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花千骨之三世情缘缘 > 第148章 人选

花千骨之三世情缘缘 第148章 人选

作者:上官芊月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2:58:15 来源:258中文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杜中宵进了天章阁,行礼如仪,赵祯吩咐赐座。

坐下来,赵祯道:“与契丹的战事已经结束,一切都如太尉所料。契丹让出朔州和德州,以及白水泺和九十九泉。四地从三个方向围住大同府,以后若有战事,本朝已占先机。”

杜中宵捧笏:“赖陛下指挥得力,契丹无法可想。”

赵祯微笑,道:“前方战事结束,接下来,应该军改了。之前你曾数次奏报,我派人依着你奏报的内容,画了图出来,挂在这里。你且过来看。”

杜中宵起身,随着赵祯到了屏风后边。抬头一望,就见两边挂了巨幅纸张,一边是枢密院,一边是三衙。每个衙门下面,依着杜中宵的奏报,分门别类,列出了各个衙门。

以前给赵祯讲军事知识的时候,杜中宵曾把河曲路大军,依着这个格式,绘成表格进呈。赵祯学会了这个办法,专门找人,把枢密院和三衙都画了出来。由上到下,像一棵大树一样,分门别类看得特别清楚。下面分几个功能,有多少衙门,衙门多少人,一直画到了最下面。

对于军改,杜中宵本来只有个大概。这些日子,赵祯一再催促,下面只能不断细化。杜中宵与枢密院的同僚一起,细到了下面分支,以及人员编制。现在大的框架已经齐全,只等向里面添人就是。

指着三衙,赵祯道:“依太尉所奏,三衙该管军政、动员和军法,依然是三个衙门。不过再是三衙分立,就不合适了。我欲如枢密院般,设几位帅臣,太尉以为如何?”

杜中宵捧笏:“陛下说的是。只是现在,没有合适人选。”

赵祯微微点了点头,过了一会,道:“可以先从枢密院和各帅司,选几个人坐镇。枢密副使富弼在河曲路数年,习知军事,太尉以为他到三衙坐镇如何?”

杜中宵想了想,摇头道:“富弼是文臣,坐镇三衙,只怕军中将领不服。

阅读提示:系统检查到无法加载当前章节的下一页内容,请单击屏幕中间,点击右下角或者右上角找到“关闭畅读”按纽即可阅读完整小说内容。

依着传统,三衙向来是用武将,若改了规矩,许多事情就不好办了。”

改革之后的三衙,是军中武将的前程,帅臣类比宰执。如果再被文臣占据,必然遭到非议。枢密院可以文武兼用,三衙可是不行,不然将领的前途成问题。

赵祯沉默一会,问杜中宵:“太尉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杜中宵摇头:“回陛下,现在确实没有合适的人。统领三衙为诸将之尊,军中的将领,实在难当此任。臣以为,初时不设三衙之长,命各司直接听命于陛下,更合适些。”

赵祯看了看杜中宵,一时间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壁上的挂图。

虽然打了几仗,可作战的帅臣,是杜中宵和富弼,最后一次是河东路的庞籍。惟一灭党项的主帅狄青,已经证明了对军改有不同意见,也不合适。现在军中的武将,确实没有合适的人物,来做此职。

由于三衙只掌军政,军队的统合指挥在枢密院,这个职位不似以前要害。换句话说,统兵官的军权已经被分离,特别是战时指挥权,到了枢密院手中,想作乱也不可能。这个职位的权力当然很大,可以说不下于宰执,只是军中将领,没有必要有经验,并没有合适。

过了好久,赵祯叹了口气:“以前只觉官多,到了真正用时,才知朝中人才之少。”

杜中宵道:“军改是前所未有之事,大家都没经历过,也不知道哪个能用,哪个不能用。还是等上几年,诸事顺利了后,才可以找到合适的人选。”

赵祯点了点头:“那便如此吧,此职位暂时虚置,以待来人。——下面三司,太尉以为,何人可以胜任?特别军政,必须对军中事务熟悉才行。”

杜中宵捧笏:“臣以为,杨文广在军中多年,久历军功,事务精熟,可以管军政。”

赵祯并没有觉得意外,点了点头:“杨文广将门之后,年轻时沉沦

阅读提示:系统检查到无法加载当前章节的下一页内容,请单击屏幕中间,点击右下角或者右上角找到“关闭畅读”按纽即可阅读完整小说内容。

沦下僚,熟知军中情事。又随太尉在随州数年,对于新的军中事务应该也熟悉。这几年在河曲路,多立军功,是合适人选。”

