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古道战仙 > 0236:民怨

古道战仙 0236:民怨

作者:陌雨竹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2:48:39 来源:258中文

张悌同学,拜别王迪,回来之后火急火燎的接收了一大批酒肆,连改头换面的时间都没留出来便迫不及待的玩起了“草船借箭”这种试验品阶段的佳肴,自然是需要大量的试验品的,不论是豆腐,还是泥鳅。

张悌之所以要迫不及待的尝试,完全是因为在王迪那里已经被征服了一次,一旦率先推出市场的话,说不定还能取得和水果捞一样的疗效啊,你能做得我就不行吗?!这,也是因为目前大环境决定,各行各业都有点低迷,也只能靠饮食业来提振士气了,再结合猎奇心理,死马当活马医吧。

泥鳅。

一般来说生活在湖池或水田小溪里,且形体小,只有三、四寸长。

吴国之人当然是喜爱吃鱼的,水产类食物亦是以淡水鱼为主,不论是养鱼还是食鱼,规模都超过了北方,素有“饭稻羹鱼”的传统,鱼类菜肴中,有炙鱼、酿炙白鱼、饼炙白鱼、蜜纯煎鱼、裹蒸生鱼、鱼酱等数十种,不过嘛,流行的是鲤鱼、鲫鱼、鳜鱼以及被尊为上品的鲈鱼(当然,当时的岭南人饮食习惯便独树一帜,北方居民“见蛇则惊骇”的时候,人家已经将之视为美味佳肴了,越大越喜爱,比如……蟒蛇),泥鳅,相比之下有些非主流。

第一,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滑腻无法握住,抓泥鳅绝对是个技术活;

第二,虽然全年都可采收,但是,最好的时节是在夏季,且因为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实在是不好拿捏。

豆腐。

豆腐的发明者传说众多,除了名气最大的淮南王刘安,还有战国名将乐毅和三国名将关羽,真正流传开来成为一道名菜则是唐宋期间,不过,在这一时间也是有的,只不过制作水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高度。

第一波小范围的实验,以全部失败而告终。

既然王迪强调了“钻”,这就说明,不是将泥鳅杀死,而是在活着的前提下和豆腐炖在一起。

第一次,失败,泥鳅活生生被煮熟了也没钻进去。

会不会是因为豆腐也迅速变热,泥鳅便不钻了呢?于是有人提议,将冷藏的豆腐拿出来,和水温有个温差,变热慢一些,泥鳅发现豆腐里面会相对而言凉快一些而钻进去呢?

张悌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于是开始了第二轮尝试:结果,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似乎泥鳅们并不理解大人的一番苦心,又很享受的烫死了一批。

第三轮:后放泥鳅,等水开了后再放进去,这样一下子受不了了便钻进豆腐,结果失败,又一批泥鳅在温泉之中丧失了生命体征……

……

十几种办法尝试之后,只有两条泥鳅误打误撞的钻了进去(同一锅下去的有十数条,但是,钻进去的只有这俩)。

对于这个结果,张悌是十分不满意的,此种表现,只能证明是个偶然,没有办法推而广之,所以,还是要继续试验。

“要不大人……就这样直接吃了吧,也没什么区别。”属下小心提议道。

“不可!”张悌暴跳如雷:“继续尝试!”

他知道,如此做法推出去的话,必将招致一片惨淡,因为毫无新奇之处啊。

此道菜肴卖的就是个噱头,没有了草船借箭和万剑穿身的画面感,鬼才会花大价钱品尝这道菜!

于是,在属下们的想象力枯竭之前,库存的豆腐和泥鳅没有了。

豆腐,可以继续生产。

泥鳅,只能去抓了。

问题是,现在已经错过了野生泥鳅(人工养殖的还没推广开来)高产期,即便是有,也都潜藏于“九地之下”,要想短时间内大量获取,只能依靠人海战术了。

堂堂武陵太守如果发动手下的公务员去兴师动众的下地抓泥鳅,说出去是要被笑掉大牙的,岂不是成了地里刨食的阶层了?开什么玩笑!

