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神逆之途 > 第233章 买岛(二合一)

神逆之途 第233章 买岛(二合一)

作者:风霜小北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3 18:27:13 来源:258中文

苍窟如盖,大河奔涌,碎裂的冰块被翻卷的河水裹挟着,一路摧枯拉朽,滚滚向东而去。

已是早春二月,阔大的东风掠过这片广袤的土地,寒意料峭中,吹开了冰封的沃野。播种的农人扎着羊角巾,于纤陌间辛苦劳作,远远看去,那黑土黄巾便成了这天地间最浓重的色彩。

田陌之外的一处黄土坡上,徐玠著青衫、环绿绦,披一领玄青鹤氅,负手而立。

在他身旁,一个著灰锦斗篷、兜帽遮面的男子,望向远处的天空与土地,发出一声感叹:“大齐的乡村,让我想起了我曾经游历过的英格列士,只是那里并没有这样雄伟的大河,但那里的大海也同样辽阔。”

“哦,是么?”徐玠侧眸扫他一眼:“我听说,你们泰西人很崇尚科学,却不知泰西的农人又是如何劳作的?听说有一种风力驱动的水车,可以代替人力向田间洒水,果然有这样的事物么?”

“呵呵,我尊敬的将军阁下,建造一台那样的水车并不需要花费太多力气,只要懂一点物理与天文学知识,再物色几名出色的木匠,就算是阁下的家将们,也能够轻松地完成。”

那男子爽朗地笑着道,抬手理了理风帽,将一绺卷曲的黄发塞了进去。

徐玠见状,不由摇头失笑:“我说霍学而先生,您也在这里住了快有十天了,您的几位同行……”

“尊敬的阁下,我在这里要纠正您的错误说法。”这个名叫霍学而的金发碧眼的泰西人立时打断了他的话,激烈的语气铺以夸张的手势,显示出他强烈的不满:

“我绝不承认他们是我的同行,更唾弃他们对我主的背叛,我霍学而与这些异教徒势不两立。如果不是将军阁下对主的信念格外坚定,我一开始就不会加入您的队伍。”

说完这些,他开始不住在胸前划着十字,口中念念有词,似是在替徐玠请求着主的宽恕。

徐玠挠挠头。

这些传教士,比他想得更麻烦一点,不过也并非不能解决。

说起来,梅姨娘的书里倒是说过,这些泰西人信奉的主并不一样,只徐玠没想到,教义的不同会让他们彼此的关系这样紧张。

为了笼络住这些泰西传教士,徐玠已经分别承诺给他们各自的主修建一座圣堂,而他沿途召集这些泰西人的真正目的,并非他们的教义或其他口花花的玩意儿,而是他们掌握的科学知识。

这个时代,正是泰西诸国跨入伟大进程、飞速发展的起点,而大齐却仍旧遵循着此前的老路。

结合前世经历,徐玠知道,此路不通。

所以,这一世,他打算让大齐换条路走走,而这条路,就在梅姨娘留下的那些书本里。

书中那些奇思妙想的物件,有些并不复杂的,徐玠还能够请匠人做出来,但有一部分高深的、对大齐亦是大有裨益的,他却是有心无力。

大齐以圣人学说为主,科考亦无数学、物理与化学这三门学科,故士子皆以道德文章为要义,专习后者之人不能说没有,却非常之少,少到徐玠拿着大把的钱也找不到。

若他本身便精于此道,那还好说,可偏偏他自个儿连管中窥豹都做不到,遂只得据梅姨娘书中所著,招揽具备一定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泰西人,以各种方式诱骗……不,是邀请,盛情邀请,邀请他们加入他的队伍,为主的荣光以及其他一些什么东西而战。

为完成这个计划,徐玠借助传播红薯种苗之便,以玉京城为起点,途经江南、中原、陇西等地,几乎绕着大齐走了半圈儿,方抵达目的地辽北,而这一路,他拿出掘地三尺的架势,终是挖来了十余名泰西人。

他们中的一多半儿为传教士,在大齐各地宣扬着他们的信仰,而余者则以冒险家与罪犯为主,甚至还有一位自称流亡贵族的意塔利亚南爵大人,当时他落魄到差点被人骗去当奴仆卖掉,被徐玠慧眼救下。

