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天罡烈 > 第392章 耍无赖的李承乾

天罡烈 第392章 耍无赖的李承乾

作者:刺桐2016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8 00:47:57 来源:258中文

张文瓘的话一说完,整个大殿都安静了。

不知道根源的大臣都看疯子一样看着张文瓘。

心说:这个人是疯了吧,当红的吏部尚书,弹劾的三条没有一条站得住脚的。

什么父母在不远游?

在隋朝杜氏三兄弟同举秀才,那是光宗耀祖的事。

泄露禁中语更是牵连到李承乾,而李世民已经罚过了。

贪财好色?带回几车行礼就是贪鄙了?

坐在宝座的上李承乾也非常吃惊地看着张文瓘,不过一想,可能是张文瓘突然接到任务。

一夜之间怎么能一下找出杜正伦的问题,只能拿出这些道听途说的事作法。

“张文瓘!孤王问你,你的这些可有证据?”

李承乾冷冷地盯着张文瓘眼里杀机弥漫。

张文瓘听了心里一惊,不过随即又稳定下来,神色平静地答道:“回太子殿下,此事臣只是耳闻并无实据,但因杜正伦身居高位,若有异心于国于君为害尤大,臣以为太子殿下不得不防。”

张文瓘说完大殿里落针可闻,因这满殿大都知道李承乾不是李世民,愿意倾听臣子的建言,李承乾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给大臣布置任务,不是等大臣奏报什么做什么。

不过李承乾也理解这就是风闻言事,皇帝为了不被身边的大臣欺骗特意给低阶的御史的权力,他们也得遵守规矩。

所以李承乾虽然恼怒但一时也发作不得,过了半晌,才淡淡地道:“孤王知道了。”

张文瓘闻言感觉一拳打在棉花上,因昨日卢承庆跟他说时只让弹劾两条,其中第二条因为涉及到李世民和李承乾之间关系,一般大臣都不敢提。

张文瓘自作主张提出第二条是为了激怒李承乾当场发作,这样他就有了直臣之名,可以名传天下了。

可是李承乾这么说他也不好说什么,一个监察御史不可能强逼着监国的皇太子罢免吏部尚书。

看着张文瓘怏怏地退下,李承乾面无表情看着百官,冷冷地道:“还有事吗?”

直觉告诉他,发动这件事背后的人不会就这么算了,一定还有后手。

果然,李承乾的话音刚落就见已经转任尚书左丞、雍州长史的卢承庆走了出来。

卢承庆走出来后朝郑重李承乾一礼,然后声音平静地道:“启奏太子殿下,臣以为不管张御史有没有证据,杜尚书作为朝廷重臣都应当有大臣之风,被人弹劾理应让位避嫌。”

李承乾咬着牙道:“大臣之风?”

卢承庆闻言有些洋洋得意,摇头晃脑道:“正是大臣之风,凡为臣当有盛德、清介、雍容的大臣之体面,持大臣之风。杜正伦被御史弹劾,实是德不配位,理应当殿避席辞官,方显大臣之风。”

“正是!”

“理该如此!”

“被人弹劾还厚颜不退千古罕见!”

……

人总是从众的,到了这个时候参与此事的大臣和没参与此事的大臣,都开始怀疑杜正伦的人品了,并在下面窃窃私语。

杜正伦见此知道人言可畏,慌忙走出来,向李承乾行礼道:“启奏太子殿下,臣自请辞去吏部尚书,由太子殿下派大臣查实张御史所弹劾之事还臣清白。”

“杜尚书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卢承庆笑吟吟地评价道。

到这了这个时候李承乾再也无法忍了。

脸色凝重地缓缓起身,朝前走几步居高临下地看着卢承庆,语气不善地质问道:“是‘大臣之风’还是‘薏苡之谤’?”

以为要达成目的的一众官员,闻言不由一怔,旋即想起来李承意思。

《后汉书》记载伏波将军马援,征战交趾时喝当地的大薏仁能去湿解瘴,所以回军时就装回来一车想自己种。

一些王公大臣见了以为马援带回来了是南方珍宝,心里都是羡慕嫉妒恨。

但是当时马援刚打了胜仗正得汉光武帝宠信,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向皇帝打小报告。后来马援去世,大臣便一拥而上向汉光武帝弹劾马援,光武皇帝听说后很生气。

马援的妻子侄子都很害怕,不敢把葬入祖坟,只在城外买几亩地草草而葬,亲故也无人敢去吊丧。

下葬后妻子和侄子用草绳子把自绑起来,去向皇帝请罪。

这时皇帝才把弹劾马援的奏疏拿给他们看,母子们看完觉得十分冤枉,前后上了六封言辞悲切的辩书才得到皇帝的原谅,准许马援安葬在祖坟里。

后世称马援受的冤枉为薏苡之谤。

李承乾此时提起显然在说这些人是有意制造冤假错案。

看着李承乾已经怒形于色,卢承庆却一点也不在意,依然笑吟吟地道:“太子殿下,不管是大臣之风还是‘薏苡之谤’总要查了才知道?”

