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我心自在 > 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

我心自在 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

作者:口袋空空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5-02 00:23:27 来源:258中文

眨眼之间时间来到了崇祯十年的八月,南四湖周边灾民们开垦的荒地中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即将成熟的小麦在热风的吹拂下形成了一片金黄色的麦浪。许多灾民放心不下,不顾天气炎热来到田边地头,用树枝杂草搭起各种窝棚,像看护着宝贝一样守着自家的庄稼,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憧憬之情。

虽然大部分田地都是生地,但由于得到了充足的浇灌和维护,加之天公作美,自播种直到现在也未发生洪涝之灾,庄稼的长势都非常的不错,在干热风的催熟下,大约再有几天左右小麦便会成熟了。看现在的情形,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将迎来一个好的收成,也会给灾民们带来更大的安全感。

虽然江北地区的农户都是种植冬小麦,但南四湖地区温润的气候却是冬、春小麦都能适宜种植。去年因为开荒时间过晚,冬小麦的种植期已经错过,于是灾民们在官府的帮助下,于三、四月交集时种上了春小麦。

“李先生,快进来趁热尝尝,这是小儿刚从湖中打捞的黑鱼,老汉我宰杀之后掏净内脏、刮了鱼鳞,用铁锅清水加上咸盐一炖,这鱼香味隔着十步也能闻到咧!哈哈哈!”

随着一声热情的招呼,穿着一身灰色布袍,正坐在一棵粗壮柳树下歇息的李邦华笑着慢慢起身,掸了掸身上的泥土,迈步向十余步外的一个农家小院走去,两名便装护卫紧紧跟在身后,一名身穿麻衣短打、年约六旬的老汉正笑呵呵地站在院门口迎候着。

李邦华自去年冬月奉旨来到济宁州巡视后,这大半年的时间内跑遍了济宁州的所有县乡,平日里都是身着便袍走街串户,深入到灾民和当地农户中进行寻访,以期能得到百姓们最真实的情况和反馈。

经过长时间的探寻,李邦华虽然也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但总体来讲,在鞭子和银子的双重作用下,这次规模浩大的灾民安置情况大体上非常的成功,一些细节问题虽然随处可见,但总体上却是瑕不掩瑜,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类似信阳州惨案的事例未再发生。

见此情景,李邦华不禁对皇帝制订的务实之策钦服不已,此策确实能够激励和约束官吏之心,最大限度的杜绝了以往朝廷下拨的赈灾钱粮被层层剥皮的恶行,使得救灾钱粮基本能够按实数发放到灾民们的手中。

李邦华从督察院带来的十余名御史也是分作两队,一明一暗的来回巡视几个州县,更别提还有那些锦衣卫煞星的经常过问。

御史们观察到的情形与李邦华看到的大致相同,由于朱由检制订了钱粮发放必须由锦衣卫、御史、户部官吏加上当地官吏共同现场监督的规定,就算有人想趁机上下其手也根本没有机会,所以贪渎现象几乎从未发生过。这在大明建国两百年来是从未有过的景象。

兜兜转转中大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大部分跟随李邦华来山东的御史已经返回京师本职,并且会将各自的所见所闻以题本的方式呈送进宫,以供皇帝御览。

有鉴于此前的题本规制较小,对于表述重大问题时无法加以详细描述的弊端,朱由检于去年将题本由每本六行、每行二十字的小本,改为每本二十行、每行三十字的大本,并且就题本形式专门做了规定,要求上本官员少用生僻及典故,多用务实描述,不可满篇空洞之言,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据,切勿尽是务虚清谈。

其实这此御史们上题本也是个人表功的机会,只要在大量描述事实时,将自己的辛苦劳累委婉的表达出来,相信就会在皇帝的心中留下一个良好地印象,也未将来的升迁打下好的基础。

李邦华在巡视之事即将完结之时,心情放松之下也趁机探访了周边的人文古迹,这一日在听说微山岛上有三贤墓之后,在将行踪告知了锦衣卫之后,便带着两名护卫乘船来到了微山岛。

