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仙人曲 > 三四四章:水泥过剩

仙人曲 三四四章:水泥过剩

作者:菊寒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5-02 00:13:02 来源:258中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些退休的官员,回到家乡之后,自然就成了当地的大地主,工厂主。

有句话叫屁股决定脑袋,当这些官员自己成了工厂主,成了商人之后,他们的观念自然就会转变过来。

而且,不少回乡的官员利用手里的财富和资源,又很快杀回了当地政坛,许多人都成了县镇一级的督政员。

至于被赏赐的各地工厂的原本管理层,干的好的自然会有调遣提拔,最差也有一笔数百亩土地的退休赏赐,但那些将工厂经营的一塌糊涂的管理者,想要得到退休赏赐,那就要先到陈宪专门成立的廉政司理走一趟。

等到第一批脑满肠肥的工厂管理者,因为一种新奇的巨额财产不明来源罪,被罚没了巨额家产之后,后面的大部分工厂管理者都乖乖地卷铺盖走人,屁都不敢放一个。

在将自己手中大量已经显出颓势的工厂,借着政改的机会私有化,用来安慰下台的官员,可谓一举一举两得。

陈宪为了增加东海王国的铁,铜,煤,等工业原材料的产量,对境内的矿山开采进行了开放,允许私人购买矿山进行开采。

不过要想得到矿山的开采权,商人不但要付一大笔转让费,之后,每年都要根据开采量缴纳矿税。

陈宪对这两项税费定的都不高,所以商人们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兴趣。

陈宪通过这次私有化,最终只保留了几座生产燧发枪,火炮的大型兵工厂,几座将炼焦,高炉炼铁,反射炉精炼,和干锅炼钢等工序结合的大型的原始煤钢联合体。

随着矿山开放,工厂的私有化,东海国内的工商业开始飞速的发展。

但同时,产能过剩的苗头也在随之出现。

和这个时代的人不同,对于产能过剩的威力,陈宪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陈宪注意到,产能过剩最明显的产业就要数水泥工厂。

前些年,陈宪为了在太行山东、南麓,燕山南麓,辽河平原北部,建设大量的防御性棱堡带,在各地建立了大量的水泥厂。

如今这些棱堡都先后竣工,水泥的需求量自然也就随之下降。

这个时代水泥的保存并不容易,目前普遍采取的事木桶运输,保存水泥的木桶内部用桐油反复涂抹,外部用生漆捻缝涂漆,以避免水泥受潮。

近些年随着木材价格的升高,还出现了用大铁桶保存水泥的办法,就是用薄铁皮卷筒,两端用钎焊焊接底板,做成一个像汽油桶一样的圆柱形大铁桶来装水泥粉。

这两种方法都能让水泥储存数年不坏,但无论木桶还是铁桶,本身都是有不底的成本的,所以当水泥大量积压,木桶不足的时候,库房中积压散装的水泥一旦遭受阴雨天气,就会造成水泥的大量损失,水泥厂主们难免血本无归。

而这些工厂主大多数都是刚刚退休,从陈宪手里接过了大量水泥工厂的前官员。

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那陈宪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所以,陈宪必须要尽快解决水泥产能过剩的问题。

这个时代的水泥的单价虽然远比后世要高的多,但本身重量大,运输成本高,并不适合进行长途贩运,最好是就近消化。

为了消化这些水泥,陈宪不得不让各地方政府,加大对道路和水力设施的修建。

实际上,用不着陈宪去推动,他只是让人在东海报写了一篇建议各地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既能帮助水泥厂主们消化产能,又能造福地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各地的水泥厂主就开始自发地推动地方政府的基础建设。

此时整个东海王国,除了青岛,天津(卢沟口,陈宪给起名叫天津),苏州等一些商业发达的沿海城市之外,大部分地方都是保民党和其他官僚派党派,占有绝对的优势的,所以这些退休官员们推动起地方基础建设来,相当的顺利。

但是,这个时代的政府财力其实是很弱的,地方税款上缴国库之后,地方剩余的税款,在维持政府运转之后,就所剩不多了,所谓基础建设,也只能是小打小闹,还不如陈宪通过报纸和政策补贴鼓励普通百姓用水泥和砖瓦建房来的更有效果。

别说地方政府,就算是东海王国的国库,在吞金的基础建设面前,也是有些力不从心。

以前建设棱堡,那是军国大事,陈宪征调工人和物资时,都不考虑成本,各地水泥厂低价甚至是无偿供应,征调工人,只给管饭。

此时各地修建基础设施,自然不能用修建军事设施的办法来办,陈宪也不可能将无偿征调物资和工人的权利交给地方政府。

就算他给了,地方政府也不一定敢用,因为用了很可能就会失去大批的选票。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陈宪又不得不想其他办法。

陈宪决定将造船厂对本国海商开放,出售盖伦船,来获得一部分资金。

将盖伦船出售给海商,除了能获得资金,也能进一步促进海洋贸易。

而贸易的繁荣自然也能带来更多的税收。

以前,陈宪的造船厂只生产战舰和给陈宪自己的商队生产武装商船,并不对外开放,他之前曾经试图开放过,但遭到了官员们的一致反对。

这一次,经过政改之后,反对的声音一下子小了很多。

听说陈宪的商船要对外开放,东海国的大小海商都蜂拥到青岛来,希望预定一艘大型的盖伦船。

盖伦船的好处,这些年海商们都看在眼里,首先这种帆船结构结实,抗风朗能力很强,远航的返航率比这个时代的商船要高不少,令我,这种船航比普通商船航速更快,对于交通工具来说,速度就是金钱。

另外,该轮船可以安装大型火炮,在海商的安全性能得到很大的保障,一个海商,如果能有一艘两百吨的盖伦船护航,至少可以保护好几艘普通商船。

这些年,随着陈宪的推动,海洋贸易远比历史上更繁荣,海盗自然也就应运而兴了。

陈宪在青岛的造船厂短时间接到的订单都能排到十年后去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