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天罡烈 > 第374章 学校改革

天罡烈 第374章 学校改革

作者:刺桐2016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8 00:47:57 来源:258中文

李承乾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便扶着老鬼站起来,想要再次开始挖渠,居然被告知整条朱雀大街两边的下水道都被挖通了。

李承乾着王方翼等人浑身弄的脏兮兮的,心里纠结一下,便率领群臣回宫了。

李承乾回到东宫,去承恩殿与太子妃一起吃了午饭。

刚放下筷子正要命嬷嬷把李白抱来逗一会儿,却见刘葵进来。

“启奏太子殿下,国子监祭酒颜大学士和鸿胪卿杨胄在崇教殿外求见。”

李承乾回头一眼太子妃,太子妃温婉一笑道:“既然有国事太子殿下还是先前面处理国事吧!”

李承乾对着太子妃微微一笑就起身去崇教殿了。

李承乾来到崇教殿坐下,先命传颜师古进来,因为他现在正想改造一下国子监。

不一时,精神抖擞的颜师古走进大殿,声音洪亮地道:“臣参见太子殿下!”

颜师古对这次出任从三品的国子监祭酒一职十分满意。

历史上颜师古一直被李世民冷落闭门著,后来因为替李承乾写一本,被视作李承乾一党。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东征,强行把六十多岁的颜师古带上,走在半路上他就死了。

“颜卿平身,赐座!”

李承乾颜师古坐下,脸上露出淡淡地微笑道:“颜卿来找孤王可是因为近日一批官员牵涉谋反被罢,他们的子弟在国子学和太学读的退学的事情”

颜师古闻言忙道:“太子殿下料事如神,臣正是为此而来。”

“那颜卿以为当如何处理”李承乾着颜师古问道。

唐朝的国子监祭酒其实是唐朝教育主官,掌管着长安城包括国子监太学在内的所以学府的政令。

颜师古闻方略一思索道:“若按以往贯例,国子监和太学学生名额有空缺,国子监可发文给内外官员,召官员子弟入京就学。

现在太子殿下监国,臣想请太子殿下示下。”

以前说过大唐的国子学和太学都是只招收官员子弟的学府,不说很多官员子弟本身就是纨绔子弟。

就算是这些学生真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两大学府所充当也不过是官员的家学,于天下作用不大。

李承乾在建立大唐皇家军政学院时,曾公开对这两大学府的招生方式表示不满,颜师古是李承乾心腹,想借这一次事情把李承乾的不满解决掉。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道:“现在国子监和太学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

颜师古闻言不由摇摇头道:“比官场还有不如,这些学生一个个别他们年纪,可都是出显宦之后极其势力。一众国子监的学生根本不起太学的学生。

他们日常除斗鸡走狗,就是去平康坊开诗会,捧妓女,学校的博士根本不敢管,甚至还有一些博士想方设法巴结这些高门公子……”

颜师古说着不住摇头。

李承乾听了下决心改革教育,叹口气道:“这也怪不得这些学生,他们出身高贵前途都是注定的,谁还愿意好好读”

颜师古闻言也皱着眉头道:“谁说不是呢可是大唐以后就交给这些人,臣实在不放心啊!”

“颜卿把你这些日子到国子监和太学的弊病,详细地写一份奏疏来,孤王要好好改一改这些学生的毛病。”李承乾淡淡地道。

“臣遵旨!”颜师古起身领旨。

“颜卿家就到偏殿去写吧,稍后孤王就批。”李承乾抬手一指道。

“臣遵旨!”颜师古再行一礼就退出大殿。

这里李承乾喝一口水,对刘葵道:“传鸿胪卿杨胄进殿。”

“遵旨!”

刘葵应一声便出去传人。

不一时,一个四十多岁身体壮硕的中年男子走进大殿。

“臣鸿胪卿杨胄参见太子殿下!”

“杨卿平身赐座!”

“谢太子殿下!”

待杨胄坐下,李承乾便直接问道:“近日鸿胪寺可有什么重大的政务”

言外之意就是我没有听鸿胪寺有什么大事,你来做什么

杨胄是新从外地提上来的,之前没有和李承乾接触过。今日来求见其实就是想借一件事由见一见李李承乾,以期能混个脸熟。

闻言一怔,连忙起身从怀里拿出两份奏疏,双手托着道:“启奏太子殿下,鸿胪寺近日接到新罗和百济的使者来朝,上奏天子,高句丽嚣张跋扈不但派兵攻打两国,还拦断两国朝拜大唐的道路……”

