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原来缘去分未了 > 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学堂

原来缘去分未了 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学堂

作者:呆猫小白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2:01:50 来源:258中文

夏去秋来,方家汉子的遗骸早已葬回方家村祖地,田地里的大豆也开始接荚了,如果日头好一些的话,再过一两个月,又将是大豆的收获的日子了。

方家村,恢复到以往的平静日子,该干嘛的依然干嘛,但方家村的每一个人,从精神层面上都上升了一个等级,村民们相互见了面,都会笑脸相迎,相互问候一声,然后再拉拉家常里短的。

每日,方静家都会迎来一些村民,说着相同感谢的话,留下不少的东西,使得方静家的小竹屋,都快不够用了,完全被村民们送来的东西给占满了,虽然如此,可每天依然会有村民来到方静家,感谢后又扔下一堆东西,使得方静每天都头大得很,无奈得很。

方家村村民们如此的做法,倒也使得方静心中肯定,想来以后方家村的凝聚力会更上一层楼,虽然眼下大家都过上了富足的日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孙后代会将更多,每人所分的土地将会有所减少。

“静娃子,你看这么些东西,该如何处理啊?”方静一家刚送走一户村民,留下这一堆东西,肉,蛋,鸡,笋,干货等,都不下五六个篮子了,张小霞指着留在院中的东西,也开始头大了。

“舅母,先收起来吧,我估摸着全村每户人家送来的东西不少,等以后村里搞个全村宴的时候,把这些吃的东西全部用上,想来谁也不会说什么。”方静心中倒是不想收,可不收吧,又怕寒了大家的心。

毕竟是方静一力承担着,要把战死在外的方家汉子遗骸,寻找回来的事情,以往村民们虽抱有幻想,但从不认为能够实现,可当实现了之后,全村谁家不得感谢方静,为他们做出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情呢?

“好,静娃子的办法好,这不寒了村民们的心,也可以用上这些东西。”张小霞倒也是同意方静这样的一个决定,虽然东西挺多的,但在村宴时,也得用上不少的东西,估计这些东西还不够呢。

“小舅,过些天,得把地全部翻一遍了,今年的杂草长得太多了,得趁着今年的冰雪来临之前,把地翻了,也好明年种些东西,要不然,明年这杂草还得长更多。”方静心中计划着一些事,蝗灾没有飞过秦岭,入侵方家村,这对方家村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

“是啊,今年这地里的杂草,除都除不尽,是得赶紧把这田地翻一遍。”陈二林对于田地的多少好坏,最是上心,心中自然是希望家里的田地越多越好,田地越肥越好,这样种起庄稼来,也能收获更多的粮食。

古代的时候,可没有任何除草剂可用,更没有很牛的设备可用,想要除草,只能多翻地,当然也会把稻草铺在田地里,杜绝杂草接触阳光和水份,使得杂草更少一些而已。

为什么古代粮食产量少,其原因之多,杂草可以说是其中占比最大的一个了,当然劳力设备也算是一种,种子也占了很大一个占比了,其次才是肥力的问题,当下是没有任何肥料可以使用的,除了家肥,就只能是草木灰了。

也许很多人不认同方静的说法,说以现代人的穿越多古代,怎么着也能把稻谷产量提高到千把斤的状态吧,方静只能呵呵了,就拿育种这事来说,不懂得的人,或许觉得应该可以做到培育出更好的种子。

如果懂行的人就明白,想要培育出良种,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培育出来的,没有十年以上,想要培育出更好的良种出来,想来比登天还难,再加上没有系统的记录和实验,一年一到两季的庄稼,想用十年培育出良种,那也只能说穿越的主角是一个培育专家,再者,没有各地的父种与母种杂交,更是难以培育出更好的良种出来。

所以,在古代来说,良种,是各朝各代的皇家和官员们最希望出现的,可历史上,基本是没有出现过,上到春秋秦汉,下至宋明清各朝各代,从亩产几十斤,至清朝时期最高的五六百斤,这也算是到顶了,如果没有杂交水稻之父他们这样的农业专家们的努力,真想以华夏的土地养活十几亿的人口,那可是一个大难题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二林大初大头他们,每天都会抗着犁耙,牵着驴或马,翻耕着家里的田地,方静也忙着开起荒来了,至少十天时间里,方静都开了五六十亩荒地了,对于开荒,方静基本是手到擒来,当然也是用废了好多把木锹了,要不然也开不到这么多的土地出来。

方静其实也只是为了给大初大头小树他们三人准备的,每人分二十亩田地,以后成亲娶了婆娘,也好种地养活一家子,再加上家里的驴马这么多,也能分给他们,耕牛的话,以后只要村子里哪家下了牛仔,也可以去要一头回来,至少家里也可以有些家底了。

每天的劳作,使得陈二林他们都很累,回到家时,基本都躺着不想动弹,大体力带来的是饭量增大,同时也使得力气也随之增加,大初大头他们两,看起来都有些肌肉了。

闲下来的方静,开始思索着一些事情,把原来脑袋中的一些想法,准备在方家村实践起来,至少就目前方家村的情况而言,也算是到了这个时候了,随既抬腿往着村正家走去,找村正商量商量。

