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异能穿越之逍遥三侠 > 5.祈祷者的对话(二十一)

异能穿越之逍遥三侠 5.祈祷者的对话(二十一)

作者:小小一黑叶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31 18:48:29 来源:258中文

c_t(); “抬起,抬起,好,放下,很好……”

“支架固定,锁紧……锁紧完毕。”

“水平平衡无异常。”

“系统自检无异常,启动脱离。”

“乘员脱离,系统关机。”

随着一盏盏黄色指示灯转为红色,格纳库里的整备士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一罐罐灭火器被摆回原位,斧头大刀也被收了起来。

“真是的,不过是新型机的磨合测试,有必要这么夸张吗?”

从厚重的盔甲里脱出,“夜莺”甩了甩头发,侧转脸孔看向仿佛街头团伙械斗未遂一般的现场,长长叹了一口气。

“那是因为小姑娘你没经历过早期开发的那段时光,相信我,只要你在一栋每天都会发生爆炸的大楼里待过一个月,你一定会觉得就这样还是不够安全。”

提姆技术中尉丢给“夜莺”一条毛巾,大胡子矮人转头将爱怜的视线投向“盔甲”,情感复杂的感叹脱口而出。

“目前只能算是解决了基本的有无问题,距离完善还早的很。”

“共和国……人类阵营的首批正式列装的mds,rx-v1‘蛮人’。”

似乎是有所触动,“夜莺”也发出感叹一般的呢喃。

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后,查理曼人从精灵那里学会了三件事:如何当顺民,如何削土豆,如何打仗。

留在本土的查理曼人学会怎么去当帝国忠诚的四等公民,关在战俘营里的军人们从削土豆开始,学习如何在帝国治下生存,在海外的共和国领导者、军人和技术员则开始全方面反思总结这场战争的经验教训。

总结与反省是相当彻底的,从国家战略到军事战略战术,再到技术发展。结果却是令人绝望的,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也就是帝国一直原地踏步维持现状最起码也要一百五十年时间才能看见帝国的背影。

显然,帝国不会止步不前,更不会留给共和国及诸国那么长的时间。如何赶在帝国设定的时间节点之前最大限度的壮大自己,拥有最基本的迟滞乃至打乱帝国步伐的能力,正是共和国及诸国最优先的课题。而最快的捷径就是仿效帝国,通过模仿、山寨帝国的一切来缩小差距。

说起来这是所有后进国家都会经历的过程,沿着前人的足迹前进永远比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要来的轻松快捷。不信去看另一个世界里的大国崛起历程,德国、日本、某皿煮灯塔,哪个没有头顶过山寨王国的桂冠过?山寨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过是一种手段,关键是能否达到目的,即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体系。

共和国和诸国在这方面的尝试……用最好的说法也是“遇到了难以解决的壁垒”,而且还不是某一项,是各方面都碰了壁。

很久以前,罗兰就预言过“对财团的技术一味只是接受的人们迟早会因此吃苦头”,现如今这个预言已经成为了现实。长期以来人们对亚尔夫海姆流出的各种技术只是一味被动接受。一部分技术勉强还能说出原理,大部分技术人们就只知道该如何操作,遇上故障就翻出操作手册,按照上面的步骤拆解零件,然后从包装盒里翻出用油纸包包裹的各种零配件替换上去。

面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不明所以的技术,人们就连仿制都只能弄出不像样的复制品。

比方说半自动步枪,在试图对帝国制式7.92半自动卡宾枪进行测绘仿制的过程中,共和国的技术员就赫然发现己方的冶金技术连能够持续射击一百发的的枪机撞针都做不出来。如果是由高级技工手工打造的成品倒是可以撑到一百发以上,但这一来成本上升,产量下降就不可避免。从大规模装备的角度来说,依然没有任何价值。

仿制一把步枪都如此了,集帝国尖端技术于一身的mds更不用说了。

说实话,在一开始,mds的仿制并不在共和国十年以内的时间表上。就算是二十年的规划表里,也只有探索和预研而已。

毕竟,共和国要研发自己专属的mds,可以参照的对象就只有罗兰的“独角兽”与法夫娜的“石斛兰”。以“模仿的起步对象”来说,这起点实在过高了。就好像让蹒跚学步的婴儿去模仿百米赛跑的世界冠军是如何飞奔一样。

“独角兽”是很先进的机体,就算是在帝国那边也是次世代mds的有力候补。

但太过先进也就意味着存在更多难以理解,连摸索都无从下手的黑箱区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边积累技术,一边尝试性的缓慢研究、解析“独角兽”所包含的各种谜题。如果一切顺利,二十年后应该可以看到一定程度的成果。

