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韩三千苏迎夏 > 第五章、都是运河惹的祸

韩三千苏迎夏 第五章、都是运河惹的祸

作者:绝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3 15:29:39 来源:258中文

战争不是儿戏,寻找战争借口可以忽略,不过调动部队、筹集战略物资,这些还是少不了的。

不要看埃及弱鸡,那也要看和谁比,至少人家在非洲大陆还是扛把子,号称非洲第一强国。

他们的最大竞争者是埃萨俄比亚,不过这个对手英国人帮忙削弱了,等他们打完了埃萨俄比亚也就完蛋了。

不用怀疑,列强还是要面子的。除非是阿富汗那种小强,不然为了面子,英国人也要打残埃萨俄比亚。

霸主需要用武力维护,输给同等的欧洲列强可以,输给非洲土著就不行。

巴黎政府还是很务实的,为了不闹出笑话来,他们进行精心准备。拿破仑三世决定政治与军事并行,先击败埃及政府再拉拢亲法人士。

这也是欧洲各国在海外殖民扩张的常用手段,包括奥地利在中美洲地区也使用过,非洲大陆情况特殊是例外。

伦敦,苏伊士运河通航的消息传来,金融市场上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悲观的认为,大航海时代即将结束。

这还是依据的,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奥地利通往印度洋的航程缩短了一万两千多公里,法国和西班牙通往印度洋的航程也缩短了一万多公里。

英国人航程缩短最少,在这方面处于了绝对劣势。资本市场上看衰英国本土企业,从事印度洋、东南亚、南洋等地区的出口企业,股票都发生了断崖式下跌。

这一跌,就波及到了整个伦敦市场,上下游相关产业自然不能独善其身,跟着一起爆跌,股灾爆发了。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股灾爆发了别的产业也不要想独善其身,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金融业。

从1868年初开始,伦敦街头就排起了长龙。股灾导致投机的金融机构、银行破产,引发了民众的恐慌,挤兑危机跟着爆发了。

这只是一个开始,循环经济链上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势必要牵连到其它环节。

毫无疑问,挤兑危机爆发,银行为了自保停止了对外放款,金融危机波及到了企业。

苏伊士运河通航只是引爆经济危机的导火索,英国经济早就出现了问题,早在几年前英国就出现了产能过剩。

这和法奥的崛起也有关系,全世界的市场就那么大,多了抢市场的竞争对手,导致英国工商业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持续走低。

市场小了,产能没有削减,自然就过剩了。只不过先是美国内战,接着又是普俄战争,战争延缓了危机爆发。

现在战争结束了,生产出来的商品没有销路,经济危机已经在酝酿中。这个时候,恰好苏伊士运河通航提前引爆了危机。

原时空从1864年开始,经济危机就从英国爆发。现在时间被延后了三四年,产能过剩自然也更加严重。

这是通讯不便,市场消息不灵通导致的。资本家们没有跟上市场的节奏调节生产,导致了产能严重过剩。

没有任何新花样,经济危机爆发自然要想办法过冬了。没有实力的企业直接破产,实力雄厚的产业也开始裁员、削减产能。

1868年夏,大萧条降临伦敦。英国铁路建设规模就缩减了78%,十几家大小铁路公司宣布破产,在建二十余条铁路宣布无限期停工。

造船业也是在

1867年达到生产的最高峰,然后开始收缩,到了1868年底,行业规模缩水了34%。

纺织业,更是这次危机的重灾区。受奥地利棉纺业的冲击,他们丢掉了中欧、东欧的市场,西欧市场又受到了法国人冲击。

英国人这项支柱产业,在这次经济危机中遭到了重创,五家工人数量超过十万的巨无霸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破产。

破产的人满大街都是,半年前还是风光无限的大富豪,现在就沦沦为了街头难民。

同时,受经济危机影响,出口急剧萎缩。黄金外流严重,资金紧张,银行、企业纷纷破产倒闭,英国人迎来经济史上的第十一次危机——运河危机。

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政府没有及时采取应付措施,而是任由危机肆掠,让危机变得失控。

无数的失业人群走上伦敦街头游行示威,资本家们也是叫苦连天。在野党在报纸上抨击政府不作为,经济危机又引发了政治危机。

约翰-罗素内阁遇到了上任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然而,这真的不关他们的事,根据英国法律规定,政府是无权干涉自由经济的。

嘴炮党不会管那么多,反正都是政府的错。幸好约翰-罗素首相没有干涉市场,不然他还要背上“干扰自由经济,导致经济危机的罪名”。

没得说,政客们遇到解决不了问题,最常用的手段——辞职。

……

维也纳,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引发了弗朗茨的重视。除非是计划经济,否则产能过剩这玩意儿,根本就无法避免。

既然英国出现了问题,那么奥地利也不要想独善其身,波及过来那是迟早的问题。

弗朗茨关心的问道:“经济危机又来了,内阁有什么措施?”

