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仙人曲 > 三十七章:改进(中)

仙人曲 三十七章:改进(中)

作者:菊寒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5-02 00:13:02 来源:258中文

传统生产高档枪杆的方法太过繁琐,需要将硬木剥成粗细均匀的篾条,经过晒干,上油等数道工序处理后,再将篾条用上等胶漆胶合成圆杆,外层再缠以麻绳,涂抹生漆,再裹以葛布,葛布上再涂生漆,如此数层之后,枪杆才成。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枪杆好是好,但成本太高,周期太长,往往要经过成年时间,才能见到成品。

用陈宪方法制作的枪杆虽然不如传统枪杆强韧有弹性,但性价比绝对远超传统枪杆。

除了长枪,镗钯,陈宪甚至对狼筅都进行了改进,他在精制的硬杆枪的枪杆上套上带着孔座的钢箍,再在钢箍侧面的孔座中插入细的硬木枝杈,枝杈末端用火烤法进行弯型,让所有枝杈都朝向前方,每个枝杈上都装上小枪头,绑上布条用来遮挡敌人的视线。

这样的狼筅更结实,架枪能力更强。

但是,这样的改进并不能让陈宪满意,因为他明白,一支冷兵器军队的战斗力,最主要的方面取决于盔甲。

一支穿甲的军队,和不穿甲的军队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一支军队只有穿上盔甲,才有资格被称为精兵。

陈宪手下的这三十三个少年学徒,是他未来在乱世求存的班底,他绝不能容忍轻易损失。

所以,陈宪很早就开始打算给这些少年学徒配上盔甲。

板甲当然是最优秀的选择,但是以陈宪目前的工艺手段,生产板甲太过勉强。

完全用手工生产板甲,工作量太大,要给手下三十多个学生全部装备,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生产锁子甲需要有拉丝设备,以陈宪的能力,设计一台人力拉丝机,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但锁子甲对穿刺攻击防御力不足的缺点,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致命的。

无论是蒙古铁骑的强弓,还是南宋军队的硬弩,又或者强弓硬弩兼而有之的金**队,都是穿戴锁子甲的士兵的噩梦。

蒙古铁骑东征,打败了欧洲的封建骑士,很多人以为,蒙古人面对的是笨重的板甲骑士。

但实真实的况是什么呢?蒙古东征的年代,全身板甲还没有在欧洲被发明出来,此时欧洲骑士身上,主要装备恰恰就是对穿刺攻击防御力不足的锁子甲。

甚至有观点认为,正是蒙古人的骑射催生了欧洲板甲的出现。

由此可见,锁子甲在面对强弓硬弩时的乏力。

在陈宪的规划中,锁子甲永远是一种辅助盔甲类型。

制造板甲工艺不足,锁子甲防御力又不足,那么扎甲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中国传统的扎甲技术含量并不高,随便找个铁匠就能生产。

但传统工艺生产扎甲,效率很低,陈宪手下人虽然不少,但大部分都要投入武士刀的生产,这是他的经济来源。

剩下的数量不多的学徒,以传统工艺的低效方式生产扎甲,就算他手下只有三十三个学徒,也不知要多久才能配上最基本的盔甲。

因而,改进扎甲的生产工艺,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扎甲的生产工艺中,最大的瓶颈就在甲片的生产。

一件盔甲,多得数千甲片,少的也有数百上千,如果靠匠人一榔头、一榔头的去敲,想想都让人觉得蛋疼。

可这个时代既没有冲床,又没有剪板机,更没有成品的钢板,除了靠人去敲,还有什么办法去生产甲片呢?

作为一个工程师,陈宪开始用他的职业习惯来思考这个问题。

他将甲片生产的难题一个个罗列出来。

第一,如何高效的得到厚薄均匀的板材?

第二,如何高效的将板材切割成合适的大小?

第三,如何高效的为甲片加工编制孔?

第四,如何加快编制效率?

正是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催生了铁皮剪和手工曲柄钻的诞生。

但第一个问题却难住了陈宪。

他想来想去,解决高效生产厚薄均匀铁板的唯一办法就是轧机,除此之外,他想不到其他任何办法。

轧钢机的原理并不复杂,其基本原理和压面机类似,就是通过两个相对运动的棍子,对通过棍子之间的材料进行压轧,得到理想厚度的产品。两者之间的区别只是压轧的材质不同,承受的压力不同,当然,因为轧钢机承受的压力大得多,技术难度自然也就要高许多

以宋朝的工艺水平,自然无法生产现代意义上的轧钢机,但原始的轧机却并不是做不出来,毕竟,最原始的扎机在16世纪就被发明出来了。

经过一番蛋疼无比的思考(让一个现代工程师,去思考如何在宋朝工艺现状下设计一台机器,实在是一种折磨,他所熟悉的工艺手段,几乎一个都不能用),陈宪画出了一台简单原始轧机的设计图,轧机的主要部件,滚轴,轴座,机架,全都使用铸造加工(这也许是这个时代和现代差距最小的一种工艺手段了),一些垫块之类的小零件使用锻造加工,送料平台用木头加工。

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怎把这些铸件组合起来?

现在是宋朝,可没有螺栓螺母这类东西。

那位网络写手的手机中,有不少资料,却没有螺丝的原始加工方法,原因很简单,他写的网络小说背景是明朝末期,在明末的时候,螺丝的加工方法和设备已经从欧洲传到了中国,火绳枪的生产就离不开螺丝,而在明朝末年,火绳枪传入中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当时的中国有着成熟的罗丝生产工艺,所以那位网络写手完全不用为螺丝发愁。

但陈宪现在所处的时间是1206年的南宋,即使在欧洲,现代意义上的螺丝,也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对于那位网络写手来说,完全不是问题的问题,到了陈宪这里就成了大问题。

当陈宪开始深入考虑如何制造螺丝这个问题之后,他发现,这竟然是一个大工程!

在现代,螺丝的加工方法有好多种,最简单的一种是使用板牙和丝锥加工螺栓和螺母。

这个方法的问题在于,板牙和丝锥从哪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