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拜拜九叔 > 第0065章:上元灯节

拜拜九叔 第0065章:上元灯节

作者:自由无敌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8 01:13:52 来源:258中文

真正出行时,张子颂才发现,其实苏家还是有下人的。只不过是年龄比较大了,一个唤作任采莲,六十来岁,负责看管苏迈。年轻时服侍过苏轼的母亲程夫人,后来又担任苏轼和他姐姐苏八娘的乳母。另外一个唤作杨金蝉,正儿八经的保姆,不过也是六十来岁了,在苏家呆了三十几年,现在负责照顾怀孕的史氏。

两人均是垂垂老矣,只怕也干不了什么重活了。

张子颂不知其中原委,不免就有些疑惑。待众人上了马车之后,他与苏轼同车,这才问道:“先生,怎么不请两个年青一点的下人?”

“嗯?”苏轼转过头来,“我哪有银子请下人?”

“刚才不是有两个么……?”

“你说乳母和杨嫂?她两可不是下人啊。”苏轼竟然一脸歉意,“乳母二人,为我苏家辛苦三十余年了,连子嗣都没有。我和弟弟早已认定她两就是长辈,将来会为她两送终的。生有以养之,不必其子也;死有以葬之,不必其里也。”

“先生一家,忠仆厚主,学生佩服。”

“这有什么好佩服的。人待我以诚,我以诚待之,以心换心罢了。其实,你家两个下人也不错啊。小丫头机灵,小胖子忠诚,均是不可多得。”

“呃……,其实他两也不算是下人。是弟弟妹妹呢。”

“如此最好。哈哈……”

说完之后,两人相视一笑,彼此相知。

而车马沿着西大街,也终于靠近了御街。前方已经人潮涌动,数十万汴京城民正沿着御街缓缓向北,往宣德楼而去。

车马肯定是上不了御街了,众人只得下来。

随后苏轼询问了弟妹史氏几句,见其状态不错,这才带着众人踏上御街。杨金蝉负责搀扶史氏。洛洛与任采莲则一左一右牵着苏迈。图图最是懂事,只管带着银子跟在师母屁股后,见啥买啥。张子颂自然负责陪同先生。

唯有道士,背着把剑,一脸生人勿近的样子。

几人踏上御街,便已淹没在人流之中,四周接踵摩肩,如蚁群向北。

而一旦跨过内城的‘朱雀门’,上元灯节便终于展示出了它的风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自不必说,最引人注目的自然还是花灯。数十万盏花灯犹如星河,把个汴京照得亮如白昼。灯节之名,果然名不虚传。

尤其,前行数百米后,各种杂耍表演也出现了。

汴京城现出了它的人文底蕴,诗词弹唱、歌舞百戏目不暇接。尤其,还有很多奇术表演。有人击丸蹴踘,踏索上竿,有人用头倒立,慢悠悠的吃着冷饭。苏轼介绍说这叫‘赵野人’,节目名字是‘倒吃冷淘’。

另外还有吞铁剑、吐五色水、烧炼药方、烧泥丸子。更有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其余卖药,卖卦、沙书地谜等也算是奇巧百端,耳目一新。但最夸张的却是,竟然还有人练出了‘药法傀儡’。

一时间,围观者众、呼声四起。

就连经历过‘黄金周’的张子颂,也是瞠目结舌、赞叹不已:

“西凉是个小地方哇。”

而最兴奋的人,恐怕就要数苏迈了。自从八岁跟着先生回川,为爷爷苏洵守孝,直到去年才回来。记忆中的‘汴京花灯’早已忘得干干净净。十一二岁的年纪,正是好奇心重的时候,他拉着洛洛就往前跑:

“姐姐快看,前面有灯山!”

洛洛无奈跟着,还差点被拉了一个趔趄。

最后只能一边跑,一边丢下话来,“少爷,我们前面等你。”

随后,一大一下两个身影,很快就淹没在了在人群之中。张子颂顿时有些担心,但先生却一脸开怀。自前妻王佛去世后,儿子少有如此童真,是以先生反倒是安慰起张子颂来:“汴京治安好,子颂莫急。”

“学生不急,就怕到时候不好找人。”

“嗯,是个问题。”苏轼点头,“待会儿遇见,提醒他两便是。”

几人赶紧也跟上,前方还真的是出现了一座‘灯山’。不过灯山之前,率先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个彩结金书的大牌,上书:

“熙宁与民同乐!”