当然,徐玠也不是任谁都要的,他们必须能够答对数、理、化三门学科的部分题目,才能被招至麾下。

他打算把这些人好生养起来,让他们成为大齐踏入“工业时代”的先驱者与引导者。

他始终牢记着梅姨娘的话:只有让大齐加入全球工业化的进程,这个伫立于东方的国度,才能免于被外族侵略,延续它的文明与辉煌。

徐玠知晓,这绝非一世之功,但他愿意为此付诸行动。

无论大齐今后走向何处,至少在他的有生之年,他要让大齐变得强大,让这片土地不再遭受铁蹄的践踏。

一想到这些,他的胸中就像有火在烧着,纵是东风冷冽,亦浇不熄那那一星灼热。

“东家,东家。”忠叔忽地从路口转出,一路小跑着往这边赶,两手还护着耳帽,以防它被大风吹掉。

徐玠立时大步迎了上去:“忠叔有事儿么?”

忠叔气喘吁吁地跑至他近前,方道:“那边几位洋鬼……洋老爷让小的来问您一声,什么时候启程?”

一面说话,他便一面伸头往徐玠身后瞧。

这些洋人一个个黄头发绿眼睛,皮肤白得跟鬼一样,初见时他总以为是妖怪,现下好多了,却还是觉得这些人鬼里鬼气地,礼节也不成体统。

霍学而此时亦随徐玠走下了土坡,见他看了过来,便礼貌地微微躬身:“您好,忠先生,见到您很高兴。”

他知道忠叔并非奴仆,而是掌管着梅氏商社不少产业的大掌柜,因此态度十分客气。

忠叔很不习惯被人叫先生,却也知道这是洋人的风习,别别扭扭地弯腰道:“霍先生您也早。”

徐玠抬头眺望着远处的大河,清幽凤眸中似有流光闪动:“忠叔回去告诉他们,河水差不多化冻了,咱们三天后就启程。”

忠叔擦着汗应下了,又偷眼往他身后瞧了瞧。

霍学而很懂察颜观色,见此情形,便抬手轻触风帽的边缘,向徐玠道:“尊敬的将军阁下,请恕我先行告退。那村子里有几个聪明的孩子已经聆听到了主的呼唤,我希望能够引领他们踏出迷途,归于我主的怀抱。”

徐玠委实很想撇嘴。

主的呼唤?

糖块儿的呼唤才对吧。

您兜儿里所剩无几的麦芽糖,才是这些孩子的主。

“请便,霍先生,衷心祝愿您有所收获。”他满面笑容,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霍学而姿态优雅地点了点头,迈着方步离开了。

待他走得远了,忠叔才压低声音问:“主子,您当真要给这位霍老爷建圣堂么?”

不是他胆小,实是这僧啊道地,在大齐还是挺招忌讳的,远的不说,先帝爷时便闹过一阵子的什么“红花教”,那些教众最后可没活下来几个。

徐玠并未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却是转而问及别事:“忠叔,金二柱那里可有消息了么?我估摸着也就是这两天的事儿。”

前番徐玠向东平郡王讨要了金家一家的身契,那金家共有三个儿子,其中次子金二柱精明能干,被徐玠委以重任,算算日子,他也该有回音了。

果然,听得徐玠所言,忠叔忙一拍脑门儿,“啊呀”了一声道:“东家恕罪,小的想起来了,金二柱确实有信来。”

他说着已是满面惭愧,一面往外掏信,一面苦笑:“那几个洋老爷一开口,小的这脑瓜子就乱了,东家要是不提,小的还不知何时能想起来。”

徐玠笑着摆手:“无妨的,我猜会是好消息。”

说话间他接信在手,抽出信笺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虽不曾言声,只看那双凤目中涌动的喜色,便可知是好消息。

忠叔约略知道一些他的事,此时见他眉飞色舞地,心下亦为他欢喜,笑问道:“东家这是把那个小岛买下了?”

