随着国家的发展,资本市场早晚会进入华夏电影业,到时候各位所在的制片厂应该何去何从,就是大家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吴见夜的话也落音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