李承乾朝刘葵使眼色,刘葵忙把新罗和百济的奏疏接过来。

李承乾接过两分奏疏了,确实是新罗和百济请求大唐出兵讨伐高句丽的。

李承乾大略便放下,抬起头着李承乾杨胄道:“杨卿身为鸿胪寺卿以为大唐当如何处置。”

杨胄闻言脸上就变得为难起来,他原来以为李承乾抓了高句丽使者,是想对高句丽发问罪之师。

所以一得了新罗百济的奏疏就忙忙的来了,以此讨好李承乾。

只是隋炀帝三次东征以至亡国,李世民为数次想东征都被大臣劝住了。

他现在若主动提出东征高句丽,恐怕弹劾他的奏疏能把他埋了。

说不打,那他见李承乾一次还有什么意义

李承乾见他半天说不出话来,便直接道:“传孤王旨意给营州都督张俭,幽州都牛进达各派斥堠潜入辽东,探查高句丽山川地形,然后绘图封奏兵部不得有误。”

李承乾也想打一仗,可是去年到今年刚打了薛延陀,现在实在不宜出兵高句丽。

……

……

随着李世民的身体慢慢好起来,李世民每天都要在太极宫召见一些老臣,也不提国事,就是像老朋友一样喝茶卿天。

静静地着李承乾在东宫监国理政。

有几个大臣见李世民身体好了,便悄悄上请李世民出来主持政务,李世民对此只是一笑置之。

这一日,李世民又召高士廉、吏部尚马周、礼部尚李道宗、侍中张行成和刑部尚刘德威几个现在朝中对李承乾态度还算中立的大臣来到甘露殿喝茶说话。

众人一坐下李世民便斥退殿里的内侍宫女。

几人一见,都神情郑重起来。

“近来朕观承乾处理政务也算是进退有据,只是怎么有刻薄”

李世民一改往日只闲话家常,直接开口询问众人对李承乾的法。

几个人都是老狐狸,一时不明白李世民是什么心思都不敢轻易开口。

李世民众人沉吟不语便保证道:“朕对太子绝无二心,今日之问也只是为了日后教导太子,诸位卿家只管畅所欲言。”说罢又对高士廉道:“高卿你先说一说”

“嗯,陛下所指可是太子殿下近日下旨罚国子监和太学的学生去城外烧下水缸管的事”

高士廉沉吟一声问道。

李世民闻言点点头道:“诸位卿家还不知道,承乾已经亲笔写下详细的国子监条列,以后国子监和太学的学生只论学业,不论出身高低。

入学都要考试通过才能入学,学生在学校每三个月也要考一次试,每次考试最后几名都要降等,若是一年都考不好那就要被逐出学校。”

几人闻言这确实像是李承乾能干出来的事情。

但是,一时又说不出什么,因为李承乾在罚国子监和太学的学生时已把颜师古的奏疏公开了。

整个长安城对国子监和太学的学生都十分失望。

可是国子监和太学又确实是各级官员子弟进学交友的好地方,若是以后只凭学业,官员家的子弟入学可就难了……

李世民众人都不说话,就知道李承乾的这一套肯定会被官员们抵制。

“太子殿下亲自下旨严肃学风,也是这些学子的福气。只是国子监和太学里都是官员子弟,若是都逐了出去不能读,以后这些子弟出仕岂能理政”高士廉听出李世民对李承乾的做法有所有满,便如此答话。

果然,李世民闻言点头道:“士廉所言不差,此事还是缓一缓!”

几个大臣闻言都满意地点点头表示赞同李世民的意见。

只有马周起身道:“陛下,太子殿下所作所为也是为大唐江山社稷着想啊!

陛下开鸿恩,让官员子弟入学国子监和太学。

可是这些学生却都不好好读,整日聚到一起斗鸡走狗寻花问柳,有时甚至聚在一起欺弱凌寡……”

马周说这些李世民都知道了,因此打断马周道:“宾王说的有道理,所以还是要严肃国子监和太学的纪律。

朕准备派个学监去国子监专门监督学生行止,宾王以为如何。”

马周闻言忙道:“太子殿下罚学生们去烧制下水管也是存心教育他们,只是现在六学都是人心浮动。

官员家聪明好学的子弟都不愿送去国子监,只把家中不才子弟送去混日子,这让朝廷如何管教”

“有这等事”

一句说的李世民脸色彻底黑了,他在这里想给官员恩惠没想到,官员反而不当一回事。

而下面的张行成和高士廉两人脸色都变了,因为他们就是这样做的。

“若非如此,国子监和太学早就被弹劾了。”马周答道。

李世民闻言想一下,确实如此。

士族最生视教育,国子监和太学的学生教育的如此不成器,如果是家族重视的子弟,他们的长辈不可能不管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