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仙人曲 > 十二章:炼钢法

仙人曲 十二章:炼钢法

作者:菊寒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5-02 00:13:02 来源:258中文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把熟铁炼成水,然后将生铁水和熟铁水混合,不就能勾兑出理想含碳量的钢材了吗?

很遗憾,这个设想很美好,可惜无法成立,原因很简单,古代的炉温根本达不到融化熟铁的程度。

生铁的最低熔点是1148°,随着碳含量的降低,铁的熔点会逐渐升高,最终达到纯铁的熔点的1535°。这近四百度就像一条鸿沟,直到近代,西方人发明了液体炼钢法,人类才跨过了这条鸿沟。

西方人,从古典时代起,一直都在玩古老的渗碳炼钢法,一直玩到近代。

直到文艺复兴让西方科技起飞之后,西方人的炼钢术才超过了中国人。

西方人炼钢术超过中国人的标志就是反射炉精炼法。

反射炉精炼法炼钢的原理和炒钢法十分相似,只是西方人用封闭的熔炉和持续加热的反射炉火,减缓延长了炒钢法脱碳的过程,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可控,从而练出了大量的钢铁(实际上反射炉出产的大多数依然是铁,只是含渣量,含硫,含磷量都比过去的钢铁有了长足的进步。)

陈宪让陈老甲修的这座炉子当然不是精炼反射炉,最原始的精炼反射炉并不是很复杂,陈宪绝不会随便将这种关键技术拿出来示人。

在反射炉精炼法被发明之前,人们还发明了两种小量生产钢材的方法。

一种是坩埚炼钢法。

坩埚炼钢法就是将铁材放入石墨黏土制成的密闭坩埚中,放入炉中长时间的煅烧,铁材在煅烧中和坩埚中的石墨发生反应,去除材料中的氧和硫,并且石墨中的炭也能对坩埚中的材料进行渗碳。

据说这种方法古代中国和古代印度都曾经使用过。

坩埚法炼制的钢材质量极佳,最初被当做工具钢使用,直到现代,这种技术都没有被淘汰。

现在陈宪手里没有石墨,而且坩埚炼钢法对炉温要求也很高,陈宪估计自己一时半会无法实现这种方法。

西方人发明的另外一种小量炼钢法是“渗碳法”。

这种“渗碳法”并不是前面所说的那种古老的煅烧锻打渗碳法,而是近代科学家在了解了铁的渗碳原理的基础上发明的一种渗碳炼钢法。

这种渗碳法,是将熟铁薄板和碳粉混合装入密封箱中,放入炉子中长时间的加热煅烧。

通过这种长时间的密封煅烧,碳元素会深度渗入铁板中,从而得到钢材。

陈宪请陈老甲修建的这座炉子就是要用来渗碳炼钢的。

渗碳炼钢法,是陈宪所知的技术最简单的炼钢法,比现在宋朝人使用的灌钢法还要简单,但生产出来的钢材质量却远超灌钢法。

除了渗碳法,陈宪还打算用生铁退火结合百炼法来生产钢材,作为明面上的幌子。这座炉子还能用来作为生铁的退火炉。

实际上,锻造好兵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好钢,只要解决了优质钢材的问题,至于之后的包刚法,附土淬火等并不复杂。

陈老甲不亏是老匠人,虽然不识字,但对技术的理解力却极强,也十分敏感,很快就弄明白了陈宪的意图。

和陈老甲交流完铁匠作坊和闷烧炉子的规制,陈宪边告辞离开了陈家。

离开陈家后,陈宪并没有马上返回杨府,他信步在庄子里闲逛起来。

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对一千多年前世界的好奇终于在陈宪心中占了上风。

他沿着杨府的院墙向着杨府的前门走去,据说杨府前门外的那条东西向大街,就是整个庄子最繁华的地方。

走在街巷中,陈宪有些失望。

这里的街巷,除了杨家大院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古香古色,路边的土坯瓦房、土坯草房和陈宪记忆中九十年代,大山里穷乡僻壤的街巷没有太大区别,甚至更破旧,更狭窄,更污秽。

污水横流的小巷,鼻端让人作呕的混杂臭味,这一切,无法带给他哪怕一点点想象中宋朝的诗意。

说是街巷,其实没有什么商铺,从陈家出来,绕着杨家大院走了半圈,陈宪只看到了一个杂货铺和一个卖吃食的胡饼铺子。

沿着杨家大院的西侧走了近百米,陈宪终于走出了小巷子,来到了一条五六米宽的正街上。

走上正街,第一时间吸引他的是杨府对面那个规模不逊于杨府的宽大宅院。

在宅院阔气的正门上方,一个匾额上写着“白府”两个大字。

看到这个宅院,陈宪才知道,原来这东庄子并非杨家一家独大,他心想,难怪杨员外只称员外,没人叫他庄主。

夹在两个大院子之间的东西街道,倒有那么几分人气。

在两家大院子的西边是整个庄子里最“繁华”的一段街道,陈宪在这里看到了一家茶铺,一家酒食铺,两家杂货铺子,一家铁匠铺子,一家客店。

铁匠铺子在街道南边,距离白府西墙不远,正是庄子最“繁华”的位置。

在铁匠铺铺临街的铺面上摆放着各种农具,锅铲菜刀等日用铁器,也有朴刀刀头,枪头等武器,所有这些铁器的都显得十分粗糙。

穿过铺面走进店铺里面,一间空旷的半开放式的院子里安放着四个炉子,三个师傅正带领着七八个徒弟在炉子边叮叮当当的忙碌着。

陈宪进来,匠人们却并不理会,只是各自忙碌着。

陈宪仔细观察着铺子。

他发现,炉子中的燃料是煤炭,而不是他之前想象的木炭,鼓风的是木风箱,这种木风箱,很像陈宪小时候曾经见过的,爆米花的小贩使用过那种,相隔一千多年,风箱的样子竟然没有太多的变化。

在每个铁匠的炉子旁边都摆放着一个装着乱七八糟铁料的框子,陈宪还没有本事从这些铁料锈迹斑斑的外表看出他们的材质,但从铁料表面明显的夹渣就能看出,这些铁料的质量相当劣质。

铁砧旁边的墙上挂着一些诸如錾子,锉刀之类的工具,这些工具已经有了后世的雏形,当然,和铺子里的其他东西一样粗制滥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