“对,成了。”徐玠扬着信纸笑起来,眉眼皆开:“待三日后渡了河,咱们就转东入海,先上那座岛瞧瞧去,往后那就是咱们的地盘儿了。”

忠叔亦自为他高兴,笑着道:“东家想了这么些日子,如今总算事成了。”

徐玠心情极好,随手将信袖了,便在原地来回踱着步,一脸压抑不住地兴奋:“我娘说,风和水都有很大的什么能量,有了风能与水力,就可以考虑炼钢了。我娘书里也写了点儿,只我不大看得明白……”

他喃喃自语着,显是陷进了自己的思绪里,忠叔也不扰他,只微笑地立在一旁,听他一会儿念叨什么“钢铁洪流”,一会儿用着痴迷的语气嘟哝着“弗朗机燧发枪”,一时又握拳瞪眼、咬牙切齿地说什么“坚船利炮、星辰大海”诸如此类的话。

这话虽听来狂诞,如同疯人疯语,可是,看着眼前充满朝气的脸,感受着那少年意气风发的神采,忠叔打心眼儿里觉着欣慰。

他至今都还记得头一次见徐玠的样子。

那个时候,徐玠总会不经意地现出阴沉狠戾的神情,而那双年轻的眼睛里,亦总藏着化不开的沧桑,如同暮年的老人,有时忠叔甚至会觉着,徐玠比自个儿的年纪都大。

而此刻,这个有点絮叨,又有点张狂的东家,才终是有了点少年人该有的模样。

年轻真好哇。

忠叔揩了揩眼角,不知怎么,心里竟有些发酸。

“主子,属下回来了。”一个声音忽地响了起来。

徐玠一下子停止了踱步,忠叔亦循声看去。

土坡上站着一个人,葛衣麻鞋,黧黑面庞,如同当地人一样包着羊角巾,怎么看都像个农户。

然而,就是这个农户一样的人,却让忠叔神情一肃,马上躬腰告退:“东家,小的回去传话了。”

“好,你去罢。”徐玠温言道,甩了甩衣袖,徐步走上土坡。

那男子单膝点地,飞快自袖中取出一只扁匣:“启禀主子,属下幸不辱命,东西拿到了。”

徐玠满意地点了点头,自他手中取过扁匣,启盖看了看,温笑道:“很好,这次辛苦你了。”

那男子道了声不敢,起身又道:“属下方才收到飞鸽传书,西边那位有人看着呢,看身手像是两卫的。”

“我猜也会是这样。”徐玠淡笑道:“那个药粉无论真假,陛下都会信。只是么……”

他拖长了语声,面带沉吟,数息后方叹道:“只靠两卫那几千人,要想一网打尽,还是难。”

那男子微微抬头,平凡的脸上,一双眼睛却极为有神,此刻正瞬也不瞬地盯着徐玠:“属下听说,主子想要把神机营重新弄起来,当真?”

徐玠似是早料到他已知晓此事,并未否认,点头道:“我确实有这个打算。只是,咱们的鸟铳太次了,我在辽北试了十几回,八成都炸了膛。我打算把这事儿领起来,自个儿造铳。”

“属下愿入神机营。”那男子立时伏身,语声微有些打颤:“小的一家原在辽北垦荒,前些年金人偷袭,一村儿百来口人,死得死、掳的掳,只小的囫囵一个。小的想杀金狗,求主子成全。”

徐玠目视于他,神情有些变幻。

前世时,这一位乃是叛将。

当年为着报仇,他投身辽北大营,与金军打过几场硬仗,一度官至五品千户,算是武将里的高官了,因战功卓著,元光朝初调任京大营,还在京城娶妻生子。

鸿嘉朝时,辽北动荡,他奉命北上,只彼时的大齐已然羸弱不堪,兵员、武器皆远不如前,他秉性耿直,与辽北门阀不和,便被拉出来顶了败军之罪。

他自是不服,意欲抗命,文官集团却以谋反之名将其家小满门抄斩,他一怒之下,转身便投了金军。

此刻,看着这前世的叛将誓言要杀金狗,徐玠如何能不感慨?

这一切其实都是可以改变的。

他想。

叛将原为良将、忠臣才是狗官。

前世的大齐,绝非它该有的样子。

而他徐玠想要那个大齐,似乎……正在眼前。

他不由朗笑起来,清越的笑声,在阔水长天之间久久回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