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花千骨之三世情缘缘 > 第146章 遇仙楼重聚

花千骨之三世情缘缘 第146章 遇仙楼重聚

作者:上官芊月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2:58:15 来源:258中文

遇仙楼,赵滋一进阁子,见到杜中宵和韩琦已经坐在那里,喜道:“太尉,相公,许多时不见,两位还是风神俊朗,一如当时。在边缰数年,此次入京,当真是恍如隔世一般。”

杜中宵吩咐落座,对他道:“这些年来,数次战事,你都没有拉下,立了军功无数。说起来,现在天下将领,真再没有一个人比你军功更多。此次回京,必有重要。”

赵滋连道不敢,笑道:“也是我运气好。太尉在随州练兵的时候,我便跟着。后来在河曲路,又刚好是我在居延,又去西域走了一圈。正是在西域,又随着韩相公从河西路打回来,天大运气!”

杜中宵和韩琦一起笑。到现在,赵滋应该说是宋军的将领中,对于新式军队新式战法最熟悉的官员了,从救唐龙镇,一直打到西域,又从西域打了回来。此次赵滋全军调回京城,便就是因为如此,要把他所辖的定西军全部拆散,与其他禁军混编,加快整训速度。

除了赵滋所部回京城,在河曲路的杨广所部,也会大量更换将领。这两军都是杜中宵随州练兵的老底子,军中将领,许多都是在唐龙镇时,由假摄官直升上来。经过了这么多年,他们经验有了,军功也足够,会被分散编入整训后的禁军中。

上次整训,由于要照顾原有禁军将领的情绪,河曲路回来的将领,大多在军中待不下去。最后大部分到了军校,还有一部分闲置,日子过得并不愉快。此次不一样了,经过了党项战事,朝中从皇帝到大臣都明白,不完全整训禁军,就不能适应新的战法。此次整训,就以河曲路的兵马为主体。

聊了没多久,杨广和窦舜卿、姚守信一起进来,向杜中宵和韩琦行礼。

今天是杜中宵做主人,韩琦和包拯做陪,为河曲路回来的将领接风。除了杨广和赵滋,还有刚刚回到京城的李复圭,都是随州旧人。

不多时,十三郎和李复圭到来,一时间更加热闹。

包拯最后才到,向杜中宵和韩琦拱手:“衙门里有点时间,来得晚了,莫怪。”

落座之后,杜中宵唤过小厮,让他上酒菜来。

不多时,酒菜上来。杜中宵举起酒杯道:“当年我们去救唐龙镇,开拓河曲路,韩相公恰是那时候的河东路经略使。眨眼间数年过去了,今日京城再聚,实在难得。且饮一杯!”

饮过了酒,韩琦道:“当时我在并州,突然传来消息,说是杜太尉在唐龙镇,一战就击退了耶律重元,当时大吃一惊。契丹一向狂妄,没想到杜太尉竟然如此厉害。结果不几日后,又传来消息,在唐龙镇竟然击毙了契丹国主。当时我心中惊骇,实在难以名状。”

众人听了一起大笑。纷纷说起当年的事,一时间热闹非常。

在随州的时候,没有人认为自己是天下强军,到底什么样的实力,大家也不清楚。等到了唐龙镇连立战功,一时间信心爆棚,只觉得三万兵,走遍天下也不怕。那时候心气之高,天下不放在眼里。接着天拓河曲路,战党项,更加不放在眼里。直到禁军整训,营田厢军被打散,那股心气再也提不起来了。

说了一会闲话,杜中宵道:“此次朝廷召你们回来,是要整训禁军。这次与上次不同,禁军凡是不合适的将领士卒,一律裁汰。全部禁军,依照新的规矩,完成整编。赵滋的定西军,朝廷已经定了,全部打散,与京城禁军混编。还有杨广所部,许多将领也要抽调回京城,作为军中基干。”

杨广道:“我们都是太尉在随州时带出来的,如果以我们两军为主,岂不惹人闲话?”

杜中宵道:“说些闲话怕什么,又不会少掉一块肉。不过,重编军队的事情,我就不多参与了,想必许多事情要依靠你们。此次全军整训,具体细节我不会参与,你们不必担心。”

韩琦道:“不只是全军整训,还要枢密院和三衙,要一起改过。以后枢密院管军令,三衙或许不一定还叫三衙,管军政。诸多事务繁杂,杜太尉的心思,要放在那些事情上。至于禁军整训,就要你们这些前线回来的将领来做了。”

赵滋摇了摇头:“我们只会领军打仗,这些事情,如何做得来?”

