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彼岸沙塔 > 第0845章 最高指导性机构

彼岸沙塔 第0845章 最高指导性机构

作者:牧幽沙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1-20 12:20:55 来源:258中文

朝廷的大军如今正在北上,他们又在草原上不断地推进,占据,最后,消灭一切可能出现在自己世界里的敌人。

条件恶劣是肯定的,但是如今北方军政能够完全的养活他们,这也是之前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的,驸马爷梅殷提倡精兵简政,那就是手底下的都是精锐,至少他们的装备能够让他们独自面对可能来犯的敌人。

军功如今基本上都不够报,因为他们总是能够快速的打击到他们。

草原上的部落正在不断的收编自己的力量,至少他们不会在如今朝廷封为正盛的时候对他们进行大规模的袭击。

在草原上那些草原部落的人能够通过动物的痕迹判断朝廷到底有多少人在附近游荡,毕竟朝廷所携带的粮食更多的是干粮,想要吃一顿肉,还得对草原上的动物下手。

皇帝对于他们这样的行动都是指导,但并不干涉军方如今的力量非常的强大,而且他更希望这些人能够在草原上更多的威慑敌人,进而把大明的国土向前推进。

想要长久的占据那一方地方,不仅仅需要军事上的威吓,还需要有真正的汉家百姓在那里生活,所以当安全性能能够得到保障之后,朝廷已经开始在向那里移民了。

移民其实非常的简单,毕竟有好多破落户,在加上之前在老家养不活自己的,如今去了那里可以得到一块土地耕种,3到5年之后那块土地就属于他,那么会有无数的人去那里。

要怎样才能让百姓更快的去异乡生活,那就是给他一块足够的土地,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还能够完全的掌控在自己,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给地主打工。

当然这样的说法不可能完全告诉其他人,至少不会广泛的流传下去,他们宣传的当然是更加正义的。

为了帝国,为了朝廷大业,每一个人都应该付出自己的力量做贡献,所以他们愿意去,至少站在朝廷大义方面他们应该去。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在如今朝廷的大量发展之中,百姓们也享受到了快速发展的福利,至少他们不会像之前一样每天只能累死累活的。

如今朝廷从外地运过来的那些种子,正在国内大批量的种植。

之前他们进行试点之后发现还是有不少的种类能够在国内生存的,所以对他们进行培养之后可以成为百姓的主食,不再像之前那样非要**细的大米才行。

工部尚书郑赐如今非常的忙碌,朝廷一纸诏令把他从前线的工事工地上招了回来,建文皇帝朱允炆召见了他。

“爱卿听懂了朕的意思吗?”

如今工部尚书郑赐,年纪越来越大,但是双眼却炯炯有神,脸上的皮肤也有些泛黄,这是长时间在外面奔波之后的感觉,毕竟跟其他人不一样,他还是在工地上饱经风霜的。

皇帝朱允炆在她的暖阁里接见了公布上述政策,然后次做,毕竟这一位上述如今常年奔波在外,可以说比其他的人身体都过于忙碌的多,所以年纪显得也有一些大。

但是朝廷对他的尊重却是愈发的多,毕竟百姓们也认可朝廷,在工部尚书郑赐的带领下,如今在全国各地修桥造路,甚至是将京师与其他的大城市连接在一起,光是这一份功绩就足够让他们尊敬。

百姓们是最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想法的,对于这些帮助过他们的人,他们一直都很尊敬甚至是对他们的景仰之情高于了朝廷的其他官员。

“陛下,您的意思是组建一所科学院?恕臣愚昧,还是未懂陛下您的意思?”

工部尚书郑赐这个时候心里其实是非常的震惊的,他一直以为朝廷是有什么大事才会这么急匆匆的把他找回来,但是如今看来皇帝似乎只是想组建一个部门而已。

况且对于皇帝的说法,他有些懂又有一些不懂,就算是他之前主持了工部学院的建设,这个时候也完全没有意识到皇帝的意思。

要是换了其他人,如果有后现代的背景的话,基本上一下子都能判断出建文皇帝朱允炆到底要做什么,毕竟与这些人相比后现代的知识已经非常的充分完善了,再加上这样一个部门在国内是很出名的。

“这是大致的想法,你可以先看看,不一定非要现在做,但是有一个大致的框架,你先看看,看完了咱们再说。”

建文皇帝朱允炆看着他将手里的报告给了他,这也是方中愈之前提出来的,当然也是经过幕僚深思熟虑的,那些人都会严格保密,现目前建文皇帝朱允炆是第二个看到完整稿件的人,如今工部尚书郑赐是第三个。

对于报告这样的字眼,工部尚书郑赐已经猜测到到底是出自谁手了,毕竟只有方中愈那样的人才会这样简洁的将所有的计划摆在明面上,而不是像他们一样总是会深思熟虑考虑自己该怎样用词,怎样造句,怎样把自己的意思表现的委婉,但是却又让其他人能够明白,这也是之前他们没有考虑到。

皇帝最开始还是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毕竟他还是希望整个国家有更多的人才能够帮助他处理好国事,甚至是推动整个帝国的发展,如今光靠武力光靠人力是不足以将一个文明延续下去的,这在无数的朝代都已经证明了,刚开始大家励精图治,当过上好日子之后就会颓废下来。

最后到了王朝末年,整个国家都崩溃了,百姓们揭竿而起,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这个过程。