几个字如笔走龙蛇,显然出自名家之手。

而灯山则位于宣德楼前百十来丈处,数十丈高、挂有花灯万盏。远看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端的是如影如幻,好似蓬莱仙岛。灯山的左右还有文殊、普贤法相,坐在狮子白象之上,手指处冒出五道流水。细看之下,竟然是用辘轳绞水弄上灯山顶端,并用木柜贮存,再逐渐放下,看起来像瀑布一般。

张子颂便一脸感叹:“宋人还真会玩。”

而灯山四周,自然是早就围满了人,一个个笑逐颜开、指指点点。

只是,却没有看见苏迈与洛洛二人。

几人只得绕过灯山,向宣德楼挤去。此刻街道两边,已有兵士站岗。不过倒也没有阻拦众人,只是维持秩序。而这一段的街道上,还用荆棘围绕,谓之‘棘盆’。里面竖着一些十来丈高的竹竿,挂着彩纸糊成的戏曲人物,随风飘动、宛若飞仙。旁边还有所谓的‘乐棚’,正演奏的欢快的乐曲。

乐棚后便是宣德楼了,黄缘帘中,有‘御座’矗立。

神宗携带妃嫔,坐于其间。

三公主也赫然在列,眼神望向人群,似在搜寻着什么。

可惜,她却无法看到张子颂。

人太多了。

张子颂等人也不可能再靠近宣德楼了。安全起见‘宣德楼横街’与宣德楼之间,是不允许百姓靠近的。毕竟,大宋朝的‘神臂弩’,射程还是很远的。若有人再装上‘床子弩’,只怕神仙都救不了皇帝。

不过好在,几人终于是看见了苏迈和洛洛。

两人竟然围在一处小摊前,一人捧着一个小碗,大肆吃着煎夹子。

张子颂终于舒了口气,随后他便辞别苏轼:“先生,王驸马托我给人送点东西,就在‘潘楼街’附近,学生一刻钟便回。”

“去吧。”苏轼点了点头,“回来后去灯山汇合。”

“好。”张子颂揖手而去。

苏轼则来到了苏迈两人身边,“迈儿,人太多,跟紧我们别走散了。”

“孩儿遵命。”苏迈放下煎夹子,拉着洛洛跟上。

苏轼几人回到灯山附近,看起花灯、杂耍来。道士有些不合群,便是双手抱胸,一个人站在边上有些不合时宜。毕竟道士只与图图、洛洛熟悉。但是图图跟着王闰之去绸缎铺了,洛洛又被苏迈拉去猜灯谜了。苏轼便感到有些歉意,随后吩咐杨金蝉和任采莲道:“乳娘、杨嫂,你们照顾好弟妹。”

说完之后,苏轼便拉起道士,“林道友,咱去大相国寺看法会吧?”

“先生不是道家之人么?”道士有些不太愿意。

“道家、佛家,都是出家,哪有那么多忌讳。”苏轼一脸笑意,拉着道士向南走去,“和尚们如果不好色,还是挺有意思的。走吧。”

“夫人她们怎么办?”

“不妨事的。子颂很快就回来。”

眼见先生推崇佛家,道士便也放下成见。只是两人都忽略了一件事情,灯山下只剩老幼孕妇,万一遇到歹人怎么办?

然后,苏迈史氏等人,就真的遇见歹人了……

..

...

---------------

ps,关于苏轼家的下人,参见《苏轼全集.文集卷十五.墓志铭》。其实先生一生,很少给人写传或墓志铭。但却为了两个下人,不吝笔墨。尤其读到‘生有以养之,不必其子也。’毛驴很是感动。先生高义!

另外还有一篇墓志铭,是先生写给侍妾王朝云的,其中‘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更是把毛驴感动得红了眼。但却发现这只是一句偈语。毛驴还以为先生把自己比作佛陀,王超云是庙宇,是他的归属呢。也算是闹了一个笑话。不过,毛驴却始终认为,先生确有此意。谁叫那个‘瞻’和‘依’如此巧合呢,毛驴是绝对不会承认语文没学好的。嘿嘿……

毛驴揖手,拜请收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