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神逆之途 > 第131章 疑问

神逆之途 第131章 疑问

作者:风霜小北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3 18:27:13 来源:258中文

徐玠已然下定决心,往后不仅要常用这些话本子里的词,且还要大肆宣扬,最好让全大齐的人都来用,也让他们知道知道,他徐五的娘亲是个多么聪明、多么美丽的女子。

是故,若诸位看官于下文中再读到种种违和之处,便权当此乃徐玠老头儿的宣扬之功罢。

闲言少叙,言归正传。

却说徐老头儿,在发现行宫走水乃重要节点后,便产生了一个终极疑问:

建昭帝为什么生不出儿子?

按理说,天子如今尚未满四十,正当壮年,平素吃用皆是世间顶好的,身边又有数不清的美人儿,何以就弄不出一个儿子来呢?

不说别处,只说他们郡王府,王妃朱氏那般防贼似地防着,也没防住王爷到处播种,徐珩、徐瑞并徐玠这三个庶子便是这般来的

由此可见,只要男人家肯用功,总能生下一两个儿子来,可建昭帝辛勤劳作多年,却只得三位小公主,这就很让人奇怪了。

须知皇族子嗣乃关乎国运之大事,设若前世建昭帝有子,且立下储君,则诚王根本登不了基。因为,储君的身后,必有一方势力护持,储君之命运亦与其紧紧相连,这些人亦多半是文人或官员。

到得那时,诚王上位名不正、言不顺,他最多也就混个摄政王当当,而有此缓冲,文官集团内部亦会因立场不同而产生分歧甚至割裂,很难如前世那般铁板一块。

所以,仍旧回到最初的那个疑问:

建昭帝为何没儿子?

天意,还是人为?

徐玠更倾向于后者。

且,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加以猜想。

而经过七天的苦苦思索,他得出了一个相对合理、亦相对较为骇人的推断:

有人长期地、有针对性地在后宫投毒。

因为身中毒药,诸嫔妃即便有孕亦无法顺利生产,便如去年德妃小产时,男胎都已经成形了,却还是一尸两命。

徐玠认为,她被毒杀的可能性极大。

由此,便又牵出了另一个疑问:

太医们都是干嘛吃的?

虽然最喜开平安药,但太医们的医术无疑是高超的。

可是,以他们的医术,竟也瞧不出中毒身死与病死的区别么?

如此大批地、长期地有嫔妃小产,他们就不觉得奇怪?

于是,徐玠又得出两个推断:

一,太医之中,必有问题;

二,嫔妃们的身体,应该多少会有点共同的常见毛病,比如宫寒之类的。

而导致她们有此疾患的,想必便是毒药之功了。

因都是常见病,故纵有某些太医怀疑,只消有个合理的解释,则他们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徐玠甚至猜想,会不会后宫的大部分嫔妃,甚至是每一位嫔妃,都中了这种毒。

至于建昭帝的身体,徐玠倒没觉出太大问题。

陛下身边有两卫高手护持,投毒难度太大,若诚王及其党羽有这本事,建昭帝早就死了,不会拖了整整五年。

至于诸位嫔妃,因她们身边有婢仆,而这些人来历各异,若是被人重金收买,未必不会铤而走险。

为此,徐玠还特为学着梅姨娘的法子,以行宫走水为起点,将前世诸事按时间先后连接起来,画了一条事件线:

首先,行宫走水,天子受惊导致无法临朝;

其次,御史进谏劝天子禁欲,致使天子越发郁结,病情加重,朝堂亦渐渐向文官集团倾斜;

第三,此消彼长之下,两卫被文官集团打压,呈势微之势;

第四,天子好容易身子渐好,小太监却忽然身死,陛下伤心过度,再度病倒;

第五,新任小太监上位,天子心情好转,身子亦渐有起色,然而没过多久,他的病情便又加重,此后便开始不停地反复,每一次发病都比前一次更重;

第六,因天子精力不济,两卫力量被进一步削弱,文官集团重权在握。

接下来,尚还有数件大事,每一桩皆会令建昭帝病体加重,而朝堂的力量亦越发难以保持平衡。

最后

后,天子终是于建昭十八年病重驾崩,诚王登基,许承禄、潘体乾先后被赐死,两卫仅余其一,后延康朝时,两卫被彻底废除,文官集团成为最后的赢家。

厘清此间关系之后,那个离奇身死的小太监,便令徐玠极为在意。

当然,后来填补的那个小太监,他更是无法不去注意了。

这个填补进来的小太监,也许、可能、大概……是个暗桩。

君不见,自他到得建昭帝身边,皇帝的身体便每况愈下,即便略有好转,也是很快反复。

徐玠觉着,失去两卫严密保护的建昭帝,打从那时起,便也被人下了毒。

而这个填补进来的小太监,很可能便是投毒之人。

Ps:书友们我是作者姚霁珊,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微信右上角" "->添加朋友->选择公众号->)输入:(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当然,这也仅仅是他的推测,也有一种可能,那投毒之人一直隐藏在建昭帝身边,见时机成熟,才开始下毒。

徐玠也曾想过,是否就让一切按前世轨迹发生,看看那填补来的小太监,到底是何方妖孽。

然而,思忖再三,他还是没敢冒这个险。

此刻的朝堂,力量对比也只堪堪为平手,建昭帝一方随时有倾塌之险。

说到底,他手头只有两卫,区区数千人而已,而全大齐的读书人,却是数以万计、十万计。

这些读书人便是未来的文官,虽然其中亦不乏有志、有识之士,但是,文人之间的同门、门生关系,委实是盘根错节,想要从内部打破,目今尚不可能。

而仅靠皇权与两卫,维系平衡已是万般艰难,若再错上一点半点,便是万劫不复了。

是故,徐玠才会当着李进忠的面“天人感应”,将此事点明,以引起建昭帝的重视,最好将那个枉死的小太监救下。

不过,此计是否得成,徐玠却并无把握。

他对皇城及后宫所知甚少,且人手欠乏,无力施为。

花重金收买的人手,他不放心,更何况,谁又能保证他收买的人,便不是旁人派去的眼线?

于他而言,皇城太陌生、太遥远,亦太危险,不将情形摸清,断不能草率行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