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彼岸沙塔 > 第0030章 我儿不懂事

彼岸沙塔 第0030章 我儿不懂事

作者:牧幽沙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1-20 12:20:55 来源:258中文

应天皇城里,宫殿群立,金碧辉煌,在这奉天大殿上,还从未有人如此大声说话,或者说殿下在站的官员中,已经很久没有人看见过这样的场景了,一位翩翩少年,以白身指着朝上的尚书九卿骂,慷慨激昂,义愤填膺,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奇怪的是居然还有人很认可他的话,觉得他说的还很对,而且还不是一位两位,虽然他骂的人中也有自己一份。难道自己犯贱了,怎么听别人骂自己感觉自己还要鼓掌支持呢。

“黄先生,你口口声声说自己忠君爱国,保大明江山社稷而不悔,那不知先生,可还记得,先生所举削藩之策,促使燕逆借口起兵南下,祸害我大明天下近三年,无数百姓举家逃亡,死在逃亡的路上。不知先生可还记得,先生所荐之人,北伐葬送我大明儿郎50余万,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无数的父母失去他们的儿子,无数的妻儿失去他们的丈夫,父亲,不知这些黄先生又作何解释?先生励志保家卫国,却又造成如此后果,这就是先生所谓的保家卫国吗?

陛下,诸位先生,天下之大,不知凡几千里也,苍天之高,不知其几万丈也,在站诸公,可曾脚量大明之国土,可曾徒步下乡见黎民,可曾知稻茶之耕植,可曾知桑蚕之喂养,安能凭借个人之臆想,决天下万民之命运,若中愈为前方之将士,必不敢奋勇杀敌,焉知身后有飞来之箭?若中愈为应天府民,必不愿身在尔等治下,看如此腐儒败送我大明天下,如此不实不智,恕中愈难以为尊。

陛下明鉴,历史之车轮滚滚向前,翻遍明前各朝史书,未曾见不实不智之臣流传百世,未曾见开拓不足,守成不出之君,长享国祚,未曾见安享富贵醉生梦死之武将,位列臣庙,配享香火,由此看黄先生看似老成之言,便是天大的笑话。

如今,我大明正统危在旦夕,燕逆南下,不知我大明将士能抵挡何时?北元残军,磨刀霍霍,虎视眈眈,谁能知晓他们何时会扑上来咬掉这大明皇朝身上的一块肉,西北有帖木儿大军,看上了大明这富庶之地,是否也要分一杯羹?

诸位先生,不知多久未曾闻大明之外之信息,多久未曾下乡听民声,却在此大放厥词,以心中之陋见,妄图实现平天下之大业,可悲可叹,我太祖高皇帝之天下,必将败在尔等无知匹夫之手!”

方中愈说完,低头向建文帝一拜,不在言语,任由他们反驳。

“你大胆,竟敢在此大言不惭,巧舌如簧,污蔑我大明柱国,朝廷重臣。”

“你放肆,朝廷自有法度,朝廷诸公也是按大明律例办事,怎在你口中便是一文不值,懒政坏政。”

“中愈并非顶撞各位先生,但中愈身为陛下之子民,故直抒胸臆,望各位先生原谅。”中愈听完他们的怒骂,却也不生气,只是静静的说道。

“或许你有你的道理,但是你做的这些事,有违祖制,太祖高皇帝钦定士农工商,你样样都不沾,意欲何为?”黄子澄黄大人接了一句,指出中愈最大的短板。

“祖制?谈到祖制,草民有一言,不吐不快,望陛下恕草民无罪。”

“准,但说无妨。”

“其一,我大明立国三十四年,太祖高皇帝马上得天下后,思虑不能马上治天下,便带领群臣或循唐宋礼,或改创新制,无不想大明天下延绵万世,大明百姓安居乐业,然蒙元统治中原已近百年,中原诸多大礼大制或遭破坏,或已不知。孰能保证循唐宋之制皆为旧时之制,是否有助于我大明天下长治久安,是否有助于大明百姓安居乐业,谁能保证?

其二,太祖高皇帝制定的祖制是保我大明天下的,如今太祖高皇帝传下的天下都要没了,还固守这祖制有何用处,尔等腐儒,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吗?”方中愈,伸手摆了摆衣袖,一幅我就看不起你,你奈我何的样子。

“陛下,方家小儿,对太祖高皇帝不敬,言辞颇为激进,恕臣难以苟同,望陛下治他一个欺君之罪。”

“方先生,你的儿子,在这奉天大殿上说这些大逆不道之语,妄谈朝政,非议祖制,言语中冲撞我大明天子,无视我朝堂群臣,这些话难道是你教给他的,难道你,要造反不成?”

“茹大人,稍安勿躁,造反的大帽子也别扣得如此之快,吾儿之言,今日方听,细想也有道理,想必众位大人也有同感,小儿之言虽有离经叛道之嫌,却断无造反祸乱天下之意,我儿还小,不懂事,大人慎言,慎言。”

方孝孺一幅与我无关,兄台慎言的态度,心里却有些矛盾,上一次群臣如此激愤,还是李景隆兵败之后,众臣争论是否对其处置的时候,今日愈儿如此激进,顶撞群臣,不知是好是坏,况且还有数位大臣并没有参与讨论,不知是何态度。

天空很蓝,很蓝的那种,看得见少许的云彩,是这个时节少有的好天气,大明的老百姓们不知道在奉天大殿上有人为他们说了话,远在山东的四王爷朱棣也不知道已经有人盯上了他,正在努力从源头上掐灭他谋反成功的可能性,就算知道了他也不会意识到这个人对他的威胁,顶多一句黄口小儿,胡言乱语,狂妄自大,安能败孤?

中愈看着他们争论,也不掺合,之前自己就知道早晚会有这么一天,所以这些话也就做了思考,自己模糊的记忆中,还是有不少大臣对削藩和削藩的策略上是有不同意见的,只是黄子澄坚持先剪除小的,把燕王放在最后才形成了现在的局面,所以虽然他几乎骂了所有人,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骂的是知道策略是错的,却不指出来也不阻止的那帮人,还有就是不干实事,空拿俸禄的懒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