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轮回劫:千古遗恋 > 第三十四章 粮食

轮回劫:千古遗恋 第三十四章 粮食

作者:月夜跃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5 16:36:59 来源:258中文

听到黎安明问的问题,徐尔觉和孙元化皆是茫然的摇了摇头,黎安明见状笑了笑,道:“其实归根接底就是一个土地问题!”

顿了顿,黎安明继续说道:“首先,相信你们都知道,现在的土地只是掌握在占人口少数的地主官僚手里。土地是什么?土地在他们手里的就是生银子的利器,而粮食就是土地生出来的银子。”

“但是,当地里种出来的粮食越多,他们手里的地就约不值钱了。所以,各地的地主士绅才会想方设法的阻止高产作物的推广。”

“其实关于番薯的推广,恩师还遇到了一个大问题,就是越冬问题,恩师从推广番薯到现在,一直也还没有找到解决办法,这也是恩师认为的推广不开的一个重要原因。”等黎安明说完,孙元化才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随即说道。

黎安明闻言一愣,这尼玛是什么问题,他万万没想到,大牛人徐光启,居然被这么一个问题困惑多年。于是他便憋着一口气说道:“难道你们就不会挖个坑把它们藏起来吗?”

“什么意思?”孙元化和徐尔觉闻言,皆是一脸懵逼的看着黎安明。

黎安明见状有些无语的拍了拍额头,道:“难道你们就没有试过窖藏吗?”

番薯是喜温植物,番薯的繁殖材料薯块、薯苗在冬天无法经受严寒。薯块的保存温度需要10~15℃,受冻过热都容易烂坏。所以南方的番薯栽培技术并不适用北方的栽培。

不过就是现在黎安明不说,要不了多久徐光启也会发现窖藏这个方法。

据记载,明末主张推广番薯的徐光启在崇祯年间提出“欲避冰冻,莫如窖藏”的方法,他的《农政全书》(崇祯十二年刻板付印)中还介绍了五、六种番薯藏种方法。但是合适的方法没有大规模普及,最终导致番薯在这道气温线前踌躇不前。

听黎安明这么一说,孙元化率先反应了过来,顿时猛地拍了一巴掌,大喜道:“对啊,这么简单的方法,我们竟然一直没有想到!”

黎安明见状只是笑了笑,解决了越冬问题,黎安明相信,凭借着徐光启在河南练兵的两年,把番薯带过去推广开来应该不是问题。

黎安明这么做倒不是要挽救大明,捧大明的臭脚什么的,他只是希望过几年能少饿死一点人而已。

说起明朝灭亡的原因,黎安明觉得明代灭亡,清军只是外因,根本原因是李自成与张献忠两股农民军。农军哪来的?来自陕北延安。李自成与张献忠都是陕北人,骨干也以陕北饥民为主。

为何陕北闹饥荒?因为地主兼并土地,民不聊生?不对。陕北土地贫瘠,以小农为主,地主不多。他们没比普通农民多几亩地,要是闹旱灾,他们也一样束手无策。其实,饥荒的原因很简单:明末人口逼近2亿,而粮食增长的空间耗尽,难以负荷,各方面都出现崩溃的征兆。

与此同时,西北(特别是陕北)的军人及预备役军人很多,是明军的兵库。全世界,军人都是必须安抚的,就是现在美国,招公务员也优先照顾退伍军人。然而,西北明军活得实在很惨。崇祯时,都督卢象升巡视边防后给朝廷汇报西北军人惨状:“今逋饷愈多,饥寒逼体,向之拿钱借债,勉制弓矢枪刀,依然典卖矣。多兵摆列武场,金风如箭,馁而病、僵而仆者纷纷见告矣。每点一兵,有单衣者,有无绔者,有少鞋袜者,臣见之不觉潸然泪下。”实际上,明亡之前二三十年,部队因为欠饷哗变的屡见不鲜。

难道明朝官员没脑子,故意开罪军人?不是。农军起义之初,总督杨鹤计划招抚,出粮赈济。农军一听政府有粮食补助,便偃旗息鼓,招抚受降,不闹事了。但陕北多少人,多少张嘴,政府赈济得过来?本来赈济就杯水车薪,再碰上克扣,“所救不及十一”。最后陕北义军卷土重来,席卷南北,也就天下大乱,不可收拾了。

如果农军是普通农民,政府或许可以动用职业军人击败,但农军的骨干也是职业士兵,明军就打不赢了。原因很简单:同为职业军人,一边是有饭吃的官军,另一边是快饿死的叛军,你说谁的斗志强?而且,官军也闹粮荒,不少官军跟农民军打着打着,饿极了,也造反了。

这个现象,人类史上叫做“马尔萨斯问题”。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必定高于粮食供应,最终导致人类大危机。而且他认为,这个问题无法根本解决,就算粮食暂时增长了,人口也会跟着增长,但粮食不可能永远增长,因为土地和产量必定有限。那怎么办?一种办法是节育,马尔萨斯赞成这办法,但在避孕药和避孕套之前的明朝,节育只能当作社会奇谈。另一种办法,马尔萨斯也说了,但不赞成,那就是打仗,互相杀戮,杀到最后,人死得差不多了,残存者又可以继续生活。

很不幸,大明帝国只剩下这条路。

饥荒引发叛乱,反过来,叛乱又破坏秩序,秩序一乱,种粮食的人也就少了。这样便是恶性循环:越乱,越没人种粮食;越没人种粮食,越乱。据记载,义军狠,官军也狠,双方疯狂抢粮,叛乱席卷的四川,最后吃光了粮食,吃光了农民,最后部队内部互相残杀,吃自己人的肉,惨不忍睹。

黎安明虽说不能去改变些什么,但是他一定回去极力的阻止一些惨剧的发生。

三人接着又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和黎安明约定改天再来商谈合作的事情后,徐尔觉和孙元化便一起告辞离开了福运来商馆。

接着黎安明也没再多说什么,让黎荃下去休息后,他自己也转身躺下了。赶了近二十天的路,他早就已经撑不住了。作为一个在现代超过一公里就得坐车或者骑车的人,到了现在这个出门不是骑马坐船就是靠十一号私家车自行的年代,他还是很不适应。

一夜无话,第二天黎安明起床的时候,却来了一个让他有些意外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