李复圭道:“怎么做不来?当时在随州的时候,太尉怎么练的兵,现在你们学着练就是。”

赵滋道:“当时营田务许多产业,我们钱粮不愁。再者说,那时候大家一起学,学好的就留在了军中,学不好的就回营田务。全军整训,怎么可能如此!”

杜中宵咳嗽一声,道:“放宽心,要不会全部交给你们。这些年,京城军校教了这么久,也有少官员学了不少东西,会与你们一起。禁军整训,与随州练兵当然不同。不过,军校已经有了自己的办法,只要稍加改吉,就可以了。你们在前线,作战最多,对军中的事情也知道得最多,用心就是。”

赵滋点了点头,突然向前凑了凑,对杜中宵道:“太尉,这事您真不管了?”

杜中宵道:“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整训禁军真不参与了。现在河曲路和天山南北,一共有二十五万大军,将领尽够用了。最关键的,只要用心,就能做好。”

赵滋看了看杨广,两人还是不相信,这种大事杜中宵不参与,怎么做得好。从随州起,河曲路的大军是杜中宵一手练出来的,其他人想做还不容易。

杜中宵摇了摇头,举起酒杯劝酒。宋军以河曲路军队为模板,大量使用河曲路的将领,自己已经不适合再参与军队事务。这次整训,大量将领都是由赵祯决定,根本不是枢密院做得了主。杜中宵回到京城后,给赵祯和大臣讲了大半年的军事知识,皇帝再不是从前的见识。

枢密院和三衙军政军令分离,再加上后勤独立,人事权和财权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只要朝中不出大的乱子,将领根本就没有造反的机会。杜中宵是练新军的人,有些不一样,具体事务就不参与了。很多以前必须要杜中宵做决定的事情,现在已经转到了赵祯手中。杜中宵清楚自己的地位,不做超出自己身份的事情,是此次整训成功的基础。杜中宵做不到,皇帝就不放心,还会半途而废。

赵滋和杨广两人多年在外,对于朝中事务不熟,一听说杜中宵不再军中整训,一时有些手足无措。

包拯道:“朝中军权,除了圣上,不能掌于一人之手,此是人之常情。再者,太尉本是官,只因军中无将帅,才不得不掌军而已。以后禁军整训完了,太尉可以为相,何必再管军中事情。”

赵滋道:“中丞说得好轻松。若不是太尉,我们能打这么多胜仗?十年前,党项叛乱,朝中没一个人有办法。到了去年,一战而灭,多么轻松!”

包拯笑着摇了摇头:“可去年灭党项,太尉并没有参与。说到底,太尉已经把兵练成,朝廷也知道了一军主帅,要能够做什么。以后这些事情自有人去做,不必事事都要劳烦太尉。”

韩琦道:“中丞这话说得在理。杜太尉对朝廷最大的功劳,就是让禁军脱胎换骨,不再是从前的样子了。去年灭了党项,今年又胜了契丹,早已不同于往日。”

赵滋想了想,点点头:“说的也有些道理。罢了,这种朝中大事,还是听朝廷吩咐好了。”

杜中宵道:“这句话说得对,听朝廷吩咐就好了,自己不要想得太多。你们多年在边疆为将,朝中的事情不熟,只要做好本分就好。”

赵滋和杨广一起拱手称是。

两人刚从边疆回来,朝中的事情不熟。对他们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依照杜中宵军令行事,已经成了习惯。此次回来,要改一改,以后依靠朝令行事。

饮了几杯酒,杜中宵转头看着窗外。窗外行人如织,州桥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常。其实自己并不是多么有军事才能的人,许多事情,只是依照记忆而做。自己的成功,与其说是个人的能力,不如说是时代的原因。对于国家来说,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能做的事情并不多。与其掌握军权,不如立下制度,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情。制度和化,才会长远地影响世界。

现在禁军,对杜中宵来说,只是自己预想中的许多制度还没有落实,需要自己继续做完。新的知识和新的制度,自己也不知道,需要实践去推动。自己再更多参与军事,其实已没大用。自己要做的,是让新的制度落实下去,让新的化建立起来,而不是具体事务。

自己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太多,剩下的,更多的是让这种改变能够继续,而不会半路夭折。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展开,自己要给这个新的时代更多的动力,让人不能阻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