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彼岸沙塔 > 第0822章 堡垒从内部攻破

彼岸沙塔 第0822章 堡垒从内部攻破

作者:牧幽沙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1-20 12:20:55 来源:258中文

有些事就是在暗中发生了,但是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所以太多的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讲根本就不是事情,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参与的资格。

这样的话说出来似乎有些伤人,可这就是事实,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现在所经历的一切就是这样的,朝廷不会允许更多的人知晓更高的战略方向,但是却可以通过他们操作来影响这些人的生活。

天文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把大明天下朱家天下传承下去的朝廷朝廷官员,是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努力获得权力,然后帮助天子治理好天下。

如今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最好的时代是因为朝廷现在政策分离,很多事情都开始讲道理,甚至是让老百姓们都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对于官员们来说,他们也能够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走上更高的位置,而不是像之前一样被别人打压,没有关系,被别人挤掉名额,可是最坏的时代也恰恰是因为这些,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去做一些事情,但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没有办法掌控。

朝廷不会留下那些不干事的人,也不会留下那些光靠关系不做事的人,所以这就逼迫着很多人去做事去学习,可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勤劳的去做某些事情,他们也许就愿意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做一个蛀虫。

没办法逼,可舆论还是能够引导,百姓们自然是不希望这样的人存在,毕竟朝廷的税收还是养活着这些人了。

惩罚一个人最好的方式不是杀了他,而是,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提到他的时候总是会骂一句坏人。

这样的情况不多,但并不是没有,就好比当初建文皇帝朱允文和燕王朱棣打仗的时候,曾经对于燕王朱棣的身份的怀疑,那个时候百姓们可还是愿意讨论的,甚至是相信了朝廷所做的一切这样的事情,后来其实已经没有多少人提起过了,毕竟燕王朱棣已经离开了大明国境,前往大明南洲。

有些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朝廷不会刻意的去提起,甚至是说抨击都不会有,这跟以前是不一样的,毕竟朝廷还是会顾及到自己的颜面,大臣们也会顾及到自己的身后事,如果这个时候对别人太过苛刻,以后要是自己不在位了,是不是也会迎来相同的打击呢?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个胆量去挑战的,毕竟大家都是一大家子人,身后还有儿子孙子。

这样搞的话,不管是对谁都不是一件好事,这才是他们看重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和守护的东西,不可能完全忽略掉,这些东西,人都是这样的,朝廷官员们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有些暗地里的规则是不会去触碰的,就算是有什么问题,他们也会留一些可以让后去让步的道路。

这才是真正的大明朝廷,他们可以很死板又可以很活泼,总之在很多事情上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

之前的朝堂就像是一潭死水,不管怎么做都是在死水潭里蹦哒,如今朝堂有着更多的事情要去做,更多的人也知道他们所要担任的责任是什么,所以如今看来很多事情都变得比之前要好做得多。

大家更像是陷入了一种平衡,那就是有人在做,有人不愿意做。

朝中的官员们还在为谁去做那个议事长而争执,这一点是他们在众多事情中没有达成一致的。

到底是各部尚书轮流来还是选择一人担当一个3到5年的任期,谁都不愿意放下口来,毕竟谁都想高人一等。

就算是如今太祖高皇帝的旨意依然还在发挥的效力,丞相之职是不可能设置的,可是如果真的能够在那个位置上平衡各方政治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吧,这对于文臣来说是一个诱惑。

之前这样的情况一直都存在,朝堂这样的风声也一直都有,大家心里都有着各自的想法,如今已经正式公布了,自然让他们有更多的想法,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借此来做更多的事情。

也许现在对于那些低品级的官员来说,他们还做不到那个位置,可是五年后十年后谁又说得准呢,如今朝廷虽然说不再像之前那么严格的依靠关系了,可只要有能力还是有可能上的呀,所以他们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支持这项政策完全落实下来的话,以后说不定这样的位置会落在自己身上了。

不管怎么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在这件事情上做与自己有关的事情。

大臣们的折子们,一个又一个的帝景的公众在分门别类之后,最后到了建文皇帝朱允文的玉案之上。

皇帝拿起一本折子看了看,扔下去,又拿了另外一本折子看了看。

心里头叹了一口气,看来方中愈真的是把这些人的心思都把握得透透的。

之前方中愈说有很多事情其实解决起来非常的容易,甚至可以说打破文臣团结一致的方法就是让他们选出一个头来。

之前她还觉得似乎有些夸大的一些作用,但是如今看来这项作用非常的大,因为上来的折子基本上都在陈述各自的理由,认为自己可以担当议事长,又或者是支持其中一种方式,总之拐弯抹角的就是在告诉皇帝议事长最终会落在谁谁头上。

在之前那些官员们可能会反对这样的政策,可是再仔细的弄懂一些调整之后,他们就会知道皇帝在这件事情上还是会起作用的,至少如果连议事长都没有办法平衡各方,甚至是起到一些劝阻的作用之后,皇帝还是会出面的,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希望这样的情况不要发生,也就是说依靠自己能把所有的事情处理好。

大家似乎都忽略了这样的事情,可对于更多的人来讲,如果能够把那个位置握在手上,忽略这些事情,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皇帝如今就已经没那么管事了。

