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原来缘去分未了 > 第二百零三章 学堂高筑

原来缘去分未了 第二百零三章 学堂高筑

作者:呆猫小白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2:01:50 来源:258中文

王继之睡眼朦胧的被黄梅花给牵着小手,往着客舍大门跑来,小娃到现在还没搞清楚状况,就被自家老娘从被窝里给拎了出来,此时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只知道自己的娘亲一路的哭,也不知道是谁得罪了自家强悍的老娘。

“继之,来,跪下。”黄梅花拖着王继之来到方静跟前,直接把小娃给按着身子跪了下去。

方静也只能看着,真就还不能做什么,小娃跪他爹,也是应该的,这毕竟是人之常理之事。

“王继之,王节之之儿,王节之,原秦王殿下当今圣上,翼国公秦琼将军麾下右路军校尉,武德三年九月初,于洛阳战死,三十三卒。”方静抱着木匣子,大声念着,也好让这些街坊邻里听清,好让他们心中有个数,至少以后也不用担心有人欺负这可怜的娘俩。

“继之,磕头。”黄梅花大声喊着,一手按着王继之的小脑袋磕着头,嘴里却是无声的哭泣。

“王继之,迎你父亲回家!”方静看着眼前的王继之磕了九个响头后,这才大声的向着跪着的王继之喊道。

“继之,抱着你父亲,夫君,我们回家。”黄梅花拉着王继之起身后,指示着王继之从方静手中接过木匣子,抱在怀中。

黄梅花揽着怀抱木匣子的王继之,往家方向一步一步行去,方静静静的看着这一幕,很多人都不懂,更或许不理解,为何就这样把方静落在当场不管不问,但方静心中却是懂得,也理解这娘俩为何如此,又为何无声哭泣着回家,几年时间的无数念想,小孩在梦中呼喊着爹,一个妇人半夜安慰着小孩,这些画面都闪现在方静的脑中,对于眼前的这一切,都使得方静心里只得叹口气,都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其实方静根本不知道,更理解不了黄梅花心中的那份痛,黄梅花的家曾经虽是安在长安城的,却不长住,长年随着自己的夫君随军,这里面的苦与难,谁又能知道呢?每天都会有人死去,每天都担着那份心,每天都祈祷着自家夫君平安无事,可最终,自己的夫君都没逃过那一劫,一样逃不脱那命运的枷锁,而之后,身怀王继之,又逃命似的逃离洛阳,逃离长安,跋山涉水来到金州,才到平利县安的家,而这一切,又是何人能做到呢?方静无法想像,更无法体会。

方静转身离开了客舍,不想去打扰这对苦难的娘俩,自己做为一个外人,不合适在现场,更何况现在的自己都已经快要成年了,也多有不便。

方静往着城北外而去,在官道拐弯的僻静无人处,向着哑巴神仙要了整整一百包的水泥,也不知道够不够用,只能先要了这么些了。

方静也没离开,静等着有人途经过后,喊人捎了句话去车行,待在这官道边上等着,也不管行人看到他的眼神是如何。

半个时辰后,这才看见老李头小跑着过来,也没有赶着牛车过来,想来是想确认一下具体要多少架牛车,这毕竟刚才捎话的人也没具体说清楚,只是说有人要他过来搬货而己。

“方小哥,原来是你啊?方小哥,你这是又要运什么货物到方家村吗?”老李头从官道一个拐弯处走了过来,看见是方静后,忙着打了声招呼。

“老李头,你来了,怎么没赶车过来?”方静与老李头打了声招呼,随既问了起来。

“刚才捎话的人也没说赶多少架车过来,我这才过来看看,方小哥,你这些货物看着五六架车就够了吧,一会儿我回车行叫人赶车过来。”老李头盯着地上的水泥说道,估计也不会太重。

“老李头,这可不行,这些货物有些重,最好赶十来架车来,这一整包就是差不多一石重,可重得很。”方静计算着十架车,这要是一路去,不得压塌才怪,这才想着十来架车差不多了。

“方小哥,这东西这么重啊,那行,我这就回去赶牛车过来。”老李头盯着地上的水泥看了会后,赶紧回应着方静,正准备抬腿往回去的时候,却是被方静叫住了。

“老李头,稍等,一会儿还要麻烦你过来的时候,买些饼子,要不然这路上可就没得吃的,我这次可没带铜钱,到时候回到方家村时,我再给你。”方静出来的时候确实也没带铜钱,这才想着这一路赶回去,可是得吃些东西,哪怕自己不吃,车夫却是要吃的。

“好的,方小哥,我这就回去。”老李头听了方静的话后,直接答应了一声,又小跑着往城里去了。

半个时辰过去后,老李头他们才赶着十六架牛车过来,总共八个人,赶着十六架牛车,想来也不容易。

“方小哥,这怎么弄?”老李头停下牛车后,走过来问着方静。

“老李头,这样,每架车上六七袋,大家给帮帮忙搬上车架上。”方静向着老李头说道,虽说这搬运也算是车夫们的正常活计,却也不另算钱,但对这些水泥来说,方静却是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这一包一百斤,可不轻的。

方静一次搬四袋往着车架上放,车夫们一人一袋搬着,至于方静的力气,却让他们大吃一惊,真没想到这么一个纤瘦的小年轻人,却是有着如此大的力气,除了叹服,也就只能是叹服了。

