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斩天封神 > 第197章 没钱了(二更)

斩天封神 第197章 没钱了(二更)

作者:依然饭稀特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5 18:13:04 来源:258中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殿下,扩军一事可能要暂缓了。”

这天,李晔正准备出门去洋州视察神机营训练情况时,裴荣、孙烨、李英旭和徐世仁四人联袂而来,而且神色匆匆。

“怎么了?”李晔有些不解,好奇地问道。

“殿下,我们没钱了。”

“什么?”李晔愣了一下,显然不敢相信,自己怎么可能没钱了。

就算是山南西道这边没钱了,可王府也应该有钱才是,怎么会没钱?

孙烨拿出账本,神色略微有些无奈地说道,“殿下,的确没钱了。现在节度使府库账上只有不到二十万贯,其中十万贯是需要押解至朝廷的,只余下十万贯。

ァ新ヤ~⑧~1~中文網.χ~⒏~1zщ.còм

虽然还有一次秋税未收,但按照山南西道之前的情况,也不过二十五万贯而已。其中又有十万贯需要上解至朝廷,余下只有十五万贯。

这个数字虽然不小,但是现在家大业大,仅靠府库的收入,根本撑不了多久。”

对于钱的事,李晔其实并不是很关心,都让下面的人在打理,除了刚到成都府的时候比较紧张,后面他对于缺钱一直没有感觉,下意识便认为不缺钱,直到现在孙烨等人找来。

山南西道其实并不富裕,主要的收入来自两税钱和青苗钱,这不仅是目前山南西道的主要税收,同时也是整个唐王朝的税收。仅仅这两种收入就占据了唐王朝中央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

按照前两年的数据,整个山南西道一年的税收在七十万贯,其中夏税三十万贯,秋税二十五万贯,青苗钱五万贯,剩下的则是其他收入。而其中押解到中央的有二十五万贯,这是定额,其他的便是地方自己使用。

因为到了现在,唐王朝的财政收入愈发困难,各地藩镇基本上都固定了上解的收入,多的就是自己的。所以就造成各地藩镇会额外增加不少税收,用于扩充实力。

不过黄巢之乱后,大部分藩镇连基本的固定额都不再上解,便造成中央财政更加紧张。目前只能靠数道的收入以及盐利、茶税来维持日常开支。

而今年,由于战乱,山南西道的税收降了不少,到头来,李晔只有不到三十万贯。这个数字看似多,但是对于家大业大的李晔来说,明显不够用。

最大的开支便是军费,各地防御使的军队开支由各州负担,暂且不用节度使府这里负责支出。

不过天策军目前已经有着两万五千余人,由于朝廷不再承担天策军的日常开销,所以一切费用都是李晔的王府以及山南西道承担。

仅仅是维持目前天策军每月的薪俸和粮草就得需要5万贯,这还只是日常所需。若是按照李晔的意思,在未来几个月把天策军扩编到将近4万人的时候,每月军费就得8万贯,还没算扩编后战马、驮马、驴子以及武器方面的费用。

扩编费用恐怕就得需要几十万贯,毕竟战马、武器这些的费用都不低。

这还没有算神机营。

扩编完成后的神机营,五千人的耗费可能是同等天策军数量的两到三倍。

相当于军队扩建完后,天策军、神机营外加王府亲兵,每月日常开支就需要10万贯。一年就是120万贯,这个数字可不是目前山南西道可以承担的,除非加税。

不过山南西道并不是什么富裕的地方,即便是东川的情况都要比山南西道好,更别说更加富裕的西川。

虽然孙烨等人说没钱,但是否真的没钱,还得问问小英那边,王府的钱粮都是她在管,若是王府也缺钱,李晔就得想办法赚钱了。

很快小英便带着几个人,拿着账本到了李晔这里。听到小英的叙述,李晔心里稍稍安定了一些,还没到揭不开锅的时候。

相比于山南西道没钱,王府则是很有钱。

前几个月,每月王府的进账就有15万贯,到了兴元府后,这个数字还在增加,上个月就达到了20万贯。

王府的收入来源目前主要分为三大块。

一是茶叶收入,最近几个月,王府也在各地采购了不少茶叶制作成新茶,同时也圈了不少茶山,每个月便可以做到10万贯的进账,上个月由于蜀道的畅通,一度增长到了15万贯。

其二便是书籍收入,这个每个月也有3、4万贯的收入。因为掌握了活字印刷术,王府下面的印刷作坊可以印刷各种书籍,而且成本低,依靠价格,很快打开了市场。当然卖的最多的还是佛、道两家的书籍,日常书籍稍显差点,不过这也是个比较好的兆头。

