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我心自在 > 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

我心自在 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

作者:口袋空空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5-02 00:23:27 来源:258中文

周王朱恭枵基本答应了朱由检开出的条件,但提出要进京面圣后详谈。www

在奏本中,路隽将怎么和周王府长史孙三省联系上,如何说服对方站在朝廷一面劝说周王,以及自己如何摆事实讲道理、将周王彻底打动等等行为做了详尽说明。

朱由检对路隽之举大为激赏,虽然里面的内容稍显夸张。

能动脑子具体办事的官员在大明属于凤毛麟角,夸张一些是可以接受的。

整个大明官场的官员很少有具备行政能力之人,简单说就是,缺乏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他们虽然自幼便熟读四书五经,通晓各类典故,但缺乏基本的逻辑判断能力,以及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基本分析的能力。

因为经书里并没教他们如何具体做事,顶多是一些微言大义之类的唯心思想,基本都是高大上、形而上的东西,百无一用是书生貌似就这么来的。

绝大多数官员平日把心思都花在了敛财贪色、吟诗作对、与当地士绅官绅处理好关系、如何找靠山往上爬这几方面上。

总起来讲就是,不会做事,只会空谈。只牟私利,无视民间。

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缩手缩脚。

像路隽这种遇事能通过一些手段去解决问题的人实在太少了。不管此事最终结果如何,但至少路隽是努力了,这就非常值得肯定。

此类官员应该予以拔擢升赏,以便激励更多官员多做实事,少些空谈。

不是都说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吗?

该怎么升赏呢?

朱由检心里忽然一动。

郧阳巡抚宋某年老体衰,圣上悯其年迈不易,特准致仕。

臣虽年迈,但精力远胜同辈,尚愿为圣上分忧,为朝廷效力。

俺没说要致仕啊,为何准俺致仕?有没有搞错?俺银子还没捞够呢。

是,你是没上本请求致仕,你是被致仕了。

回家养老去吧,再啰嗦小心锦衣上门。www

开封府知府路某于任上体恤子民,勇于任事,擢其为郧阳巡抚,望该员不负圣望,戒骄戒满,勤勉职事,效陕西屯田安民之例用心任事,以待后来。

嗯。

就这么着。

以待后来这句话不难理解,就差明着说:路隽你好好做,将来的前程不止于巡抚,朕看好你哟。

有希望才会有动力,相信路隽知道如何去做,孙传庭于陕西屯田大获成功一事已有圣旨明发天下,照着去做就行了。

郧阳穷点,但人口也少,根据当地情况再决定如何着手就可。

路隽奏本中提到的孙三省引起了朱由检的注意。他和路隽在此事上一内一外,竭尽全力劝说朱恭枵后终于让其态度松动,这属于合作共赢的典范。

孙三省不具备给皇帝上本的资格,朱由检对其与周王如何交谈一无所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孙三省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路隽是主谋,那么孙三省就是执行者。

看来应该是个执行力不错的人物。

朱由检唤过李二喜,让他打发人去吏部调取孙三省的档案。再就是去知会骆养性,派人连夜前往开封,暗中与孙三省见一面,详细询问具体过程。

至于朱恭枵想进京面圣,那就来吧,让勇卫营派遣三百人前往开封护卫周王,叫李二喜带队走一趟。

朱由检唤过李二喜来,将事情交代下去,并特意叮嘱他:前往开封时先考察好,记住哪里的州县穷困将来陪着周王返京时就带着他去看一下,让一辈子没出城的这位亲王看看,民间的百姓是如何的凄惨,自己这个皇帝是多么的不容易。

反正这事又不急,周王也不是进京有要紧事,眼看着春暖花开的时节快到了,一路上好好欣赏一下自家祖宗打下的大好河山也好。

李二喜出差这段时日,让王承恩回来伺候就成,东厂那边有他大侄子掌控着,不会出什么问题。闪舞小说网www

王承恩明里暗里的叨叨了多少次,还去懿安皇后、周后那边哭哭啼啼的,就是一心一意想回到皇帝身边,说是站在皇爷身边心里踏实,搞得朱由检都有点怕见到他了,这老家伙不会有别的爱好吧?朱由检不由得打了个激灵。