半刻钟不到,一百包的水泥,就已搬上车架,虽然绝大部分都是由着方静搬的,只要是搬水泥的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沾上一些灰尘,这也使得方静不得不多搬一些。

“老李头,咱们走吧,今天看样子应该不会下雨,要是下雨,咱们就麻烦了,我这货物可是不能沾水的。”方静和老李头走到十六架车的最前面一架,看了看天后,向着老李头叮嘱了一声。

“好,我们走,一会儿到小溪边再洗洗。”老李头听方静说这些货物不能沾水,想想还是赶紧赶路,这天虽看样子不会下雨,但这老天爷,谁知道呢。

一溜车进城出城,往着小河镇赶去,途经一条小河时,这才停下,大家下到小河边,清洗一遍,算是把身上这些灰尘清洗掉了,要不然,这又是汗,又是水泥灰尘的,可不好受。

清洗过后,继续赶路,中间也分了些胡饼吃着,方静也分了一个胡饼吃着,这本来也是方静要求买的,雇车架,必然要加上吃食的,这也是规矩,要是没有什么吃食,那些车夫可是会偷奸耍滑的,当然要是当天晚上能回去的话,晚饭就不再需要提供了。

回到方家村时,太阳已经西斜了,喊了不少的帮工过来搬水泥,方静这才放下心来,学堂的建设,不会再担误时间了。

“老李头,喊着大家去我家喝碗水吧。”方静向着老李头喊了声,准备回家去了。

“方小哥,不忙的,一会儿我们还要回县城的,就不担误这么多时间了。”老李头看着这天色,今晚还是回去的好,至时间上还是能赶得来的。

“那行,那我回家去给你拿钱,你们在这里等我一会儿。”方静说完小跑着往家跑去了。

方静回到家中,正好家里人都在,大家也是好奇方静为啥回来的这么快,但想想也明白了,估计方静这是一路跑去县城的,也就不去问什么了。

“舅母,给我一贯钱,我去结车钱。”方静向着张小霞喊了一声。

随后张小霞从屋里拿着一贯钱递给方静,也不知道方静为何要用一贯钱去结什么车钱,想来是有不少的货物吧,要不然可不需要一贯铜钱这么多的。

方静拿了钱后,又是小跑着回到学堂工地处,直接给了老李头一贯钱,拦着老李头说话,叫着他们赶路要紧,要不然又是一阵推来推去,方静可受不了这种情况。

老李头他们感谢方静过后,直接赶着牛车,往着方家村小路上走去,速度比来时快上不少,想来应该在天黑之前能赶回到县城吧。

目送着老李头他们离去,方静这才回到学堂工地,望着那一堆堆放的水泥,想着明天可以大建设了,说不定不需要一个月,这座学堂就能建成了,至少石料木料沙子都是现成的,真要这百多人建设起来,绝对慢不了多少。

方静可能估算早了时间,这建学堂可不是搭积木,更何况使用的还是水泥这种材料,水泥,在建设之后,必须要晾干才能再次建设,这样才能保证水泥不开裂,而且这晾干后,还得往上面倒水,那可不是随随便就能一直建设下去的。

第二日,在方静的指挥下,开始搅拌水泥,建设地基,一天的时间就建设完成,速度之快,就连村正和村老们都惊呀这建设的速度。

建设完地基后,方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完全错估了形势,这学堂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成的,这水泥还要浇水固形呢,使得方静有些无奈,也不知道用石灰浆或糯米灰浆会不会这样?

石灰浆或糯米灰浆,在古代是一种建筑材料,但大部分北方城墙,多数为夯土版筑结构,也只有南方的一些城市,会使用石灰浆或糯米灰浆来做为粘石材料,不过北方的城市,也有使用石灰浆或糯米灰浆的,只是相对少一些而已,糯米主要还是产于南方,必然运输相对就简便一些。

糯米灰浆,也叫糯米砂浆,主要是古代的一些城墙或房屋使用的建筑材料,其主要成份为熟石灰,糯米浆,再加一些沙石加工而成,是一种黏合度超强的建筑材料,就如华夏的长城,就使用了大量的糯米灰浆,这才使得千年而不倒,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而糯米灰浆,也是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技术创新之一了。

几天时间的晾晒,方静这才又指挥着开始了再次的建设,人多就是好,人多力量大,半个月时间,整座学堂的所有墙壁都建设完成,只需要过些天静待水泥的晾干后,就可以架设木梁了,然后才是最麻烦的房顶。

方静不知道该用些什么材料做房顶,如果用竹片,那估计也只能使用几年或十几年,但要是用瓦片,也没有现成的,用木板再加草席的话,那就完全不像是一座学堂了,倒是像草堂了。

方静与村正他们商议后,最终决定采用竹片来做为学堂的屋顶,多加盖几层,也好杜绝漏水,这已经是目前最好,也最为妥当的方法了,村正他们可不想建所学堂还用茅草来做为屋顶,那可是会有辱圣上的提字,但也没办法现在去采购一些瓦片,这才选择了用竹片。

当然方静也知道,学堂的竹片最好还是要弄得好看一些,整齐一些才行,要不然,可就真有些不伦不类的了,那可就要被人笑掉大牙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