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有凤归兮:扑倒傲娇冷仙尊 > 515国库

有凤归兮:扑倒傲娇冷仙尊 515国库

作者:青的的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3 18:31:39 来源:258中文

次日早朝,山呼已毕,内侍催奏。七兵尚书李宪出班奏道:“启禀太后,万岁,北方杜洛周反叛猖獗,兵部侍郎卫尉卿魏子健将军虽然勉强首战获胜坚守冀州各地,未让反贼南下,不过现在军中给养匮乏,粮草冬装匮乏,兵部储备已空,请太后,万岁降旨,从国库拨付。此外,西部战事吃紧,兵员物资短缺,并请增兵稠粮送衣。”

太后皱皱眉头说道:“大司农李神隽可在?你说说国库的情况。”

李神隽出班道:“启禀太后,万岁,连年征战,每年入不敷出,现在国库空虚,没有积蓄。”

太后十分生气,脸色一沉,道:“杨侃尚书呢?李神隽所说可是实事?”

度支尚书杨侃出班奏道:“太后,陛下,李大人所言不虚。”

太保汝南王元悦说:“荒唐,我国库历经高祖革新,国库充盈,怎么会连军费都不济了呢?”

杨侃说:“太保公,您说的都是多年前的事情,这些年京城已经各地新建扩建佛寺,已经把国库掏空,诸位难道忘了,几年前我们修建永宁寺耗资巨万,国库不能支,都是所有官员捐献一成的俸禄才完成。而且即便这样,按当时的预算恐怕不无法竣工,幸亏太后派遣主簿寇俊住持建设,寇主簿清正廉明支出得当才令永宁寺建成。如今京城寺院千余所,国家开资每日耗费不可计量,而且现在僧户人口众多,已经占据总人口二成以上,这些僧户不纳税,致使国家收入锐减,试想偌大帝国,收入锐减支出骤增,财政连年亏空,也就是前些年积余丰厚,要不然这几年连年征战征兵加响,哪来的钱粮呢。因此微臣以为,想要解决国家赤字,必须要从根上抓才能决绝问题。”

杨侃说的是实情,这些年大兴土木,建造寺院,劳民伤财,僧户增多,帝国经济严重削弱。尤其官员们不时要捐献俸禄,因此多有怨言,尤其那些清官以及收入低廉的官员,更是满腹牢骚。此刻杨侃的话一说完,朝堂之上立刻议论声音响起。

太后说道:“众位爱卿,你们就知道抱怨,可有良策。”

高谦之出班奏道:“太后,万岁,微臣以为,杨尚书所言极是,臣建议,消减僧籍,减少寺院,恢复按太和年间旧制,每州限制僧道人口,把还俗的劳动力给与耕地,按制纳粮缴布,不出一年,国教税收定可恢复,到那时,军饷粮草这些小事,也就迎刃而解。”

太后听了,顿时不悦,文武大臣都知道,太后佞佛是出了名的,要不然不能建造永宁寺通天塔。这时徐纥出班道:“微臣以为不妥。想那僧徒佛门弟子,教化众生向善,一心维护我大魏安宁,对社稷功莫大焉,如今四海之内都知道我天朝向心礼佛,西翻外化,四海来朝,都赞颂天朝威严,因而俯首称臣。若我朝骤然背佛,必将引起天灾,请陛下三思。”

太后听了,微笑点头,徐纥话语不多,但说的挺在点上,而且入情入理,无法反驳。

这时,司徒左长史王遵业说道:“徐大人说的虽然有理,不过杨大人说的更是事情,臣以为我们并非背佛,而是限制佛寺,限制僧户,让寺院经济保持一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帝国财政稳定,国家收入有保障。”

城阳王元徽出班说:“微臣以为,徐大人所言为是,我天朝地大物博,正蒸蒸日上,国土面积已经远超南梁,迟早会统一华夏,现在南朝佛寺也很多,我们若是限制僧户,那么这些僧人必然远投南梁,同时也把人心向背带走,因此微臣以为,我们切不可为经济小事,影响政治国运,孰轻孰重各位三思。”元徽也能言善辩,他这一说,好多人真的假的一片赞同。汝南王元悦等一些元氏宗亲都跟着附议。

尚书仆射元顺说道:“微臣附议王司徒意见,想我大魏子民有皇室、文士、官吏、医卜、僧道、士兵、农民、工匠、商贾共九流,僧道仅为九流之一,如今佛门已经占据国民经济的十分之一,实力颇大,且不受国家经济的制约,此为不安定因素,近年时有僧众聚众反叛,朝堂不得不防。”

郑俨说:“元尚书所言差异,这几年僧众反叛者毕竟少数,而对天朝威胁最大的叛乱恰恰是六镇起义,以及流民暴动。这些人不懂教化,不信佛教,因为才目无天威,犯上作乱。由此可见,更应该把佛教向乡村和边镇推广才是。”郑俨也占据道德制高点,说起话来铿锵有力。

这时崇圣侯著作郎孔渠出班说:“臣以为,教化百姓和士兵,不必非要佛法才行,推广儒家之教,广开太学,深入百姓,教化大众礼仪,更加让百姓懂得忠君安分。”孔渠是书呆子,儒家的那套理论是针对士大夫阶层的,普通百姓没有机会念书,不过却能够拜佛听经,因此佛教的作用实际上也不可替代,因此他说完,除了士家大族的大臣赞同外,那些喜欢佛教的王公贵戚以及部分士人都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不过孔渠是儒教的现任教长,又是儒家传承的象征,被北魏尊为国教,没人愿意与他争辩。

太后说:“算了,现在争这些远水不解近渴,你们都想想法子,咱么如果渡过难关呢?”