王承恩的忠心让朱由检心里感到暖暖的,要是大臣们能这般贴心就好了。

坐在这个位子上注定了一辈子就是孤家寡人,不可能有朋友,想找人说说心里话都找不到,巨大的孤独感有时会让朱由检感到茫然和压抑。

就算孙传庭、卢象升再忠心,双方的位置决定也无法成为朋友。

这辈子注定孤独终老了,精神上。

现在国内基本安定了,剩下的小们不足挂齿,让勇卫营和京营轮流派遣小股队伍出去练手就好。

遗憾的是京营建成有点晚,无法通过与大股流贼作战积累经验,寻找自身的不足,这个只能通过多多操训来加以弥补了。

洪承畴的五省总督以及卢象升的五省总理之职都已卸任,现在应该找个合适的位置安置二人了。

蓟辽总督吴阿衡尸位素餐,其在历史上崇祯十一年满清入寇时的拙劣表现让人不齿。建奴都破关了,这货居然还在饮酒作乐,糊里糊涂的死在建奴刀下。

既然无能,那就致仕吧。

洪承畴接任蓟辽总督。

孙承宗就任宣大已近两年,期间整合军伍、严明军纪,裁汰老弱,加上兵部和锦衣卫派员加入,宣大两镇军伍面貌已经大为改观,至少对上建奴已可堪一战。

可老先生毕竟年过七旬了,实在不忍心让他在边关顶风冒雪吃沙子,加大学士衔回家颐养天年吧,其儿孙辈要是有才具突出者自会被拔擢重用。

卢象升仍旧如原先历史一样接任宣大总督,不过不会再在涿鹿孤军奋战殉国了。

一想起历史上高起潜带着四万关宁骑兵,于几十里外坐视卢象升被清军围攻而亡,朱由检不由得恨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这个该死的阉人,就该被嘁哩喀喳的剁成数段。

该找个什么由头弄死这个老货呢?

因为左脚先进门而触犯天颜被赐死?

不好,太轻率。

在这个讲究师出有名的年代,不能以儿戏的行为让群臣轻视。

再想想吧,反正这货死定了,不杀出不了心头的恶气,就算替历史上的卢象升报仇吧。

周王能舍得用利益换,其他二十几个藩王里不知道有几个效仿的,估计很难。都是一群贪财暴虐的玩意,仗着无人敢惹的身份草菅人命、胡作非为。

他们知道皇帝不敢明着动他们。

都是太祖的血脉,朱由检若是公开收拾他们,会引得天下哗然,民心大乱。

在这个重视亲情血脉的年代,你竟然都能对自家的亲戚动手,那天下还有谁你不敢下手的?跟着如此刻薄寡恩的皇帝,谁心里会安稳?

你讲不讲亲亲相隐?要不要以孝治天下?

别说你们是亲戚了,就俺们村李老二他家大儿子中了进士,当了大官,俺村里的乡亲去找他,他还得客客气气的给安排个差事呢。要是实在安排不了,走的时候还得送上仪程咧。你这皇帝咋如此不讲究?你家亲戚捞点钱怎么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老一辈就传下来的,你还想弄死他们,还有王法吗

由于自己就是王法的象征,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那帮目无王法的家伙悠然自得的存在着。

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恶心皇帝的。

把我们祖宗十辈都活活困在这个监牢里,不恶心你恶心谁?

不过,也不能就这样由着他们,不然朱家的人品都让他们败光了。

该想个什么办法呢?

有了,朱由检灵机一动。

王法治不了你,家法还治不了你?

宗人府不就是专门管皇家的混账行子的吗?

除了宗室之人适庶、名封、嗣袭、婚嫁、生卒、谥葬这些繁杂礼节外,录罪过更是宗人府一项重要职能。

虽然宗人府早就成了摆设,估计现在院子里都开始养猪了,但恢复起来又不难。

现在对朱由检最有利的一条便是,太宗修改了宗人府规则,原先太祖规定,宗正只能由亲王担任,朱棣直接改成由勋臣外戚担任。

他是因为夺了侄子的皇位后感觉心虚,觉得若是由其他亲王担任宗正一职,肯定会对他处处加以n才改的。

勋臣都是跟着他打天下的武将,谁会跟他过不去?

虽然他没用过外戚担任宗正,那咱可以用啊。

驸马都尉巩永固就是现成的人选,那可是自己的铁杆。

至于宗人府的属官,原先的规定只有一个正五品的经历,那咱就把具体办事的人多加一些好了。

经历当然从锦衣卫里经历司抽调了,办差的也从锦衣卫里抽人。

这下宗人府从上至下就成了自己的专属机构了,可以说是如臂使指。

哈哈。

小样的,想跟我斗,弄不死你也弄残了你。

二十个藩王驻地全部派遣宗人府人员入驻,外加一个锦衣卫百户所。跟他们交代好,不要管什么郡王、藩王、逮住证据就往狠处收拾,罪行累累者直接除爵。

叫你不和皇帝保持一致,叫你不紧密团结在皇帝周围,叫你不听皇帝的话,不舍得拿银钱换,以后非逼着你吐血不行。

先从那些郡王、镇国将军开始。

但凡有作奸犯科、欺压良善、谋夺田产财物、夺女、致死人命者,统统由锦衣卫逮捕,宗人府治罪。

这应该就是杀鸡骇猴吧?先收拾藩王的儿孙,看看家里老的啥反应老实收敛的就算了,反应激烈的就一块收拾。

这下谁还能说出个不字来?你们不是高喊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吗?那今儿个就让你们瞧瞧,朕是不是给天下做了示范和表率。

哪个宗族没有家法?犯了家法就得收拾,与亲亲、行孝之道无关。1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