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我心自在 > 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

我心自在 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

作者:口袋空空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5-02 00:23:27 来源:258中文

秦良玉的川军坐镇汉中,扼守住了陕西之贼经栈道入川的重要关口,并且随时可以北上支援凤翔府。

现在驻扎在凤翔一带的是勇将曹文昭和他的侄子曹变蛟,两人带着三千人马与马进忠、混天王等数股流贼鏖战,目前双方也是僵持状态。主要是马进忠等人旗下马队居多,官军人数少,马队更是只有曹变蛟的五百。官军基本以防御为主,喜欢冒险的曹变蛟则是带马队寻机突袭。

孙传庭屯田取得的最大功效,便是极大的减轻了朝廷和陕北当地官府以及百姓的负担。

原本官军的饷银不说,单单官军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朝廷时常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把南方通过漕运运到京城的粮食,再组织起数千人的运输队伍,赶车挑担运往陕西。

想到这个壮观的场景,崇祯也是挺佩服这帮朝臣的。

单凭这一点,你就不能把人家骂的狗血喷头,说的人家一无是处。

因为陕西连续数年干旱,大部分田地连年绝收,官军想从当地征粮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要是有粮老百姓还会zàofǎn吗?

所以自京城组织人员物资往陕西输送成了唯一的渠道。

每次一千或几千民夫运粮,这一路近两千里的距离,单单这些民夫的消耗要多少?因为他们是双份---去了还得回来。

这一切都得兵部、户部、顺天府的官吏经过详细的计算:官军人数,民夫人数,人均每日吃用多少粮食,战马驮马的草料需要多少,运到后能供给官军多少日消耗,还得打出一些折扣,比如翻车了,遇到洪水,掉入河中等等意外之事的发生。

别忘了这不是一次性能解决的问题,最近几年每年都要重复数次。在这个道路、运输工具极度落后的时代,这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明史是满清写的,自然要把大明好的东西掩盖,把缺点无限放大。要是真如明史上说的,皇帝急躁多疑,朝臣只知私利,大明早完蛋了。

之所以崇祯还能坚持十七年,就是因为还是有很多默默无闻做着实事的官吏。虽然他们也会贪墨,也会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但大节上他们还真没有污点。

私心是人的本性,崇祯从来没想过要求别人只付出不求回报。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只要坚持赏罚分明,便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

因为陕西情况特殊,未经战火的府县屈指可数,朝廷无奈之下只得连续几年减免陕西的赋税。不减也不行,很多地方粮赋根本收不上来,不如索性做个姿态,告诉其他行省的士绅百姓,看见没?朝廷体恤子民,知道陕西大旱,人民不易,直接把粮赋给免了。

西安府屯田收获的粮食可以直接供给大军食用,免去了长途运输造成的巨大消耗和浪费,这等同于是给朝廷缴纳赋税了。

单从这一点来讲,孙传庭就算没擒获高迎祥,也已经是立下大功了。

想到这里,崇祯又觉得有点对不起这位壮士。人家可是解决了让朝廷头疼好几年的大难题啊,就给人家这么点封赏?

不行,还得加点。

一个时辰后,数名锦衣卫携带崇祯书写的一封手谕驰奔山西代州,手谕的内容是让孙传庭之子孙克敌入国子监读书,几人送达授手谕后,将护佑孙克敌一同返京。

这样做更多的是一种姿态,好让孙传庭明白,你儿子的前程已经没问题了,你在前面拼命吧。

崇祯的身侧已是相当安全了。许多不安定的因素一一清除,手中既有完全掌控的强军,又有可以刺探官府和民间舆情的组织,不必担心被朝臣架空或指使不动人的情况。

历史上的崇祯末期相当悲催。李自成大军围困京师,无奈之下崇祯终于放下面子和架子,想给自家的儿女留条活路。于是他找到驸马都尉巩永固,让自己这个忠心耿耿的妹夫带着太子和定王前往南京,好延续大明国祚。

但巩永固非常坦白的告诉他,自己手下无人可用,只有一个家仆,想带着太子逃奔南京根本不可能。

大家想想,一国之君,要是手下能有可用之人,他干嘛要找巩永固?