这时小皇帝年轻气盛,冒出一句:“各位爱卿,我有一事不明想问问大家,我们偌大朝廷军需物资供应都很紧张,而那些贼寇地处偏远,因何兵精粮足?”

李延寔出班回答道:“万岁有所不知,贼寇反叛,攻则烧杀抢掠,守则坚壁清野,而我们官军,对待百姓不能抢夺,因此粮草筹集十分困难。”元诩听了一阵默然。

这时太后又问道:“难道我们除了粮食和织布这两项,别的渠道就没有国税收入了么?”

度支尚书奏道:“要说收入大类,我们主要的还有二个,一项是铁矿收入,一项是盐业收入。其中铁矿收入因为国家开采产量低,而对私人开放逃税的不在少数,因此税收一直上不来。至于盐业,因为朝廷委派的盐池都将一直没有得力人选,因此这些收入都入了一些贪官的腰包,国库真正得到的却很少。”

太后说:“我们下边的官员怎么都如此的不堪,你们吏部都如何管束的?”

尚书令王涌说道:“禀太后,盐业是肥缺,各地州府以及王公大臣根深蒂固,朝廷即便派了人去,也不敢与地方豪强和朝廷幕后这两大势力抗衡,若想抓住这个跑冒滴漏,必须委派得力钦差干将才行。”

太后说:“这个事我看有一个人准行。丞相,你说呢?”

高阳王元雍说:“太后说的是主簿领左将军寇俊吧。”寇俊因为永宁寺有功兼左将军虚职。

太后一笑说:“知我者,丞相也。我看寇爱卿出马,这个事儿准行。寇爱卿,你这阵子也歇够了吧,过完年我看你就辛苦一趟,走吗上任吧。”

寇俊出班道:“微臣定当不负圣恩,鞠躬尽瘁。”太后笑笑让寇俊归班。

这时元顺又出班奏道:“昨天休息日,城西又出现一个女子,将一个叫老五的男子截发,现在西城已经沸沸腾腾,皆言狐媚复来,请太后定夺。”

太后听了,又皱眉道:“京畿地面怎么总不太平。司州牧、河南尹、洛阳令,这家门口总闹事,你们有何话说?”

京城所在的周是司州,州牧是钜平县公尚书仆射元钦,河南府尹是散骑常侍领抚军将军元融,而洛阳令是散骑侍郎、给事中崔庠。他们三人出班,元钦和元融是宗室,因此俩人一唱一和道:“臣等,近日忙于京城之外的事务,未曾了解城西的事情,还是请崔庠说说。”

崔庠是个刚直的人,他奏道:“微臣也正在调查此事,据报此女子为外地人氏,有二个姐妹,共住一个店房,她们很有钱,经常出入金店绸缎桩等处,而被截发的男子老五系西市的地痞小偷,他见女子漂亮有钱,想予以偷盗,被女子灌酒迷倒,后被截发,此事仅仅为惩戒,事后二个女子结账离京,不知所踪。因此微臣以为,并没有狐媚之事,请太后万岁明鉴。”

太后听了,面色恢复平静,说道:“八年前,就有人说狐媚截发男子扰乱视听,结果我把那些被截发的所有人聚起来一审问,都是些偷鸡摸狗负心不孝之辈,然后这些人被我打了一顿,截发的事情就不了了之,可见所有天灾必定都是。”

元徽出班说道:“太后所言极是,不过这件事情还是应该及早破获为好,毕竟已经发生两起,如若再次发生,京城居民必定谣言四起,届时对我大魏天威必有损誉。再说河阴县刚刚出过骗马大案,如若狐媚事件不遏制,谣言一旦四起,想平息必定困难,望太后明查。”

群臣们听了元徽的话,多数一愣,这明显是给崔庠上眼药,了解内情的人知道,崔庠和郦道元的特点非常相像,都是刚直不阿,对待在洛阳犯法的居民百姓一直王公大臣一律一视同仁依法严办,管辖范围以外的就报告太后和皇帝,他的官职虽小,但和高谦之一样,有特殊的权利,能上殿面君。所以也就得罪过元徽,元徽因此报复。太后听了说道:“崔庠,这事儿你就严办吧,记住,不得再有发生。”崔庠听了,只得领旨谢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