对整个中原大地的百姓们是不公平的。

他们没有野心,没有享受到什么好东西。

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为其贪婪的野心和贪婪付出代价,这种代价就是生命,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存在,建文皇帝朱允炆,希望这个机构的出现能够改善整个帝国的发展前景。

在工部尚书郑赐正在查看那些报告的时候,皇帝也有着自己的打算,他也在做着自己的评估。

对于这些人来讲,有些事情不需要点的太透彻,只要稍微讲一下,他们基本上都能判断到底是什么情况,皇帝心里也非常清楚,这一切都是正常的。

工部尚书郑赐拿到那一封报告的时候,其实心里已经非常的震惊了,光看前几行字他都已经觉得这件事情要是能够做成的话,将会成为整个帝国最大的指路明灯。

上面清晰的写着帝国最高的文学性技术性指导机构。

不说别的光是最高的,也就意味着这个机构最后的成长一定会是让大家吃惊的,毕竟凡是冠上一个最字,都会让更多的人难以接受。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偏偏只要有人把这个第一第二挂在嘴上,那么就会引起轩然大波,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是不能够接受这样的东西的。

工部尚书郑赐正在慢慢的看,刚刚拿到手的报告,翻来覆去的看,心里也在对上面的提议和看法进行斟酌,甚至是思考出自己的套路,毕竟他是要站在朝廷的角度上和工部的角度上对这一份文件进行审核。

皇帝希望他能当这个领头人自然要得到彼此的共识,至少在很多方面不能引起两个人的分歧,或者说至少他们内部要统一,不能让其他人看笑话。

皇帝也没有去催促工部尚书郑赐就那样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

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讲,如今都有很好的默契,皇帝现在在更多的事情上是不干预,反而是能够将自己的意志更快速的传达下去,因为他给予了那些大臣更多的权利。

参加科举,卖与帝王家,这是当年他们的梦想。

他们付出努力不就是为了在更多的事情上有自己的话语权吗?如今他们做到了,通过多年的努力,寒窗苦读,最终一步一步走上如今这个位置。

越是到这个位置的人就越是珍惜权力,珍惜自己所获得的,所以想要打破现状当然是不容易的,可正是因为有更多的吸引力,才会让他们前赴后继的做这样的事情,谁不像自己还能更进一步呢。

议事长的职位还没有决绝出来,就是因为文臣之间分歧太大,武将知道自己不会走上那个位置,所以在这上面并不是很上心,至少目前不会去争夺这些。

皇帝现在提倡文武全才,就是说让更多的人既有文化知识,又能够对行军打仗有一定的掌握,所以在皇明军事学院内已经不区分文臣武将这样的概念了,至少他们不会这样,不过身上的标签会一直存在着,也是这个时代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当然可能一代两代之后十年20年能够改变现状,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两方面都做得非常的好。

越是在朝堂上翻云覆雨多年的人,就越是明白皇明军事学院所带来的改变,国子监当初只是作为一个国家的教育管理机构存在的,皇明军事学院,却是成为一所全国众所周知的学院。

如果皇明军事学院的院长由大臣们来担任的话,将会改变很多的事情。

不说别的,如果现在看不出来什么,可是十年20年这些人都会从底层慢慢的爬上高层,也就是说各个部门都会有他们的人,到那个时候,一个老师的名分就可以影响众多的人。

所幸这样的机会是不会给予他们的,毕竟皇帝会亲自把控那个位置,也就是说不管怎么说建文皇帝朱允炆都会成为皇明军事学院的院长,就算是以后他离开了皇位,那么下一任院长也只会是大明帝国的皇帝。

这个权利是不会放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的清楚这一件事情,所以皇明军事学院的院长在校规之中是第一条。

那就是只有皇帝才能成为皇明军事学院的院长。

建文皇帝朱允炆对这一切还是非常的有信心的,他知道至少目前不会出什么事情,如果在大明王朝数百年之后,皇帝不能够担任皇明军事学院的院长的话,也就意味着整个帝国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时候,那个时候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或者说其他的大臣又出现了什么更加强有力的措施来限制了整个黄泉,那么这一切就更加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所以他并不担心以后的事情,现在他只要能够管住现在,然后往后推50年到100年就可以了。

政策是人制定的,那么自然需要有人来执行,当执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就会有人希望改变皇帝,很清楚这样的道理,所以他只希望自己制定的政策能够延续下去,至于能延续多久,那么要依靠子孙自己的能力,子孙自有子孙福,他不会在此横加干涉,也没有能力去干涉。

越是这样慎重,其他人也就越不敢放肆,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会触碰到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底线,也就是说也许自己做不了什么事情,最后却把命丢掉,这就是建文皇帝朱允炆,保持着神秘的重要性,大家越是感觉到他平易近人,就越是害怕风雨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在这个时代是悲哀,但也是幸福,因为他们不必去担心喜怒无常,只用担心不触碰底线就可以了。

整个大殿里都非常的安静,两个人都在默默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工部尚书郑赐看着这份报告,越看越觉得很有搞头,至少心里是越舒服,他知道,如果自己真的成为了这件事情的推动人,那么青史留名,一定会有他,比之前更加荣耀。

但这个时候他不能表现的太过兴奋,毕竟做这件事情是有风险的,而且什么时候能够做出成绩来,谁也不能确定,他只能希望自己能够顺利一些。

大明如今的法律越来越健全,所以做这件事情可能并没有太大的难度,难度主要在什么时候才能称之上有真正的成绩,所以他得思考一番,到底怎样做才能完成皇帝所下派的任务,怎样做才能让自己能够更好的成为这件事情的主导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