李承乾闻言没有理他,而朝大殿上其他大臣看一眼,见许敬宗等人都不敢抬头显然也是怕了,而张行成等人则微微点头,显然十分认可卢承庆的说法。

“请太子殿下准臣回家待罪。”见李承乾为难杜正伦再次请罪。

李承乾闻言看着杜正伦肃容道:“朝廷重臣当以国事为重,岂能因小人毁谤而退缩,忍辱负重为国为家方大为大臣之风。”

杜正伦一时语塞。

卢承庆闻言正要说话时,却见禇遂良走出来行礼道:“太子殿下,为大臣者固该如此,但若是因为一个大臣声名不雅,而影响到朝廷和太子殿下的圣誉,恐怕就是因小失大了。”

李承乾看着禇遂良走出来脸色彻底黑了,禇遂良昨日说也就算了,可是今日当着百官与别人一起逼宫就过分了。

还没有等李承乾说话,张行成也走出来行礼,然后直接道:“太子殿下,既然有御史弹劾,杜尚书又自愿请辞,太子殿下还是同意为好,好歹也要走个过场,免得朝野议论不公。”

“哈哈哈哈……”

李承乾仰天大笑。

李承乾笑的张行成等人心里发毛,知道李承乾动了真怒,不敢轻易开口。

大殿上百官此时已经明白,这一切都是张行成和禇遂良发动的。表面看他们针对的是杜正伦,但是内里还涉及到太子李承乾,见李承乾已经动了真怒,一个个都是静观其变。

李承乾笑罢低头看着张行成等人道:“好一个为朝廷和孤王的圣誉着想,孤王看是为了你们的官位吧?”

张行成和禇遂良听了脸色顿时难看起来,想要开口却见李承乾柱着拐杖缓缓走下来,寒声质问道:“一个无凭无据的弹劾就要吏部尚书辞官,那朝廷的事谁来做?”

李承乾说罢霸气扫视全殿,百官包括张行成和禇遂良在内都不由一怔。

李承乾继续霸气地道:“若是孤王这次从了你们,那以后朝堂上政见不和,大臣之间岂不是天天都要相互攀污,若如此恐怕就亡国不远了?”

“太子殿下圣明,《韩非子/亡征》一篇写道‘简法禁而务谋虑,荒封内而恃交援者,可亡也。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内困者,可亡也。’今日一些大臣所做所为,正是不顾朝廷规矩,妄想以阴谋陷害大臣,此例一开朝廷必起党争,请太子殿下明辩。”李义府走出来正色道。

李承乾看着李义府走出来,便缓缓走回宝座。

到了此时张行成终于有些怕了,他们这一次确实是有预谋的排挤杜正伦,若是被李承乾和李世民认定这是党争,那他们后果绝不会好。

想到忙再次朝上行礼道:“太子殿下,臣等冤枉啊!张御史弹劾杜尚书,臣等不过是为了朝廷声誉着想建议杜尚书先回家待勘,并无强要其辞官的意思。”

“是啊,太子殿下如此说,臣等怎么承受的起?”卢承庆也跟叫屈。

李承乾见状退一步道:“张御史只是风闻言事并无实据,不过为保公平起见孤王也会派人调查,但是在调查期间杜尚书要照常上朝办公不得有误,待调查清楚后再作处理。”

“太子殿下这不合规矩啊?”张行成见李承乾让步,两手一摊故为难道。

李承乾闻言忙深吸一口气压住火气,顿了顿才似笑非笑地看着张行成道:“若是敌国欲攻我大唐,先害宰相,派人传唱你张行成与你家儿妇有染,孤王也不论青红皂白就罢了你的官,那朝廷不是要吃亏?”

李承乾一句话说完,大殿中先是一寂,然后满殿哗然。

谁都听得出来李承乾是在用极下流的手段威胁张行成,大唐的皇太子竟然当殿说出这样的话,文武百官一时都无法接受。

卢承庆一怔之后,立即郑重行礼沉声道:“臣请太子殿下慎言!”

“请太子殿下,顾及身份,慎言慎行!”百官跟着行礼附合。

可能很多人觉得李承乾这样不按常理出牌,很符合现代人的脾气,一定能得到出人意料地效果。

这么想就有些想当然了,正所谓在哪座山念哪里的经。

李承乾现在是大唐的皇太子,在如朝圣一样庄严的大朝上,像个混混一样威胁大臣,这是在挑战整个朝廷的底线。

在朝廷的重大朝仪上皇太子就应该说皇太子该说的话,做皇太子该做的事,如果胡来那就是‘望之不似人君’。

不过此时李承乾既然已经被逼到了这个份上,自然不会退缩,看着群臣激愤只是淡淡地冷哼一声,待群臣安静下来,才看着张行成平静地道:“张卿家以为孤王说的对吗?”

张行成闻言脸色一白不知该说什么,谁都知道东宫八风殿的供奉是专门编小曲的,对长安城以周边县城的影响力十分巨大,老百姓就信他们的话。

李承乾若真下令编排他,别说是儿媳妇闺女都能给他编排上。

到了这个时候,张行成可不敢拿自己一家人的声誉赌李承乾的底线,过一会儿才脸色发白地道:“就依太子殿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