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诸天之仙帝归来 > 第571章

诸天之仙帝归来 第571章

作者:慕家三公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31 20:58:27 来源:258中文

彼时他在清园想到这些事,孟夏氏侍立于前,应答的言辞颇顺合他心,又听说她散粮给饥民的事被传的有一定影响力了,朱元璋当即决定从中牵线搭桥,让这个孟家儿媳妇认朱棣为父,那一方面可以安朱棣之心,另一方面,孟家跟朱棣做了姻亲,日后将朱棣手里的兵往山海关孟家驻地里调,也好找说法。

圣驾回京之后,听说皇城里面也不大太平,孟善刚压下去两件尚未浮出水面的事。朱元璋有心抬举孟家,威慑那些虎豹豺狼之辈,于是就借着嘉奖他教出一个好儿媳,清宁郡主夏氏的名义,擢升了孟善的爵位,从保定伯升为保定侯。

孟善明白皇帝的用意,但还是承清宁郡主的情,特意问过了扬州过来的家人,这个清宁郡主夏暖燕的情况。家人是孟瑄安排下的,只说夏暖燕的好话,说是陆江北的外甥女,因为她年纪小,又是在外娶的,因此就暂时收作妾,自进门后温良娴淑,操持家务井井有条,进言孟瑄劝学劝武劝常回家看看。

孟善听后很满意,再加上燕王的那层关系,虽然夏氏只是半路认的女儿,但“燕王之女在孟家为妾”的话,说出去也不雅听,于是有意让孟瑄明媒正娶一遭,该补的礼补全,让夏氏做瑄儿的正室。

可把这个决定拿去他夫人苏氏那里提,苏氏却有不同的看法,说外面私聘的也抬成正室,岂不给瑄儿几个没娶亲的兄弟树立了坏榜样,此其一;其二,陆家的外甥女进孟家门,只让她当了个妾,回头认燕王为父,孟家立刻就将她扶正,听到外人耳里,明事理的人还好说,那些爱嚼舌根的小人,岂不要嘲笑孟家树大皮厚,也学会见风使舵、攀附权贵的那一套了。

孟善听后沉吟不语,心知他夫人的理由都是“莫须有”的可能性,“可能”给其他子弟的纯善带来坏影响,“可能”被人说闲话。而且这夏氏也不算瑄儿的外室,是早几个月老四孟兮在扬州相中,做媒说给瑄儿的良家女子,长辈、媒人都俱全,决没有苏夫人说的这样危言耸听。

不过孟善体谅夫人心意,小七是夫人最疼爱的儿子,小七的正妻,她当然想亲自把把关,要是三不管七不问的让他们自己内部操作了,夫人她恐怕要大半年身心不爽。给几个儿子物色好女子,已是她近年来最大的乐趣,整个孟家,谁敢褫夺了去?

于是孟善一番计议,先抬那清宁郡主做了小七的侧室,叫家人传话去扬州,邀她夏天时过来京城避暑,吃吃这里的瓜果,暗含让婆婆相媳妇的意思。而苏夫人心里的最佳人选并不属意清宁郡主,一个把小七绊在扬州将近半年、连正经家门都不沾的女子,怎么想都有点狐媚子的样子。而且老爷的爵位升了一级,里面还有清宁郡主的功劳,要是为这个而抬她做七奶奶,难免惯得她骄傲,不顺从长辈。

因此,苏夫人当机立断,打点了京城里最红的几个媒婆,让她们留意各家的好女儿,相一个模样好、性情好、八字相对的来,只要人材好,家贫也无碍。

十日里,果然挑出三家来,苏夫人比照着女家递来的画像,听了媒婆的舌灿莲花,不禁动了心,正踌躇着是直接下聘,还是等小七回家自己挑挑,是长脸的看着顺眼,还是圆脸的看着可爱,还是三个都好,一起聘进来给七房添点儿人气。她这里还未拿定主意,那里已从宫中发来一道圣旨,接旨的是老爷孟善,是皇帝让孟瑄、孟贤、孟颀调湖广、陕西的驻地兵去青州平乱的圣旨。

老爷接旨后去了苏夫人处,面上不见喜色,连连摇头叹气。苏夫人甚是奇怪,皇帝重用孟家子弟,这不是件好事吗?难道他不为瑄儿有机会掌帅印而开心?难道是担心儿子的安危?不可能吧,从前瑄儿他们几个打的硬仗多了,这一次听说不过是小股的不足千人的叛匪,一听就很轻松,老爷怎么面色如此凝重?