说到这里,赵祯又道:“依太尉看来,这几位管三衙事务的将领,还是如以前的三衙管军如何?三位正职,便如三帅。其余副职,可以参照都虞候。”

杜中宵道:“三衙管军中日常政务,礼遇不可低了。不过三司之中,军政重于其余两司,礼遇应该再高一些为是。三衙主官,以后就应比于二府,不可低于宰执。”

赵祯想了一会,笑道:“太尉说的是。以后的三衙,权位至重,是应隆礼以待之。”

能够给予三衙更高的礼遇,不只是因为权位至重,而是因为他们没有了军队的指挥权。没有了指挥权,就无法威胁皇权,消除了皇帝隐患。此时给予更高的地位,也就顺理成章。

看着墙上挂图,赵祯道:“军政用杨文广,管全军动员的又该用谁?”

杜中宵捧笏:“此事不只与军中有关,也与地方有关,臣心中实在没有合适人选。”

赵祯道:“既是如此,便由朝臣举荐吧。此职最好文武俱全,对于地方事务熟悉最好,应该用做过地方主官的将领才是。还要熟悉吏事,不要被吏人所欺。”

说完,又问道:“那军中管军法的人呢?此职重要,不可轻许人。”

杜中宵道:“军法便如朝中的御史,监察之责,此职只能决于人主,臣不敢问。”

赵祯点了点头,便没有多说。这一年来,杜中宵为人稳重,做事仔细,赵祯已经熟悉。军法虽然归于三衙,却又有一定的独立性,人选应该由皇帝决定。赵祯对于朝中的御史台谏极为重视,严禁宰执推荐台谏人选。军中管军法的官员当然也要自己决定,不然无法有效掌控军队。

今夜只是大略问一问杜中宵的态度,说过了三衙的主官,赵祯便就走

阅读提示:系统检查到无法加载当前章节的下一页内容,请单击屏幕中间,点击右下角或者右上角找到“关闭畅读”按纽即可阅读完整小说内容。

走到了另一边。

看着墙上的挂图,赵祯道:“枢密院管军令、情报、后勤、赏功,此是太尉的管下,不知要用些什么人?朝中官员,可有合适的?”

杜中宵捧笏道:“管理军令的,必须对军中熟悉,而且最好做过帅臣。臣心中有两个人,一个是新回京的赵滋,还有一个是在河曲路的刘几,不知用哪一位合适。管后勤的官员,臣在边路数年时间,一直都是李复圭管军中钱粮,最是合适。其余官员,就没有合适的人选了。”

赵祯道:“刘几一军,是去年在天都山才分出来,这一年来听说管得甚好。如果用他,河曲路大军就弱了,还是用赵滋吧。”

杜中宵急忙捧笏称是。

赵祯又道:“李复圭是名臣之后,多年管河曲路钱粮,一切自有章程,可以回京做此事。至于管赏功的官员,太尉以为石全彬如何?”

杜中宵忙道:“陛下,臣以为,枢密院最好不用内臣。”

Ps:书友们我是作者安化军,近期由于很多读者反馈找不到读书入口,现良心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几乎能找到网上所有的书,详情请花半分钟时间关注微信公众号"找书神器"(微信右上角点" "号->添加朋友->选择"公众号")->输入:"" 搜索并添加公众号,然后按提示操作即可,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赵祯一愣,不过没有再问,只是道:“既是如此,那就别选官员。”

两府这种地方,怎么能够用内臣呢。不管石全彬合不合适,杜中宵都要反对。开了此例,以后会有无穷麻烦,宫中有权有势的宦官,可不只有一个石全彬。

赵祯知道石全彬跟杜中宵的关系很好,见杜中宵反对,就知道单纯是反对用内臣。两府是朝廷的中枢,杜中宵这种态度,并不令人意外。

过了一会,赵祯指着最后一个位置:“枢密院中管情报的官员,又该用谁?”

杜中宵捧笏:“管情报的,主要是周边各**情,还有军中事务。此人最好由陛下来定,他所掌的情报,不只是朝臣知道,陛下也要知道。”

本章节内容由 手打更新

赵祯点了点头:“既是如此,那就用李璋吧。他在军中多年,虽然不曾作战,没有军功,但做事仔细,最适宜掌机密。如此安排,枢密院就无虑了。”

一秒记住域名:""

阅读提示:系统检查到无法加载当前章节的下一页内容,请单击屏幕中间,点击右下角或者右上角找到“关闭畅读”按纽即可阅读完整小说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