所谓的三贤墓指的是微子、目夷、汉留侯张良三位先贤的墓地,但是否真的是这三位名人的埋骨之所实在是难以考证了。

简单的瞻仰过三贤墓之后,李邦华顺着湖边游览了一圈,因天气炎热、护卫携带的水袋已经无水之故,正好看到路边小院中有人在,李邦华遂举步走进院中,讨碗水喝的同时也想顺便探访一下这位老汉的想法。

现在正好是农闲时节,张老汉正在院子中的丝瓜架下歇息,家中其余的大人小孩都去了湖边,见到有生人上门,性情质朴的张老汉赶忙起身,先拿起石桌上的粗陶茶壶个几个粗瓷碗给三人倒上白开水,之后忽然一拍自己的脑袋,抬腿疾步走进院子一角的饭棚下,须臾之间端着一个盛满拳头般大小甜瓜的柳条篮子回到丝瓜架下。

“这位官人,乡下也没啥好吃的,这甜瓜是自家菜园子里种的,快尝尝!甜的很咧!这是老汉适才洗净的,不脏的!”

张老汉热情的招呼三人在丝瓜架下的几个木杌上坐下,将放在石桌上的柳条篮子往李邦华面前推了推笑道。

“唔,确如老丈所言,此瓜脆甜爽口,确为解暑佳品!老丈尊姓?今岁高龄?家中有几口人?生计可还称心?为何称呼我等为官人?”

李邦华没有客气,放下粗瓷碗后随手拿起一个甜瓜,并示意两名护卫随意。

咬了一口并夸赞几句过后,李邦华随口问道。

“嘿嘿!这位官人小瞧俺老汉了!从去岁起,这岛上遣来许多外地灾民,这官爷们也是来往不断,这近一年的时日,俺见过的官爷比俺祖上合起来还要多出许多!您身上有一股贵气咧,俺搭上眼一看就知道您肯定不是凡人!”

张老汉笑着回道。他很为自己有眼力价儿而深感自豪,对李邦华的问题也忘记了回答。

“这位老丈,我家老爷问的话你还没回话!且回话再说!”

一名年长的护卫语带不满的出言指责道。

“啊?这位官爷适才问俺啥?赎罪则个!老汉已是忘了!求官爷勿要怪罪与俺!”

护卫的指责让张老汉的脸上笑容顿失,慌忙起身冲着李邦华打躬作揖道。

“老丈切勿害怕,吾只是与你聊聊寻常之事!张云!你二人出去等候!”

李邦华安慰张老汉一句后吩咐道。

两名护卫乖乖地起身后出了院门。

“呵呵,老丈且坐,不必与他二人计较!”

看着李邦华温和的笑容,张老汉紧张害怕的心情逐渐放松下来,坐下后二人随意的攀谈起来。

在大体了解到张老汉一家境况比之往年更加好了一些后,李邦华的心情也更加好了起来。

随着午时的临近,李老汉的家人陆续回返,并且带回了许多湖中特产,李邦华见时辰不早,便要告辞离开,但张老汉说啥也不肯让他走,非得留饭不可。最后却不过张老汉的盛情,李邦华只得答应在他家用过饭食再走,见其一家人开始忙碌准备,李邦华便来到院外的柳树下歇息等候。

在张老汉家简单用过饭食,张云悄悄地将一个一两左右的银馃子放在了脚下的位置,然后李邦华辞别张老汉一家人,来到湖边找到一艘摆渡的小船,与送到湖边的张老汉挥手作别,乘着小舟返回了陆地。

三人下船后,张云去码头一旁新开的车马行雇了两辆马车,主仆三人分别坐上马车向十几里外的微山县城行去。

一个多时辰之后马车抵达微山县城,回到住了几日的客栈没多久,两名锦衣校尉便找上门来。

“卑职锦衣卫校尉刘成、朱勤见过李宪台,我二人奉我家李烈千户之命特来禀告宪台,据我司缇骑侦知,储备于永济仓之漕粮似有异常之况,而都察院冯御史却称其早就发现此间异常,现正与我司纠缠不下,李千户特请宪台移步济宁主持此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