剩下的就是其他的收入,像什么邸店、粮食、烟花之类的,这种就比较少了,因为规模问题,一个月加起来也就两、三万贯。

不过邸店的生意前景很不错,可以衍生成客栈、货栈、交易所之类的,特别是山南西道扼守三条蜀道,出蜀或者关中入蜀毕竟从山南西道经过,其生意前景可想而知。

而且在粮食方面,寿王府已经开始了新的一轮圈地。特别是汉中平原,这里的土地肥沃,而且地广人稀,加上战乱,不少田地荒芜,不趁着这个时候圈地,以后就不方便了。

王府的收入看似不少,不过日常也需要不少钱,每月仅仅是日常开支就需要上万贯,加上还要补贴军队,所以王府的钱袋子也不鼓。

节流肯定不是好办法,最好的还是开源。

征收农业税?现在两税钱和青苗钱已经够高了,农业方面再加税,可能真的要出事了,所以这个想都不用想。既然农业税不行,那就只有商税了。若是能征收商税,想来府库的钱粮就可以承担军队日常开支,不需要王府拿钱出来补贴。

想到这儿,李晔便试探道,“诸位,你们觉得征收商税如何?”

“商税?”孙烨一愣,一时没明白什么意思,转而猜测道,“殿下所指是茶税?”

“不只是茶税,而是对坊市的店铺进行征收,不仅仅是茶叶,包括盐、铁、布匹、牲口、酒、酒楼等所有经商的店铺进行征收的税目,而且对于开矿、经营山林、牧场等都一应纳入商税征收范围。若是能全面推行,府库就会日渐充盈,不会像现在这样,艰难度日,入不敷出。”

唐朝有商税吗?有,两税法其实就包括商税,但是因为很多原因,唐朝的商税施行并不彻底,而且面不广,跟后世的商业税这些相比差了不止一点半点。

不过唐朝的商税又要比明朝完善,明朝是根本不让收,唐朝是收了,但是种类少,而且税制也不完善,对于财政虽然有些改善,但不明显。

李晔一说完,众人顿时大为吃惊。

孙烨连忙道,“殿下三思,若是全面征收商税,恐怕不妥,这相当于是与民争利,若是处理不善,甚至会引发冲突。

兴元府新近收复,殿下在这里根基维稳。城中店铺多是本地大家族所经营,若是这些家族反对,从中串联,恐怕会惹出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威胁殿下在兴元府的统治。殿下切记不能操之过急,即便是要征收商税,也应该徐徐图之。”

征收商税,无疑是让这些大家族把自己的钱吐出一部分来,现在山南西道初定,若是强行征收,近点的还好,远点的地方说不好就有一些本地家族联合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趁机作乱,甚至威胁李晔的地位。

由于商税并不是新鲜事物,若是从执政者角度看,全面征收商税自然最好,府库充盈,也不用在田地上加税。只是不能操之过急,以免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这是孙烨为官多年的经验,当然也就让他不敢冒险,什么事都求稳。

“孙大人所言差矣,商贾不从事生产,却赚取巨利,征收一部分商税补贴府库有何不可?”

相比于孙烨,李英旭的反应就比较激烈。由于其本身就出生于大家族,对于商贾也不看在眼里,甚至有一种轻视感,而且这又不是在他的家乡,所以对于征收商税并没有多大的抵触。

殿下说得对,征收商税可以充实府库,何乐为不为。

“是否征收商税,还望殿下三思。孙大人说的有些道理,毕竟殿下在兴元府也需要这些本地家族的支持,若是因为商税一事而得罪他们,恐怕不妥。”裴荣有些担忧道,这也是他少有不赞成李晔看法的时刻。

一旁的徐世仁倒是没有开口,而是在那静静地听着。

而孙烨和裴荣则是有些担忧,李晔思考了一会儿说道,“诸位,征收商税一事,刻不容缓。商贾不事生产,却掌巨富,而且商税也不是我们首创,我们做的只是统一商税,确保商业往来公平。

同时收商税,而弥补府库至不足,乃是理所当然,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既然孙府尹和裴司马认为此时不妥,那就有李少尹负责此事。

具体事务有户曹参军负责,掌户籍、赋税、坊市等。。。。。”

李晔这话,顿时让裴荣、孙烨两人傻眼,相当于李晔强行要征收商税,甚至还吩咐裴荣让天策军随时配合,意味着对方为了推行商税,不惜动用武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