“村正,我想跟您商量个事。”方静来到村正家,看着村正正抱着小丫在家门口玩闹着。

“静娃子来了啊,来,秀娘,给静娃子搬把凳子来。”村正看见方静来到家里,赶忙喊着小石头的媳妇搬来把凳子。

现在整个方家村,每家每户都有着不少的桌椅凳了,这还都是方静的功劳了,至从方静家的桌椅凳打造好了之后,都请着方大用帮忙打了些桌椅凳,这也使得方大用忙了不少日子。

“静娃子,你说,你找我商量个啥事啊?”村正把小丫放在地上,让小丫自己玩耍,盯着方静问道。

“村正,我想是不是在村里建一座学堂,请您或请个先生来教授咱们村里的小娃认字读书,哪怕不做官吏,也能识文断字,村正,您说是吧?”方静看着村正说道,心里的想法其实就是想建个学堂,让方家村所有的小孩都能读上书,至少认些字,学会算术,也是挺好的。

“静娃子,你说真的?这建个学堂可得花不少钱啊,再加上请先生,村里的小娃认字读书是好,但这也担误各家的活计啊,想法是好的,只是有些难办。”村正细想了想后,向着方静回应道。

“村正,我是这么想的,村里宗祠堂那边有块空地,我出钱建所学堂,请个先生来,我想吧,每年初春,小娃们入学,到了农忙时节再回到家中帮忙,忙完后,再回学堂,当然,笔墨纸砚什么的,由我来承担,村正,您看如何?”方静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告诉村正,其实这事本来几年前就应该开始了,但方家村一直也没有摆脱温饱,只能缓到现在才提出这个想法。

“静娃子,我知道你心好,心善,这么大的事,我认为还是要请村里所有人来商议一下,毕竟事关每家每户,也关系到各家的小娃,虽然认字读书是好事,我没有多大的本事,如今静娃子你提出这事来,也是个好事,眼下村子里也算是富裕起来了,是该让小娃们认些字读些书了,哪怕以后我们去了,也能放不少心,行呢,静娃子,一会儿我叫小石头去通知大家到大榕树那集合,好好商议一下,看看怎么弄才好。”村正细细的想着方静的话,心中也定下这个计划,想来以后方家村也能一代更比一代好。

随后村正喊了小石头去通知各家各户去了,村正与方静也随之走向大榕树,静候着村民们前来了。

“各家各户都来了吧,有件事需要和你们商议一下,各位静一静,听我说。”村见着村民们都来到了大榕树,这才大声向着所有人喊道。

“刚才静娃子与我说,想在宗祠堂边上建所学堂,好让村子中的小娃们认些字读些书,大家对这事怎么看?”村正大声的喊话,希望各村民们能好好想想,怎么来弄这个事。

“轰”每个人听后开始议论起来,谁家不想出个读书人啊,谁又不希望自家小孩能够上学堂念书啊,这放在任何地方,任何人家,都想着把自家小孩送到学堂去的,以往方家村是穷得只能吃土了,而今每家每户都有吃不完的大米,还每年有几十贯钱的收入,更是希望自家小孩能上学堂认个字读些书了。

“村正,静娃子,这事可是真的?我家小娃娃真的能上学堂认字读书?”方山平大声的向着村正与方静喊着,眼中充满期望。

“对啊,村正,静娃子,咱们村真要建学堂吗?要是是真的话,我家方森方林可不可以到学堂读书?”方远良满怀希望的喊着。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听我说完。”村正双手拍了拍,让村民们安静下来,准备把事情说清楚。

“好了,我呢,没啥说法,静娃子的这个想法我是没什么说的,只要大家愿意,那就听听静娃子怎么想的,看看如何行事,如何安排。”村正想着还是让方静来说一说具体如何做吧,毕竟这是方家村未来的希望。

“大家好啊,建学堂这事吧,我几年前就想过了,大家也知道我自从大榕树上摔下来后,脑袋算是开窍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的安排,还是神仙们的眷顾,使得我如今力气大,跑得还快,脑袋当中还多了不少的东西,大家也知道我家现在的情况,我家中的改变,就是从我脑袋中的学识带来的。”方静不敢说自己从二十一世纪来的,最多也只能说是上天眷顾了。

“原来这是真的啊,我们一直以为静娃子是神仙转世呢,原来真的是上次从这棵大榕树上摔下来后,开了窍了啊。”一妇人喊了一声。

所有村民也附合着,原来这事是真的,一直以为大家只是在猜测方静到底是如何这么有能耐的,没想到还真被大家给猜着了。

“我呢,脑袋当中有很多的东西,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想着在方家村建所学堂,我也好整理出一些东西,好教授给我们方家小娃们,虽然做不了文官,成不了武将,但至少也能学会一些本事,相信各位叔伯们也知道我静娃子,也不是什么都会乱教的人,我可不想我方家后代们以后都是个文盲。”方静当然是希望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教授给方家村的小娃们,至少可以让这些方家娃儿们,也能学到点知识,哪怕只学会了算数,这也是一种好的开始。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