而巩永固这样的勋贵手下同样无人!

那些穿越到快要上吊的崇祯身上,过去后就大杀四方的无脑文纯属瞎扯。

你还杀这个杀那个,那个时候,你连一个太监都指使不动。根本没人听你的,惹烦了人家一下就阴死你。

京城的卫生状况堪忧,除了皇城,京城的其他道路基本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生泥就是京城的日常。

并且不管是居民还是商户,都有乱丢垃圾的习惯,城内的排水暗渠基本都是堵塞严重,随地大小便更是贩夫走卒们习以为常的事。

鉴于这种状况,崇祯想起了锦衣卫的另一个职能----掌管京师街道修缮、管道维护。

于是崇祯一道谕旨,锦衣卫与顺天府联合起来,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

顺天府四处贴出公告,并遣réndà街小巷敲锣打鼓的到处宣扬:即日起,京城之内禁止乱丢垃圾、随地大小便,一经发现,不管何人,重则打板子,轻则罚铜钱。

宣传了三日之后,锦衣卫和顺天府组成联合执法队,分成若干小组,开始每日在京城内巡逻游弋。

执法队巡逻当天,便逮获违反条例者上千人,对于愿意交钱的,视情节轻重罚钱,乱丢垃圾的罚十文,随地大小便的罚五十文,没钱的穷光蛋,当场按到打十板子。

短短半月后,京城的大街小巷明显干净起来,这种积累多年的恶习基本得到彻底解决,毕竟谁也不会钱多到边丢垃圾便交钱的程度,何况被那么多人围观,太丢人了。

顺天府在城内每隔百步修建一个对方垃圾的池子,不管是住户还是商户,垃圾都要堆放到池子中,然后晚间由顺天府雇佣专门人员用车子运到城外填埋起来。

考虑到京城有很多外来人员,他们的三急问题亟待解决。顺天府按照指示,在城内人口密集的街区,每隔两里建造公厕一处,集市一里一处。公厕分男女,雇佣专人打扫清理。这两项都不收费,统一有官府出钱,其实是崇祯自己掏的钱。谁让他来自后世,受不了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呢?

崇祯还自内帑中拨出银钱交于锦衣卫,用于采买青砖和石材,雇人修缮城内道路。主要道路以石料铺就为主,街道胡同里则是铺上青砖。

这个工程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主要是烧砖的窑口太少,石料的开采不易,铺起来到不太费时。不过没关系,等全部修好之后,一个崭新的京城将会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疏通暗渠的工作也同时进行,虽然这几年干旱少雨,但不能只看眼前,还要为将来着想。

挣钱的门路倒是有了几处,但花钱的大头却是有更多,想起来就让崇祯头疼不已。

最大的两头,辽东和宗室,这两个可以说都是直接导致朝廷破产的原因。

辽东基本上懂点历史的都知道,每年的军饷足有数百万两。崇祯穿过来后先后调出祖宽等部,划拨给辽东的军饷也相应减少了一些,但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辽东军头催要饷银的本子基本上数日一封,就跟催命一样。看着侯恂老头的苦瓜脸,崇祯有些不忍,只得拨了两回,每次二十万两,并让内阁行文斥责辽东:寸功未建,何面目要饷?

等收拾完陕北流贼,解决辽东问题便提上了议事日程,关键是怎么不留后患的彻底解决,崇祯暂时没想道好办法。只能用给祖宽、李重进加总兵衔,在京师各赐宅邸一所,并放出风声,只要二人继续建功,朝廷可能有封伯的打算这样的手段进行试探。看能不能把辽东军头们分化瓦解,此事暂未见成效,不知祖、李二人究竟是何心思。

还有一个几乎无解的问题---宗藩。

对于这个大明身上的吸血虫兼寄生虫,崇祯打心里感到厌恶,可又不能公开翻脸。若是能解决掉宗藩的问题,相信朝廷的日子将会好上许多,各地王府周边的百姓也轻松无比。

可是怎么解决这个世纪难题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