然而时间不等人,帝国更不会给对手机会。

“军团”。

高喊着“吾辈乃是群体,吾等为数众多”的亡灵机械大军,一举克服了帝国兵源不足的痼疾,面对无穷无尽,无惧死亡的钢铁大军,一切传统军事学说和技术在一夜之间都变得过时了。面对迫在眉睫的威胁,共和国与诸国除了加快进行中的武器研发项目,还将mds的研发正式摆到台面上。

这实属无奈之举。

面对“军团”性能和数量上的双重优势,各国赫然发现自己面临着精灵阵营曾经面对过的困境兵源不足。

未来的战争必然是空前残酷疯狂的总体战,总体战的本质就是消耗和动员一切可以投入战斗的资源。而作为直面一线战斗消耗的战力资源,常备军很快会在残酷的消耗战中毁灭,需要老人、孩子、妇女……所有能喘气的人拿着武器上战场的那一天不用多久就会到来。这些缺乏训练的老弱妇孺注定会以更快的速度被消耗殆尽,而当这些人也消失在战火中时,国家、民族、领土所有一切也将不复存在。

哪怕仅仅只是为了拖延一下毁灭的降临,也有必要提升士兵们的战斗力和存活率在这种已经分不清到底是理性还是疯狂的口号下,各国展开了各自的mds研发。由于有现成的参照物,技术体系又比较完备的关系,共和国的进度最为领先。但整个研发过程依然困难重重,有时候甚至还要搭上性命。

他们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动力。

帝国制mds采用的是天晶,既可以存储各种术式和玛那,又可以充当动力源。共和国没有建立天晶量产体制,对稳定的、规格化的术式录入技术也还在摸索之中。最重要的是大量术式录入之后,要如何进行术式之间的联动,面对各种情况下又该进行怎样的顺位启动也就是所谓的程序撰写,这方面还几乎是一片空白。所以在仔细思量,并且解析了“军团”的残骸后,他们决定采用蒸汽动力……

共和国的技术员们没有发疯,他们也不是狂热的蒸汽朋克爱好者,一说到动力什么的立马就想到烧开水。他们会选择蒸汽作为动力,应该说还是着眼于实际做出的选择。

首先旧查理曼王国和共和国对蒸汽技术算是吃得比较透的,比起那些超前却无法理解和实用化的技术,蒸汽动力技术起点较低,技术风险也相对更小。其次蒸汽动力比一般人想象中要来得更加有力,一直到实现可控核聚变发电技术,烧开水依然是最有效的发电方式(核能发电其实就是用核聚变或裂变产生的热能加热蒸汽锅炉,用高温高压蒸汽推动发电机轮机转动产生电力,本质上还是烧开水),什么绿色发电、用爱发电,在烧开水**面前连渣都算不上。最后,通过拆解军团的残骸,证明利用气压助推机体动作是完全可行的。可以说这是最接近实现可能的选项。

可这个看似最容易实现的选项真正做起来之后,立即就被证明完全不可行。

采用蒸汽作为mds之类单兵机动装具的动力源,最大的问题就是散热。

那可是高温高压蒸汽,就算驾驶员穿了隔热防护服,遍布全身的蒸汽管线还是在时时刻刻释放着热量,而他们套着的外壳偏偏又是导热性极佳的金属……让人穿着这个到底是上前线作战,还是用来拷问?就算耐力超好,体能极佳的壮年男子,穿上这么一套玩意儿最多二十分钟就会出现脱水中暑症状,超过一小时就能闻到铁板烤肉的清香……

第二个问题是这玩意儿非常脆皮,一打就会出问题。

各种蒸汽管线虽然隐藏在装甲之下,但为了保持行动能力,装甲厚度平均只有3,最厚不过10,这意味着装备钢芯弹的普通步枪都有可能贯穿这层脆皮防护,大口径机枪更是各种距离、角度射入都能毫无悬念的将目标打个对穿。至于手榴弹、迫击炮弹的破片,或许不一定能贯穿装甲,可强烈的冲击波和弹片冲击很有可能让装甲及下面的管线发生变形和断裂,前者还好一点,最多就是机构卡死导致无法行动。后一种情形要是朝外侧泄露,可能会烫伤周遭的人,要是高温高压蒸汽向机体内侧泄露,最多五分钟就蒸熟了。

一大群“火车头”冒着滚滚蒸汽,在汽笛的尖啸和人们的呐喊中朝着敌军发起冲锋,这时敌人打出了一片霰弹弹幕,四散横飞的钢珠风暴过后,战场上响起犹如阿鼻地狱之底传来的哀嚎惨叫,五分钟后战场上满溢出一股类似粉蒸肉的清香……

只要脑子没毛病,还不想被愤怒的士兵“天诛”掉,没人会把这种东西生产出来交给士兵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