孟善欲言又止,最后只叫来副将文远,让他跟着二公子孟颀,携圣旨去湖广调兵。孟颀也是庶子,今年二十三岁,不过他生母死的早,是苏夫人养大的第一个儿子,母子感情深厚,于是孟颀临行前来给苏夫人磕头,苏夫人叮嘱他处事莫急躁,事缓则圆,等看见他七弟,也这样叮咛着小七。苏夫人见老爷起身去更衣,又跟孟颀密语了几句,孟颀恭谨地记好,退下。

自从接到圣旨,苏夫人见老爷一直不大畅快,她也没了给小七物色正室的心情,就暂时搁置了这件事,只盼能早点听见青州告捷的消息,宽一宽老爷和她的心。

而孟瑄从扬州北上之前,虽然是专为找和廖青儿一起失踪的夏暖燕,但给家里报备的却是去游学,身边服侍的人也五日一报,往孟家捎信,告诉老爷夫人他们的行踪。因此圣旨要孟瑄青州平乱的事,隔日就传到了庐州,还附带老爷孟善的家书,叫孟瑄即刻动身前往青州,不用再往南折返了,调兵之事,全交由他二哥孟颀去办即可。

孟瑄听到这些朝堂之事时,正是四月十四的傍晚掌灯时分,他刚从第五十五座庙里找回来,没精打采,半死不活地进了家门,看什么都是满目寂寥。

他暗自后悔给夏暖燕吃四叔的那个劳什子药,已经悔青了一整根肠子。四叔真会骗人,说什么洗去她的记忆之后,她就会爱上睁眼看见的第一个男人,从此一心一意全心全意的只跟着他一个。于是喂她吃药之后,他寸步不离的守着她,还把他自己沐浴匀面、涂脂抹粉,打扮得好光鲜,好让她的爱意来得更猛烈一些。

谁知四叔是一个骗子,清儿醒后,睁开她的一双清凌凌的秋水眸,瞧见了他近在咫尺的笑容灿烂的大脸,不光没被他迷倒,还吓得哇哇大叫,嘤嘤啜饮。他对她百般爱怜,可她隔天就裹一个包袱出家去了,可见那个孟婆汤是个坏药,可见是四叔坑了他,又坑走了他的清儿。

悔之悔之,悔之晚矣!

孟瑄之所以要去青州,原是因为青州暴乱的事,在坤空间那边,李景隆举荐的是他三哥孟瑛。孟瑛的名气大于实力,在青州时吃了大亏,不光在皇帝那里打了叉号,还受了不小的身心创痕,几年过去都不能平复。孟瑄本是打算在青州的流血事件发生之前,静悄悄的把逆魁一绑,让此事消弭于无形,连皇帝那里都不必惊动。

如今才几天耽搁的工夫里,那件事就突兀又意料之中的发生了,而且因为在这边,他展露过几次才华,所以李景隆反而知道他,不知道他哥,跟皇帝提的挂帅人选也是他。这原本是一件比较好的事,可以让孟瑛免于逆境,但,那是建立在夏暖燕没有失踪的前提下,现在么——

他觉得再找不到她,自己就如那截断了根茎的树木,半点生机都找不着了。往床上把自己一扔,他四仰八叉地躺开,跟那个来报信的人说:“我生病了,既然皇上同时指派了大哥二哥,他们又都是胜我十倍的人,那么,我晚去一些时日,想来也是无碍的。反正圣旨没限定日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病得很重,去了只会拖累他们。”

报信人李间从未见过这么没精神的孟瑄,看起来丢魂儿似的,眼神散乱,说话有气无力。而李间也懂一些歧黄之术,看七公子面色又不像重病的样子,难道是年轻历少,听说他自己要独掌帅印,所以就吓成这样了?这也有可能,七公子再能,也才十六岁,换别家孩子接了这样的圣旨,早跟太太老太太抱头痛哭去了。

于是李间焦急地劝说:“七公子,此事事关重大,可不能在这里掉链子呀。听说宫里的皇上听说青州之事,龙颜震怒,要把那没用的青州知府王崎给法办,连坐全家,可见皇上对此事的关注度。虽然青州之行凶险,可有大公子二公子帮衬着,绝不会出什么岔子,关键是你本人得到场。哪怕等点卯之后,你留守后方‘指挥坐镇’,让二公子他们去拼杀,你的人也得上一趟青州。”