首相费利克斯回答道:“陛下,从英国传来的情况来看,这次经济危机影响会非常大。

为了摆脱危机,内阁决定让国有企业开始去库存,把库存商品低价倾销往全世界。

我们要和英国人、法国人抢时间,市场就这么大,反应慢了就要砸在手中了。”

经济危机时期,已经不是计较利润的时候了。把产品都销售出去,换取大量的现金在手,让企业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让国企去库存,只是需要一道行政命令就够了。大家肯定会认真执行,没有几个官僚会傻到和政府对着干。

私企就不一样了,这种政府直接干涉市场的命令,可没有办法下。资本主义经济市场,政府是不能干涉企业正常运行的。

作用法律制定者,政府自然不可能违法了。况且,那么多企业产能过剩,总不能直接行政命令,勒令他们减产吧?

反正市场上优胜劣汰,总是要死掉一批的。长痛不如短痛,谁生谁死就各凭本事了。

内阁选择先救国企没有毛病,亲儿子总是要受到优待的。国企滞销的产品出口了,国内的产能过剩压力也就减小了。

弗朗茨继续问道:“应急预案做好了么?”

私企不是不救,主要还是要看经济危机的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

政府不是保姆,不可能保证企业不破产。能不能生存下来,就要看资本家自己的判断力了。

要是自己作死,那就真的会死。聪明人看到国企的大动静,一早就开始跟风了。

反应不过来的,那就活该倒霉。没看皇室产业都在逃命了么?

皇家银行都可以看做是奥地利经济的风向标,只要银行收紧银根,一准是经济出现了问题。

公开经济危机更加不可能,那么干,没有经济危机,也会人为制造出经济危机来。

市场一旦发生了恐慌,带来的损失比经济危机更加可怕。根据弗朗茨的经验,经济危机就是在比赛,谁跑的快谁就是赢家,谁接了盘谁就活该倒霉。

费利克斯首相解释道:“陛下,这次经济危机不同于以往,完全就是单纯的产能过剩。不光是我们,绝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出现了产能过剩。

美国内战、普俄战争,让这种危机变得更加严重。战争发生前,各国就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

如果当时危机爆发,市场很快就会自我调节过来。现在不一样了,初步估计国内的产能应该超过市场需求的30%,某些产业可能超出市场需求的一半,还有可能更高。

除了让市场优胜劣汰,淘汰掉弱者外,我们根本就别无选择。全世界都找不到这么大的市场,掀泄这么大的产能。”

这是发战争财的后遗症了,俄国人战争时期大部分物资都是奥地利垄断供应的,这就导致了奥地利很多行业产能过剩。

战争结束后,市场进行了一定的自我调节。然而,经济转型不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

现在经济危机来了,很多反应慢了一步的企业自然就逃不掉了。

当然,对大企业的冲击或许不是太致命,毕竟前两年发了战争财,积累了资本实力。

只要没有盲目扩张,现在兜里都还有些钱,拥有度过这次危机的弹药。

产能过剩严重,这也意味着靠对外输出,无法摆脱危机。经济危机爆发,国际市场很快就会萎缩,属于奥地利的市场就只有本土和殖民地。

别的海外市场根本就不值得一提,不是市场大小的问题,而是购买力大小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奥地利也是这个年代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了。人口超过奥地利的国家还有两个,然而市场却远远无法与之相比。

当然,计算殖民地的话,这个排名就后退了一位。英国人依然是这个年代的王者,没有人可以和他们比。

弗朗茨点了点头,办法不是没有,只不过不符合这个时期。经济危机爆发,让传统产业危机爆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加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传统产业没有足够的利润,资本家们就不得不把眼光放在新兴产业上。

可以想象,要不了多久,奥地利的新兴产业就会四面开花。在这种背景下,弗朗茨自然不会干预了。

倒在经济危机中资本家,就只能算他们倒霉了。自己的投资眼光不行,怪得了谁?

就当是新时代的祭品,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做出贡献。投资眼光不行,就算是侥幸逃过这一劫,后面也要倒在工业革命新旧交替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