对于文臣来讲,他们更希望的是皇帝能够表现得平庸一些,或者说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一些重大的决定,而不是在平常什么事情都要管。

这是他们一直追求的太祖高皇帝当初的做法,其实现在看来并不是太正确。

毕竟每一件事情都要管,就完全束缚住了官员的自主性,他们可以做很多事情,但为了考虑皇帝的想法,不得不深思熟虑,甚至是做出一些违背他们自己想法的事情。

当然也许违背自己想法的事情才是正确的,可世界上又有哪些事情会这么绝对绝对的正确和绝对的错误呢?既然没有,那么大家还得按照之前的事情一一来做。

建文皇帝朱允文打算再等等,虽然这些大臣们一个个都说的天花乱坠,可他还是不想太早的把这件事情决定下去,毕竟牵扯的实在是太多了,他还得再想想,虽然这件事情迟早是要解决的,可既然能够拖一天,那就再拖一天吧,如今这些人为了得到这个位置,肯定还会活动一番的,甚至是说在操场上处理事情也会更加的卖力,朝廷竟然能够用这样一个位置来让更多的人做更多的事,说明朝廷还是非常的有能力的。

建文皇帝朱允文就是这样打算的,他打算这些折子既不回复也不向外传出风声,总之大家就慢慢的猜着吧,谁猜中了,嗯,也没有赏赐。

皇帝的想法他们已经很久没有仔细的揣摩过了,毕竟忙碌的事情已经让他们不得不抓紧心思做更多手上的事情,连家里的情况都不再关注了。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出现这样的原因,皇帝一直希望大臣们能够做好自己手中的事情而不去牵扯到其他的,甚至是结党营私这样的行为,可是官员们也有着各自的想法,他们希望皇帝不要干涉,至少能够让他们自己的意愿能够更加贯彻的执行下去。

尊敬皇帝和掌握权力来讲,他们宁愿明着尊敬皇帝,暗地里掌握实权,这是每一个人的想法,毕竟除非学了整个摊子,否则的话,他们必须在有限的权力之下让自己过得更快活一些。

皇帝年纪越小对于臣子来说是越好的,这个时候他们掌控的权力就会更多,而皇帝年龄越大,恐怕他们就不太容易从皇帝的手中拿到权力了,建文皇帝朱允文以前是不太懂事,所以才会放松了警惕,出现了那么多的漏洞,后来年纪大了,对政事也有所了解了,所以进步的很快,如今他能够自己把手中的权力放下,是因为他知道,就算是他把权力放下了,依然还能够收回来,那是基于他对于整个大势的把握,还有一群愿意在他身边为他服务的人,包括锦衣卫的所有人。

对于方中愈的建议他都是一直选择听的,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军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如今北方大营内部一直都认为见过皇帝专门玩,才是能够掌控整支军队的人,他们也是一直这样宣传的,对于并不和大杜甫他们该怎样工作还是怎样工作,但更多的指挥权还是在皇帝手里。

虽说这样的情况其实是有些不太符合道理的,可大家知道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的促进整个朝堂的平衡,皇帝如果没有权力,手里没有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制衡助手下的大臣,也没有办法让天下事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各个部门如今都在扩张,手上的职能也越来越清晰,他们也需要更多的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力,这也是为什么办理学院成为了重中之重的事情,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学院,不但从各地的人才之中挑选出符合他们部门的人,这才是他们要做的事情。

朝堂如今已经非常的支持培养年轻人培养读书人的意见了,可是就算是他们愿意拨钱出来搭建学堂,教人读书,这也是需要时间的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大明帝国要想在这上面取得成就,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虽然全民教育是一个大的目标,可这样的目标只能喊喊而已,至少在目前朝廷还没有更多的能力去解决这些事情。

有些人能够成为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更多的是他能够用一件事情落到大多数的人,让那些人感觉到非常的不容易,至少让他们自己去做的时候是做不到的。

工部尚书郑赐就是这么一个人,现在没有哪一个部门的一把手向他一样常年在外奔波,甚至是亲自出现在建设的第一线。

这位朝廷的重臣如今不在今世里呆着,反而在京师以外的各个建筑工地带着他,一直都在盯着朝廷所援建的项目,虽然说很多项目是以地方浮现共同合作的,可他依然在那里盯着,因为他不想公布所承担的东西,让其他的部门挑出刺儿来削减他们的预算。

更何况是他知道这些东西有着更多的重要,不仅仅是连接四方,也是权力的流通道路,只有能够快速的让军队通过到达的地方,才是大明帝国权力的延伸。

越是明白道路和桥梁的重要性,他就越是要把这件事情坚持下去,纵然其他人不理解,他也不愿意去解释,当然身边的人还是要知道的,毕竟在公布还是要获取很多人的支持的,如果连这点支持都没办法做到,那他这工部尚书也是白做了。

毕竟是身在外面,所以对于朝廷的议事长一位,他还真是不太在乎,毕竟他要做的是实实在在的是,如果要把时间浪费在一个虚名之上,那是划不来的,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他这样想,可他能这样想,已经证明了他对于朝堂的态度和做事的态度,朝廷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皇帝朱允文知道这些消息的时候还是非常高兴的,至少太祖高皇帝留下的这些人还是有人愿意做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