他这话明摆着就说,孟瑄胆小怕事,虽然没有不敬的意思,但谁听了不气,男人都禁不住被人小视。可失忆小妻子一跑路,想到可能发生在她身上的种种事故,孟瑄连生念都绝了一半,这样无礼的话也刺激不到他了。

他大睁着无神的双目,眼轮微微动了动,苦笑道:“那你准备车马,拉我去青州吧……要一辆带床的车,我生病了。”

李间松口气,连忙安排下了,当夜就起程动身,十几人的车马队伍往青州而去。先登船走了半宿的水路,又移车马下船,开始走旱路,一直走到第二日晌午方歇。李间是孟善的心腹门客,孟善的指令是叫他报信即回,可眼见七公子临时怯场了,他只好充任管家兼奶娘,一路护持到青州再说。

同时,他也听说了大公子孟贤和九公子、十一公子同时在青州附近断绝音讯的事,又传书给京城孟府,咨询老爷意见。大公子失踪,七公子生病,二公子到底也年轻,是否再从山海关急调两员大将来救场。

如此,又连赶了三天的路,因为七公子一直在马车里养病,道路也不好走,遇到马车过不去的狭窄山路,李间还要赤膊上阵,亲自背七公子过去,连马车也得拆了绑在马背上运过山路去,因此行程极慢。李间心里十分焦急,禁不住暗暗埋怨保定侯素日将七公子捧得太高,如今登高台了才知道不行,怎不叫人扼腕!须知圣旨大如山,他一个人不行,要累及很多人的。

却在当日下午,七公子又哭又吐,口中呓语着什么话,转瞬陷入昏迷之中,人事不知,连气儿都喘不匀了。李间才慌了神,颤颤巍巍地给七公子诊脉,竟瞧不出什么毛病,也不知该下什么药。夏况他们半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开了方子也无处寻药去,真真急死人也。

这个时候,有个蓝衣蓝裙的农家姑娘走过来,看了一眼,说他这是染了当地的风疾,吃点药茶就能缓解。她臂弯上挎的篮子里就有药茶,斟出半碗来喂七公子吃了,果然气息平顺很多。

李间大喜过望,给那个蓝衣姑娘十两银子,让她跟他们的车马队伍去青州。那姑娘说她不卖身为奴。李间连忙说,不是奴婢,就算花钱买个她的脚程,来回不超过一个月,事后还有厚谢,若担心家里,还可以派一个人去说。姑娘说不用告诉家里,但她想来就来,说走便走,不拘什么时候就走了。李间也答应了她。

于是蓝衣姑娘上了马车,孟瑄睡在榻上,姑娘端个凳子坐在一旁照看他。他清醒的事后不多,醒了话也不多,喝她的药茶喝了几日见效,他渐次好起来,见这蓝衣姑娘纤薄的背影很像夏暖燕,于是他忍不住多跟她讨碗茶,说句话排遣心绪。姑娘怕生,不大理他,十句里才回一句。

就在马车轱辘即将碾上青州地面的时候,李间终于有了盼头,原来,京城的老爷接获了他的传信,正逢三公子孟瑛与萧姑娘从北方办事归来,老爷见三公子长大不少,眉目间有了历练之后的神采,老爷心下欢喜,就奏请圣上,加派了孟瑛去青州帮忙。于是三公子与萧姑娘又马不停蹄地往青州来,正好追上他们的车马队。

双方勒停了缰绳,李间总算等着了一个像样的主子,连忙把一腔赤诚说给孟瑛听,而萧素心离开这两个月里,没有一刻不惦记孟瑄,听说孟瑄生了病,连忙奔向马车,掀开车帘去看,跟一个肤色白净、眉目细长的蓝衣姑娘打了个照面。

“你是什么人?”萧素心的心里急慌,口上也不大客气。据她所知,孟瑄从来不用奴婢,不喜闻一般的脂粉味道,这丫头是谁?

蓝衣姑娘低垂着眉目,也不答话,从小凳子上起身,要下车去。见她这样的神情,以及有些“傲慢”的态度,萧素心疑心她是孟瑄收房的丫头,大感不爽。纱帐后面,背对她们躺着的孟瑄被惊动,回头见萧素心来了,起身招呼她喝茶,又叫住正在下车的蓝衣姑娘:“好姐姐,再给倒两碗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