于是,有自知之明的张悌,自然首先想到的是伟大的人民群众。

尽可能的发动更多的人,用最短的时间去捕获最大数额的泥鳅,各种奇思妙想同时开工,才能保证尽快的在王迪之前将菜品推上市场——王迪只是将武陵的产业转让给了自己,别的地方还没有,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并不着急推出,但是,这种事,宜早不宜迟啊。

只是,从来没有从事过相关职业的张悌,“无意”之中忽略了这样几件事情:

一.当下乃是农忙的时候,发动大量的百姓用“业余”时间去不务正业,人民,是有理由不开心的,因为这种行为,只是一种逢迎领导的形式主义,严重冲击了中心工作;

二.前面说了,泥鳅这个东西,并不太好捉,不是所有的劳动人民都适合做这种事情,蛮力,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人多,效率也未必能出来;

三.出于“商业机密”考虑,老百姓并不知道政府大张旗鼓的搞这些泥鳅运动作甚,意义何在,因此抵触情绪很浓烈,情绪不高,自然就会影响效率,情绪不高,自然就会琢磨点别的事情来排解郁闷,于是,某些潜伏于民间的情报人员,便开始宣传泥鳅的“医疗作用”,说什么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养肾生精功效之类的,煞有介事,老百姓嘛,文化水平有限(约等于没有),虽然不是很多词都能听得懂,可是,“养肾生精”四个字还是能理解的,于是,一时间脑洞大开,再结合张悌子嗣不是很兴旺(都三十岁了,才一个孩子,还年纪尚小),于是,都不用情报人员暗中推波助澜,各种武陵太守“不行”的段子在民间风起云涌,连红杏出墙的事迹都出来了,弄得太守府邸的下人(男)招聘工作岗位突然很吃香。于是,在越来越多的人坚信,此种繁重的劳作,只是为了让太守大人强身健体繁衍后代,不然,为何如此奇葩的行为却没有任何的解释呢?分明是羞于启齿,难言之隐(天地良心,真的只是商业机密不方便透露)!愤懑之下,对领导的不满指数直线上升。

当然,最关键的原因则是:张悌既不让马儿吃草还要让马儿狂奔不止(也是因为手头没钱),所以,一直再让人民群众发扬精神,加班加点的工作。

加班?可以啊,给我十万钱,加班加到死,给我一万钱,我能死领导前头,给我五千钱,领导说什么都是对的,给我1000钱,领导绿帽子满天飞(当然,绿帽子这个词到了唐朝时期才有那方面的意思),一分钱不给讲热爱将奉献,讲兄弟情义?张悌!我是你爸爸!

……

在金钱的压力之下,在高利贷的紧逼之下,有些喘不过气来的张悌,距离曾经的风正清廉越来越远,下属们的欺下瞒上(在一些人的暗示之下,发现打着领导的旗号可以从中牟取不少好处啊,比如你不想去抓泥鳅?好啊,意思意思吧)更是让他完全无法体察到真正的民情,不知道自己背后已经被骂成什么样子了,他所能看到的,只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荣”景象。

武陵人民,好样的!张悌感动的想。

……

南郡,州牧大人王迪的府邸。

“张悌居然搞得整个武陵民怨沸腾?就是因为这道泥鳅钻豆腐?”

看着坐在对面姹紫嫣红的罗氏女,王迪咂摸着嘴里淡淡的余香,心神一荡,嘴上有些诧异,心中想的却是:以前那些什么疗效都是虚张声势,不过这泥鳅嘛,好像确实不错,管他是不是心理作用,嗯,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当然,诧异也不全然是装出来的,白送了十几家企业,表面是赔本买卖,其实不然,成本靠着战前那段时间的盈利早就回来了,现在,低迷期啊,还要养着一帮人,其实已经是勉强维持了,全都甩给了张悌,足可以将你往破产的边缘再推一把!现在好了,接盘了一大堆赔钱企业,老百姓也被搞得民怨沸腾(意外收获),如果再从中搞点别的事情出来的话,也许……想到这里,王迪不禁坏笑起来。

“子均又再想些什么?!好不正经!”看着一脸猥琐的王迪,对面面色红润的罗氏女有些愠怒。

呃……我想什么了?这里面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会啊,还是我想歪了。

“但是,如果那张悌当真研究出了这道美味,扭亏为盈(和王迪学的新词汇)又当如何?”有些羞涩的罗氏女换了一个正经的话题。

“研究这个出来?怎么可能!”王迪笑了。

“有何不可?总会尝试成功的,子均这不就是连续吃了好几日了吗?”罗氏女反驳道。

没错,是吃了好几日,当初也是突发奇想,回忆起了前世在某本书上看到的这个传说中的名菜,但是,王蕃尝试了多种和张悌差不多的办法,都没达到预想中的结果,甚至运气很差的连两条都没有。所以……

“这是子均待熟了之后插进去的。”王迪淡淡的说道。

“你?!”罗氏女杏眼圆睁。

“这有什么?”王迪很是无所谓的一摊手:“失败了那么多次传出去多丢人,我不要脸的吗?不然为何只能自己闷在家里吃,从来不敢拿出去炫耀。”

“也只能骗骗张悌这种走投无路的人吧。”罗氏女冷冷补充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